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辅黄图

今按甘泉谷北岸有槐树,今谓玉树,根干盘峙,三二百年物也。杨震《关辅古语》云:“耆老相传,咸以为此树即扬雄《甘泉赋》所谓玉树青葱也。”
直按:《长安志》引《云阳宫记》,与本文同,(Page 50)
直按:《汉书 扬雄传》云:“甘泉本因秦离宫,既奢泰,而武帝复增通天、高光、迎风。宫外近则洪崖、旁皇、储胥、弩陆,远则石关。封峦。鳷鹊、露寒、棠梨、师得,游观屈奇瑰玮。”
又按:《文选 西京赋》李善注引《汉书》曰:“武帝因秦林光宫,元封二年增通天、迎风、储胥、露寒。”又元李好文《长安志图》中卷云:“有得汉瓦,文曰储胥未央。”毛凤枝《关中金石存逸考》著录有“上林储胥”瓦,盖皆储胥观之物。石关,今本《黄图》皆作石阙,为误字。证之扬雄《甘泉赋》,《铙歌十八曲 上之回》,皆作“石关”。《文选 上林赋》李善注亦引《黄图》作“石关”。又《汉书 司马相如传 上林赋》,“蹶石关、历封峦、过鳷鹊,望露寒。”张揖注云:“此四观,武帝建元中作,在云阳甘泉宫外。”《初学记》卷二十四,引《三辅黄图》云:“七里宫、增城宫,在甘泉宫垣内,长安有修池宫。”为今本所无。竹宫、通天,长定、通灵考,均见后。
汉未央、长乐、甘泉宫,四面皆有公车。公车,主受章疏之处。
直按:《汉书 百官公卿表》,卫尉属官,有公车司马令。建章、甘泉,各有卫尉,故亦皆设公车司马之官。
司马门,凡言司马者,宫垣之内,兵卫所在,司马主武事,故谓宫之外门为司马门。
直按:《史记 项羽本纪》云:“章邯恐,使长史欣请事。至咸阳,留司马门三日。’集解云:“凡言司马门者,宫垣之内,兵卫所在,四面皆有司马,主武事。总言之,外门为司马门也。”本段文字,与裴骃相同。又《汉书 成帝纪》:“永始四年夏四月癸未,长乐临华殿、未央宫东司马门皆灾。”颜师古注云:“东面之司马门也”。
按汉宫卫令,诸出入殿门、公车司马门者皆下,不如令,罚金四两。王莽改公车司马门曰王路四门,分命谏大夫四人,受车疏以通下情。《百官表》:卫尉属官有公车司马令丞。《汉官仪》云:公车司马,掌殿司马门,夜徼宫中。天下上事,及阙下所征召,皆总领之,令秩六百石。
直按:《汉扫 张释之传》如淳注引,宫卫令,汉魏令也。又王莽改公车司马门曰王路四门,见《汉书 王莽传》卷中。又原注所引《汉官仪》,与《汉书 百官表》卫尉叙公车司马令颜师古注所引并同。

三辅黄图卷之三
长乐宫
(原题为“长乐、未央、建章、北宫,甘泉宫、中宫室台殿”,据目录改)
鸿台,秦始皇二十七年筑,高四十丈,上起现宇,帝尝射飞鸿于台上,故号鸿台。《汉书》惠帝四年,长乐宫鸿台灾。
直按:事见《汉书 惠帝纪》。《玉海》引《三辅旧事》云,“长乐宫有鸿台。”(张澍辑本)
临华殿,在长乐宫前殿后,武帝建。《汉书》成帝永始四年,长乐宫临华殿灾【校】原与温室条联合,从吴本分。
直按,临华殿灾,事见《汉书 成帝纪》。《太平御览》卷一百七十八,引《三辅宫殿簿》云:“长乐宫有临华台、神仙台。”又《薛氏钟鼎款识》巷二第十二页,有“林华观行镫,五凤二年造”,疑即本文之临华殿。
温室殿,按《汉宫阙疏》,“在长乐宫”又《汉宫阁记》“在未央宫”。
直按:《汉书 孔光传》晋灼注,“长乐宫中有温室殿”,与《汉宫阙疏》说合。
长信宫,汉太后常居之。按《通灵记》:“太后,成帝母也。后宫在西,秋之象也。秋主信,故殿皆以长信,长秋为名。”又永寿、永宁殿,皆后所处也。成帝母王太后,居长信宫。
直按:《汉书 外戚 班婕妤传》:“求共养大后长信官,上许焉。”又《汉书 百官公卿表:“将行,秦官,景帝中六年更名大长秋”。颜师古注:“秋者收成之时,长者恒久之义,故以为皇后官名。”又毕沅《释名补遗》云;“长秋自皇后官,非天子卿。长秋主宫中。凡物次,春生秋成。”又曰:“秋者,明之始:长者,欲其久也。”原注见《汉书 元后传》。
未央宫
(旧本为“右长乐宫”,据目录改)
宣室,温室、清凉,皆在未央宫殿北。宣明、广明,皆在未央殿东。昆德、玉堂.皆在未央殿西。
直按:《史记 贾生传》索隐引《三辅故事》云:“宣室在未央殿北。”与本文同。又《汉书 李寻传》云:“久汙玉堂之署。”颜师古注云:“玉堂殿在未央宫。”《汉书 扬雄传》云:“上玉堂。”《文选 西都赋》李善注引《三辅黄图》云:“未央宫有太玉堂殿。。今本仅称“王堂”。
《水经注 渭水》则作“玉堂”,在未央宫之东。
宣室殿编者按:目录有“殿”字,据补,未央前殿正室也。
《淮南子》曰:“周武王杀纣于宣室。”汉取旧名也。《汉书》曰:“文帝受厘宜室,夜半前席贾生,问鬼神之事”即此也。又王莽地皇四年,城中少年朱弟张鱼等烧宫,莽避火宣室前殿.火辄随之。
直按:《汉书 贾谊传》:“上方受厘,坐宣室。”苏林注云:“宣室,未央前正室也。”《刑法志》云:“时上(宣帝)常幸宣室,斋居而决事。”如淳注云:“宣室,布政教之室也。”晋灼注云:“未央宫有宣室殴。”顾师古注云:“盖其殿在前殿之侧也,斋则居之。”《淮南子》云:“武王杀纣于宣室。汉盖取旧名也。”颜师古注与本文同。周武王杀纣于宣室事,见《淮南子 本经训》。
《汉书 王莽传下》原文云;“城中少年朱弟,张鱼等,恐见卤掠,趋灌并和,堤作室门,斧敬法闼。”本文盖节引也。
温室殿,武帝建,冬处之温暖也。《西京杂记》曰:“温室以椒涂壁,被之文绣,香桂为柱,设火齐屏风,鸿羽帐,规定以罽宾氍毹。”《汉书》曰:“孔光为尚书令,归休,与兄弟妻子燕语,终不及朝省政事。或问温室省中树何木,光不应。”
《汉书》京房奏考功课吏法(Page 55)上令公卿朝臣,会议温室。
直按:今本《西京杂记》无此文。《汉书 霍光传》云:“昌邑王入朝太后还,乘辇欲归温室。”又本书温室在长乐宫、未央宫并见,在未央宫叙也较详,似著书人以在未央为是。原注京房事,见《汉书》本传。
清凉殿,夏居之则清凉也,亦曰延清室。《汉书》曰“清室则中夏含霜”,即此也。董偃常卧延清之室.以画石为床,文如馆,紫琉璃帐,以紫玉为盘,如屈龙,皆用杂宝饰之。侍者于外扇偃,偃曰:玉石岂须扇而后凉耶?又以玉晶为盘,贮冰于膝前,玉晶与冰同洁。侍者谓冰无盘,必融湿席。乃拂玉坠盘,冰玉俱碎。玉晶,千涂国所贡也,武帝以此赐偃。
直按:本段与《拾遗记》卷五文字相同,但“文如锦”下,删去“石体轻出郅支国”一段。又董偃事,亦见《汉书 东方朔传》。又朱枫《秦汉瓦图记》有“清凉有憙”瓦当,应为清凉殿之物。
麒麟殿,未央宫有麒麟殿。《汉书》:“哀帝燕董贤父子于麒辚殿,视贤曰:吾欲法尧禅舜.如何?王闳曰:天下乃高皇帝天下,非陛下之天下也。陛下奉承宗庙,当传之无穷,安可妄有所授!帝业至重,天子无戏言。上默然不悦。”
直按:《文选 西都赋》云:“白虎麒麟。”李善注引《三辅黄图》,与今本同。又董贤事,见《汉书》佞幸本传。《博物志》卷七云:“元始元年,中谒者沛郡史岑,上书讼王宏夺董贤玺绶之功。”盖亦指此事。
金华殿,未央宫有金华殿。《汉书》曰,“成帝初方向学,召郑宽中,张禹,沈《尚书》《论语》于金华殿中。”
直按:成帝召郑宽中事,见《汉书》自序。又《汉书 五行志上》:“永始四年四月癸未,长乐宫临华殿灾。”与本文作未央宫微异。
承明殿,未央宫有承明殿,著述之所也。班固《西都赋》云【校】赋下原有“序”字,今删:“内有承明、金马【校】此二字据《西都赋》补著作之庭。”即此也。《汉书》,武帝谓严助曰:“君厌承明之庐。”又成帝鸿嘉二年,雉飞集承明殿屋。
直按:《汉书 严助传》,张晏注云:“承明庐在石渠阁外。”《雍录》:承明殿与石渠阁相距不远。
又按:雉飞集承明殿屋事,见《汉书 五行志中之上》。
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王者制宫阙殿阁取法焉。
直按:西汉瓦当中,画瓦以四灵之图象为最多,现皆出于西安枣园村一带。
掖庭殿,在天子左右,如肘膝【校】八字原作小注,据孙星衍说改正。
直按:《西都赋》李善注引《汉官仪》“婕妤以下,皆居掖庭。”《西京杂记》曰:“汉掖庭有丹景台、云光殿、九华殿、呜鸾殿、开襟阁、临池观,皆繁华窈窕之所栖宿。”
椒房殿,在未央宫,以椒和泥涂,取其温而芬芳也。武帝时后宫八区,有昭阳、飞翔、增成、合欢、兰林、披香、凤凰、鸳鸾【校】原作“鸳鸯”,据《西京赋》等改等殿,后又【校】原作“有”,校改增修安处、常宁、茝若、椒风、发越、蕙草等殿,为十四位。
直按:《汉书 车千秋传》云:“转至未央椒房。”颜师古注,完全与本文相同。《太平御览》卷一百八十五,引《汉宫仪》云:“皇后称椒房,以椒涂室,主温暖除恶气也。”《西都赋》云:“后官则有掖庭椒房后妃之室,合欢、增成、安处、常宁、茝若、椒风、披香、发越、兰林、蕙草.鸳鸾、飞翔之列。”李善注引《汉宫阁名》云:“长安有合欢殿.披香殿、鸳驾殿.飞翔殁.余亦皆殿名。”(《后汉书 班固传 西都赋》,章怀注引《汉宫阁名》亦同。)又《西都赋》“后宫则有掖庭椒房”句,李善注引《三辅黄图》云长乐宫有椒房殿,与今本作未央宫有椒房殿不同。<《后汉书 班固传 西都赋》章怀注亦同。)《西京赋》云:“后宫则昭阳、飞翔、增成、合欢、兰林、披香、凤凰、鸳鸾。”皆可与本文互证。
又按:鸳茑殿除又于《西都》《西京》两赋外,又见于《水经注 渭水》、《文选》卷二十二,徐敬业《古意酬到溉登琅玡城》诗“甬道入鸳鸾。”李善注引潘岳《关中记》云;“未央殿东有鸳鸾殿。”本文独作鸳鸯,知确为误字。《汉书 外戚 班婕妤传》云:“居增成舍。”应劭注“后宫有八区,增成第三也。”西安汉城遗址,出七有“昭阳竟成,宜佳人兮”八字镜;又出有“披香殿当”瓦,庾信《春赋》所谓“披香殿里作春衣”是也。
成帝赵皇后居昭阳殿号飞燕,以其体轻也,有女弟,俱为婕妤,贵倾后宫。昭阳舍兰房椒璧,其中庭彤朱,而庭上髹漆,切皆铜沓切门限也,黄金涂,白玉阶,壁带往往为黄金釭,函兰田壁,明珠翠羽饰之,自后宫未尝有焉。
直按:本段用《汉书 赵皇后传》文。原注号飞燕两句,用颜师古赵皇后传注。又《西京杂记》卷二云:“昭阳殿织珠为帘,风至则鸣,如珩佩之声。”《太平御览》卷一百八十八引《杂记》云:“昭阳殿椽桷皆刻作蛇龙萦绕其间,鳞甲分明,见者莫不惊栗。”(见今本《杂记》卷一。)又《汉书 外戚 赵皇后传》叙昭阳殿中,竖带往往为金釭,函兰田璧。《西都赋》亦云:“金釭衔璧,是为列钱。”后人对于壁带之名词,及与金杠之关系,多语焉不详,今试言其制作。壁带,谓墙壁中贯以横木,其形如带,在墙边露出之木,冒以涂金之釭,釭中再嵌以璧玉,交错杂列,形似列钱也。《小校经阁金文》卷十三第一百一十页,有阮元所藏金釭,阮氏在釭上刻有跋语云:“班固《西都赋》云:‘金釭衔璧,是谓列钱。’何晏《景福殿赋》云:‘落带金釭,此焉二等。’即此金釭也。《汉书 外戚传》,飞燕女弟壁带住往为黄金釭,函兰田璧。古璧径五寸,今以汉尺度釭中,适容五寸,此釭即昭仪舍中物。”此器足备参考。《西都赋》叙昭阳宫之奢丽,云:“屋不呈材,墙不露形。”后人亦少确解。屋不呈材,谓屋中木料不见原形;器不露形,谓用器皆涂黄金,不见本质也。
编者按:目录有飞翔殿、当先殿、合欢殿、兰林殿、披香殿,凤凰殿、鸳鸾殿、安处殿、常宁殿、茝若殿、椒风殿、发越殿.蕙草殿,文内未叙。疑散佚。
高门殿,《汉书》曰:“汲黯请见高门。”注曰:“未央宫高门殿也。”又哀帝时鲍宣谏曰:“陛下擢臣岩穴,诚冀有益毫毛,岂欲臣美食大官,重高门之地。”
直按:《汉书 汲黯传》晋灼注引《三辅黄(Page 60)图》,未央宫中有高门殿,极为明显,而今本反称为注曰,可证为后代补缀之本,而非晋灼所见之原本。鲍宣事见《汉书》本传。
非常室,《汉书》“成帝绥和二年,郑通里人王褒,绛衣小冠,带剑入北司马门殿东门,上前殿,至非常室中殿上室名,解帷组结佩之。召前殿署长业等曰:天帝令我居此。业等收缚考问,乃故公车大谁卒,病狂易,不自知入宫,下狱死。”大谁者,主问非常之人。谁,以谁何称,因用为官名。有大谁长令,此卒者长,所领士卒也。狂易,谓病狂而变易其常也。
直按:《长安志》引《三秦记》云:“未央宫有非常室。”王褒事见《汉书 五行志》下之上。原注“殿上室名”一句,用《汉书》如淳注。原注“大谁者主问非常之人”一段,与颜师古《汉书 五行志》注文完全相同。大谁,有大谁长令,未知颜注所本。
织室,在未央宫。又有东西织室,织作文绣郊庙之服,有令史。
直按:《汉书 百官公卿表》:少府属官有东织、西织令丞,河乎元年省东织,更名西织为织室。又《汉书 外戚薄姬传》云:“汉王入织室,见薄姬。”西安汉城遗址内曾出“织室令印”铜印,盖河平以后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