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泰吴兴志

何楷 括地志云金盖山何楷居此修儒业楷后为吴兴太守改金盖为何山又颜真卿杼山妙喜寺碑云从草堂径行百步至吴兴太守何楷钓台南史何子平传祖楷晋侍中唐姓纂云何叡渡江生楷
以上二人今添
右晋大官历官记及滕守续及续图经所载共三十七人王韶之谢述合系宋而孔静乃系之梁今皆是正又添沈嘉何楷二人为三十七人历官记始于王羲之今按晋史顾秘周(王已)袁琇周筵周札属西晋惠帝愍怀之际故以为首而羲之次之余姑循旧次
宋褚彦回 记云字彦回起家著作佐郎转太子舍人尚余姚公主拜驸马都尉出为吴兴太守累迁骠骑大将军侍中录尚书事谥文简续图经曰南史本传尚宋文帝女南郡献公主拜驸马都尉除著作佐郎历侍中领尚书右卫将军元徽二年出为吴兴前后宜以史为正沈宪为乌程令太守褚彦回叹美以为方员可施丘灵鞠传褚彦回为吴兴太守谓之曰此郡才士惟有丘灵鞠及沈勃耳乃启申之
谢庄 记云字希逸弘徽之孙自散骑常侍出为吴兴太守子朏续图经云南史谢密字弘徽子庄非孙也南史传大明中除吴兴太守废帝即位后为散骑常侍寻加光禄大夫卒
丘道护 记云即灵鞠之伯父迟之伯祖黄门侍郎出为吴兴太守统记有晋新安太守条阳侯道护旧图经云南郡太守道护未知官记何据
谢澹 记云字景恒父谈祖安累迁吴兴太守南史本传作父瑶晋历位尚书宋景平中累迁光禄大夫元嘉中位侍中特进卒不载为吴兴太守事
王韶之 记云字体泰羡之之孙历吴兴太守入宋至门下侍郎续图经云南史传晋恭帝时迁黄门侍郎宋文帝时免给事中后为吴兴太守卒是为黄门侍郎在晋末为吴兴太守在宋文帝时也孝义传吴逵潘综并吴兴人太守王韶之擢逵补功曹史不就又发教列上综行于州台又王道迄乌程人涉学善书形貌又美太守王韶之谓人曰有子弟如王道迄无所少
谢述 记云字景光宣城太守眺之祖累迁吴兴太守南史述宋元嘉二年拜中书侍郎历南郡太守司徒左长史左卫将军卒于吴兴太守不当列晋
王僧庆 记云太守尉俭季父自御史中丞三迁吴兴太守续图经云南史本传宋泰始中为吴兴太守列于齐误矣
沈文季 记云字仲远庆之之子司空吴兴太守续图经云南史本传元徽初自秘书监出为吴兴太守饮酒至五斗妻王氏饮亦至三斗常对饮竟日而视事不废升明元年沈攸之反齐高帝加文季冠军将军督吴兴钱塘军事
以上元记五人王韶之谢廷元在晋王僧庆沈文季元在齐今添入四人退谢朏一人入齐为八人
张崇之 续图经云无传载南史孝义传吴逵吴兴人太守张崇之三加礼命太守王韶之擢补功曹史固辞不就吴逵事出宋略
刘延孙 南史纪宋孝武帝孝建元年以吴兴太守刘延孙为尚书右仆射
王昙生 南史纪宋明帝泰始二年吴兴太守王昙生王弘之传子昙生孝武末为吴兴太守又孔觊传吴郡太守顾琛同吴兴太守王昙生起兵
张永 南史纪明帝泰始二年吴兴太守张永平晋陵邓琬传琬同吴兴太守王昙生等起兵明帝遣王玄谟领水军南讨吴兴太守张永为继隐逸传张永为吴兴请沈麟士入郡
萧慧明 南史传作惠明思话子也有时誉宋明帝泰始初为吴兴太守郡界有卞山山下有项羽庙相承项羽多居郡厅事前后太守不敢上慧明谓纲纪曰孔季恭尝设宴席未闻有灾遂设筵榻接宾数日后见有一人长丈余张弓挟矢向慧明既而不见旬日卒
以上三人失载并张崇之元在晋萧慧明元在齐今添入共五人
顾琛 南史传元凶劭弒立以琛为会稽太守隋王诞起义事平迁吴兴太守孝武时仍为吴兴太守坐郡人多翦钱及盗铸免官
张岱 南史传宋明帝泰始末为吴兴太守齐武帝即位复为太守岱晚节至吴兴更以宽恕着迁南兖州刺史卒
殷冲 南史张岱传岱为东迁令时殷冲为吴兴太守谓人曰张东迁亲贫须养所以栖迟下邑然名器方显终当大任
以上三人续图经
袁思道 统记云符瑞图宋元嘉十年乌程县有白龟见吴兴太守袁思道表进之
孔山士 南史隐逸传沈麟士吴兴人宋时太守孔山士辟不应
沈道思 德清紫极观梁大同七年东宫直沈文冲表祖宋吴兴太守道思少好玄默以故宅舍为观见统记及旧编
以上三人今添
右宋太守据三书所载元共十一人张崇之王韶之述载在晋王僧庆沈文季载在齐萧慧明载在梁并系宋时今并添入又增孔山士袁思道三人退谢朏一人入齐为十七人
齐袁洵 记云即粲伯父累迁吴兴太守南史洵为吴郡太守见袁湛传二者必有一误或别有证
谢朏 记云官至吴兴太守南史传永明中为吴兴太守明帝谋入嗣位朏避事居郡不理常务聚敛众颇诋之亦不屑也孝武仞朏为吴兴以鸡卵赋人收鸡数千及遯节不全为清谈所少周兴嗣传齐隆昌中侍中谢朏为吴兴太守唯与兴嗣谈文史而巳罢郡大相谈荐
袁昂 南史传齐永元末为吴兴太守梁武帝起兵州郡望风皆降昂独拒境见贤守下故临终尝曰往忝吴兴属在昏明之际不识天命甘贻戮辱帝手书谕之昂答曰偏隅一郡何能为役建康平昂举哀恸哭时帝使豫州刺史李元履巡抚东土敕曰袁昂道素之门世有忠节天下须共容之勿以兵威陵辱元履至宣旨昂不请降开门撤备而巳
以上历官记所载元五人王僧庆沈文季合在宋王骞合在梁却添谢朏今三人
萧惠休 南史传作慧休惠明弟也齐东昏侯永元元年徙吴兴太守征为尚书右仆射吴兴郡项羽神旧酷烈人云慧休事神谨故得东迁二年迁至平望帝命服药卒
何戢 南史传戢为吏部尚书加骁骑将军出为吴兴郡守统记云何戢吴兴太守好书画精巧列于伎艺本传云上颇好书画一日尝赐戢蝉雀扇顾景秀所画时陆探微顾彦先叹其巧绝献之非戢画也
以上二人滕续
张环 南史传齐高帝建元元年改封平都侯及为吴兴太守以既有国秩不取郡俸高帝敕上库别藏其俸以表其清
袁彖 南史传仕齐为冠军将军监吴兴郡事彖性刚固忤武帝到郡坐过用禄钱免官往东治后为侍中
李安人 南史传齐武帝时为尚书左仆射以老疾求退为吴兴太守于家载米往郡人服其清吴兴有项羽神护郡厅事必须祀以轭下牛安人奉佛法不与神牛着屐上厅事又于厅上入阁斋俄而牛死葬庙侧今呼为李公牛豖安人寻卒亦以神为祟
徐孝嗣 南史谢览传云东海徐孝嗣以御史中丞出为吴兴太守王俭赠诗曰方轨叔度追清彦辅柔亦不茹刚亦不吐时人以比蔡子尼在郡有能名
王敬则 南史传齐建元二年为吴兴太守郡多摽掠有十数小儿于路取遗物敬则杀之以徇人录得一偷召其亲属于前鞭之令偷身长埽街路久之乃命偷举旧偷自代诸偷恐为所识皆逃走境内以清其初入乌程从巿过见屠肉枅叹曰吴兴昔无此枅是我少时在此故也召故人饮酒说平生不以为屑也 【敬则少时屠狗商贩遍于三吴】
孔琇之 南史传靖之孙灵运子齐武帝时为监郡寻拜太守政称清严孝义传王文殊吴兴人至孝太守孔琇之表其行郁林王诏改所居为孝行里
王莹 南史传历东阳太守以居郡有惠政迁吴兴太守齐明帝忧勤庶政莹频处二郡皆有能名迁中令领军尝曰我昔从东度为吴兴东有登岸
王秀之 南史传为辅国将军吴兴太守祖父敬弘性刚正致仕隐吴兴秀之先为诸王长史无复仕进意止营治舍亭山宅为终焉之计及除吴兴隐业所在心愿为之到郡守旧山移置辎重
以上九人又续退张嵊在梁今八人
杨文崇 统记祥应图云齐永明元年吴兴武康沈崇家有石榴连理太守杨文崇奏闻
右齐太守三书所载元十七人退王僧虔沈文季入宋王骞张嵊入梁却添入谢朏又今添杨文崇一人合为十五人
梁谢瀹 记云为吴兴太守子览传云初齐明帝及瀹东海徐孝嗣并为吴兴号为名守孝义传王文殊吴兴人有孝行太守谢瀹聘为功曹不就
谢览 记云为吴兴太守南史传天监中拜吏部尚书出为吴兴太守王峻传常与览约官至侍中不复谋进览自吏部尚书出为吴兴郡守心不畏强御亦由处俗情薄故也在梁为太守时中书舍人王睦之家居乌程子弟专横前太守皆折节事之览未到郡睦之弟迎览览逐去其船杖吏为通者自是睦之家杜门不出郡境多劫盗为东道患览下车肃然齐明帝及览父瀹徐孝嗣皆号吴兴名守感皆过之感昔在新安颇聚敛至是遂称廉洁时人方之王述
柳恽 记云字文畅司空忠武公彦绪之子为吴兴太守南史传天监中再为太守为政清静人吏怀之于郡感疾自陈解任父老千余人拜表陈情
沈崇傃 吴兴人至孝天监二年太守柳恽辟为主簿见孝传
元仲景 记云累迁吴兴太守诗眼云阮景仲为吴兴太守禁夜半钟姓名不同当考
萧映 记云临汝侯吴兴太守南史本传普通三年为吴兴太守郡累不稔太通三年野谷生武康凡二十二处自此丰穰映制嘉谷颂以闻中诏称美陈纪武帝为新喻侯萧映传教及映为吴兴太守甚重帝谓僚佐曰此人将来远大必胜于我统记云萧映为吴兴太守乌程县界有旅稻生映献嘉谷颂
张僧繇 记云右将军吴兴太守统记云吴兴太守画白塔寺弥勒佛菩萨像世称奇妙唐名画录梁张僧繇天监中历右军将军吴兴太守武帝崇饰佛寺多命画之
王骞 记云宋驸马都尉俭之子累迁吴兴太守续图经云南史齐永元末为侍中梁武帝受禅出为吴兴太守宜列于梁
历官记云元六人添入王骞共七人
信都遵 南史陈纪侯景之乱避地临安及武帝举兵累迁吴兴太守信都遵收文帝及衡山王
张稷 南史梁纪武帝天监三年以吴兴太守张稷为尚书左仆射传政称宽恕事见贤守下
蔡樽 梁时为太守在官惟饮郡井斋前自种紫茄白苋以为常饵诏褎其清加信武将军天监元年宣城郡吏吴承伯挟妖道聚众攻宣城杀太守转寇吴兴吏人并请避之樽坚守不动命众出战破斩承伯余党悉平累迁吏部尚书
萧献 南史传临汝侯猷梁长沙王懿子也为吴兴郡守性倜傥与楚王布交见项王庙下
裴之横 南史梁纪元年承圣二年齐军攻合肥征吴兴太守裴之横帅众继侯瑱据东关四年齐遣高涣送萧明来主梁嗣至东关遣吴兴太守裴之横拒之又见王僧辩传云破武陵王还除吴兴太守作百幅被初兄之高以其纵诞为狭被蔬食以厉之叹曰大丈夫富贵必作百幅被今成其志
萧琛 南史传琛惠明从子也天监中为吴兴太守郡有项王于厅事安神坐琛迁之庙见郡治厅事下
文皇帝蒨 南史章昭达传侯景平文帝为吴兴太守骆文牙传陈文帝为吴兴太守引文牙为将帅韩子高传陈文帝出守吴兴子高寄载华皎传文帝为吴兴太守以皎为都录事庾持传文帝为吴兴太守以为郡丞兼掌书翰
滕续元八人退孔晋入晋萧慧明入宋添陈文皇帝蒨共七人
徐度 南史传陈武帝时以功除郢州刺史兼领吴兴太守文帝即位累迁侍中
张缵 字伯绪南史陆云传为湘东王绎参军先制泰伯庙碑吴兴太守张缵罢郡经途读其文叹曰今之蔡伯喈也本传大通中为吴兴太守居郡省烦苛务清静人吏便之大同二年召为吏部尚书
夏侯亶 南史传字世龙天监中迁吴兴太守在郡有惠政吏人图其像立碑颂美
张嵊 梁时为太守侯景围建业遣弟伊率郡兵赴援城陷御史中丞沈浚违难东归嵊往见之谓曰贼臣凭陵人臣效命之日今欲收集兵刃保据贵乡虽复万死诚亦无恨浚固劝嵊举义时邵陵王纶东奔至钱塘闻之遣陆丘公版授嵊征东将军嵊曰天子蒙尘今日何情复受荣号留版而巳贼行台刘神茂攻破义兴遣使说嵊嵊斩其使仍遣军破神茂景复遣神茂击嵊嵊军败乃释戎服坐于厅事贼临以刃终不屈执以送景景将舍之嵊曰速死为幸遂与子孙同遇害者十人景欲存其一子嵊曰吾一门巳在鬼录不就尔处求恩于是皆死贼平元帝追赠侍中谥忠正
萧子显 南史传简文时为吴兴太守卒
袁枢 南史传昂之孙绍泰中历吏部尚书吴兴太守陈永定中征为侍中
衡阳王昌 南史本传陈武帝第六子梁太清末武帝南征李贲命昌与宣后随沈恪还吴兴后为侯景所困景平拜长城国世子吴兴太守年十六雅性聪辩明习政事武帝遣谢哲蔡景历辅之临郡蔡景历传衡阳王昌为吴兴太守武帝以乡里父老尊卑有数恐昌年少接待乖礼乃遣景历辅之
孙廉 循吏附传天监初事贵要得为列卿晋陵吴兴太守然处官平直武帝尝曰东莞二县孙谦廉而巳又见文学传孙抱东免人父康吴兴太守
杜龛 南史梁纪敬帝绍泰元年十月震州刺史杜龛举兵攻陈蒨于长城明年为太平元年正月震州刺史杜龛降诏赐死故吴兴郡本传魏平江陵后齐纳贞阳侯明以绍梁嗣以龛为震州刺史吴兴太守迁南豫州刺史加镇南大将军龛王僧辩婿也以陈武帝非素贵以法绳其宗门无所纵舍武帝衔之切齿及僧辩败龛乃据吴兴以拒之须败陈武帝军部将杜泰说之降其妻复募兵败文帝军后杜泰降文帝遣人负出项王寺前斩之
周敏 梁陈故事云吴兴记云太守周敏大开学校劝人种桑与麦百姓赖之除国子博士见统记
齐明帝萧鸾 南史谢览传初齐明帝为吴兴号名守江祏传齐明帝为吴兴以祏为郡丞
王彬 南史循吏何远传梁武帝命远为武康令太守王彬属县事见武康
右梁太守三书所载元共十九人退孔静入晋萧慧明入宋添王骞陈文帝蒨二人今又添衡阳王昌等六人为二十五人
陈钱道戢 记云散骑常侍右卫将军驸马都尉尚晋陵长公主永安侯出为吴兴太守下有十二字云唐高僧终南山沙门释通宣祖续图经云谢公碣元置孝义寺此十二字何须太守官阀必寺僧所增南史本传妻陈武帝从妹后拜东徐州刺史封永嘉县侯天嘉元年为临海太守后拜衡州刺史郢州刺史卒不载为吴兴太守
徐综 记云唐黄门侍郎坚之曾祖棱威将军驸马都尉尚永嘉公主出为吴兴太守
沈君理 南史传吴兴人陈武帝时为吴兴郡太守文帝嗣位累迁左户部尚书无为吴兴太守二处必有一误记云吴兴太守累迁吏部尚书
周文育 记云自吴兴太守累迁司空开府仪同三司子(上下石)孙宝安南史本传梁元帝授文育义州刺史累迁散骑常侍广州平授开府卒赠侍中司空与所记不同子宝安传云文育为王琳所絷及归复除吴兴太守
周诏 记云官至吴兴太守南史周文育传云子宝安与历官记所载大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