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元和郡县志
元和郡县志
禹贡冀州之域春秋时其地属晋战国属韩秦为上党郡地今州理即汉上党郡之涅氏县地也后汉于此置阳阿县属上党郡晋改为轑阳属乐平郡后魏明帝改轑阳为辽阳隋开皇十六年于辽阳故城置辽山县属并州即今州理是也武徳三年于此置辽州八年改为箕州因辽山县界箕山为名先天元年以与宗讳同声改为仪州因州东夷仪岭为名也
州境【东西二百五十里南北一百九十五里】
八到【西南至上都一千六百四十里西南至东都七百八十里】
【正东微南至洛州三百六十里南至潞州三百一十里】
【西至太原府祁县三百里西北至太原府三百四十五里】
【北至太原府乐平县二百六十里】
贡赋【开元贡 人参三十两案开元赋写缺】
管县四
辽山 榆社 平城 和顺
辽山县【中郭下】
【开元户二千一百九十 乡五】
本汉涅氏县地后汉于此置阳阿县属上党郡晋改为轑阳县属乐平郡后魏明帝改为辽阳隋开皇十六年改置辽山县因县西北辽山为名皇朝因之
箕山在县东四十五里上有许由冢按司马迁曰余登箕山上有许由冢则在今洛州阳城县不当在此五指山在县东五十里
祝融祠在县北二里
榆社县【中东至州一百一十里】
【开元户二千七百一十 乡六】
本汉涅氏县地晋于今县西北三十五里置武乡县属上党郡石赵时改属武乡郡隋开皇十六年于此置榆社县属韩州【今潞州襄垣县理是也】因县西北榆社故城为名大业二年省义宁二年又置武徳三年于县置榆州县属焉六年废榆州以县属辽州后属仪州县城故武乡城也石勒时筑前赵录曰石勒上党武乡人僭号后还令曰武乡吾之丰沛其复之三世
石勒沤麻池在县北三十里即勒微时与李阳所争处今枯涸才有处所
平城县【下东南至州九十里】
【开元户九百五十四 乡三】
本汉涅氏县也晋置武乡县地属焉隋开皇十六年于赵简子所立平都故城置平城县属辽州大业三年改属并州武徳三年改属榆州六年省榆州改属辽州贞观八年改属箕州先天元年改属仪州
八赋岭在县西南三十里武乡水所出
和顺县【中南至州八十五里】
【开元户二千一百二十九 乡五】
本汉沾县地即韩之阏与邑也史记曰秦伐韩阏与赵惠文王使赵奢救之大破秦师即此地也隋开皇十年于今理置和顺县属并州因县东北和顺故城以为名九京山在县西十里
清漳水在县北
岚州【楼烦下】
【开元户一万七百二十六 乡二十二元和户六千三百八十二 乡三十三】
禹贡冀州之域周并州之域春秋属晋晋灭后为胡楼烦王所居赵武灵王破以为县秦为太原郡地在汉即太原郡之汾阳县地也汉末大乱匈奴侵边自定襄以西尽云中雁门西河之间遂空建安中曹公纠率散亡立新兴郡晋末陷刘元海后魏于今理置岚州因州西岢【音哿】岚山以为名也隋大业四年于静乐县界置楼烦郡因汉楼烦县为名隋乱陷贼武徳四年平刘武周置东会州六年省东会州重置岚州天宝元年改为楼烦郡乾元元年复为岚州
州境【东西三百一十里南北二百七十八里】
八到【南至上都取太原路一千五百八十里取石隰路一千三百七十五里
东南至东都一千二百一十里东至忻州二百四十里】
【东南至太原府三百二十里南至石州二百四十里】
【西至黄河一百八十里河上有合河闗从闗西至麟州一百二十里东北至代州三百里东北至朔州三百七十四里】
贡赋【开元贡 熊皮 石蜜赋 布 麻】
管县四
宜芳 静乐 合河 岚谷
宜芳县【上郭下】
【开元户五千五百二十四 乡十一】
本汉汾阳县地属太原郡后魏于此置岢岚县隋开皇十八年改为汾源县大业四年改汾源为静乐县八年分静乐置岚城县属楼烦郡武徳四年改为宜芳县岢岚山在县北九十八里髙二千余丈西北与雪山相接
岢岚镇在县西北九十八里
秀容故城在县南三十里刘元海感神而生姿容秀美因以为名也
静乐县【上西至州四十五里】
【开元户三千四百八十七 乡七】
本汉汾阳地城内有堆阜三俗名三堆城隋开皇三年自今宜芳县北移岢岚县于三堆城十八年改为汾源县大业二年改为静乐县武徳四年于县置北管州因管涔山为名六年省县属岚州
管涔山在县北百三十里汾水源出焉初刘曜隠于此山山神使二童子献剑于曜曰管涔山王使谒赵皇帝献剑
伏戎城在县北八十里隋楼烦郡所理也
隋汾阳故宫在县北百二十里
楼烦闗在县北百五十里
天池在县北燕京山上周回八里阳旱不耗隂霖不溢故老言尝有人乗车风飘堕池有人获车轮于桑干泉后魏孝文帝以金珠串鱼七头放此池后亦于桑干泉得之隋炀帝尝于池南置宫每夜风雨吹破宫竟不成今池侧有祠谓之天池祠
合河县【中东至州一百八十里】
【开元户一千八百五十九 乡四】
本汉汾阳县地后魏于蔚汾谷置蔚汾县属神武郡隋开皇三年罢郡县属石州大业二年改为临泉县四年属楼烦郡武徳七年改为临津县属岚州贞观元年改为合河县以城下有蔚汾水西与黄河合故曰合河黄河在县西二里
合河闗在县北三十五里
蔚汾闗在县东七十里
隋长城起县北四十里东经幽州延袤千余里开皇十六年因古迹修筑
岚谷县【中南至州九十里】
【开元户四千六百五十七 乡九】
隋大业三年置岢岚镇压草城川贼路长安三年于此置岚谷县景龙年废【案新旧唐书并作神龙二年废】开元十二年重置因取岚谷为名
石州【昌化下】
【开元户九千二百六十二 乡三十二元和户五千二十 乡三十二】
禹贡冀州之域虞及周属并州春秋时属赵亦为白狄之地今步落稽其胄也在秦为西河郡之离石县灵帝末黄巾大乱百姓南奔其郡遂废魏黄初三年复置离石县晋惠帝末刘元海起于河西攻陷郡县其离石又没于贼石勒时改为永石郡后魏明帝改为离石郡髙齐文宣帝于城内置西汾州周武帝改为石州隋大业二年又为离石郡武徳元年改为石州五年置总管七年改为都督贞观六年复为石州
州境【东西一百九十里南北三百三里】
八到【西南至上都一千二百五十里东南至东都一千九十里】
【东南至汾州一百六十里正南微东至隰州二百五十里】
【西渡河至绥州二百三十里北至岚州二百五十里】
贡赋【开元贡 胡女布 龙须席 麝香 蜜蜡赋 布 麻】管县五
离石 平夷 定胡 临泉 方山
离石县【中郭下】
【开元户二千七百七十三 乡五】
本汉旧县也属西河郡县东北有离石水因取名焉汉末荒废魏黄初复置后陷刘元海石勒改为永石郡髙齐文宣帝于此置昌化县属懐政郡后周复为离石属石州隋氏不改皇朝因之
离石山今名赤洪岭在县西五十步髙欢大破尔朱兆于赤洪岭盖此处也
卢城在县东二十里晋并州刺史刘琨所筑以攻刘曜平夷县【中东至州五十一里】
【开元户一千五百七十一 乡四】
本汉离石县地周宣帝割县西五十一里置平夷县属石州隋氏不改皇朝因之
黄河西去县四十五里
宁乡水在县西南一百五十步
定胡县【中东至州九十五里】
【开元户二千六百九 乡五】
本汉离石县地周宣帝大象元年于此置定胡县隋因之武徳三年于县置西定州贞观二年废州置孟门县七年废县为孟门镇八年废镇复为定胡县
黄河去县西二百步
孟门闗在县西一百步河东岸
临泉县【中下南至州一百七十里】
【开元户一千五百九十六 乡五】
本汉离石县地周大象元年于此置乌突郡乌突县隋开皇元年改乌突郡为太和郡乌突县为太和县三年废郡以太和县属石州武徳三年改太和县为临泉县临泉水在县北一百步县因此水为名
黄河在县北二十里
方山县【中南至州九十里】
【开元户一千三百五十三 乡四】
本汉离石县地髙齐文宣帝于此县北六十八里置良泉县属离石郡隋大业三年移就今县南三十五里方山置故名方山贞观十一年移于今理
赤洪水在县南五十里
三角戍在县北七十三里
元和郡县志卷十七
<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元和郡县志>
钦定四库全书
元和郡县志卷十八
唐 李吉甫 撰
河东道【五】
忻州【定襄下】
【开元户一万四千三百三十八 乡二十八元和户四千二百四 乡二十九】
古并州之域春秋时为晋地战国为赵地秦为太原郡地今州即汉太原郡之阳曲县也按汉阳曲县在今州东四十五里定襄县理是也后汉末大乱匈奴侵边自定襄以西尽云中雁门之间遂空曹公立新兴郡以安集之理九原即今州是也后魏宣武帝又于今州西北十八里故州城移肆州理此因肆卢川为名也隋开皇十八年改置忻州因州界忻川口为名也大业二年省忻州义旗初又置新兴郡武徳元年废郡复置忻州二年陷刘武周四年武周平依旧置忻州
州境【东西一百四十五里南北八十六里】
八到【西南至上都一千四百四十里南至东都一千七十里】
【南至太原府一百八十里西至岚州二百四十里】
【东北至代州一百六十里】
贡赋【开元贡 麝香 扇十五枝赋 布 麻】
管县二
秀容 定襄
秀容县【上郭下】
【开元户七千一百三十八 乡十一】
本汉阳曲县地属太原郡后汉末于此置九原县属新兴郡后魏庄帝于今县东十里置平寇县隋开皇十八年于此置忻州又于今县西北五十里秀容故城移后魏明元所置秀容县于今理属忻州国朝因之
滹沱水在县东三十二里
定襄县【上东至州四十五里】
【开元户五千五百三十二 乡十七】
本汉阳曲县属太原郡黄河千里一曲县当其阳故曰阳曲后魏末移阳曲县于太原界仍于此城置定襄县属新兴郡髙齐省武成帝移平寇县于此隋开皇十年移平寇于崞城今代州崞县是也武徳四年分秀容县于汉阳曲城重置定襄县
圣阜今名圣人山在县东北二十里石上手足迹犹存滹沲水西自秀容县界流入
代州【雁门中都督府】
【开元户一万五千七十七 乡二十八元和户二千一百二十 乡四十】
古并州之域春秋时为晋地战国时属赵史记曰赵襄子与韩魏共灭智伯分晋地则赵有代勾注之北今按勾注在州西北三十五里雁门县界西陉山是也秦置三十六郡雁门是其一焉汉因之后汉末匈奴侵边其地荒废周宣帝大象元年自九原城移肆州于今理隋开皇五年改肆州为代州大业三年改为雁门郡隋氏丧乱陷于寇境武徳四年平代置代州都督府
州境【东西三百二十里南北三百二十八里】
八到【西南至上都一千六百里南至东都一千二百三十里】
【东南取崩石岭至恒州五百四十里西至岚州三百里】
【北至朔州一百二十里东北至蔚州四百里】
贡赋【开元贡 雕翎五具 麝香赋 布 麻】
管县五
雁门 繁畤 五台 唐林 崞
雁门县【上郭下】
【开元戸五千二百二十一 乡十】
本汉广武县地属太原郡后汉改属雁门郡隋开皇三年罢郡县仍属肆州后改肆州为代州县属不改十八年改广武县为雁门县盖避太子之讳也国朝因之夏屋山在县东北三十五里史记曰赵襄子北登夏屋诱代王使厨人操铜枓击杀之遂有代地
勾注山一名西陉山在县西北三十里晋咸寜元年勾注碑曰盖北方之险有卢龙飞狐勾注为之首天下之阻所以分别内外也汉髙祖欲伐匈奴不从娄敬之説械系于广武遂逾勾注困于平城谓此地也
河神祠在县南开元九年并州长史张説奏置
繁畤县【中西至州六十里】
【开元户一千五百九十三 乡五】
本汉旧县属雁门郡汉末匈奴侵寇旧县荒废晋又置繁畤县周省隋开皇十八年重置于今县东六十里大堡戍大业十二年移于武州城圣厯二年以县在平川难于固守遂东移于今理其城三面枕涧东接峻岅极为险固
秦戏山一名武夫山在县东南九十里滹沲水出焉五台县【中西北至州一百二十里】
【开元户二千一百六十五 乡五】
本汉虑虒县【虑音闾虒音夷】属太原郡因虑虒水为名也晋省后魏孝文帝复置即今县理是也属新兴郡髙齐改属雁门郡隋大业二年改为五台县因山为名也
五台山在县东北百四十里道经以为紫府山内经以为清凉山
虑虒水在县北十五里
唐林县【中东北至州一百一十里】
本汉广武县地证圣元年分五台崞二县置武延县唐隆元年改为唐林县
滹沲水在县东
沙河在县南二里
崞县【中东北至州五十里】
【开元户二千七百四十八 乡五】
本汉旧县因山为名属雁门郡汉末荒废晋初又置魏改为崞山县后魏宣武帝移雁门郡理此隋开皇十年移平寇县于此属代州大业二年改为崞县
滹沲水在县东二百步
蔚州【兴唐下】
【开元户四千八百八十七 乡十一元和户一千五百六十三 乡十二】
禹贡冀州之域虞及周属并州周礼并州川曰沤夷浸曰涞易今沤夷在灵丘涞易在飞狐皆在州境春秋时其地属晋战国时属赵襄子杀代王有其地后武灵王置云中雁门代郡秦亦为代郡汉元年项羽徙赵王歇为代王二年陈余迎歇还赵歇又立余为代王三年韩信斩陈余置代郡领县十八东魏孝静帝又于此置北灵丘郡周宣帝于今理置蔚州隋大业三年罢州置雁门郡武徳四年平刘武周重置蔚州
州境【案州境里数写缺】
八到【西南至上都二千里南至东都一千六百三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