嘉泰吴兴志

金鹅山在县东二十里山墟名云汉海昏侯沈戎葬于此上有池深五尺其水冬夏不竭时吴帝见山上金鹅翔集或风清雨霁樵夫耕父闻山上鹅鸣
武康山在县西十五里名铜官山唐天宝六年敕改焉舆地志云铜官山下有两坎深数丈方圆百丈古采铜所
响山在县西八里山下有水谓之响潭吴兴记云有人经响山语无多少响则随声曲折应之洪纤一无所失天泉山在县西北三十五里吴兴记云山上有长流泉谓之天泉傍多沃壤可耕殖今按有水田五亩一名唐锤山也
几山在县北一十五里山墟石云几山形如几因为名焉亦作巳山
计筹山在县东南三十五里吴兴统记云计筹山昔越大夫计然多才智筹算于此山按其地复与余杭县分界谓之界头山盖筹头声相应也
三山在县西八十三里山墟名云三山在太湖中白波四合三点黛色
  长兴县
尧市山在县东北三十六里高五千四百尺山墟名云尧时洪水居民于此山作市今山上有池可广一亩 【统记】 唐僧皎然诗曰尧市人稀紫笋多皮日休诗云门寻尧市山即此
夏驾山在县东南三十六里高一千尺张元之山墟名云帝杼南巡至此因而名之 【舆地志夏少康封庶子杼于会稽兼得吴兴之乌程有杼山】 梁吴均有登夏驾山寻朱思之诗 【太平寰宇记山上有石鼓高一丈下有盘石为足谚云石鼓鸣则三吴有兵括地志云石鼓作金鼓鸣亦为零陵郡石鼓之类吴兴记云五行记并同此记】
大雷山在县东北太湖中 【太平寰宇记东北七十里高一百二十丈周处风土记云太湖中有大雷小雷二山相距六十里其闲即雷泽舜所渔处也尚书释言云任震泽】
飞云山在县西二十里高三百五十尺山墟名云山南有风穴故云雾不得霭郁于其闲宋元徽五年置飞云寺有石泉沙渚松门苦竹岩
乌瞻山在县北五十里高四百尺山墟名云昔有青乌子瞻望此山曰此山可以避难养道隐者所居故名
凤亭山在县西北五十里高一千丈山墟名云昔有凤栖山上多产栲栎
白石山在县东南三十八里山谦之吴兴记云出白矾
义乡山在县北六十里高千二百尺晋太守周(王已)举义兵平石冰陈敏等贼割长城西乡立义乡县于阳羡县置义兴郡
吕山在县东南二十里高五百尺旧名程山山墟名云吴将吕蒙筑营于此山因名
吴山在县南四十三里高六百尺山墟名云吴王送女至此梁吴均卜宅唐吴筠复居之 【荆溪至吴山有吴王送女潮】
青山在县南六十里高二百尺山墟名云山有石窦通洞庭冬夏常暖山如黛色因名吴筠诗云家住青山下时向青山上
艺香山在县北十五里高四百五十尺一名湖陵山山墟名云西施种香之所
雉山在县北五里高五百尺山墟名云以山形类雉梁陈故事云梁武帝时有童谣曰鸟山出天子江表以鸟名山皆凿惟此山不凿陈高祖此山人也上有追赠山戍山在县西三里高四百五十尺一名夫概山山墟名云吴夫概于此筑戍城山多产青松白茅即梁太守张嵊与沈浚筑戍以捍侯景之地
岩山在县西五十里高二百五十尺山墟名云以岩阴为名吴王阖闾时有白鹿见一名鹿山
方山在县西南四十里高四千尺山墟名云以其顶方名之梁典云陈文帝为信武将军自长兴县遣二千人投京师夜下方山津即此地也
四安山在县西南八十三里高一千尺山墟名云以其山四面平广也
俎中山在县西北二十五里在忻湖西山墟名云菹淹藏菜也昔吴王于山中种蔬为军人冬食之备
赭石山在县西北六十一里多产刺榆贡茗
悬曰山在县西北六十里山墟名云山有悬石若臼形西噎山在县西北六十一里山墟名云涧泉北流而西向峻狭以其呜咽而名
五峰山在县西一里五十步括地志云仙人姚紾所居陈国子博士虞寄报德寺碑云四鹤齐飞五峰相映
南屿山在县西南一百二十里山墟名云西施种香之
所上有兰茞畹 【旧经云百六十里】
银山在县南三十里出银
玉井山在县东南三十二里
天井山在县南三十里
石楼山在县东南二十七里
罗浮山在县东二十五里
穿石山在县东南三十里
金山在县西四十里 【见金泽下】
顾渚山在县见顾渚下
官山在县顾渚之侧林木深秀未尝采伐故名有大官山小官山大官山顶有虎头岩状如呀啸下有石门可往来张文规诗曰谁信隼旟吏长对虎头岩
石城山在县南五十里与乌程接界 【见乌程志山下】
梓山在县西与戍山相连汉钱林所居 【详见郡志贤贵事实下】
灵山在县西七里故相章惇葬于此
八座山在县南四十五里唐吴珙吴顼吴崧皮光业林(上曰下拆)罗隐韩必何肃居此山号八友后人因名见太平寰宇记
(呆呆)溪山在县续图经云吴兴故鄣县东三十里有梅溪山山根直竖一石可高百丈至青而圆如两屋大四面陡绝仰之于云外无登陟之理其上复有盘石正圆如车盖常转如磨声若风雨土人号为石磨石磨转驶则年丰迟则岁俭候之无失
九龙山在县西一百二十里一名郭山一名章山张元之山墟名云九龙山其山有九陇悉作龙形山顶有古石城城西北角有石窦因名
石郭吴兴记云石郭山在故鄣南五里产杨梅贡御舆地志云石郭山昔吴采鄣山铜以铸钱即此山
西顾山一名吴望山在县北四十九里高一千尺张元之山墟名云西顾山昔吴王阖闾登姑苏望五湖望见此山因名山括地志所载西顾乃作牢固之固未详也
  武康县
封山家语载防风氏之守曰守封禺之山余英志云汪芒氏守封嵎两山之闲
禺山余英志云按史记禹十二世帝廑立而旧图经云帝禺居此山当是帝廑之兄弟分封此邦统记防风山东南二里曰禺山及旧编云东南二十里统记禺山又云在县东南三十里余英志亦云三十里
石城山旧编云山四旁出面如一余英志云夜有神光其大如毂往来山腰倏隐倏见山巅平坦有洗马池统记云宋沈道虔隐居于此上有汉青州刺史姚恢墓凤凰山邑有三一在县北五里首枕郭林溪为凤咮一在县东北十八里怀德里为凤翅一在县东南十五里千佛寺侧为凤尾
天泉山在县西北三十五里吴兴记云山有长流水谓之天泉傍多沃壤可以耕植故名
武康山在县西十五里本名铜官山唐天宝六年敕改今名 【余英志云六年本名武康山天宝六年改名铜官山】 山下两坎深数丈方圆百丈古采铜之所 【见舆地志旧编云山下有铜官湖汉吴王濞铸钱处余英志云山下有两坎号铜井】
金鹅山在县东二十里 【统记载山墟名云汉海昏侯沈戎葬此山山上有池深五尺其水冬夏不竭吴帝见山上有金鹅翔集或风清雨霁樵夫耕父闻山上有金鹅鸣故名余英志云山与德清交界山枕溪流时有金鹅出没事又见德清县金鹅山】
金山在县旧图经旧编统记 【俱在武康县北十五里余英志云在县南三十里】 耆旧相传昔有人夜见山顶有光如镫凿之得金数百斤 【余英志云一名金车顶其土赤埴山岩有泉产鱼有金色】
铜岘山在县西四十九里山墟名云铜岘前溪之发源吴王采铜之所俗号铜岭 【此即安吉界又与归安接界】
响应山在县西八里吴兴记云经此山语响随声应洪纤一无所失今人称大响小响 【余英志云有龙湫在山下水色正碧名玉石响又名大响岩泉有小泓名小响正元中于(由页)改玉石响为碧玉潭定光僧院栖岩腹中有小池池上有濯缨亭又有一壑轩院后缘石磴抵谷中有断崖瀑泉二十余丈下有(汀去丁改敕)玉亭旧编云大响峭壁倚空有瀑布高三十余丈阔二十余丈飞注苍崖乳石闲虽亢旱不竭分流入碧玉潭潭水湛碧清冽莫穷其底有龙居其中旱潦祈祷辄应小响在大响东北百余步石壁森然旧涧峭拔下有湫方丈许名玉石响相传与碧玉潭通湫中水流入前溪石上有于(由页)题刻葛公胜仲尝游有长篇】
崵山在县西二十七里山墟名云昔有崵氏居此山
几山在县北五里山墟名云山形如几
覆船山在县西南二十五里古老相传邑人数于山上穿土得大竹笮若今之船缆或掘得败木若船片故云山旧为海尝覆舟 【见统记又旧编】 或云山有巨石横亘状如覆船 【见余英志】 隋龙州刺史沈悫昔结庐读书其中有遗址一名马头坞晋咸和七年石勒将韩雍寇吴兴诏遣西中郎将赵引攻之于马头坞即此也
计岘山在县西北二十五里山墟名云范蠡之师计然居此因名又与乌程分界亦曰界岘
深岘山在县西三十里山墟名云山下有水深数十丈因名
箬岘山在县西南三十五里山墟名云山多产箭箬俗呼箬岭
黄陇山在县东北二十五里山墟名云昔黄初平得道之所 【统记作皇岭云岭下有紫华庙旧编云今俗呼皇母山山上有仙台】
石峤山在县西南七里一名七里峤一名石头山山墟名云山顶有石峤长一丈六尺阔八尺甚峻滑山下有石峤村
马鞍山在县北十二里
狮山在县东北七里
乌回山在县北三里山在平田闲突起一峰旧名登高山古人登高处有遗址存 【余英志云或以群鸟翔集名山或以山势纡回故名】
银山在县西五里亦曰永安山
石山在县西北二十里齐书云沈道虔隐居于县北石山精庐
沈璧山在县东北十五里山有九峰迤逦相接沈氏自东阳居此故名
郭林山在县北十五里晋郭文所隐也文居山时一日有虎至张口向文文视其咽中有横骨为探取之后于所居日获一死鹿盖虎之报见括地志
白鹄山在县西十里地名鹄村 【余英志云与青山见隋地理志为郡山之望】 青山在县北十五里地名青山坑
独苍山在县东北三十里沙村 【余英志云阴阳家有寻山拯龙歌言吴兴郡主山惟苍与卞苍即此地卞在郡城北此山冈来自鄣南天目山故老相传郡城造永宁仓岁有水患虽增筑不能御有异人告主者取武康苍山土筑之吉因凿山取土土流血而仓始基迄今无水患山色苍赤殷然如血】 仙台山在县东北十八里世传黄初平炼丹处山顶有台 【台北有逍遥堂旧址望湖杭境具在目前】
羊没山在仙台山之北神仙传言黄初平尝牧羊于此伤山之草木叱羊化为石俗伪为杨梅山
招贤山在县西北七里郭文隐居之地
独孤山在县几山之东唐独孤及尝宰是邑作亭其上因名 【亭有故址】
  德清县
吴羌山在县东南一里吴均入东记云昔汉高士吴羌避王莽之乱隐居此山后人名焉又宋沈麟士居于此讲经教授从学者数千百人时为之语曰吴羌山中有贤士开门教授若城市
东主山在县东北三里陈书云侯景围台城右军将军沈恪为东主山主昼夜拒战以功封东兴侯而名之今呼为百寮山山之东有五子石故老相传有仙人尝弄石于此
吴憾山一名城山在德清县西南二百步吴均入东记云昔吴王夫差憾越王伤父之足进军征之于此筑垒又唐李光弼偏将军辛孜又筑城于此以平朱潭姚廷等贼号将军城吴越王又筑于此屯戍号奉国城故今隔溪号城南界首号奉国
洛山在县南二十九里入东记云昔□□永嘉中过江升此以望洛一名望洛山
下坦山在县北八里山墟名云以其山平坦也
德清山在县东四里一名乌山山墟名云昔有乌巾者其家善酿美酒居此山鲍昭有高乌山诗至唐天宝六年改为德清山
敢三山在县东北二十一里山墟名云敢三山者以其三峰在敢村南则吴丞相阚泽所居也
市亭山在县西南二百步吴兴记云市亭山王逸少为郡欲于此立宅以其面溪背山也山出铜器大者容三十石小者容二十石名之曰(石聂) 【续图经云古者十里一亭所以寓止宾旅后人因以名之】
葛山在县东北一十八里入东记云葛仙翁得仙之所上有葛公坛
茅山在县东北一十五里入东记云昔三茅君隐于此 【见统记】
囚女山在县东北三十五里高千丈周回十五里入东记云后汉青州刺史姚恢与海昏侯沈戎卜居柯田山恢女密报戎戎先居之姚氏囚女于此山三世不复养女后人名之
金鹅山在县西北五里后汉海昏侯沈戎葬其上尝有金鹅飞集此山三鸣而去其后沈氏通显故邑人云金鹅鸣沈氏兴今山南有三村号上初鸣中初鸣下初鸣有梁沈麟士述祖碑见碑碣
蠡山在县东北十五里旧传范蠡之旧居
方山在县西北十二里有石狮坞博士墓焉
紫金山在县北十八里山旧名金紫郡城丁氏葬于此山其后赠金紫光禄大夫
  安吉县
天目山老子说云欲度难及避水灾天目海陵山最为第一萧翊天目山铭曰于维天目信其高矣列岳霞上标峰雾里复有虚一赋诗云昨日云生玉井东春来一雨几日风林花并逐溪流下欲上龙池涌不通山多灵舞藤亦可作杖节似笻竹弱而有力今山闲多道流庵宇稑种甚盛亦有田亩池塘山本产吴朮今亦种附子遯斋闲览云昔有人登天目山遇暑雨见云雾皆在山腰闻雷声但似婴儿声
浮玉山山海经云句余山东五百里至浮玉山即此山也山又出长彘状如猴四耳虎身牛尾音如犬吠
金石山在县西南七十里高一万八千尺吴兴记云金石山上石悉作金色其出蒲柳及苦竹
白杨山在县东南二十二里高一千一百二十尺括地志云白杨山峻极干霄上有两穴古采锡之所
五山在县西南四十六里高三千六百尺括地志云山有五峰昔乡民姚紾尝于此山采樵忽见二人奕棋紾坐斧柯观之不觉其久二人谓云汝可还去汝家今日为汝祥矣紾所坐之斧其柯已烂及还家因入瓮中隐身谓家人云可七日勿开限日未至家人开之紾化为白鹤飞向五山吴兴记云五山一名奕山
玉磬山在县西北三里高五百尺高僧传云释昙谛姓康氏吴兴人出家居吴虎丘山后入故鄣之昆山每夜闻有声寻其发声之所掘之得磬因以为名颜鲁公作石柱记时此磬犹存
东晋山在县东北二里高一百二十六尺入东记云东晋时欲于此山立城邑因以为名
廪山在县东二十五里高一千八十七尺江表传云吴长沙桓王攻刘繇之尽得邸阁粮谷贮于此山舆地志云吴大帝于此山起仓因以为名
邸阁山在县东北二十五里高一百七十六尺吴志云吴大帝遣从弟孙琼修故鄣邸阁 【盖吴王起邸阁于此】
铜岘山在县东三十里高一千三百尺括地志云吴采鄣山之铜即此山也
苦岘山在县西六十五里高三千尺吴兴记云苦岘山峻极游者苦之亦见括地志
佛子山在县西一百二十里高六百尺吴兴记云山上有石室室中有小石俨然若佛
柴山在县西南一百二十里高七百二十尺见括地志南屿山在县南六十二里高三万六千尺括地志云南屿山一名白水山山上有湖其水色白太平寰宇记云昔西施种香之处上有兰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