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镇江志

夹冈巡铺夹冈俗分大小名之地势萦回岐分山脊相距旷迥行者惴惴熊叔茂诗僻疑昏有虎静恠晓无鸡谓此地也守臣殿撰宇文绍彭创置六铺分拨逻兵舟行陆走藉以无恐
丹徒县界小夹冈三铺 【第一铺尉司弓手五人第二铺西津巡检司土军六人第三铺地名新丰圌山巡检土军四人】
丹阳县界大夹冈三铺 【第四铺经山巡检司土军五人第五铺尉司弓手五人第六铺弓手五人】
金坛县界(缺)
闸兵 元额一百三十人存者无十之一守臣待制史弥坚奉旨浚渠堰闸落成乃募强壮会水者三十人籍为兵闸官统之及于上闸东侧剙寨屋四十楹充闸兵居止
   土军弓手
    丹徒县 
西津巡检司土军额管一百八十人见管九十五人阙八十五人 尉司弓手额管七十五人无阙 圌山巡检司土军额管一百八十人见管九十五人阙八十五人内分拨茆轮江巡捕三十人先是嘉定四年守臣待制傅伯成准枢密院札子为江淮制置使司申措置把截私贩海湖舟船事札付本府日下措置或合移防江军于圌山石牌冲要去处屯驻专一教习水战及与两寨同共防警本府遂措置海船选差防江官兵关拨军器于界内把截外条陈于上曰圌山去本府水路百里石牌又在江阴之下去本府水路三百六十余里节制非便纵使无此利害圌山石牌正缘根盘胶固囊橐为奸今移置此军将来恐又生一圌山石牌非能为益欲且从旧焦山置营有合更戍处具于后圌山之下约水路百三十余里有小河寨属常州小河至申港七十余里有申港寨由申港至江阴三十余里由江阴至石牌十八里有石牌寨皆属江阴军置寨之所皆系控扼要害各有巡船若使寨兵用命私贩及盗船无有不获相承为奸事非一日圌山小河之间又系本府及常州两界首每遇盗发巡尉互相推托少有捕获其地有包港一处劫盗之所出没其外新沙居民颇众又其下则有焦子门两山地势尤险今相度欲于包港置寨屋五十间防江军更戍一百五十人将官一员三月一替仍拨船三只分番在船泊于沙岸又于圌山拨六十人船两只同共防遏葢兼用两寨则无与盗交通之弊分番更戍则无根株盘固之患实为利便其小河申港等处事属他郡恐别有利便亦乞从朝廷行下本处相度是年六月十九日奉旨依至六年八月防江军拨隶都统司后止差圌山寨兵三十人
    丹阳县 
尉司弓手额管一百二十人见管一百三人阙一十七人 延陵巡检司土军额管七十七人见管二十六人阙五十一人 经山巡检司土军额管九十六人见管八十一人阙一十五人
    金坛县 
尉司弓手额一百六十人见管九十五人阙六十五人
  子目(缺)
干道六年镇江都统制成闵奏制军之额贵得其当古人自五人为伍五伍为两积而至于为师为军有定数未尝紊杂窃见镇江军马往年系游奕选锋前右中左后水军人军后来浸废游奕选锋并作六军本路屯驻额管四万七千人除招填外 【阙五字】 千人其余五军或多至九千八或少止七千人每将或多至三千人或少止一千人非特多寡不同而亦队伍不齐臣今欲将水军以五千人为率分作三将余每军以七千人为率分作五将每将各据所隶军分均拨队伍将见隶诸军亲随使臣衙兵合并作一处乞添置游奕一军如此则军伍齐整亲督教练第其能否以别勤怠自然上下相维小大咸励军政修明可责成効兼镇江诸军兵将所部军伍多寡不同所定员数参差不一皆是前后帅臣一时差补即无正授付身苟且因循何以激劝臣欲乞每军差统制官一员统领官二员每将差正将一员副将一员其各用准备将缘本司路当要冲每岁护送国信人使分遣淮东诸州防托及公淮巡检扬州牧放差使之类皆要有心力将官部辖每将欲差准备将二员上件兵将官乞从本司铨量保明申朝廷正行给降付身日后有所补差并依此例五月二十四日奉旨镇江府驻札御前诸军以前右中左后水游奕七军称呼水军以三将余军以五将共三十三将统制官以七员统领以一十三员水军止差统领一员正副准备将各以三十三员为额内受朝廷付身及本军差权二年以上并特与正差未及二年人且与权差候年限及取旨与差仍令成闵开具合差人数职位姓名申枢密院
前军寨 【范公桥一普照寺下一石头巷一天庆观巷北一】  右军寨 【西门里一湾门桥一西门外牛家坡一经家湾一施水坊铺二】  中军寨 【仁和门里一门外二鹤林门一通吴门外东河村一】  左军寨 【鹤林门里塘塠山下一门外二】  后军寨 【长桥门一东海门一】  水军寨 【洗马桥一西津西仓门一金鸡岭一】  游奕军寨 【光孝观一八角楼前一鹤林门里西花园前一鹤林门外一丹徒县前一仁和门里双望子后一】  龟儿寨一百一十二间 前军大寨三百二十二间 前军小寨六十间 后军寨二百二十七间 中军寨二百一十间 都统衙中军寨六十七间 左军寨二百五十九间 左军寨五百四十八间 右军小寨九十三间 雄江右军寨三十二间 雄江左军寨一百一十七间 游击军寨三百六十二间 总効军寨二十四间 游奕前军寨百八十八间 游奕后军寨六十二间 背嵬军寨五十间 厢禁军寨三十二间 拱卫军寨百一十三间 闸兵寨四十间 延陵巡检寨在镇内 经山巡检寨元在经山侧今移在练湖埂上去县二十里 包港寨在永济乡潘庄之东守臣待制傅伯成奏请剙置御江盗始以防江军兵更守今拨寨兵守之 牧放寨基昔在尚德乡县东北十里今废为民田 西津寨在县西北五里大江岸上 圌山寨在县东南五十里圌山下战舰都统司战舰数内车船在江南岸断妖港摆泊戈马船海船轻舠多浆在下鼻港摆泊而窜船海秋等却在江北扬州岸摆泊设有缓急非大潮汛仓猝乘驾虑不及事嘉定甲戌奉旨令镇江都统司开浚本府海鲜河那移江北战船一就江南梢泊从守臣待制史弥坚之请也
按建炎二年六月言者以为东南武备利于水战宜于江上广造战舰列于南岸己卯诏公江措置限一月毕审此则战舰在江之南中兴初固以为便矣
嘉定镇江志卷十一
 古迹
叙(缺)
  居宅 【居宅○(钞本无此二字) 案下文自晋刁勰宅以下皆言居宅者也自宋兴宁陵以下皆言陵墓者也盖此卷以古迹为总目居宅陵墓为子目(陵墓门内又分陵与墓为小子目钞本金坛县后有一墓字严氏以为标题之仅存者今移至丹徒县之前而别补陵字于陵墓之后)严氏元照谓当补此二门是也然又谓古迹另为一门而以卷末宋志孝建以下八条当之则其说仍有未安盖彼八条本卷二十一纪异门器物类之文而误入此卷者也(八条内或言得古钟或言得古铜器或言得古铁或言得玉磬或言得石函与器物类或言得银木简或言得玉印者事既相似文义亦同则为错简无疑)否则志书纪古迹岂有不列古人之居宅陵墓而止述古人之器物者乎今补居宅陵墓二子目而卷末八条则移入卷二十一器物门内仍顺时代为叙以复其旧焉(器物门内本有齐建元时事一条永明时事一条梁末事一条今列于宋志孝建条后陈大定中条前)】
叙(缺)
   丹徒县
晋刁勰宅
在城西南四里近宅有桥勰因毁为航号长广航
    南唐林仁肇宅
在今之朱方门外一里后为故相苏颂居第颂以仁肇忠勇乃为立庙于宅之东侧 【苏氏谭训】 仁肇庙今在前军寨之山上甚小
    赞善大夫陈翊宅
赞善大夫陈翊筑室京口徐铉有送翊还乡序有云戴仲若轩垂之地不减风烟蒲真人鹿迹之乡依然川域 【详见徐铉集】
    宋故相秀国陈升之宅
在朱方门外范公桥之南苏氏谭训载之甚详今为后军寨并酒海酒库京口集有升之营所居诗及沈括陈丞相宅避暑诗括笔谈云秀公治第于润极为闳壮宅成已疾甚惟肩舆一登西楼旧总所中酒库相对运河东岸侧有秀公亭后废
    翰林学士三司使沈括宅
在朱方门外之东自志云翁年三十许时尝梦至一处登小山花木如覆锦山之下有水澄澈极目而乔木蘙其上梦中乐之将谋居焉自尔岁一再或三四梦至其处习之如平生之游后十余年翁谪守宣城有道人无外谓京口山川之胜邑之人有圃求售者及翁以钱三十万得之然未知圃之何在又后六年翁坐边议谪废乃庐于浔阳之熨斗洞为庐山之游以终身焉元佑元年道京口登道人所置之圃怳然乃梦中所游之地翁叹曰吾缘在是矣于是弃浔阳之居筑室于京口之陲巨木蓊然水出峡中停萦杳缭环地之一偏者目之梦溪溪之上耸为邱干木之花缘焉者百花堆也腹堆而庐其闲者翁之栖也其西荫于花竹之闲翁之所憇壳轩也 【京口集有壳轩诗】 轩之瞰有阁俯于阡陌巨木百寻哄其上者花堆之阁也据堆之崩集茅以舍者岸老之堂也背堂而俯于梦溪之颜者苍峡之亭也西花堆有竹万个环以激波者竹坞也度竹而南介途滨河锐而垣者杏觜也竹闲之可燕者萧萧堂也荫竹之南轩于水澨者深斋也封高而缔可以眺者远亭也居在城邑而荒芜古木与豕鹿杂处客有至者皆频额而去而翁独乐焉渔于泉舫于渊俯仰于茂木美荫之闲所慕于古人者陶潜白居易李约谓之三悦与之酬酢于心目之所寓者琴碁禅墨丹茶吟谈酒谓之九客居四年而翁病涉岁而益羸滨槁木矣岂翁将蜕于此乎 【长兴集】 今半为前军寨
    故相魏国公苏颂宅
在化龙坊 【今曰化隆】 与陈升之宅相近即林仁肇故居也颂新居成次七弟大夫韵有版筑多遗址经营信昔缘之句注旧址乃林仁肇故宅版筑时犹有旧砖甓林亦温陵人而家此今余居有之信非偶然耳颂始建第皆法故相杜衍务为俭素曾肇铭颂之墓曰筑第京口仅庇风雨苏氏谭训曰颂以宫使居化龙之新第着百韵诗代家训具述祖先基业平生艰勤训饬子孙俾谨守家法无坠世绪
    知院蔡卞宅
在登云门里与庄定公王存宅相近旧有阁曰元儒亨会之阁徽宗御书额其地今为右军寨
    中书侍郎刘逵宅
在长桥之南建炎末为宣抚司
   丹阳县
晋王珣宅 【晋王珣宅○(钞本无晋字珣字) 案下文云后舍为朝阳寺元志卷十二云晋王珣宅在县市中后舍为朝阳寺则此句当作晋王珣宅明矣】
在丹阳县南一里后舍为朝阳寺
梁武帝宅 【梁武帝宅○ (钞本此下一段在陆澧宅后) 案张祜陆澧皆在梁武帝后其宅不应在梁武帝宅前乾隆镇江府志列梁武帝宅于晋王珣宅后今据以改正(戴氏守梧谓乾隆府志载丹阳县唐人之宅凡四此志止有张祜陆澧权德舆三宅而少桓彦范宅当于梁武帝宅条后补唐桓彦范宅六字今从之惟是后出之志书所有而此志无之者难更仆数或原本未载或已载而脱去势难一一徧补故戴氏所未述者今皆仍其旧焉)】
基在塘头村即位幸旧宅观旧井井上梨枣并儿时所植尚存
    唐桓彦范宅(缺)
    张祜宅
□在□□祜字承吉元和中作宫体小诗辞曲艳发窥建安风格以曲阿地古澹有南朝之遗风遂筑室种木而家焉颜萱后经其故居已易他主诗见类集陆澧宅在丹阳严维有自云阳归晚泊陆澧宅诗见类集
    权德舆宅
在练湖上德舆有送其叔赴晋陵诗序云德舆旧居丹阳去晋陵百里又有忆江南旧居诗曰结庐常占练湖春岁久莫识其处
    宋枢密副使邵亢宅
在耿冈
    中书舍人蔡肇宅
在竹塘村
    陈辅
居县之南郭
   金坛县
    宋参知政事张纲宅
在金坛县西之希墟村
    知枢密院事汤鹏举宅
在东之小墟村绍兴丁丑二公并为执政邑人呼张为西府汤为东府云
  陵墓
叙(缺)
   陵
    丹徒县
     宋兴宁陵
在县东南三十五里武帝追尊曰孝皇帝讳翘初仕郡为功曹 【元和郡县图志】 孝穆赵皇后本传高祖之母葬丹徒县东乡谏壁里雩山陵曰兴宁
     孝懿萧皇后陵
孝懿萧皇后本传孝皇帝之继室亦葬丹徒兴宁陵崩时年八十一遗令曰孝皇背世五十余年古不祔葬且汉世帝后陵皆异处今可于营域之内别为一圹孝皇陵坟本用素门之礼与王者制度奢俭不同妇人礼有所从可一遵往式乃开别圹与兴宁陵合坟初高祖微时贫约过甚孝皇之殂葬礼多阙高祖遗旨太后百岁后不须祔葬至是故称后遗令施行
     胡婕妤陵
胡婕妤本传文帝之母葬丹徒陵曰熙宁荥阳庐陵衡阳三王墓并在域东
    丹阳县
     齐宣帝休安陵
在县北二十八里高帝父也追尊为宣皇帝
     景帝道生永安陵
在县东北二十六里明帝父也追尊为景皇帝
     高帝道成泰安陵
在县东北三十一里
     武帝颐景安陵
在县东三十二里
     明帝鸾兴安陵
在县东北二十四里 【并元和郡县图志】 舆地志云泰安陵景安陵兴安陵在故兰陵东北金牛山其中邱埭西为齐梁二代陵隧口有大石麒麟辟邪夹道有亭有营户守典之四时公卿行陵乘舴艋自方山由此入兰陵升安车轺传驿置以至陵所
     梁文帝顺之建陵
在县东北二十五里武帝父也后张氏谥文献合葬舆地志云 【舆地志云○ 【钞本此下一段在简文帝纲庄陵后】 】 梁大同元年作石麒麟自京师由曲阿中邱至陵所初甚难近陵二十余步忽如跃走时以为瑞帝不悦终有侯景之乱
按建康实录 【按建康实录○ 【钞本此下一段亦在简文帝纲庄陵后】  案舆地志一段内云梁大同元年作石麒麟又云终有侯景之乱建康实录一段内云武帝父顺之追尊为文皇帝又云武帝大同中作石麒麟乃置于此墓是所言者皆武帝修建陵之事不应列于简文帝庄陵之后也元志卷十二陵墓类列此二段于文帝建陵之后今从之】 及隋志曲阿县建陵隧口石麒麟起舞皆在大同十二年与志异又碑曰太祖文皇帝之神道武帝父顺之仕齐为领军将军封临湘侯武帝即位追尊为文皇帝庙号太祖见姚思廉陈书及南史并建康实录武帝大同中作石麒麟乃置于此墓至欧阳修集古目录乃以此碑为宋文帝长宁陵自在蒋山见沈约宋书及建康实录甚明此乃梁文帝建陵特其八字与文帝庙谥偶同尔
     武帝衍修陵
在县东三十一里后郗氏先葬天监七年诏修建二陵周回五里内居人赐复终身大同十年武帝驾幸兰陵谒建陵有紫云荫覆陵上食顷乃散帝望陵流涕所沾草皆变色陵傍有枯泉至是流水香洁辛丑哭于修陵诏曰朕违桑梓五十余载展敬园陵但增感恸园陵职司共事勤劳并赐位一阶并加颁赉唐贞观十一年诏令百步禁樵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