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辅黄图

凌室,在未央宫,帜冰之所也。豳诗《七月》篇曰:“纳于凌阴”。周官凌人,职掌藏冰。大祭祀饮食则供冰。《汉书》惠帝四年,“织室凌室灾”。
直按:《汉书 惠帝纪》:”四手秋七月乙亥,未央宫凌室灾。”颜师古注与本文首三句完全相同。
暴室,主掖庭织作染练之署,谓之暴室,取暴晒为名耳,有啬夫官属。
直按:《汉书 宣帝纪》云,“既壮,为取暴室啬夫许广汉女。”本文与颜师古注完全相同。又汉内者令署亦有啬夫之吏名,不独暴室为然也。(见建昭雁足镫。)又《汉官仪》云:“暴宣在掖庭内,丞一人,主宫中妇人疾病者。其皇后贵人有罪,亦就此室也。”
弄田,在未央宫。弄田者,燕游之田,天子所戏弄耳。《汉书 昭帝纪》曰:“始元元年,上耕于钩盾弄田。”应劭注云:“帝时年九岁,未能亲耕帝籍,钩盾官宦者近署,故往试耕为戏弄。”成帝建始三年,小女陈持弓年九岁,阑入尚方掖门,至未央殿钩盾禁中。
直按:“弄田者,燕游之田,天子所戏弄耳”句,与《汉书 昭帝纪》始元元年颜师古注完全相同。陈持弓事见《汉书 成帝本纪》;钩盾令署,设在未央宫殿后,亦见《汉书 王莽传下》。
内谒者署,在未央宫,属少府。《续汉书》云:“掌宫中步帐亵物。”丁孚《汉官》云:“令秩千石。”
直按:《汉节 百官公卿表》,少府属官有中书谒者,成帝时更名为中谒者令,当即本文之内谒者。又内谒者之名,见于《汉书 宣帝纪》“内谒者令郭穰夜至郡邸狱。”《续汉书》以下各句与《宣帝纪》颜师古注完全相同。丁孚《汉官》内谒者,令秩干石,亦同为颜师古注所引。
金马门,臣召署,武帝得【校】原作“时”,据《玉海》改大宛马,以铜铸像,立于署门,因以为名。东方朔、主父偃、严安、徐乐,皆待诏金马门,即此。
直按:《史记 滑稽传》,褚先生补《东方朔传》云:“金马门者,宦署门也,门傍有铜马,故谓之曰金马门。”《汉书 武帝纪》应劭注亦同。又《汉书 苏武传》“待诏宦者署”,盖亦指金马门。又《汉书 公孙宏传》如淳注云:“武帝时,相马者东门京作铜马法献之,立马干鲁班门外,更名鲁班门为金马门。”《初学记》二十四引《汉南记》马援奏文,与如淳注略同。又《后汉书 董卓传》云:“又坏五铢钱,更铸小钱,悉取洛阳及长安铜人,钟鐻、飞廉、铜马之属以充铸焉。”章怀注云:“明帝永平五年,长安迎取飞廉及铜马.置上西门外,名平乐馆。”
路軨厩,在未央宫中,掌宫中舆马,亦曰未央厩。《汉书》曰:“武帝时期,门郎上官桀,迁为未央厩令。”
直按:路軨厩,《汉书 百官公卿表》属太仆。但太仆之未央令,《汉节 霍尤传》及《外戚上官皇后传》均为“未央厩令”。《续汉书 百官志》亦称为“未央厩令”。《十钟山房印举》举二第六页,有“未央厩丞”印。本文独以“路軨厩”亦称为“未央厩”疑误。又《汉旧仪》,六厩有辂軨厩,当即路軨之假借字。
建章宫
(原为“右未央宫”,据目录改)
骀荡宫,春时景物骀荡满宫中也。
直按:《文选 西都赋》云:“经骀荡而出馺娑。”李善注引《关中记》曰:“建章宫有馺娑、骀荡、枍诣,承光四殿。”《后汉书 班固传》章怀注亦同;又《文选》卷三十谢朓直中书省诗云:“春物方骀荡。”李善注引《庄子》日,“惠施之材,骀荡而不得,逐物不反。”此“骀荡”二字之所本。又《小校经阁金文》卷十一第七十六页,有“骀荡宫铜壶,太初二年中尚方造”。同卷九十页,有“骀荡宫镫,太初四年造”。同卷一百页,有“骀荡宫高镫,黄龙元年造”。又《金石索 石索》六第四七页,有“骀汤万年”瓦当。《陕西金石志》卷五第十八页,有“骀盪万延”瓦当。瓦文作“汤”,“盪”者,皆“荡”字之假借。《文选 西京赋》作“骀荡”,与第二瓦文正合。
馺娑宫:馺娑,马行疾貌。一日之间遍宫中,言宫之大也。
直按:《西都赋》云:“经骀荡而出馺娑。”《太平御览》卷一百七十九,引《三辅黄图》作“馺娑观”。
枍诣宫。枍诣,木名,宫中美木茂盛也。
直按:《西都赋》云:“洞枍诣以与天梁。”潍县陈氏藏有“枍诣宫当”瓦文,似为伪作。
天梁宫,梁木至于天,言宫之高也。四宫皆在建章宫。
直按:《西都赋》云:“洞枍诣以与天梁。”李善注:天梁亦宫名。《后汉书 班固传》章怀注亦同。《西京赋》云:“天梁之宫,寔开高闱。”又《汉金文录》卷三第十六页,有“天梁宫镫,大初四年造”。
奇华殿,在建章宫旁,四海夷狄器服珍宝,火浣布、切玉刀,巨象、大雀、师子、宫【校】“宫马”,疑“宛马”之误马,充塞其中。
直按:奇华殿,《雍录》作奇宝殿,又《长安志》引《周地图记》曰云云,与本文完全相同。长安宋菊坞《苏尊杂志》卷三云:余得一古铜圈,高四寸余,圆径六寸,有文云:“奇华宫作铜定盘,通高九寸,重十斤半元鼎元年造,铸工史明。”共二十四字。又小雁塔西安市文物管理处藏有天汉二年五环铜鑪文云:“奇华宫铜鍮卢,容一斗二升,重十斤四两,天汉二年工赵博造,护守丞贤省。”以上两器,皆奇华宫之物。
鼓簧宫,《汉宫阙疏》云:“鼓簧宫周匝一百三十步,在建章宫西北。”
直按:《长安志》引《汉宫阙疏》与本文相同,惟作周匝百三十六步,又引作《汉宫阙名》。
神明台,《汉书》曰:“建章有神明台。”《庙记》曰:“神明台,武帝造,祭仙人处,上有承露盘,有铜仙人,舒掌捧铜盘玉杯,以承云表之露,以露和玉屑服之,以求仙道。”《长安记》:“仙人掌大七围,以铜为之。魏文帝徙铜盘折,声闻数十里。”
直按:《西都赋》云:“神明郁其特起。”《西京赋》云:“神明崛其特起。”又《西都赋》云:“抗仙掌以承露,握双立之金茎”。《西京赋》云:“立修茎之仙掌,承云表之清露。”李善注引《三辅故事》曰:“武帝作铜露盘,承天露和玉屑饮之,欲以求仙。”《长安志》引《三辅故事》:“承露盘二十七丈,大七围。”《汉书 郊祀志》颜师古注引《三辅故事》并同。又《太平寰宇记》卷二十五,作“神明堂在县西北二十里,长安故城西上有承露盘。”
北宫
(原为“右建章宫”,据目录改)
寿宫,北宫有神仙宫、寿宫,张羽旗,设供具,以礼神君。神君来,则肃然风生,帷帐皆动。
直按:《汉书 郊祀志》云:“又置寿宫北宫,张羽旗、设共具以礼神君。’臣瓒注:“寿宫。奉神之宫也。”《太平御览》卷一百七十三引《汉宫阙名》,有寿宫之名。(《御览》本段所引《汉宫阙名》皆习见之名,又多误字,各条下不再分引。)
明光宫,武帝太初四年秋起,在长乐宫后,南与长乐宫相联属。《汉书 元后传》曰:“成都侯商尝疾,欲避暑,从上借明光宫。”盖即此。王莽始【校】“始”字今补建国元年,改明光宫为安定【校】原脱“定”字,据毕本补馆,安定太后居之。
直按:《汉书 武帝纪》云:“太初四年秋,起明光宫。”《元后传》云:“从上借明光宫。”颜师古注引《三辅黄图》云:“在城中,近桂宫也。”为今本所无。又《西都赋》云:“北弥明光而亘长乐。”牵善注引《三辅故事》:“桂宫内有明光殿。”《西京赋》云:“属长乐与明光,径北通乎桂宫。”
太子宫甲观画堂【校】据目录补中画堂三字,太子宫有甲观画堂。《汉书》注曰:甲者,甲乙丙丁之次也。《汉书》曰:“孝成皇帝,元帝太子也,母曰王皇后。元帝在太子宫生甲观画堂。”《元后传》曰:“见于丙殿。”此其例也。画堂,谓宫殿中彩画之堂。
直按:《汉书 成帝纪》:“元帝在太子宫生甲观画堂。”如淳注云:“甲观,观名;画堂,堂名。”《三辅黄图》云:“太子宫有甲观。”与今本同。又原注文:“甲者,甲乙丙丁之次也。”本文“画堂谓宫殿中彩画之堂”,皆与颜师古注文相同。又《汉书 霍光传》云:“止画室中不入。”如淳注:“或日雕画之室。”师古注:“雕画是也”。
甘泉宫
(原文为“右北宫”,据目录改)
钩弋宫,《列仙传》曰:“钩弋夫人,姓赵氏,河间人,少好酒。病卧六年,右手钩拳,饮食少。望气者云,东北有贵人,推而得之。见召,姿色佳丽。武帝披【校】原文作“反”,据《长安志》改其手,得玉钩而手展。有宠,生昭帝,妊娠十四月。上曰:闻昔尧十四月而生,今钩弋亦然。乃命所生门曰尧母门,所居宫曰钩弋宫。自夫人加婕妤,后得罪掖庭,狱死,及殡香,一月。昭帝即位,追尊为皇太后,更葬之,发六十二万人起阳陵。其棺榇但有彩履。”王褒《云阳宫【校】据毕本补记》曰:“钩弋夫人从至甘泉而卒,尸香闻十余里,葬云阳。武帝思之,起通灵台于甘泉宫。有一青鸟,集台上往来,至宣帝时乃不至。”《汉武故事》曰:“钩弋宫在直门之南。”
直按:未央宫总叙宫殿,亦有钩弋殿。《史记.外戚世家》褚先生补钩弋夫人事,索隐引《三辅黄图》云:“钩弋宫在城外。”《汉书 外戚 钩弋赵婕妤传》颜注引《三辅黄图》亦同。《庙记》云:“宫有千门万户,不可记其名也。”索隐与如淳、晋灼《汉书》注所引《三辅黄图》,多不见于今本。又《太平御览》卷一百七十三,引《列仙传》作“钩弋夫人齐人”,与本文不同。本文所引王褒《云阳宫记》,与《长安志》引《汉武帝内传》略同。
又《太平御览》卷六百六十一,引《三洞珠囊》云:“王褒,字子登,前汉王陵七世孙,号青虚真人。”应为东汉时人,非王子渊也。
又按:本文引《汉武故事》曰:“钩弋宫在直门之南。”与《汉书 外戚钩弋赵婕妤传》颜注所引相同。又《太平御览》卷一百七十八,引《汉武帝内传》,叙“钩弋夫人谓帝曰:妾相运正应,为陛下生一男,男年七岁,妾当死矣。今年必不得归,愿陛下自爱,言终遂卒。”曹子建《辨道论》云:“钩弋死于云阳,而谓之尸逝柩空,其为虚妄甚矣哉。”《博物志》卷五《辨方士》云:“钩弋夫人被杀于云阳,而言尸解柩空。”
昭台宫,在上林苑中。孝宣霍皇后立五年,废处昭台宫。后十二岁,徙云林馆,乃自杀。
直按:本文节引《汉书 外戚 孝宣霍皇后传》文。《小校经阁金文》卷十三第五十五页,有“昭台宫铜偏壶,元康三年造”。又西安高窑村上林苑遗址,出铜鉴等二十二件.有上林昭台厨铜鋗。
长定宫,林光宫中有长定宫。《三辅决录》曰:“后从帝行幸于甘泉宫,居长定宫。孝成许皇后废处昭台宫,岁余徙长定宫。”
直按:事见《汉书 外戚 孝成许皇后传》。
长门宫、离宫,在长安城。孝武陈皇后得幸,颇妒,居长门宫。
直按:事见《汉书 外戚 孝武陈皇后传》。又《陕西通志》卷七十二,长门宫遗址,在故长安城东。
永信宫,孝哀帝尊恭皇太后曰帝太太后,称永信宫。
中安宫,孝哀帝尊恭皇【校】原本皇下有“太”字,据《长安志》删后曰帝太后,称中安宫。
直按:事见《汉书》哀帝建平二年纪。
储元宫,在长安城西。《汉书 外戚传》曰:“信都太后与信都王,俱居储元宫。”
直按:事见《汉书 外戚 冯昭仪传》颜师古注引《三辅黄图》,在上林苑中,与今本不同。
犬台宫,在上林苑中,长安城西二十八里。《汉书》:(Page 70)江充召见犬台宫。
直按:《汉书 江充传》晋灼注引《黄图》曰:“上林有犬台宫,外有走狗观也。”较今本多一句。
葡萄宫,在上林苑西。汉哀帝元寿二【校】原作“三”字,今订正年,单于来朝,以太岁厌胜所,舍之此宫也。
直按:事见《汉书 匈奴传》。又《太平寰宇记》卷二十五,云“在上林苑西”。《陕西通志》卷七十二,引《雍胜略》在周至县境,又引《十道志》在上林苑西,与本文及《太平寰宇记》均同。
步寿宫,秦亦有步寿宫,今按其地与秦异,则秦汉各有步寿宫耳。汉祋祤宫,宣帝神爵二年凤凰集祋祤县,凤凰集处得玉宝,乃起步寿宫。
直按:凤凰集祋祤县,事见《汉书 郊祀志》。又《陕西通志》卷七十二云:步寿官在耀州东北一里。
粱山宫,梁山好畤界,即《禹贡》云:“壶口治梁及岐。”又占公逾梁山于岐下,及秦立梁山宫.皆此山下也。《史记 秦本纪》始皇三十五【校】原作‘二’字,今订正年,幸梁山宫.即此也。
直按:梁山,索在陕西乾县,即唐乾陵所在地。又《金石索 金》三第一百六十五,有“梁山鋗,元康元年造”,盖秦宫汉葺者。
黄山宫,在兴平县西三十里。武帝微行,西至黄山宫,即此也。
直按:《元和郡县图志》卷一,完全与本文相同。又程大昌《雍录》谓改槐里为兴平县,事在至德二载,知《三辅黄图》为唐肃宗以后人作。本文称黄山宫在兴平县西三十里,此书确为唐人所补缀之一证。又《汉书 地理志》槐里县注有黄山宫。《元后传》云:“秋历东馆,望昆明,集黄山宫。”颜师古注云:“黄山宫在槐里。”武帝微行事,见《东方朔传》。又《小校经阁金文》卷十一第四十页有“黄山共鼎”,又卷十一第八十二页有“黄山笫四镫”。(旧为张叔未藏,后归刘世珩。)又《金石萃编》卷二十二第四页有“黄山”瓦,杭州邹氏亦藏一品。
回中宫,《史记》秦始皇二十七年,巡陇西北地,出笄头,过回中。《汉书》文帝十四年.匈奴入萧关,杀都尉,烧回中宫,候骑至雍;武帝元狩四年幸雍,通回中道,遂北出萧关。又有三良宫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