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大事记讲义


馆阁
天禧五年十二月,置同勾当三官秘阁,以内侍皇甫继明为之。咸平中命内臣刘宗超监馆阁图籍,至是丁谓改曰勾当公事,内臣遂与学士同职。
王文正用则刘承规不得为节度,宦者刘承规求为节度,王旦曰:典故所无,不可听也。丁谓相则内臣学士同职,盖君子与小人异,而小人与阉官为一体也。
祥符三年四月皇子生,后宫宸妃李氏所生也,是为仁宗。八年十二月皇子冠,封寿春郡王,进封升王。寻置寿春郡王友,以张士逊、崔遵度为之。初,大臣欲以二人为翊善纪室,上曰:“翊善记室,府属也,王皆拜受,故以王友命之,令王每见荅拜,示宾礼之意。”张士逊尝对王旦称:“王学书有法。”旦曰:“公为王友,职止是耶?”士逊愧谢。
九年十二月,诏以王子就学之所名资善堂,上作记刻石于堂中。
天禧元年,宰相王旦以疾求解职。上曰:“方以大事托卿,而卿疾如此,奈何?”因令王子出拜,旦言:“皇子盛徳,必任陛下事。”遂荐可为大臣者十余人。
二年八月,立升王为皇太子,赐以元良箴,谒太庙日,有左右珥,黄云捧日。
《文王 世子》一篇,所以教为世子之道也,其言曰:“凡学,世子及学士必时。”即世子与学士同其学读《书》、读《礼》,同其书乐、正司成,同其师齿于学,则又所以同其礼。夫为君之子而下与士齿,无非所以养成德性,陶毓气质,以为异日天下国家之宗主,是故学问聚辨之功,非骄逸易纵者所能为,而富贵崇髙之地,非学问已成者未易居。此古先帝王皆讲学成德于未为君之日也,后世徒知国本之当尊,而不知徳性之当养,世子得以臣其宫之僚属,而辅翼东宫之官,如与僚属无异,此真宗不置翊善、记室,而以二人为王友,盖官属则有君臣之义,王友则有师友之义。君臣之分既立,则学问之功难施。师友之义既明,则骄贵之习自革。此作圣功夫,必以诚敬为入门也。

贡举
咸平元年三月,赐举人等。自淳化五年停贡举至是举行之。是年始诏知举官亲属别试。别院试始此。
三年三月,亲试举人,上临轩三日无倦色,得进士陈尧咨以下四百九人,并诸科所擢凡千八百余人。其中有天福随计者,较艺之详,推恩之广,近代所未有也。
四年四月 制科。三人。
五年三月,亲试举人,得进士王曽以下三十八人,九经诸科百八十人,陈恕知贡举,所取甚少,诸州举送官被黜责甚众。
景德二年三月,亲试举人,得李迪等二百四十余人,特奏百余人。先是,迪与贾边皆有声扬,渥及礼部奏名而两人皆不与,考官取其文观之,迪赋落韵,边论“当仁不让于师”,以师为众,与注疏异,并不令就试。王旦议落韵者失于不详审耳,舍注疏而立异论不可輙许,恐士子从今放荡无所凖的,遂取迪而黜边。当时朝廷论人率如此。
四年十二月,令礼部糊名考校,陈彭年与晁逈等更定条制,设关防,不复拣择文行,虽杜絶请托,然置中科者多非人望,自彭年始也。
祥符八年三月,亲试举人。是岁礼部初置誊録院。
天禧三年亲试举人,鲁宗道言:诗赋不近治道,诸科对议以念诵为工。乃诏进士兼取论 、诸科能明经者别与考校。郭桢匿服赴学,连坐同保,有司欲脱王洙,洙保之不愿易也。
太祖之世,进士不过三十人,诸科五十人,太祖在位二纪,登科近百人。真宗时一岁至有千八百余人,当世道寛平之时,法令简约,上之人虽不多为之涂以开其纷争之习,亦不狭为之涂以抑其好进之心,是以考察之法,虽不求详而自不容于畧也,收取之门,虽不求寛而自不容于狭也。自糊名之法始于景德誊録之法,始于祥符同保连坐之法,严于天禧,法令虽密,所取非人望矣。陈彭年知举。然犹未至尽委之法。贾边之背经 以立异黜之,李迪之偶失韵以越格收之,朝廷议论质实如此,故王洙宁受同保连坐之罪而不辞,则人心风俗其淳厚,尤可想也。
景徳二年秋复贤良等六科。
汉置贤良四百年,得一董仲舒而已。唐置贤良三百年,得一刘蕡而已。我朝此科多得大才,其后也废贤良而置宏词,惜哉!

求隐逸
咸平五年九月,授种放官。先是诏赴阙,命为右司谏、直昭文馆,明年复还山。有讥放循黙者,上曰:“放为朕言事甚众,但外庭未知耳。”因出所上时议十三篇。
祥符三年正月,遣使存问隐士李渎、魏野,皆隐居不仕。上之祀汾阴也,或荐其隐操,特命使召见,并辞以病,上复遣中使存问焉。
祥符五年六月,赐隐士林逋粟帛。
当天下无道之时而隐者,此当隐而隐者也。当天下有道之时而隐者,此不当隐而隐者也。若种放、林逋诸公其,不当隐而隐者也。岂生于野者,不愿为公侯?国初风俗淳厚若此乎?然当人主求贤下士之时,而卓然有髙士清风义概,岂不动人主欣慕之心?一四皓不仕,可以植西京节义之风;一严光不出,可以植东都节义之风,孰谓隐士无益于世哉?

建学
祥符二年二月,诏许曲阜先圣庙立学,赐应天府书院额。
州郡置学始此。

阅武
咸平三年十二月,籍河北强壮。以李继迁扰边。
咸平四年九月,置陜西保毅、保捷军,诏陜西民家出一丁,号保毅军,凡得六万八千余人。其縁边军士先选中者,并升为禁军,号保捷。
咸平六年九月,募近京强壮补禁卫,诏殿前髙琼阅习阵势,上覩行伍整肃甚喜,顾琼曰:“昨日村民皆为鋭旅。”擢材武特异者三十人。
咸平六年六月,出阵图示辅臣曰:“三路大兵悉 定州,冦来坚守勿逐。”又曰:“魏能性刚,张鋭善熟,故使鋭佐能;孙全照好陵人,取其尝所荐者同事。”余皆类此。
置陜西之军以防西鄙,置河东、河北之军以捍北鄙,募近京之兵以壮本根,此国家之常事,而便殿阅试之,乃太祖、太宗之旧典也。自此以后,不复有阅试之法矣,故景徳之时,虽有西北之警,而中国无后忧;庆厯虽以元昊称臣,北边讲解之后,而中国常若有旦夕之警,亦兵冗而不精也。太祖太宗阅试武技。

马政
咸平三年九月,置郡牧司,以陈尧叟为制置使,掌内外廐牧之事。上曰:“国马戎事之本,宜得大臣总领。”
元禧元年七月,散监牧马,时仍岁旱蝗,向敏中言:“国家监牧马数万,广费刍粟,若令出卖散于民间,缓急取之,犹外廐耳。”
国初之马市之于戎而养之于官,自天禧以后向敏中建议不欲养之于官而养之于民,夫市之于戎则中国 其利,养之于民则生民 其害,今养之于民,固外廐也,然惜一时之费而忘百年之备缓急,将何所恃哉?不惟有害于民,而且无益于官,此说一行,王荆公所以有保马、户马之法也。向敏中养马于民之说,所以开王荆公保甲户简马之论。

方田
咸平六年十月,静戎军王能奏于城东开方田,广袤相去五尺,深七尺,以限戎马。诏镇戎顺安威卤军界并为之。先是,陜西转运刘综亦请于镇戎军城四面置屯,曰:“无冦则耕,冦来则战。”

恤民 置仓 蠲税 免丁 决囚
咸平二年十月,置福建惠民仓,令诸路转运司申淳化惠民之制,太宗年号。丰则増价而籴,歉则减价而粜。福建路仓至是始置。
咸平三年四月,蠲橝州地税等征,从知州李允则之请也。 岁饥欲发官廪,先振而后奏,转运司以为不可允,则请以家赀为质,乃得发廪贱粜,赐诏嘉奬。及还,连对三日,上曰:“毕士安不谬知人。”
祥符四年七月,江淮水,免闽浙湖广身丁钱。丁谓言:东封及汾阴赏赐亿万,经费不给。上曰:“国家所务正为泽及下民,但端本抑末,节用谨度,自然富足。”
祥符六年七月,除农器税。初,知濵州吕夷简请免税河北农器,上曰:“务穑劝耕,古之道也,岂独河北哉?”乃诏诸路并除之。
景德三年四月,録系囚。自是每岁上必亲临审问。率以为常。是月,遣使抚闽蜀江浙,所至存问父老,踈决系囚。
此我朝爱民之家法,而真宗又从而广之也。讲又见太祖太宗仁政门。

常平仓
景德三年正月,置常平仓,每州计户口量留上供钱,择清干官主之,委司农总领,三司母得移用,岁余万石止于五万石。

察刑狱 蠲逋负
咸平元年四月,旱,遣使分诸路察狱蠲逋负,用三司判官王钦若之言也。凡除逋欠二千余万,释系囚三千余人。上前后所蠲三司逋负不一,又谓辅臣曰:“宜悉取民弊,着为条目,大事随宜减省,小者即为除免。”
咸平五年正月,以丁谓为 州路转运使。时洞溪蛮入冦,谓至即命罢兵,自入其所居,从吏不过二三人,蛮人服其恩信,请归所掠汉民男女万余人,峡之诸州地尤近蛮,食常不足,而道狭难馈,有盐井之利而亦难致,故售者少。谓乃毎三十里置铺,铺卒三十人,使往者负粟,以次达施州,返者负盐,以次达巫山,于是施州得粟与他州等矣。
汉唐之小人易知,我朝之小人难见。熙宁以后之小人易知,熙宁以前之小人难识。盖自古小人之所以误国者,聚敛也,严刑也,用兵也,而我朝之指目为小人者,自钦若、丁谓始,然钦若则请蠲负、释系囚,丁谓则请罢兵、抚蛮冦,自今观之,与君子之处事何异?惜其入政府以后,患得患失之心生而改节易行矣。故为判官之时一钦若也,为参政之时一钦若也。为转运之时一丁谓也,为宰相之时一丁谓也。钦若、丁谓始为君子,终为小人,故当时知二子之奸也,王旦、李沆而已。上欲用王钦若,王旦言祖宗朝未尝使南人当国,冦凖屡言丁谓才,李沆曰:“如斯人,才则才矣,可使在人之上乎?”

行磨勘
咸平四年四月,罢郊恩迁官,行磨勘京朝官法。旧制,每郊祀推恩百僚,多获序进,谏官孙何请罢之。
京朝官磨勘始此。
景徳四年七月,立京朝官磨勘,限三年方得迁官。
祥符五年,陈克咨判流内铨,士有孤寒不为人知者,特陈其状,擢之京官。
景德元年六月,引对羣臣升擢,上密采羣臣有闻望者,得边肃等二十四人,皆引其对升擢之,时号为“二十四气”。
三载考绩,岳牧皆预,岁终废置,羣吏咸在。后世徒纎悉于小吏而阔畧于公卿大夫,今罢郊祀之恩而行磨勘之法,于选人则举孤寒无援之人而擢之京官,其寛于小而严于大可知。至于采闻望而用人,则又不待行考课之法,此又真宗之 权也。

减冗吏
咸平四年六月,减冗吏,诸路计省十九万五千余人。
去国初之逺而吏之冗至于十九万五千余人,何其多耶?太祖去在京之吏,真宗去诸路之吏,然自是而后,吏愈冗而愈不可去矣。此识者有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之说也。

西夏
咸平四年九月,李继迁陷清逺军,杨琼拥兵不救,罪当死,上赦之,流琼崖州。
咸平五年正月,以张齐贤为邠宁环庆等经略使。齐贤请募江淮荆湖丁八万,上谓扰动人心,且使南人戍北鄙亦非便。田锡上言:宰相不练兵事未委,果能不负任使否?未几灵州陷。
三月,李继迁陷灵州,裴济死之,饷道孤絶、救援不至故也。
咸平六年,李继迁死,德明袭位。
景德元年二月,李德明请降,知镇戎军曹玮上言,继迁擅中国要地,今其国危子弱,不即图之,后更难制。不报。
景德三年九月,赵德明纳欵,以七年诏谕之。德明献灵州。
太祖之待李彛兴,不过世袭之边将耳,见太宗西夏门。李继捧来朝,朝廷不能行太祖收方镇之法,遽欲使之内属而收其故地,所以启继迁之叛,其失一也,太平兴国三年,李继捧来朝,愿尽献其地,其弟继迁遂叛。然继迁之叛,其始亦不过边庭叛将耳,自其赐以国姓,名以保吉、保忠,名不正言不顺,愈以启其骄心,其失二也。然屡叛屡服,未至于中国并立而为夷狄也。自朝廷力不能制,乃使保吉复入夏台故地,自保吉既降,朝廷复赐以五州,夏绥银静宥五州,并见太宗朝西夏门。无故而与之重地,所以启其入冦之心,其失三也。控制西夏三失。

弃灵州 筑绥州
咸平四年十一月,诏议弃守灵州,右仆射张齐贤、知制诰杨亿力言弃之便,辅臣多谓灵州必争之地,不可弃,独李沆与杨亿意同,奏曰:“若继迁不死,灵州非朝廷有也。莫若密遣使部分军民,空垒而归,则关右之民息肩矣。”明年,继迁陷灵州,裴济死之。
咸平五年四月,罢筑绥州。初,边城有请城绥州以遏党项者,朝臣互执利害,上命洪堪等按视,还言其便,乃诏孙全照往经度之。全照言筑之非便,复命知天雄军钱若水按视,若水既往,罢其役。初,若水率众渡河,分军布伍,咸有节制,上闻之曰:“若水儒人晓武事,深可喜也。”
灵州之议,当以辅臣之言为是,而李沆、杨亿之言为非。李沆杨亿不当言弃灵州。绥州之议,当以孙全照之言为是,而以洪堪之言为非。洪堪不当言城绥州。盖绥州不可城,灵州不可弃也,故何亮上安边书曰:“灵武地方千里,表里山河,舍之,戎狄之地广且饶矣,一患也;自环庆至灵武凡千里,使西域戎狄合而为一,二患也;冀北马之所生,自匈奴猖獗,无匹马南来,咸取足乎西戎,既剖分为二,其右乃西戎之东偏,实为夏贼之境,其左乃西域之西偏,秦泾兰渭之西北,诸戎是也,如舍灵武则合而为一,夏贼杰黠俾诸戎不得货马,则未知战马从何来,三患也。请筑博乐、耀徳二城以通河西之粮道,灵武居絶塞之外,不筑此二城为之唇齿,与舍灵武何异?”后韩魏公以亮之言为然。

西蕃
祥符七年三月,授唃厮啰官。渭州蕃族首领也。
祥符九年九月,秦州属羌冦边,曹玮败之。先是,翰林学士李迪曰:“玮知唃厮啰欲窥关中,故请益兵,非怯也。”上因问:“关右兵几何?”对曰:“臣向在陜西,以方寸小册书兵粮数备调发,今犹置佩囊中。”上令自探取,具疏某处当留兵若干,余悉赴塞下。上顾曰:“真所谓颇、牧在禁中。”未几果犯边,秦州方出兵,复召迪问曰:“玮战克乎?”对曰:“必克。”及捷书至,上谓迪曰:“卿何料事之审也?”曰:“唃厮啰大举入冦,使谋者声言以某日下秦州 食以激怒玮,玮勒兵不动,坐待其至,是则以逸待劳,臣用此知其决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