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嘉泰吴兴志
嘉泰吴兴志
三德院在县东四十里默林南齐建武中邑人太常少卿张迪舍宅为寺始号波罗蜜寺唐大中元年改波罗护国院本朝治平二年改赐今额 【有岑硕诗云齐朝立兰若曾废会昌初佛法灭不得僧徒还此居无碑传古昔有树老扶疏门外涤尘冰寒光浸太虚】 院有弥陀阁大悲阁甚雄壮
真教院在县北二十七里相村唐咸通六年建本朝建隆三年为集福院治平二年改今额
延寿院在县东北二十七里敢村梁天监四年邑人沈庆之舍宅为寺唐大中初赐今名 【统记云在县东十八里咸通十年置】
明因院在县东四十五里新巿镇吴越时显德三年余杭令章靖舍宅创建号罗汉院记文龙街首座赞熙宁元年改今额
齐政院在县东北十五里忻村唐咸通十二年建本朝元符中灵芝元照撰记
永宁院在县东北三十六里白彪村齐永明二年丹阳太守沈豫舍宅建唐咸通中复赐今额
永寿院在县东四十五里后柳□□大中二年建咸通中赐额
梵行院在县东四十五里苦竹村唐咸通二年建号永恩院本朝治平二年改今额
瑞莲院在县东北四十五里栎林村周广顺二年邑人吴篆请于吴越国邓王就古院基建号护国瑞莲院
越山院在县东五里本朝开宝中建因旧寺基未赐额以今名
宣梵尼院在县东四十五里新巿镇唐咸通五年建号连云院本朝治平二年赐今额
宁国尼院在县西南赤土山本朝干道四年开府郑藻建请为功德院
宝觉慈光禅院在城山之阴本朝熙宁中天台僧了因结庐其上洛僧道容继之屋宇寖多遂请安吉妙香禅院废额名之绍兴三十二年内知省徐伸乞为功德院赐今名山顶有塔又有挂月环翠二亭
广法教院在县东南七十里海泻村干道元年移临安府废额建
宁国院在县东北五里兰山干道二年移临安府废额于此
广福院在县南十二里上初坞干道元年移钱塘县废额建
真寂院在县东南三十六里南林干道六年移钱塘县废额建今改为净化院
安吉县
报恩光孝教寺在县西北三里玉磬岩宋元嘉二十九年建号昆山寺本朝政和三年改为天宁万寿寺五年改为十方教寺绍兴中再改报恩光孝教院崇奉孝宗皇帝道场寺前旧有放生池县令胡浚明重浚并记乐平寺在县东北三十五里梅溪镇宋元嘉元年信义太守施彬舍宅建唐会昌中废后复旧
大明寺在县南十五里雾山钱氏即古寺基建名祇洹寺本朝治平二年改今额寺有钱氏元给奏凭称持降宣命甲子年十一月某状奏 【葛胜仲诗云空翠沾我襟溟蒙认堂奥兼乃张公超五里方术妙】
化度寺在县西南二十五里上巿钱氏建号永乐寺本朝治平二年改今额
广福寺在县东南二十里钱氏建名修道寺 【旧有修道寺在县南四十三里梁大同四年三月置隋大德三年三月废】 本朝治平二年改寿圣寺绍兴三十二年改今额
上方法云禅院在玉磬岩唐干兴三年建本报恩寺子院本朝天禧五年始赐院额寺后旧有半山亭岁久隳坏干道六年县令安鼎梦游是亭寻访得旧址重建题曰真赏鼎自撰记
常乐禅院在县西北半里钱氏时将军吴顼舍宅为寺号罗汉院本朝治平二年改今额有庆历二年建康俞璋所撰罗汉院重修法堂记
百福院在县西南三十里灵峰山梁开平元年建号灵峰院本朝治平二年改今额有熙宁元年知怀州孔叔瞻撰重修大殿记
净行院在县西南六十五里董岭村晋开运元年钱氏建号宝德禅院本朝治平二年改今额
妙香院在县西南四十五里结竹村本朝干德六年钱氏建建炎初兵火德清城山请废额去凡三十年再得旧额今方葺治
泽心院在县西北二十五里磴头本朝建隆元年钱氏即古寺基建名龙安院治平二年改今额
等慈院在安吉县东三里四龙湖山吴越钱氏建号永安禅院 【旧有永安寺在县东南四十里梁天监三年六月置隋开皇八年十月废】 本朝治平二年改今额 大观中重修宗子博士鲁百能撰记
灵芝塔院在等慈院西钱氏建
戒香院在县西南六十里按坑本朝干德二年钱氏建号龙香禅院治平二年改今额
普满院在县北二十五里白茆晋开运二年钱氏建号宝积院 【旧有宝积寺在县南二十五里梁大同元年十月置天监五年九月废】 本朝治平二年改今额
普润院在县西南八十里荻浦晋天福六年钱氏建名长庆院本朝治平二年改今额
华严院在县东南二十里铜岘山周广顺三年钱氏建名宝相院本朝治平二年改今额
华严院在县东南四十五里塔坞干德三年钱氏建名资福院治平二年改今额
普慈院在县西南五十里古浮山晋天福四年钱氏建名安乐院本朝治平二年改今额葛胜仲诗云路出古浮山木杪飞华屋即此处也
德山禅院在县西南三十五里唐龙纪二年建天佑四年吴越王改为五峰兴国院本朝大中祥符元年又改今额
净慧院在县西南八十里杭千晋开运二年钱氏建名禅定院本朝治平二年改今额
广慈院在县东南三十五里本朝建隆元年钱氏建名永庆禅院治平二年改今额寺有天圣五年通判杭州陈诂所撰永庆院弥陀殿记
禅源院在县西九十里铜坑本朝干德二年钱氏建名龙居院治平二年改今额
宝梵院在县西半里晋天福五年钱氏建名保安院本朝治平二年改今额寺有山塔在溪外
北门接待院本朝绍兴元年准尚书省黄给度牒未曾赐额院有庐舍那佛阁万寿尼院崇宁元年建
本县有寺二十七其二十四系旧图经所载除乐平昆山前代所置外余二十二皆钱氏所为以安吉一方而所置寺繁盛如此民何以堪哉外有齐梁等六寺除永安保积修道为后人所取名外有齐弘寺 【安吉县南七里齐永明三年十月置隋开皇八年五月废】
吴兴志卷十四
宋谈钥撰
郡守题名
郡守题名郡侯自吴置郡历晋讫陈曰太守闲为王国则曰内史自隋至周历唐至吴越曰刺史宋曰知州事繇吴至隋未有题名唐大历中剌史裴清始撰历官记首于王羲之终于任忠四十四人勒于谢傅碑阴前吴后隋缺而靡闻也宋滕宗谅以所编未尽采摭史传增二十七人续图经又以所书历官与正史差误重加是正且搜罗遗失得二十四人共九十有五以今考之年代之弗详事迹之弗着登载尚有缺焉唐剌史题名广德中李纾始立自武德以来名氏官秩迁就岁时悉追书之正元中刺史李词及滕宗谅继此志刻讫于吴越纳土凡一百三十九人其闲亦有与统记史书所载不同者宗谅又为宋朝题名自太平兴国三年王洞而下其后联续书刻至刘敏士百二十八人而石穷知州事唐瑑续之至庆元六年又二十九政窃详古人创题名之意非惟欲着姓氏后先而巳有劝善惩恶之善焉必追录前政搜访遗阙者非惟欲涉猎务博而巳正惧其事迹之湮没也元结道州刺史厅壁记曰问之耆老前后剌史能恤养贫弱专守法令有徐公履道李公廙遍问诸公善或不及恶有不堪说者故为此记为剌史作戒使题名不作则前人之名皆不可见后人亦无由历指以问而善恶之迹俱泯矣此古人微意而元公剖判之者也石刻墨本必俟椎搨以张屋壁故并录以便观览自晋以来且以正史诸书参考年代订正讹舛备录事迹善恶毕见疑者阙之其有功德此民者别标载贤守类俾继是而书者愈加意
晋顾秘 记云骠骑将军荣之族父自交州刺史迁吴兴太守续图经云晋史顾众传父秘为交州刺史卒众往迎丧值杜弢之乱崎岖六年乃还秘曾莅吴兴过吴兴义故共遗众钱二百万一无所受则知秘非吴兴迁交州也周(王已)传石冰略有扬土(王已)率吴兴太守顾秘都督扬州九郡军事斩冰所置吴兴太守区山惠帝太安二年前吴兴内史顾秘起义兵以讨石冰
周(王已) 记云字宣佩征西将军处之子累迁吴兴太守晋史(王已)斩钱璯三定江南元帝嘉其勋以为建威将军吴兴太守封乌程县侯按怀帝光熙三年钱璯反周(王已)率郡人斩璯百姓敬爱事见贤守下
王羲之 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起家秘书郎征西将军累迁吴兴太守子献之续图经云晋史不载为守又传云起家秘书郎征西将军庾亮请为参军当是将军下脱参军二字梁吴均入东记羲之为守升乌山事
王献之 字子敬建威将军吴兴太守续图经云晋史不载为守事恐唐人必有据按晋史传献之为卫将军长史寻除建威将军吴兴太守征拜中书令南史羊欣传载献之为太守吴兴书裙数幅事王俭传宋苍梧王暴虐俭引新安主婿王献之任吴兴为列补义兴太守
谢万 字万之伯祖承撰后汉书历吏部郎为吴兴太守兄安侄瑗晋史纪穆帝升平二年八月以吴兴太守谢万为西中郎将豫州剌史
谢安 为吴兴太守晋史作征西将军军司马寻除吴兴太守又乌程县西四里有谢塘旧图经云晋太守谢安开世说王僧弥谢玄曰汝是吴兴溪中钓□耳注玄叔父安曾为吴兴玄少时从之游故云在官无当时誉去后为人所思开城西官塘人获其利号谢公塘顷之召拜侍中
谢琰 为吴兴太守续图经云晋史谢琰督吴兴义兴二郡军事讨孙恩非太守也恐别有据琰讨恩至义兴斩贼许允进吴兴讨丘王破之
虞潭 字思奥吴骑都尉翻之孙散骑常侍出为吴兴内史兄子(马斐)续图经云晋史潭为吴兴太守秩中二千石顾众张闿传并云吴兴内史职官志诸王国以内史掌太守之任则吴兴必尝封王太守为内史矣按成帝即位潭为太守苏峻反加督三吴等五都军事与闿等同讨峻帝纪咸宁三年五月苏峻逼迁太子吴兴太守虞潭等起义兵于三吴王舒传亦作太守
虞(马斐) (马斐)亦至吴兴太守晋史传字思行历吴兴太守世说注历尚书郎吴兴守征为金紫光禄大夫卒
陆纳 字祖言自吴兴太守迁大中正晋史纳以尚书吏部郎出为吴兴太守先至姑孰辞桓温征拜左氏尚书领洲大中正装止幞被事见贤守下
周镇 字康特累迁吴兴太守
胡严 字起祖左迁吴兴太守
王胡之 字修灵廙之子自吴兴太守迁西中郎将司州剌史图经云晋史灵作龄不载为吴兴太守世说有王司州至吴兴印渚事注别传云历吴兴太守按世说云王司州至印渚看叹曰非惟使人情开涤亦觉日月清朗注云历吴兴太守吴兴记云于潜县东七十里有印渚旁有白石山峻壁四十余丈印渚盖众溪之下流也又按晋书沈劲传劲吴兴人少有节操郡将王胡之深异之乃迁平北将军司州刺史上书荐劲续图经弗深考耳
孔愉 字敬康司徒左长史出为吴兴太守封余不亭侯子坦续图经云晋史累迁吴兴太守非自长史出也封余不亭侯亦在为太守前坦从子也按晋史建兴初以讨华轶功封余不亭侯后出为司徒左长史累迁吴兴太守沈充反弃官还京师拜御史中丞
孔坦 字君平官至吴兴太守续图经云晋史坦尝为吴兴内史非太守也按传愉从兄侃侃即坦父也苏峻平迁吴兴内史封晋安男加建威将军运米振之事见贤守下
张玄之 登之子历吏部尚书冠军将军吴兴太守晋史谢玄传为会稽内史时吴兴太守宁晋侯张玄之亦以才学显自吏部尚书与玄同年之郡时人称南北二玄又颜真卿杼山寺碑云晋吴兴太守张玄之吴兴记曰 【云云】 统记又多载玄之山墟名
孔廞 御史中丞群之孙自吴兴太守迁廷尉卿子琳之晋史孔壁传云严叔父也孙廞位至吴兴太守廷尉
孔琳之 官至吴兴太守迁侍中晋史传廞子琳之以草书擅名又为吴兴太守侍中
江灌 虨从弟累迁吴兴太守续图经云晋史江逌从弟灌自御史中丞转吴兴太守虨统之子与逌皆曾祖蕤当为再从弟逌统有传不必言虨也按传灌转吴兴太守蔑视权贵桓温患之征拜侍中以在郡时公事有误追过之
谢邈 字茂□太傅安之犹子自侍中出为吴兴太守晋史传邈为吴兴太守孙恩之乱为贼所执逼令北面邈厉声曰我不得罪天子何北面之有遂害之纪安帝隆安三年谢方明随伯父吴兴太守邈在郡孙恩寇会稽东土响应吴兴人胡杰鹄骠破东迁县方明劝邈避之不从被害方明合门遇害数日葬送并毕
孔严 字彭祖愉从弟自尚书左丞出为吴兴太守晋史传自扬州别驾迁尚书左丞以侯领尚书太和中拜吴兴太守秩中二千石褎义妇事见贤守下
以上历官记元二十三人今退王韶之谢述入宋为二十一人
袁琇 晋史纪愍帝建兴三年吴兴人徐馥害太守袁琇
周札 晋史本传徐馥平元帝以札为奋武将军吴兴内史改封东迁县侯
周筵 晋史札传云札兄靖子筵征虏将军吴兴内史
王坦之 晋史本传不载为吴兴太守统记据搜神记言王坦之为吴兴郡守有竺师与之甚厚论及幽冥事曰先死者当以冥务见报岁余竺师(焱欠)至曰贫道巳死昔之所论一无差误勉崇利济言讫而去坦之亦寻卒本传亦载竺师事但言历徐兖三州刺史若据搜神记所言是坦之终于吴兴太守
顾众 晋史传王敦欲以顾众为吴兴内史众举桓彝亦逊众事并不行是未曾授巳未知滕公别有何据
朱序 晋史本传太和中迁兖州剌史时长城人钱洪聚党百余人藏匿原乡山以序为中军司马吴兴太守讨(打去丁改金)之事讫还兖州纪孝武宁康二年长城钱步射钱洪等作乱吴兴太守朱序讨平之
司马询之 晋史西阳王羕之子元孙询之历吴兴太守刘裕伐关中以为咨议参军
王蕴 晋史本传蕴起家佐著作郎累迁尚书吏部郎补吴兴太守有德政属郡荒人饥辄开仓振恤主簿执谏请蕴列表上待报蕴曰今百姓嗷然路有饥馑若表上须报何以救将死之命专辄之愆罪在太守于是大振贷之赖蕴全者十七八人焉朝廷以违科免蕴官士庶诣阙讼之诏特左降晋陵太守
孔静 南史传字季恭晋熙宁闲累迁吴兴太守加冠军先是吴兴频丧太守言项羽神为卞山王居郡听事二千石当避之静居听事无害也迁尚书左仆射
以上九人滕宗谅增今添孔静一人为十人
江蔚 晋史逌传子蔚吴兴太守
陶回 晋史家传苏峻平以功封康乐伯久之迁征虏将军吴兴太守在郡四年征拜领军将军加散骑常侍年饥辄开仓救民事见贤守下
车胤 晋史本传隆安初为吴兴太守秩中二千石辞疾不拜加护国将军丹阳尹
殷康 晋史殷觐传父康吴兴太守括地志曰黄浦亦名庚浦即康浦也左右有上康村晋殷康为太守百姓避其名改康为庚统记云开荻塘溉田十余顷岘山康筑亭其上名显亭
续图经元五人今退张崇之入宋为四人
沈嘉 统记云晋度支尚书吴兴太守又重开荻塘更名吴兴塘见荻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