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嘉泰吴兴志
嘉泰吴兴志
吉祥乡管里五 【旧名平望乡 陂门里汉钱林居 长安里 如源里 仙山里 金山里】
白乌乡管里五 【上善里 重光里 下箬里陈武帝居 长安里 陆安里】
嘉瑞乡管里五 【太平里 高明里 蠡塘里 苕源里 独山里】
长兴乡管里五 【上箬里 成弯里 金轮里 时邑里 金渠里】
武康县
自汉末以来境界阔远唐天授析置武源之后尚管二十乡开元图经载旧管二十乡敬让负郭安乐武都武义太原桃源永安信义旗亭至孝城山前溪风渚封禺风山永平武昌崇仁太平据余英志云天授二年邑人戴德永上疏言武康二十乡其十五乡枕临溪泽有舟楫之利请以其地置武源县天宝元年改为德清而武康之境止五乡窃考统记云天授二年百姓戴德永等上表称武康东界十七乡枕临溪泽有舟楫之利请析置武源县图经所载亦止曰百姓状称武康东界有舟楫之利请析置县初无二十乡十五乡之文也未知余英志何所考据使天授时于二十乡中已析去十五乡缘何开元图经尚载二十乡耶统记云十七乡恐二十乡之外别有诸乡未可知也今据统记德清县管乡十七武康县管乡二十则余英志之考证近乎符合而不详始末矣梁开平中钱氏据有并为十三统记云武康管乡二十梁开平四年钱氏并为十三武都武昌旗亭永安崇仁安政义宁封禺义安至孝风渚怀德太原宋朝以来又加并合大中祥符闲止管五乡曰永安曰至孝曰崇仁曰太原曰武都而里凡七十见大中祥符图经后又并至孝永安为一改曰庆安今为都乡四管里则如祥符之旧云
崇仁乡管里二十 【相溪里 嵩山里 青泉里 下温里 义安里 临溪里 兴教里 陆海里 开化里 至孝里 风山里 南亩里 柯田里 杜桥里 慈德里 龙山里 上渚里 下陌里 昭明里 上陌里】
武都乡管里一十 【临湘里 主俗里 临津里 静林里 城山里 武成里 乌回里 兄友里 芝田里 邑内里】
庆安乡管里二十 【正信里 永昌里 永安里 清穆里 永乐里 太仓里 前溪里 旗亭里 清化里 文会里 安乐里 崇福里 清风里 高梁里 怀仁里 温泉里 玦渠里 福田里 上温里 新兴里】
太原乡管里二十 【永安里 弟恭里 芳泽里 东作里 赤岸里 沈璧里 文成里 永丰里 怀德里 永仁里 东海里 永定里 上施里 方山里 砂荷里 凤山里 乐成里 余福里 父义里 上费里】
德清县
统记管乡十七今六乡为一十管旧有龙山乡太平乡今有永宁乡按余英志云武康县东界十五乡有舟楫之利请置一县非也统记云武康东界十七乡是矣
永和乡管里二十 【武源里永和管 雅词里 仁智里 周漳里 惠图里 金泉里 长乐里 漪澜里 长寿里 吴羌里龟回管 芗亭里 后溪里 孔印里 前溪里 武信里武源管 武德里 武功里 武溪里 武城里】
千秋乡管里五 【千秋里 文林里 小山里 乐成里 授记里】
荫宗乡管里十 【凤山里 永全里 积谷里 兴平里 乌山里 塘径里余不管 永忻里 □恩里 余富里 崇信里】
金鹅乡管里二十 【清溪里 四会里 新丰里 玉城里 白玉里 嘉育里庆平管 永丰里 栎林里 体德里 常乐里 五裤里来苏管席羊里 遗犊里 安居里 两岐里 至德里孺山管 永昌里 高安里 新兴里 阳里里】
遵教乡管里十五 【永安里 旗亭里 华溪里 清风里 德化里 旗林里凤山管 新亭里 龙亭里 张亭里 辅国里 仙石瑞安仁管 句城里 桂阳里 信义里 明德里】
永宁乡管里五 【至孝里 进贤里 灵芝里 永和里 常乐里】
安吉县
据统记管乡二十五有龙山乡怀德乡广邑乡孝子乡灵泉乡而旧图经云所管二十有永安乡龙池乡安乐乡苕溪乡安上乡尚礼乡管里一百今为乡十六管里八十今有顺安乡旧图经所无
顺安乡即永安乡是也管里五 【昆山里 引济里 定福里 马鞍里 尚义里】
安福乡管里五 【洪桃里 帅阁里 太和里 安寿里 永太里】
定福乡管里五 【招贤里 宝成里 安邑里 宋成里 永和里】
鱼池乡管里五 【皎仁里 西茂里 龙化里 永昌里 孝和里】
灵奕乡管里五 【仁化里 五白里 里荣里 景和里 回平里】
铜山乡管里五 【桃源里 深谷里 临泉里 修竹里 铜山里】
凤亭乡管里五 【沈珠里 陶源里 清宾里 慈政里 永宁里】
太平乡管里五 【光顺里 幽西里 庆善里 上宝里 国昌里】
金石乡管里五 【永安里 天目里 大顺里 潼想里】
梅溪乡管里五 【瑞竹里 东午里 温泉里 泉永里 新丰里】
昆山乡管里五 【仙涧里 苕水里 候溪里 三山里 合川里】
移风乡管里五 【清泉里 武泰里 嘉祥里 白杨里 崇仁里】
孝丰乡管里五 【芝草里 曲禄里 孝弟里 尚仁里 修仁里】
天目乡管里五 【仙溪里 安吉里 苕水里 苕元里 公平里】
广苕乡管里五 【苕上里 太平里 清泉里 吴山里 青山里】
浮玉乡管里五 【碧岩里 广福里 灵岩里 仁丰里 静丰里】
吴兴志卷四
宋谈钥撰
山
乌程县
卞山张元之吴兴山墟名曰卞山峻极非清秋爽月不见其顶顾长生三吴地记按卞和于荆山采玉今山中有似玉之石土人谓之瑶琨故以卞名之耳吴都赋曰其琛赂则瑶琨之阜是也盖徐陵孝义寺碑云高卞苍苍遥闻天语颜真卿石柱记唐刺史韦明(昜□)有登卞山题法华寺诗皆作卞字续图经曰周处作弁虽似有理但古今诗书皆作卞不必穿凿取新意也
毘山山海经云浮玉之山北望具区东望诸毘郭璞注云诸毘水名也统记旧经云浮玉山在安吉县苕水发源也言东望浬浦槎牙相毘并注于太湖故云续图经云浮玉西北毘山在东北与山海经协璞殆不知此山耳山最近城或与城相毘而得名梁吴均有同柳吴兴毘山集诗曰平湖旷复远高木峻而危状其景也柳恽尝建亭其上
衡山左传襄公三年楚子重伐吴克鸠兹至于衡山杜预注衡山在吴兴乌程县南山谦之吴兴记曰衡山一名横山今俗亦呼横山颜真卿石柱记云上有颛顼冢春秋鸠兹城统记云吴兴记云晋初衡山崩见颛顼冢中有营丘图九首鸠兹杜注云吴邑在丹阳芜湖县东今皋夷也颜公所书或恐有据
道场山昔讷和尚辞师出巡礼师曰逢道即止讷经此山遂留后建寺山顶有塔下有笑月亭爱山亭
何山沈括地志云何山亦曰金盖山晋何楷居此习儒业楷后为吴兴太守改金盖山为何山山口有次山曰金口山今曰何口山梁吴均有同柳吴兴何山集送刘余杭诗颜真卿石柱记云金盖山有何氏书堂续图经曰推本而言旧编云山与道场山相接最为吴兴胜游然道场山胜在山顶何山之胜在山下苏东坡诗有道场山顶何山麓之句内翰汪藻云游道场者如入王侯之家过何山如造高人隐士之庐
西余山在县东十八里舆地志云汉文帝封东海王摇之子为顾余侯即山后坐酎金失国 【史记越王无疆灭七世至闽君摇位诸侯平秦汉高帝以摇为越王以奉越后世表及汉书诸侯不载顾余侯事高十二年诏曰南武侯织亦粤之世也立以为南海王】 山有弄云亭枢密胡宿有记
杼山在县西南三十里陆羽旧记云山高三百尺周回一千二百步昔夏后杼巡狩之所今山下有夏王村西北有夏驾山颜真卿杼山碑又载山墟名云旧名东张游者忘归号稽留山有黄櫱涧黄浦桥黄浦亭何楷钓台避宅城招隐院草堂温阁真卿又立三癸亭 【以癸丑岁癸卯朔癸亥日立也】 三桂棚 【产丹青紫三桂】 御史泾 【观察判官侍御史袁高尝至此也】 有谢临川写真堂梁周兴嗣登杼山览古诗齐沙门宝月途次杼山等诗
孺山在县东三十八里三吴土地记云后汉徐孺子哭友人冀州刺史姚元起于此时九江何子翼嘲之曰南州孺子吊生哭死前慰林宗后伤元起山有孺子祠绍兴中郡侯撤淫祠土人按图经为言祠得不废二十二年晋陵丞唐法为记近又得古刻于水滨
岘山在县南二里本名显山晋太守殷康筑亭其上名显亭唐以庙讳改也天宝刺史韦景先创五花亭又有李适之石樽山顶有塔
法华山在县西北十里有寺曰法华寺刺史崔元亮张文规卢幼平俱有诗东有石坞吴太史慈所葬太平寰宇记谓之石斗山晋王羲之尝来顾谓亲友曰百岁之后谁知我曾游此
仁王山在县西北九里旧名凤凰山以山形似凤也故老相传秦始皇以山有王气凿其颈今通舟为山河山之首在南号粝山
垄山在县东北五里山谦之吴兴记云垄山有紫石英其山东临大溪西带长渎山上有亭临望虚旷号垄山寺
车盖山在县南九里舆地志云形如车盖因名上有车盖亭晋太守殷康所造
白鹤山在县西北二十六里吴兴记云昔乌程西乡人姚紾化白鹤游此因名山石精好可为碑版江东记云员丘山石精好不谢吴兴即此也张王居白鹤山又曰二妃白鹤山人见灵济庙下
别鲜山在县东十三里别孤秀不相连属因名焉唐高士沈聘沈征君居之尔雅曰小山别大山为鲜郭璞注云不相连也 【续图经云此山名合古义非俚俗所能为也】
西陵山在县北二十一里吴兴记云吴太子和葬乌程北山子皓即阼追尊文皇帝陵曰明陵陵在西山西故名
吴(田翏)山在县西南六十里吴兴记云(田翏)烧田也昔有吴氏烧山为田因名(田翏)玉篇力周切田不耕烧种也广韵同
石城山在县西南三十里山墟名云昔乌程人严白虎于此累石为城与吕蒙战至今山上有弩台烽楼走马埒基犹存
黄櫱山在县西南三十五里梁光禄卿江淹有诗有涧曰黄櫱涧
九乳山在县西南三十一里张元之山墟名云山有九峰状似乳形
泽山在县东七十五里吴兴记云因震泽为名
温山在县西北二十里吴兴记云温山出御芹
小雷山在县北周处风俗记云太湖中有大雷小雷二山相距六十里其中曰雷泽即舜所渔者也 【周处记又云浙东有余杭县上虞江是舜本土按韩诗外传舜东夷之人也统记云雷泽在兖州北周处误也盖以震泽中有小大二雷山故俗名之旧编又云小雷山所谓洞庭东山也属乌程大雷山所谓洞庭西山也属长兴】 两山多美石唐白居易作奇章公记以太湖石为第一
三山在县东北七十二里山墟名云三山在太湖中白波四合三点黛色陆士龙赠顾彦先诗曰我家五湖阴君住三山阳
包山在县北舆地志云即古夫椒山也史记越王句践栖吴王夫差于夫椒之上吴都赋云指包山而为期集洞庭而淹留自泽山以下诸山并在太湖中
白石山在县统记云多出白石
葛仙山在县南五十里晋葛洪尝隐居此山今有炼丹灶捣药臼存职方图志葛仙炼丹之处天下十有三乌程居其一绍兴中侍郎葛立方作祠为记
菁山在县与葛仙山相连旧传葛洪种黄菁于此至今山多黄菁秀安僖王墓园在焉
石西南葱翠森郁(帛系)延衍迤皆山也或高或下或巨或细问其名则更仆未易悉数东北近湖皆平畴土状闲有山率特出亦各有名而其着于古书者曰毘曰衡皆突兀于水滨之一陇耳岂挺特而生者锺秀为多耶或景必近人则美而易彰耶物必待人而后显则其名之垂泯固不容无幸不幸耶夫昔之山经或五百里或三百二百里始载一山乌程一邑而见于列记者巳如此未为不幸也故乌程诸山参诸地志略着见者悉不没其名虽未能尽胜践庶穿谢公之屐者可为问津之考
归安县
县境西南广德至孝两乡北接乌程南接安吉界并是冈岭延袤林木森蔚之处其余八乡如含山沈长山东林山之属皆特生于平原中今载如右旧志诸书所载亦有差误如厥山载在乌程三山却载在归安盖归安界不近太湖今是正之
含山在县东南一百八里张元之山墟名云震泽东望苍然茭苇烟蔚之中高丘卓绝因以名焉山有净慈院其巅有浮屠
厥山在县东南七十里吴均入东记云吴有陆厥尝家于此 【旧经统记属乌程旧编属归安】
湖趺山在县东南二十五里统记云汉蓟于训隐于余不乡卒葬乌程县湖趺山今属归安 【新添】
沈长山在县东南八里
施山在县东五里
潘山在县东六里
砺山在县西南六十三里宋鲍昭有自砺山东望震泽
诗五韵
方山在县西南一百一十五里统记云张元之山墟名云以其顶方故名梁典云绍泰元年十一月陈文帝为信武将军自长兴遣二千人投京夜下方山津即此处也山北属长兴统记载在长兴县四十里
莫千山在县西南一百五十里余英志云上有铸剑池水常清澈水旱祷焉则有应剑石世传吴王铸剑所也按吴越春秋干将吴人吴王阖闾使造二剑一曰干将一曰镆耶镆耶干将之妻也今铁工造刀剑磨以山之石淬以池之水则铦利倍常山北属武康去武康县治二十五里 【余英即武康也故载在余英志】
铜山在县西南九十五里高三百尺括地志云吴采鄣山之铜即此山也山西属安吉去安吉县治三十里 【统记载在安吉旧编云山与武康安吉分野详见二县志】
余安山在县东南一十五里
灵山在县东南八十五里
狮子山在县西南一百五里又属武康在武康东北七里余英志云首枕大溪冈陇盘局如狻猊形
廉山在县西南七十五里
顶山在县西南七十四里
马鞍山在县西南七十六里
母潭山在县西南七十七里
凤山在县南七十三里
候石山在县南六十里
东林山在县西南五十四里突兀于菰蒲溪泊之中峰峦蓊秀上有祇园寺顶有浮图 【见旧编】
见山在县南七十四里
浮玉山在县岘山漾中俗传其水随山低昂旱潦如一上有丛萑旧有小亭今不存太平寰宇记防风山在归安县东一十八里先名封嵎山唐天宝六年敕改焉其一名风公山一名风渚山古防风氏之国风公者以其上有风公祠风渚者以其下有风渚水封山者以其禁采樵渔猎也上东南二里有嵎山禹十二代孙帝嵎所居也吴伐越堕会稽得骨节专车使问仲尼曰禹致群臣于会稽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其骨专车此为大矣客曰防风氏何守仲尼曰汪芒氏之君守封嵎山言防风治此二山也
石城山在县西南三里汉末赤眉之乱邑人于山上累石为城因以为名宋书云沈道虔居县北石山下县令庾肃之迎出县南凤头里为立宅临溪征员外散骑侍郎不就山上有汉青州刺史姚恢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