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镇江志

     简文帝纲庄陵
在县东二十七里简皇后王氏合葬诏曰简皇后窀穸有期昔西京霸陵因山为藏东汉寿陵流水而已朕属值时艰岁饥民弊方欲以身率下永示朴厚今所营庄陵务存约俭有港名萧港直入陵口陵前石麒麟高丈余寰宇记云梁简文帝陵有麒麟碑 【寰宇记云梁简文帝陵有麒麟碑○(钞本在居宅门梁武帝宅条下) 案二句皆言陵墓与居宅无涉且系简文帝之陵与武帝无涉故置之武帝宅后则文义不贯而移至简文帝陵后则与陵前石麒麟高丈余之句正相联属也兹特改正】
    金坛县(缺)
   墓
    丹徒县
     吴孙氏墓
在城南
按孙氏诸陵坚曰高陵在曲阿权曰蒋陵在钟山惟策在丹徒为许贡之客所害后权称号追谥策曰长沙桓王陈寿尝言割据江东策之基兆权尊崇未至故此不称陵而称墓类集谓孙氏陵在城南复取何逊行经孙氏陵诗附之误矣葢逊所题乃权墓也
     晋郗昙墓
陈时东征北军于丹徒盗发昙墓见建康实录
     禇裒墓
在城南七里
     宋神士墓 【宋神士冢○(钞本无此四字) 案此四字乃一段之标题钞本脱去词意不完且与上文晋郗昙墓褚裒墓之例不相符合严氏元照谓少帝以下二行无所附丽而删之今仍存其旧而补四字于首(元志卷十二陵墓门内亦补此四字)】
少帝时南徐有一士子从华山往云阳与客舍中一女子相与死因合葬呼曰神士冢出系蒙太平广记载
     南唐徐知谏妻赠东平郡君吕氏墓
在普济院之左知谏记文尚存干贞三年己丑沙门令威立石
     宋兖王李从谦墓
在城南之望城堽俗呼为兖王坟其石翁仲一尚在适吴门内河西岸圣井子之旁
     京西转运使苏舜元墓
在五老山端明殿学士蔡襄铭尚书左丞庄定王存墓在仙风里翰林学士曾肇铭
     祠部员外郎秘阁校理赠少师王介墓
在蒜山东荆国文公王安石文忠公苏轼皆有挽诗见集中介之子延康殿学士王汉之墓在黄杜村马鞍山中书舍人程俱铭
     光禄卿王罕及其妻昭州平乐县主簿墓
光禄卿王罕及其妻夫人狄氏子昭州平乐县主簿潞并葬崇德乡永安里丞相岐国公王珪铭礼部郎中米芾墓在黄鹤山中书舍人蔡肇铭
芾之父左武卫将军赠中散大夫□母赠丹阳县太君阎氏皆葬于此山
     同知枢密院事林希墓
在马迹山门下侍郎许将铭
     尚书左丞谥安惠邓润甫墓
在下鼻塘
     秘书监知应天府翟思墓
在铁炉山
思之孙兵部侍郎翟绂墓亦葬其山之东南阜
     朝散大夫知楚州陈向墓
在长山之白云岗内翰沈括铭
     丞相文肃曾布墓
在长山之相公湾
布从子左奉议郎知舒州曾纁 【布从子左奉议郎知舒州曾纁○ (钞本从作之) 案下文云内翰汪藻志考汪藻浮溪集曾纁墓铭云君之祖易占有子六人曰布谥文肃曰肇谥文昭君文昭暮子也据此则纁乃肇之子布之从子也今改正】 葬丹徒乡内翰汪藻志
     正议大夫曾□墓
在独市村
     朝散大夫提点杭州洞霄宫蔡渊墓
朝散大夫提点杭州洞霄宫蔡渊葬东霞山翰林学士毛友铭
     吏部尚书蒋猷墓
前志云在五州山之西阜
今按内翰汪藻志猷墓乃云葬明州鄞县凤翔乡隐学士之东岗未知孰是故两存之
     中书侍郎刘逵墓
在汝山其子居实自为志
     资政殿学士赵野墓
在圌山之阳靖康初野过高密为贼所害绍兴中招魂葬此
     观文殿学士谥忠简宗泽墓
在京岘山显谟阁学士曾懋铭近守臣吏部侍郎俞烈重建飨堂
     承议郎知真州刘公彦墓
在金山寺地内
     开府仪同三司詹文墓
敕葬白兔山荣国夫人何氏墓附
     资政殿学士詹度墓
在白兔山今其族居缙云
     供备库副使赠武显大夫向子莘墓
在官塘桥西北长乐山朝议大夫吴说碣子莘子所生母永康县大君夏氏妻静安县君曾氏及其子婺州义乌丞游沂州司刑曹涂监行在赡军北酒库征建康排岸湋皆葬于此山第六子直徽猷阁荆湖北路转运副使(□匀)之妻令人俞氏及其次子奉议郎通判常德府士裴墓在长山
     龙图郑□墓
在谢家湾
     殿丞周□墓
在缪家山南
     尚书郎洪□墓
在缪家山
     运使高□墓
在官塘桥东
     兵部郎张颉墓
在横山尚书凌景夏志
     通奉大夫淮南运判孙荩墓
在马鞍山
     后湖居士苏庠墓
在马迹山金桥村大(艼去丁改乘)
     知处州柳仲永墓
在黄茂山
     节度使魏胜墓
在汝山之漩水湾
     都统制谥毅武王胜墓
在城西朱家湾
     成肃皇后父谢冀王墓
在鹤林门之东南
     太原郡侯赠节度使王刚墓
在城南七里堽
     直显谟阁吕擢墓
在汝山之漩水湾
     蠹斋先生真州教授周孚墓
在檀山
     朝奉郎通判范邦彦墓
在京岘山南
     朝请郎西外宗正丞张大允墓
在宝葢山
     乡贡进士姜谦光墓
在缪家松塔湾
     湖州教授陈珙墓
在义里乡分流村西
     朝请大夫知辰州王万全墓
在白兔山
     建康府教授田晓墓
在京岘山北马鞍山
     步帅果州团练使刘超墓
在长山
     中奉大夫成都运判霍(□虎)墓
在汝山
     权马司左领卫将军张良显墓
在长山
     殿帅节度使郭钧墓
在长山
     宣义郎将作监主簿马元颖妻荣氏合葬墓
在汝山 【马元颖妻荣氏名庄墓在汝山○(钞本颖作频无墓在汝山四字) 案元志卷十二陵墓类荣氏墓在汝山之阳注云荣氏名庄字正容宣议郎将作监主簿马元颖之妻也据此则名庄下当补墓在汝山四字(上文霍篪墓条下亦云墓在汝山)而元频当改作元颖明矣(频与颖笔画相似古今人名频者少名颖者多频必颖之讹也)严氏元照知其有脱文而欲改名庄为合葬未为得也】
     赠少师应安道墓
在长乐乡青山
     武义大夫何淮墓
在京岘山南西营村
     总管佐领卫将军李师闵墓
在长山
     迪功郎常州武进县主簿孔璇墓
在丹徒乡圌山之阳 【孔子四十九世孙建炎南渡后寓居因葬于此】
     成忠郎孔珪墓
在丹徒乡圌山之阳璇之弟
    丹阳县
     吴孙坚墓
在吴陵港土人至今称为孙坟以其最大异于他坟又呼曰大坟
按坚征襄阳为黄祖所杀吴志及建康实录皆言还葬曲阿后权称尊号谥坚武烈皇帝墓曰高陵
     晋周氏墓
在延陵西六里
     包氏墓
在延陵北一里
     梁宏偃将军墓
在石羊子有八冢大小相接
按蔡佑杂记云丹阳县北濒河十八里地名石羊子有牧童见雉鸡逐之入土穴中遂告其主人夏里正即穿其穴乃一大冢继为人所告就狱具说有碑石碎而沈于练湖中求之不获云是宏偃将军墓梁朝人追取到铜器制度皆不甚古或云为县所易墓有四室在旁中闲一室二厦开是时余官京口目覩兹事乃政和丁酉岁也
     宋三司盐铁判官邵饰墓
在彭泉村御史里行陈洙志龙图直学士邵必墓在□□
必之子通判邵约史墓在□□
     枢密副使邵亢墓
在耿堽村 【枢密副使邵亢墓在耿堽村○(钞本亢作元) 案宋元志俱无邵元传惟元志人材门有邵亢注云累官至枢密副使考王珪华阳集有邵安简公墓志铭云公讳亢字兴宗(亢为名兴宗为字义正相应若改亢为元则与兴宗不相应矣)尝为枢密副使葬润州丹阳县上德乡耿岗原(耿岗原与耿堽村盖即一地元志陵墓门作耿冈)其官阶地名皆属相合则元为误字审矣元志陵墓门亢误作穴今亦改正(乾隆镇江志陵墓门正作亢)】
     将作监主簿章友直墓
在县金牛山东园 【将作监主簿章友直墓在金牛山东园○(钞本无牛字) 案卷六山川门丹阳县经山条下云古所谓金牛之山此墓既在丹阳县境自当作金牛山若作金山则是丹徒县境矣乾隆镇江府志陵墓门正作金牛山今据以补入】 荆国文公王安石铭
     直秘阁知盱眙军俞长吉之墓
在经山
隐居窦从周墓在吕城之东南五里
    金坛县
     汉左恢墓
在县北一十八里毗陵先贤传云恢字伯向曲阿人累拜尚书左丞京师称其清高后迁会稽太守左忠墓在县南一十八里先贤传云忠字思和曲阿人凡为七邑所至有异政
     吴左思墓
在县北一十八里先贤传云思字公行云阳人材量雄伟孝行纯笃累迁会稽余杭长沙三郡守
     晋吏部东阳太守袁宏墓
在县西一十五里
     周祗墓
在县北七里建康实录祗为国子博士宋武帝遣刘敬宣伐蜀祗以书谏帝不从敬宣果无功而还
     宋司空录尚书徐羡之墓
在县西南二十里羡之东海郡人
     梁中书舍人给事中王国侍郎袁兴祖墓
在县东一十三里兴祖字道生舍所居宅为法中平等寺勒碑纪实散骑侍郎巴陵太守潘阐之墓在县东二十五里阐之字文昌广识多能为琅邪巴陵二郡太守
     唐戴叔伦墓
在县南三里翰林学士右补阙梁肃撰神道碑
     姚长官坟
宋屯田郎姚辟之族弟姚存族侄纯孟皆尝知某县时显者称长官二人葬金坛乡人称之至今曰姚长官坟
     知岳州陈孝威墓
在上元乡之西张庄
     中书侍郎谥忠穆张悫墓
在上元乡望张之原
     宗正丞苏嘉墓
在上元乡去茅山十里郡人蔡雍志
     徽猷阁待制曾统墓
在方山之原
统之孙吏部尚书曾暎亦葬此山
     直宝文阁知建康府张镇墓
在县西方山
     右文殿修撰知桂州张君冑墓
在上元乡之西张庄
     大理少卿谭知柔墓
在县西强塘之原
     右司知常州庄必强墓
在县东五里横堰
     参知政事谥文简张纲墓
在希墟
     知枢密院事谥敏肃汤鹏举墓
在小墟
     大理卿吴交如墓
在上元乡三培之原
     奉直大夫知吉州王万枢墓
在上元乡白水塘之原
     云茅居士刘蒙庆墓
在方山之麓
     稻田提举堵闰墓
在唐安乡南戴庄
嘉定镇江志卷十二
 宫室 【宫室○(钞本作公廨) 案严氏元照云多景楼之类非公廨也此题亦系误列当删其说是也然删公廨而易以楼台则亦未为尽善盖下文之子目有楼有台有亭有堂楼台二字不足以包之也卷八僧寺类甘露寺条下云多景楼记附宫室类楼观 (钞本宫室作地理今特改正盖寺观居宅皆非地理之子目不应楼观独为地理之子目也)此楼观为子目而其上更有总目之证 (楼与观非一类而云附楼观者亦犹库与务非一类而卷十六织罗务叙云详见库务皆联言之以足句耳此卷有楼无观盖本有而今佚矣)况祠庙既为宫室之子目则楼观亭台之类亦当为宫室之子目更可知矣】
  楼
   丹徒县
    多景楼
在甘露寺天下之殊景也始因焚荡再建蠹斋周孚称楼非旧址唯东面可眺三隅暗甚诗云往时百仞山丹阳丽朝日江天富佳致收揽不遗一匆匆熙丰事电往那可诘故基谁为徙胜概从此失如窥一面网反堕三凌室幽怀郁尘雾老眼暗髹漆干道庚寅守臣待制陈天麟乃重徙建为记曰多景楼不知其所始与所以名寺兴于唐繇李卫公以后登北固题咏者皆不及多景则楼当建于本朝无疑独不知其岁月初为楼者谁也今楼中石刻有米公元章诗且云禅师有建楼意故书禅师不载何名当元章时尚未楼而东坡先生熙宁甲寅岁自杭过润与孙巨源王正仲会于此赋江天斜照传于乐府不知与元章赋诗时岁月相去几何岂有之而中废耶或云熙宁中主僧应天为之是皆不可知也考丹阳类集寺凡楼观四曰雨华清晖凝虚多景其一也劫火之余踪迹难辨近岁有言于太守方公滋者指优婆塞之居为旧址公因以其所名之启窗东乡仅得圌汝焦石数山长江一曲则景固未尝多也谓此为是是又未可知也下临峭壁岸稍稍坏难于立屋主僧化昭危之乃相地于寝堂之西为屋五楹牓以元章旧迹登者以为尽得江山之胜葢东瞰海门西望浮玉江流萦带海潮腾迅而惟扬城堞浮图陈于几席之外断山零落出没于烟云杳霭之闲至天清日明一目万里神州赤县未归舆地使人慨然有恢复意则是楼也安知其非故处不然亦足以实其名矣京口气象雄伟殆甲东南北固濒江而山耸峙斗绝在京口为最胜而今之建楼之地又为北固胜处昭蜀人也胸中不录录故于是举为宜其后秘撰耿秉重修吴琚诗云几年殊草创今日见天成牓曰天下第一江山
    北固楼
或名为亭舆地志北固山有亭屋五闲蔡谟以置军实刘牢之败为其子敬宣所焚梁武帝改固为顾有登北顾楼诗则其名久矣干道己丑守臣待制陈天麟建有记至嘉定甲戌待制史弥坚命郡吏搜访得之碑裂为三而失其一然其后尚可读也记曰北固京口 【阙九字】 上至梁楼坏为亭武帝登望 【阙七字】 百余年所谓亭者邈不知何许 【阙五字】 于图经耆旧云甘露即其地其然 【阙五字】 载别岭入江高数十丈三面临水号曰北固予观京口诸山起伏缭绕出入城府率如蔓斿缀今甘露最近江屹立西乡而山南北皆 【阙一字】 田葢昔江道也与南史所云合矣予于连沧观之西为亭面之而复其旧名则甘露之为北固其亦安之而不辞矣夫六朝之所以名山葢自固尔其君臣厌厌若九泉下人宁复有远略兹地控楚负吴襟山带江登高北望使人有焚龙庭空漠北之志神州陆沈殆五十年岂无忠义之士奋然自拔为朝廷快宿愤报不共戴天之雠而乃甘心恃江为固虖则予是亭之复不特为登览也旧亭在郡圃后绍熙壬子殿撰赵彦逾徙亭于山西向规制狭小至嘉泰壬戌阁学黄由增广之 【阁学黄由增广之○ 【钞本此下有方舆胜览一段】  案 四库全书提要云方舆胜览宋祝穆撰书成于理宗嘉熙己亥据此则宁宗嘉定年间其书尚未成作嘉定志者断不得见而引之此必咸淳志之文也今移入附录之内 【卷十六司马李元纮注引方舆胜览今亦移入附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