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咸淳临安志
咸淳临安志
今上皇帝将 亲郊 诏知临安府臣洪焘修盖熙成殿 寝殿其 端诚殿诸门 望祭殿仍用幕屋竣事撤之时以丁卯正月上辛行礼用 隆兴故事也太傅右承相臣贾似道恭撰庆成诗以进【皇图新景运明德典神天大报严郊始弥文轶帝先若稽参玉匮穆卜习琼篿上日虞禋重寅正夏礼颛鸿仪时损益骏命日洪延 干德垂元范 隆兴阐圣传华蕤(上甫下方)絫洽懿铄炳重宣紫畤觚棱左青城斗极边云緌骈蠖略星仗扈蜵蜎太室将晨祼斋宫揭夕虔灵承怀洞属称秩奉明蠲爵羃匏茅秸龙章珽紞綖闲镛仪綷羽衡楅洁纯牷卫戟金枝植峨璋玉佩鋗琮方展黄粹璧美放苍圆田烛腾熙彩京柴达信烟礼容昭肸饰祭本在心渊殷荐初行豫精诚夙厉干孝思恭谅默学典就存肩俭朴丕齐俗宽弘大立贤舆图恢蜀土烽燧息甘泉腊信标霙瑞春曦表物妍交神从可质式礼灼无(上侃下言) 銮御回 端阙鸡书舞广埏寿称 长乐晓嵩呼 未央前使领惭雝相伻从忝集竣早衰徒备位知止盍归田熙事登徽谍微忠旅颂篇三灵高下顾一敬始终坚虎拜歌成昊于皇万亿年】
谨按 国朝祀典岁中祀上帝者四春祈【上辛祈谷】 夏雩【四月】 冬报【冬至日】 皆即郊坛惟秋飨【九月】 不坛而屋设位于净明斋宫【春夏冬遇雨亦望祭于此】 皆遣官行事明堂 郊丘之岁则飨报不重举
明堂
即 文德殿谨按 国初循隋唐制每岁季秋大飨止于郊坛寓祭 皇佑二年始议 明堂飨
帝飨 亲诏礼官讨论是年九月辛亥行礼自是着为定制 绍兴四年 诏曰朕飨帝以诚为民徼福顾时难备物订 郊报之未遑然礼有从宜用 宗祈之继举将合祛于天地仍并侑于
祖 宗即三岁之当祠裒百神而茂对颇益会稽之近制率循 皇佑之前规庶格精禋克臻嘉贶朕以今年九月有事于 明堂咨尔列位庀厥攸司相予祀事之恭毋怠官常之责【既而太史局言自来 明堂用九月上辛 绍兴元年九月八日辛丑缘未得九月节改用十八日辛亥今初五日辛亥亦未得九月节宜用十五日辛酉系节气内上辛从之】 命守臣粱汝嘉同修内司度建 礼殿设正配四位增从祀诸神位凡七百六十七 亲洒 御墨书 明堂及 明堂之门六字七年始用 先朝亲飨故事前二日 朝献景灵宫前一日 朝飨 太庙【初 宫庙皆寓温州每大礼率遣官分诣至是已迎奉 神主于新 太庙而景灵宫犹未建但即 常御殿设位朝献】 皆如南郊之仪
孝宗皇帝即位以来四举 郊礼盖当时议者惑于严父之说不敢议及 宗祀 淳熙三年权礼部侍郎李焘始以为请不果行六年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周必大与诸儒再引焘议【其说曰宗祀文王乃在成王之世则明堂不专以父配所谓严父者盖指周公推本武王之志追尊文王之功自周公言之故曰严父今若特举秋飨于礼为允】 诏从之是年九月辛未遂合祭于 明堂奉
太祖
太宗配如 绍兴礼故必大视草 赦书明着尊祖之说曰惟周成宗祀洛中陟配于文王惟汉武合祠汶上推严于高帝盖必大所自记云
太庙
在瑞石山之左 绍兴四年 诏守臣粱汝嘉造用太常少卿江端友之请也 正殿七楹分十三室【祖 宗室十一夹室二】 五年四月权太常少卿张铢奉迎神主至自温州五月二日 车驾行款谒礼七年改为 圣祖殿【时 驻跸建康载 神主以行遂即建康立 太庙】 十二月复奉 神主还临安十三年礼部太常寺修立郊祀前一日 朝飨行礼仪注设七祀位于殿下横街之北【司命户灶中溜门厉行】 又设配飨功臣位于横街之南皆次内【此据会要所书而旧志谓二十七年始复功臣七祀之祭未知何据当考】 十六年用给事中段拂请厘正礼器而室隘不可陈列监察御史巫伋请增建庙宇乃从西增六楹通旧十三楹每楹为一室东西二楹为夹室又增廊庑作西神门 册宝殿祭器屋库屋十九年建 斋殿 绍定四年毁后重建 景定五年以垣南民居逼近厚给之直令徙他处即其地作致斋合子四十四楹前窾墙为小门又斥粮料院白马神祠依山拓地为庙堧 咸淳元年添置
理宗皇帝祏室今通为室十四帐座皆当中而少近左盖右壁藏
神主又有二成之台为祠官升下以奉
神主出入之地故也
配飨功臣位次
太祖
韩王赵普 周王曹彬
太宗
太师薛居正 太师石熙载
郑王潘美
真宗
太师李沆 太师王旦
太师李继隆
仁宗
太师王曾 太师吕夷简
侍中曹玮
英宗
司徒韩琦 太师曾公亮
神宗
太师富弼
哲宗
太师司马光
徽宗
太师韩忠彦
高宗
太师吕颐浩 特进赵鼎
蕲王韩世忠 循王张俊
孝宗
太师陈康伯 越王史浩
光宗
太师葛邲
宁宗
福王赵汝愚
四祖庙
在太庙诸室之西 绍熙五年建奉
僖祖
顺祖
翼祖
宣祖每三年以孟冬 祫飨即庙行礼次诣
太庙
景灵宫
在新庄桥之西 中兴初四孟 朝献皆于 禁中行礼 绍兴十三年臣寮言 景灵宫以奉
祖 宗衣冠之游即汉原庙也【按景灵宫本 大中祥符五年以 圣祖临降而建 神宗皇帝始广其制】 今就 便朝设位以飨未副广孝之意遂 诏临安府同修内司相度修盖即刘光世家所献 赐第基为之门曰思成前为
圣祖殿
宣祖至
徽宗皇帝殿居中【东西廊图配飨功臣于壁】
元天大圣后与
昭宪太后而下 诸后殿居后【殿各有名见后】 既成七月上行款谒礼时 神御犹在温州乃设幄行事十月吏部侍郎江邈始迎奉以至二十一年议广殿宇韩世忠家复以 赐第献遂增建前殿五楹中七楹后十七楹自是 斋殿 进膳殿 更衣殿寝殿次第皆备焉 咸淳五年 诏守臣潜说友重建后殿
殿名
圣祖 天兴 后 保宁
宣祖 天元 后 太始
太祖 皇武 后 俪极
太宗 大定 后 辉德
真宗 熙文 后 衍庆
仁宗 美成 后 继仁
英宗 治隆 后 徽音
神宗 大明 后 坤元
哲宗 重光 后 柔仪
徽宗 承元 后 顺承
钦宗 端庆 后 缵德
高宗 皇德 后 章顺
孝宗 系隆 后 嗣徽
光宗 美明 后 光顺
宁宗 垂光 后 体德
理宗 章熙
御圃
在东斋殿之西循庑而右为大堂三临池上左右为明楼旁有蟠桃亭堂之南为西斋殿【大礼恭谢毕 赐花于此】 西为流杯堂跨水堂梅亭北为四并堂皆 咸淳五年重建又能橘园及桂竹各一区余杂植四时花果亭宇不能备载
崇禋馆
在宫之南 绍兴十八年增建
按朝野杂记
国朝 宗庙之制 太庙以奉 神主一岁五飨朔祭而月荐新五飨以宗室诸王朔祭以太常卿行事 景灵宫以奉 塑像岁四孟飨 上亲行之 帝 后大忌则宰相率百官行香僧道士作法事 后妃六宫亦皆继往 天章阁以奉 绘像时节朔望
帝 后生辰日皆遍荐之内臣行事 钦先孝思殿亦奉 神御 上日焚香凡朔望节序生辰皆亲酌献 太庙之祭以俎豆
景灵宫以牙盘 天章阁等以常馔用家人之礼云
斋宫
在钱湖门外惠照昭庆二院俱为 朝廷祠祭奏告之所惠照有坛殿有燎坛夏至日祭皇地祇立夏祭荧惑立秋祭白帝旁为斋宫昭庆有望祭殿立夏祭南方岳渎立秋祭西方岳渎两庑为致斋合子 淳佑闲守臣赵(上与下心)重修【净明寺斋宫已附见郊丘】
太社太稷坛
在观桥东北自 建炎至 绍兴初有司但奉行祀典而坛壝未建礼器未备 绍兴十二年臣僚建请礼寺讨论始 诏临安府于城内择地依制度建筑以春秋二仲腊前一日祭其礼典视皇地祇坛之北有灵池遇旱不涸
九宫贵神坛
在东青门外一里 绍兴十三年因太常丞朱辂之请以春秋二仲举行祭礼屋而不坛十八年太常寺主簿林大鼐乞诏有司建坛于国城之东从之坛制二成其一成方各百二十尺再成各百尺高皆三尺坛四方各出一阶西南坤道又为一阶各阔五十尺上设小坛九从广各八尺高各一尺五寸相去十六尺坛下四面为两壝各二十五步礼料一视感生帝其九宫神位北曰太一西南曰摄提正东曰轩辕东南曰招摇中央曰天符西北曰青龙正西曰咸池东北曰太阴正南曰天一
耤田先农坛
在嘉会门外南四里玉津园之南 绍兴七年太常博士黄积厚乞享先农既而司封郎中李涧又乞 诏有司讲求 祖 宗亲耕 帝耤故事下临安府拨田亩营建十五年十一月遂下 诏曰
朕励精庶政抚世多虞念稼穑之艰难欲黎元之给足当食而叹靡敢遑宁今兹休兵息民流徙还业然而田畴未辟游惰尚多岂其三农失职而训勉之道有未至欤仰惟前代亲耕耤田为天下先醴酪粢盛于是乎出敦厖纯固于是乎成使耕与养者知所劝向 朕甚慕焉乃饬攸司经营千亩其以来岁之春祗祓青坛亲载黛耜躬三推之礼以风示于四方庶几力穑服田仰事俯育兴于礼义以致丕平顾不韪欤播告迩遐咸知 朕意十六年正月 亲飨于先农坛神农氏南乡以后稷氏配西乡礼毕行耕耤有 思文殿 御耕位 观耕坛自后岁祀先农于此
高禖坛
在嘉会门外南四里 中兴初寓祭于钱湖门外惠照院斋宫 绍兴十二年太常博士刘爃乞 诏有司讲求坛位乃令临安府于 行宫东南城外随宜修建十六年又以监察御史王镃言下礼寺讨论既而礼官援 嘉佑二年故事谓宜在东方长男之位今坛在 行宫东南巽地未合礼制宜于南郊坛之东相视改筑 旨从之其祭礼设青帝神位版于坛上南向以帝伏羲氏帝高辛氏配西向北上又设从祀简狄姜嫄位于坛下卯阶之南西向北上每岁春分遣官致祭礼毕收彻二从祀礼馔弓韣弓矢入 禁中 皇后及 宫嫔以次行礼十七年 上始亲祠
海神坛
在东青门外太平桥之东 淳佑十二年有 旨中兴以来依海建都宜以海神为大祀下太常议礼 诏守臣马光祖建殿望祭自 宝佑之元岁以春秋二仲遣从官行事
咸淳临安志卷之四
行在所录〔四〕
朝省
三省
尚书省
中书省
门下省
枢密院【国初循唐旧制即中书之北置院 神宗皇帝朝又迁于中书省之西今院在都堂东止为枢属列曹之所盖枢密使率以宰相兼领故自知院以下皆聚于都堂】
在 和宁门北旧显宁寺 绍兴二十七年建
都堂【刻周官一篇于正坐之屏】
堂上列
诏令 御制 御书石刻
高宗皇帝
廷尉天下之平也高柔不以明帝喜怒而毁法游肇不以宣武敕命而曲笔况可观望臣庶而容心者乎曹刿谓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不其然乎可布告中外应为吾士师者各务仁平济以哀矜天高听卑福善祸淫莫遂尔情罚及尔身置此座右永以为训仍札付台属宪臣常加检察月具所平反过刑狱以闻三省岁终钩考当议殿最
右 绍兴三年正月九日 诏恤刑翰林学士臣綦(上宗下山)礼恭书【绍兴三年 行在临安府春正月乙丑 内出 (阙文) 狱之吏付臣颐浩等施行之丁卯有 旨命尚书右司□于石以墨本颁天下 亲札赐大理置之厅事庚午又示六曹两省侍从官使咸知 德意左右司条上刻石所当请者辛未命臣子画篆其首曰 绍兴恤刑手诏且使臣(上宗下山)礼书其后而置政事堂以垂训永久 天语哀矜 云章飞动读者(□双)然或至感泣识仁圣之用心也臣(上宗下山)礼既承 命乃拜手稽首言曰昔舜绍尧之治象以典刑而敕天下以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可谓□矣详考其书方蛮夷猾夏寇贼奸宄得皋陶为士而五刑五流之用惟明克允犹勉之曰刑期于无刑民协于中时乃功敕□之意盖主于此语其明效则好生之德洽于民心用不犯于有司而终复推美于皋陶曰俾予从欲以治四方风动惟乃之休呜呼钦哉恤哉纔两言耳其利之博不亦至矣乎惟我 祖 宗相承以仁治天下□于用刑同符前古凡大辟具狱必覆按再三有司谳疑常傅生议诛虽大恶罪不以族而吏入人死则废之终身百有六十余年行之不变是以德洽人心不忘戴 宋故虽中偾而复兴 陛下袭积累之休绍艰难之业 诏书哀痛多罪已之辞法令损益申从宽之制布在有司咸可考也顾念兵兴而来郡邑凋敝狱市之寄或非其人棰楚之下不无冤坐日者出五御史分行诸道既俾检察 诏令平反刑狱方临遣焉而未复命也重以吏罕尽公或牵于权势听讼则上下其手议法则轻重其心刑罚不中深轸 圣虑 亲诏中外用申儆之仁心仁闻朝传夕播交乎丕应无远弗格先刻石之颁固已入人肝脾而沦于骨髓矣听之舆诵酌之群情臣知中原之易定而大业可复也岂特长勺一战之胜为足道哉抑臣闻之圣人立教垂训其待人也恕而责人也严待之恕则所不可能者不以望诸人责之严则所可能者不容于不勉恭惟 明诏称高柔游肇事而言不及皋陶则姑以其所可能者望人此圣人之恕也惟待之既恕则其责之必严彼怀私顾望而玩法鬻狱者亦可以惩矣 圣意谆谆方且诲之以仁平论之以祸福丁宁恳恻不啻慈父哲兄之诏其子弟至于定察举之令增赏罚之科俾有司月上而三省岁考颛以平反课其殿最钦恤之旨备形 德音苟有识知孰敢不勉由斯而往遂使人人自以为皋陶而偷刻之风还之忠厚不难致也虽然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动人以行不以言 明诏布告方见于言辞之闲而臣已必其能感人者岂无自耶臣家宝藏 建炎时赐研中使语臣盖 上所常用者研刻 御书曰掺觚濡墨兮中有杀生造次必思兮今世可行大哉言乎夫以杀生之重不忘致□于下笔出令之际而平居几研必对斯铭常人自儆于闲燕之时然则好生之德本于 圣性发为诚言岂惟今日之 诏臣以是知虞舜躬行之效四方风动将在兹乎因并记其事以昭示天下】
朕日与二三大臣宵旰图政而士风习安泰之久骄怠不恤事机以偃蹇自如为高以缄默不言为智 朝廷有期会而不应责限一日而违辄踰月省部之于监司监司之于郡守文符屡下视之漠然居官者惟务苟且指日望迁□远者动辄迟延力求脱去凡此非庸懦即挟势而然缓急岂肯协济国事可丁宁告戒并宰执台谏率克所职检察中外有仍前骄怠者具以名闻当议重寘于法惟无庇亲故无徇爱憎赏不遗远罚不阿近务在必行仍榜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