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郡县志

  飞龙山县西北三十里前赵录曰河瑞元年王浚使将祈击鲜卑务尘部十余万东讨石勒战于飞龙山勒师大败
  元氏故城在县西北十五里即汉之旧县也两汉常山太守皆理于此城至隋末为刘黑闼所破其后移于今所
  开业寺在县西北十五里即后魏车骑大将军陜定二州刺史尚书令司徒公赵郡李徽伯之旧宅也
  临城县【中东北至州一百里】
  本战国时赵房子邑也汉以为县属常山郡自汉至隋不改属赵州皇朝因之天宝元年改名临城以县西南十里有古临城因改名焉
  泜水在县南二里出白土细滑如膏以之濯緜色若霜雪如蜀锦之得江津也故俗称房子之纩魏都赋曰织纩房子
  敦与山在县西南七十里泜水所出
  柏乡县【上北至州六十一里】
  本春秋时晋鄗【音呼各反】邑之地汉以为县属常山郡后汉光武帝即位于鄗南千秋亭五城陌因改曰髙邑属常山国髙齐天保七年移髙邑县于汉房子县东北界今髙邑县是也隋开皇十六年于汉鄗城南十八里改置柏乡县遥取古柏乡县以为名属栾州大业二年改属赵州皇朝因之
  髙邑故城在县北二十一里本汉鄗县也
  汉世祖庙一名坛亭县北十四里鄗县故城南七里即世祖即位之千秋亭也后于此立庙故后汉书帝纪云肃宗孝章帝元和三年三月丙子诏髙邑令祠光武于即位坛是也
  髙邑县【上东北至州五十五里】
  本六国时赵房子邑之地汉以为县属常山郡魏属赵郡髙齐天保七年移髙邑县于其县城东北十五里今县是也隋开皇三年改属赵州皇朝因之
  房子故城在县西南十五里本汉房子县也
  冯唐墓在县东北二十八里赵人也
  赞皇县【中东北至州七十里】
  本汉鄗邑县之地属常山郡隋开皇六年于此置赞皇县县南有赞皇山因以为名属栾州大业二年改属赵州皇朝因之
  赞皇山县东南二十六里穆天子曰至房子登赞皇山
  泜水在县西南三十五里韩信斩陈余处李左车曰陈余军败于鄗下身死于泜水上是也
  济水源出赞皇山西北流去县南十里此自别是一济水应劭以为四渎误也
  百陵冈在县东十里即赵郡李氏之别业于此冈下也冈上亦有李氏茔冢甚多
  昭庆县【望东北至州九十里】
  本汉广阿县属钜鹿郡后汉省后魏别置广阿县隋仁寿元年改为象城县大业二年又改为大陆县属赵州武徳四年复改为象城县取县西北古象城为名天保元年改为昭庆县
  广阿泽在县东二十五里尔雅曰晋有大陆广阿即大陆别名淮南子曰钜鹿大陆广阿咸一泽也
  任敖墓一名七里邱在县西四里髙帝时为御史大夫封广阿侯
  皇十三代祖宣皇帝建六陵髙四丈周回八十丈皇十二代祖光皇帝啓运陵髙四丈周回六十步二陵共茔周回一百五十六步在县西南二十里
  寜晋县【紧西北至州四十三里】
  本春秋时晋阳氏邑汉以为廮陶县属钜鹿郡晋省后魏于此置廮遥县属南钜鹿郡隋开皇六年改为廮陶复汉旧名大业二年改属赵州天保元年改为寜晋栾城县【中东南至州三十九里】
  本汉关县属常山郡后汉省后魏太和十一年于此置栾城县取平棘县旧栾城为名隋属栾州又改属赵州皇朝因之
  斯洨水在县西北二十里
  徳州【平原上】
  【开元户六万一千七百七十 乡一百十六元和户九千三百五十六  乡二十五】
  禹贡兖州之域春秋时属齐战国时亦为齐地秦兼天下今州秦之齐郡汉分齐郡置平原郡后汉至晋平原为郡国封建子弟后魏文帝于今州置安徳郡隋开皇三年改为徳州大业三年罢州为平原郡隋末陷贼武徳四年讨平窦建徳复为徳州
  州境【东西一百九十五里南北二百一十九里】
  八到【西南至上都二千五十里西南至东都一千七百九十里】
  【正南渡河至齐州二百四十五里西南至博州二百六十里】
  【西南至贝州二百三十里西至冀州二百一十五里】
  【正北微东至沧州二百四十里东北至棣州二百四十里】
  贡赋【开元贡 绫赋 绵 绢】
  管县七
  安徳 平原 平昌 将陵 安陵 蓨
  长河
  安徳县【紧郭下】
  本汉旧县属平原郡后魏属安徳郡隋开皇三年废郡改属冀州九年改属徳州皇朝因之
  黄河南去县十八里
  鬲津枯河在县南七十里禹贡兖州九河既道鬲津即九河之一鬲津至徒骇二百余里今河虽移不离此城也
  马颊河县南五十里
  鹿角故闗县东南七十五里
  平原县【上东北至州四十六里】
  本汉旧县属平原郡后汉属平原国后魏属安徳郡隋开皇三年罢郡属冀州九年改属徳州皇朝因之黄河在县南五十里
  王莽枯河在县南五里
  管辂祠在县西南一里
  平昌县【上西南至州八十里】
  本汉旧县属平原郡后汉属平原国隋开皇三年属沧州十六年改属徳州皇朝因之
  马颊河在县南十里久视元年开决又名新河
  将陵县【望南至州五十里】
  本汉安徳县地属平原郡隋开皇十六年于此置将陵县取安徳县界故城为名属徳州皇朝因之
  鬲津枯河南去县二十里
  王莽枯河西去县十里
  安陵县【望南至州一百里】
  本汉蓨县地晋立安陵县属渤海郡本蓨县之安陵故以为名髙齐省隋开皇六年重置属冀州九年立观州县属焉皇朝因之贞观十七年观州废县割属徳州蓨县【上东南至州一百二十里】
  本汉条县即条侯国也景帝封周亚夫为条侯汉条县属信都国后汉属渤海郡晋改条为脩隋开皇三年废渤海郡属冀州五年改脩县为蓨县属观州皇朝武徳初亦属观州贞观十七年观州废改属徳州
  长河县【上东至州五十里】
  本汉广川县地属信都国后汉属清河国魏封裴秀为广川侯髙齐省隋开皇六年复置属冀州九年改属徳州仁夀元年改广川县为长河县皇朝因之
  漳水河自贝州漳南县流入在县西二十五里
  王莽枮河东去县五里
  永济渠县西十里
  张公故闗县东南七十里
  棣州【乐安上】
  【开元户二万五千五百四十五 乡四十八元和户五千四百四十七   乡一十七】
  禹贡青州之域又兖州之域春秋为齐地管仲曰北至于无棣秦并天下为齐郡汉为平原渤海千乗三郡地曹魏属乐陵国晋石苞为乐陵公是也隋开皇十七年割沧州阳信县置棣州大业二年废入沧州武徳四年又置棣州六年又废贞观十七年又置移于厌次县即今州理是也天宝元年改为乐安郡乾元元年复为棣州
  州境【东西三百四十九里南北一百四十二里】
  八到【西南至上都二千二百九十里西南至东都一千四百二十里】
  【东南至青州三百二十三里西南至徳州二百四十里】
  【南至淄州二百一十里西南渡河至齐州二百五十里】
  【正北微西至沧州二百五十里东北至大海二百里】
  贡赋【开元贡 绢十疋赋 绢 粟 麦】
  管县五
  厌次 滳河 渤海 阳信 蒲台
  厌次县【上郭下】
  本汉富平县属平原郡后汉更名曰厌次则厌次前已废矣相以秦始皇东游厌气至碣石次舍于此因名之髙齐省隋开皇十六年重置武徳初属徳州贞观十七年于此置棣州
  黄河在县南三里
  滳河在县南四十里
  通海故闗在县西南四十里
  滳河县【中东北至州八十里】
  本汉朸县属平原郡后汉省隋开皇十六年于此置滳河县因北有滳河以名之属沧州贞观元年属徳州十七年改属棣州
  黄河在县南八十里
  滳河县北一十五里汉成帝鸿嘉四年河水泛溢为害河隄都尉许商凿此河通海故以商字为名后人加水焉
  渤海县【紧西至州七十里】
  本汉蒲台县地垂拱四年分置渤海县属棣州在州东一百一十里天保五年以土地咸卤自县西移四十里就李邱村置
  大海在县东一百六十里
  阳信县【望南至州六十里】
  本汉旧县属渤海郡魏属乐陵国后魏置乐陵郡隋开皇三年罢郡属沧州十六年于阳信县置棣州武徳六年又置属沧州贞观十七年又割属棣州
  钩般河即九河之一经县北四十里
  蒲台县【紧西北至州七十五里】
  本汉湿沃县地属千乗国宋属乐陵郡隋开皇三年改属沧州十六年改为蒲台县北有蒲台因为名也隋末废武徳三年重置八年改属淄州贞观十七年置棣州割蒲台属焉
  海在县东一百四十里
  海畔有一沙阜髙一丈周回二里俗人呼为鬭口淀是济水入海之处海潮与济相触故名今淀上有甘井可食海潮虽大淀终不没百姓于其下煮盐
  黄河西南去县七十三里
  蒲台在县北三十里秦始皇筑此台以望海于台下萦蒲系马今蒲生犹萦结
  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二
  唐 李吉甫 撰
  河北道【三】
  定州【博陵上】
  【开元户六万五千四百六十  乡一百三十元和户二万六千八百三十二 乡一百一十四】今为易定节度使理所【管定州易州 管县十六都管户三万六千四百二】
  禹贡冀州之域亦尧帝始封唐国之地春秋时鲜虞白狄之国左传曰晋荀呉侵鲜虞是也战国时为中山国与六国竝称王后为赵武灵王所灭中山之地方五百里秦兼天下今州盖秦赵郡钜鹿二郡之地汉髙帝分赵钜鹿置常山中山二郡城中有山故曰中山景帝改为中山国封子胜为中山王哀帝崩立中山孝王之子衎是为平帝后燕慕容垂僭号建都于此仍置中山尹后魏道武帝平慕容垂子宝为中山郡置安州又改为定州以安定天下为名也隋开皇元年以中字犯庙讳改中山郡为鲜虞郡大业三年改为博陵郡遥取汉博陵郡为名也九年又改为髙阳郡隋末陷贼武徳四年讨平窦建徳复置定州复开皇之旧名也天宝元年改为博陵郡乾元元年复为定州
  州境【东西一百七十四里南北三百里】
  八到【西南至上都二千八十五里西南至东都一千二百二十五里】
  【东至瀛州二百里东北至莫州二百五十里】
  【西南取槀城路至赵州一百九十五里西北至蔚州四百七十里】
  【北至易州二百五十里】
  贡赋【开元贡 两窠细绫十四疋】
  管县十
  安喜 新乐 义丰 唐  望都 北平无极 陉邑 深泽 恒阳
  安喜县【紧郭下】
  本汉卢奴县属中山国黑水故池在州城西北去县四里周回百余步深入不流俗谓水黑曰卢不流曰奴因以名县后燕慕容垂都中山故改卢奴为弗违县【案弗违旧唐书作不连】后魏平燕又改为卢奴髙齐省卢奴移旧安喜县于此属中山郡隋改为鲜虞县武徳四年复为安喜县按安喜故城在今县东三十里本汉安险县后汉改为安喜县蜀志曰先主尝为安喜尉
  滱水【滱苦候反】一名唐河在县北八里
  长星川南去县八里
  天井泽在县东南四十七里周回六十二里
  新乐县【中东北至州五十里】
  本春秋鲜虞国汉为新市县之地隋开皇十六年置新乐县属定州取新乐故城为名也新乐者汉成帝时中山孝王母冯昭仪随王就国王为建宫于乐里在西乡呼为西乐城时人语讹呼西为新故为新乐
  仪台县西南十三里后燕录曰慕容麟与道武战于仪台燕师败绩
  木刀沟在县东南二十四里沟旁人姓木名刀因为名义丰县【紧西至州六十里】
  本汉安国县之地属中山国魏明帝追封后父毛嘉为安国侯晋属博陵国隋开皇六年改为义丰县属定州皇朝因之
  滱水俗名唐河县北五里
  派水县西二十五里
  解渎故城县东北九里本汉解渎亭灵帝袭爵解渎亭侯桓帝崩无子窦武定策迎立即灵帝也
  长林沟今名木刀沟经县南三十三里
  唐县【上东南至州五十里】
  本春秋时鲜虞邑汉唐县之地即古唐侯国尧初封于此今定州北有故唐城是尧所封也汉唐县属中山国髙齐省入安喜县隋开皇十六年重置属定州皇朝因之
  孤山盖都山也县东北五十四里
  滱水一名唐河西去县一百五十步
  寡妇故城县北九里后汉贾复追铜马五幡贼于此筑城后人语讹转呼为寡妇
  八度故闗县西北二十里
  倒马故闗县西北一百一十三里以滱水东经倒马闗山路险峭马为之倒因以为名
  望都县【上西南至州五十里】
  本汉旧县属中山国以尧山在北尧毋庆都山在南登尧山见都山故以望都为名后魏属北平郡髙齐省隋开皇六年复置属定州皇朝因之
  唐水县西南四十二里
  阳城淀县东南七里周回三十里莞蒲菱芡靡所不生柳宿城县东南四十二里宣帝母王夫人微时泣别于柳宿城即此地也
  尧祠县南四十里
  北平县【上西南至州八十三里】
  本秦曲逆县地属中山国陈平封曲逆侯后汉章帝巡岳以曲逆名不善改为蒲隂县后魏孝明帝改为北平县于今县东北二十里置北平郡割中山国之蒲隂望都北平三县属之髙齐省北平郡及蒲隂县以北平县属中山郡隋开皇三年属定州皇朝因之万歳通天二年契丹攻围七旬不下故改为徇忠县寻复旧名蒲阳山在县西北四十里
  濡水县西五里
  安阳故闗县西北二十五里
  无极县【上北至州八十里】
  本汉毋极县属中山国后魏太武省髙齐重置属中山郡隋开皇三年改属定州万歳通天元年改毋为无滹沲水南去县三十五里
  陉邑县【中北至州三十里】
  本七国时中山国之苦陉邑汉苦陉县也李克为中山相苦陉之吏上计入多于前李克曰苦陉无山林之饶而入多于前是扰乱吾人也遂免之汉属中山国章帝改为汉昌魏文帝改为魏昌髙齐省隋开皇十六年改置隋昌县属定州武徳四年改曰唐昌天宝元年改曰陉邑
  亷颇台在县西南十九里慕容恪与冉闵战于魏昌冉闵大败即此也
  木刀沟在县南二里
  深泽县【中西北至州九十里】
  本汉南深泽县也以涿郡有深泽县故此加南以别之属中山国髙齐省隋开皇六年分安平县于滹沲河北重置深泽县属定州皇朝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