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别史
- 纂修四库全书档案
纂修四库全书档案
四库全书处进呈录成书本内,有《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据总裁等于面页签明,原本校刊精审,并无应签之处。朕以为其中断无错误矣。及偶取披阅,则圣祖仁皇帝御制集诗内,『桃花』,桃字,误写梅字,未经校出。朕于所缮各种书籍,原未尝有意苛求,亦实无暇通身细阅,而信手披翻,错字自然呈露,则其它舛误处,谅更不少。总裁等岂宜概以轻心掉之耶!此内如皇六子质郡王永瑢、舒赫德、福隆安,虽派充总裁,并不责其翻阅书籍,乃令统理馆上事务者。英廉办理部旗及内务府各衙门,事件较繁,亦难悉心校阅。金简另有专司,此事本非其职。至于敏中,虽系应行阅书之人,但伊在军机处办理军务,兼有内廷笔墨之事,暇时实少,不能复令其分心兼顾。所有皇六子永瑢、舒赫德、于敏中、福隆安、英廉、金简,俱着从宽,免其交部。其余总裁,每日到馆,岂可于呈览之书,竟不寓目!且全书卷帙浩繁,朕并非责伊等挨篇细校,但能每本抽阅数处,时为驳正,则校对及誊录等皆知有所儆畏经心,何竟见不及此耶!王际华、蔡新、张若溎、曹秀先、李友棠,俱着交部察议,其覆校、分校等员,并着一阱交部议处。钦此。
(军机处上谕档)
一四八 多罗质郡王永瑢等奏拟派肄业贡生校录《永乐大典》应刊书籍并再添摆板供事折
乾隆三十九年二月二十三日*
臣永瑢等谨奏:
臣等办理四库全书,所有《永乐大典》内采出散篇汇辑成部者,颇有堪以刊行之书,应行刊刻。前经臣金简奏准用活字板摆刷,现在筹商应办诸事。因此等散篇原录草本,移改增易,行字参差,难以照式排板,而正本又不便令其校对,致有污损,臣等公同酌议,此等应刊书籍,非另办副本不可。拟于国子监拣派现食膏火之内肄业贡生十名到武英殿,照现在行走贡生例,专供校录刊本之用,并拟派原任翰林院编修祥庆承办摆板之事。业于本月二十二日臣于敏中面奏,仰蒙俞允。
再,检摆字板必须供事经手,前经臣金简奏明,额设供事六名在案。但查字板头绪纷繁,六人尚不敷用,拟再添供事六名,统照武英殿供事之例,一体行走,以资供役。
理合据实奏闻,仰祈圣鉴。谨奏。
多罗质郡王臣永瑢 大学士臣舒赫德 大学士臣于敏中 工部尚书 忠勇公臣福隆安 户部尚书臣王际华 礼部尚书臣蔡新 刑部尚书臣英廉 左都御史臣张若溎 吏部左侍郎臣曹秀先 工部右侍郎臣李友棠 总管内务府大臣臣金简
乾隆三十九年二月二十三日奉旨:知道了。钦此。
(军机处录副奏折)
一四九 多罗质郡王永瑢等奏令郭长发在四库全书分校上行走折
乾隆三十九年二月二十三日*
臣永瑢等谨奏:
臣等办理四库全书,内有天文算法等书,必须专门之人分校。查有算学馆助教郭长发,留心算法,堪司校阅。理合奏明,令其在四库全书分校上行走。谨奏。
多罗质郡王臣永瑢 大学士臣舒赫德 大学士臣于敏中 工部尚书 忠勇公臣福隆安 户部尚书臣王际华 礼部尚书臣蔡新 刑部尚书臣英廉 左都御史臣张若溎 吏部左侍郎臣曹秀先 工部右侍郎臣李友棠 总管内务府大臣臣金简
乾隆三十九年二月二十三日奉旨:知道了。钦此。
(军机处录副奏折)
一五○ 汉票签为查明龚敬身等在四库全书处行走事致典籍厅移付
乾隆三十九年三月二十九日
汉票签为移付事。准吏部片称:所有咨送考试试差各员,有无在四库全书馆行走之处,查明声覆。等因前来。查本衙门咨送进士中书十一员内,龚敬身、王璸、胡绍基、鲍之锺、吕云从、孙梅等六员,均在四库全书馆校对,其余五员系在本处行走。相应移付贵厅,转覆吏部查照可也。须至付者。
右移付典籍厅。
(内阁移付)
一五一 浙江巡抚三宝奏汇解续获遗书折
乾隆三十九年四月初四日
浙江巡抚臣三宝谨奏,为汇解续获遗书,恭折奏闻事。
窃照浙省节次购获遗书,已委员解交过四库全书处三千七百七十一种,并又陆续觅获书五百四十七种,好为收贮,仍饬再为寻访,卽汇入前书起解,恭折具奏在案。
兹据各属暨教官书贾,现又零星觅获书二百零五种,交收到局。谨另缮清单 恭呈御览。合计连前存局书共七百五十二种。查有归安县知县奏升海宁州知州战效曾,现在给咨赴部引见,堪以委解。
除饬令该员将各书好为包裹装盛,沿途小心,加意照料,解赴四库全书处查收外,所有汇解续获遗书缘由,理合恭折具奏,伏祈皇上圣鉴。谨奏。
乾隆三十九年四月十八日奉朱批:知道了。钦此。
(军机处录副奏折)
一五二 谕武英殿现办四库全书之活字版著名为武英殿聚珍版
乾隆三十九年四月二十五日
乾隆三十九年四月二十五日奉旨:
武英殿现办四库全书之活字版,著名为武英殿聚珍版。钦此。
(军机处上谕档)
一五三 四库全书处总裁王际华等奏请再领刻字刊书银两并给摆版供事分例饭食折
乾隆三十九年四月二十六日
臣王际华、英廉、金简谨奏,为请旨事。
前经臣金简奏请,将四库全书内应刊各书,改刻大小活字十五万个,摆版刷印通行,荷蒙允准。嗣又仰遵训示,添备十万余字。二共应刻二十五万余字,现已刻得,足敷排用。仰蒙钦定嘉名为武英殿聚珍版,实为艺林盛典。拟于每页前幅版心下方,列此六字,至所有工料,前经臣金简奏明,领过广储司库银一千四百两。兹添刻木字等项,尚属不敷,应请仍在广储司银库内再领银八百两,统俟臣金简另行核实奏销。
现在四库全书处交到奏准应刻各书,应按次排版刷印,每部拟用连四纸刷印二十部,以备陈设,仍各用竹纸刷印颁发,定价通行。其某种应印若干部之处,臣等谨会同各总裁酌量多少,另缮清单,恭呈御览。所需刷印纸张工料银两,除现在武英殿存贮通行书籍赢余银一千七十两四钱五分八厘,堪以支用外,应请再于广储司支领银二千两,以备刷印。仍照武英殿通行书籍之例,俟收到价值,陆续归欵。其书内僻字,必须随时增添,及将来刷多模糊,应行换补者,无庸另行支颁。应卽于武英殿每年奏请备用银两项下,核实支销。
至此项书籍,既经颁发,嘉惠艺林,必须排列精审。现在已责成原任翰林祥庆、笔帖式福昌,专司其事。其原书样本,尤须校对详慎,应请卽于每页后幅版心下方,印某人校字样,俾益专其责成,校对自更不敢草率。
再,查御书处现行之例,凡做墨刻字人等,服役之日,俱给与分例饭食。今排印聚珍版处,亦照此办理。至额设供事十二名,专供摆版,实与匠役无异,与别馆供事仅供登记收发者有间,应请亦照匠役之例,遇有摆版之日,给与分例饭食,庶令常川供役,免致迟悞。其无书可摆之日,仍毋庸滥给。理合奏明,请旨遵行。谨奏。
乾隆三十九年四月二十六日具奏,奉旨好。知道了。钦此。
(军机处录副奏折)
一五四 履郡王永珹等奏酌拟存留武英殿修书处库贮各种书籍折
乾隆三十九年五月十一日
臣永珹、臣王际华、英廉、金简、和尔经额、嵩贵谨奏,为请旨事。
伏查武英殿修书处刊印各种书籍,向例预备多部,以供内廷传用陈设,其余颁赏之外,有蒙圣恩准令通行者,俾愿读中秘之人,交纳纸张工价请领,历久遵行在案。
查通行书籍,随印随发,存下者甚少。惟预备传用陈设之书,缘初告成时,各宫殿应行陈设之处,俱经陈设,嗣后卽有传用,为数无几,现在存积甚多。又有自康熙年来臣工陆续奏进之书,向例不在通行之列。如《佩文韵府》,现存一千九十余部,此卽外进之一种。其它《性理精义》、《御选唐诗》、《朱子全书》等类,现存六、七百部至一、二百部不等。充溢库内,不特书籍繁多,日久存贮为难,且安放多年,将来保无霉蠹、臣等公同商酌,请将前项书籍,无分外进内刊,凡数至一千部以上者,拟留二百部;一百五十部以上至六七百部者,拟留一百部;其一百五十部以下者,拟留五十部。此各种书籍,俱系原板初印,纸墨较通行者尤善。臣等仰体我皇上嘉惠士林有加无已之至意,合无请照通行书籍之例,槩予通行,俾海内有志购书之人,咸得善本,必皆踊跃鼓舞,益感我皇上右文惠士之恩于无既矣。
再,查此外尚有积年由各处交到杂项书籍一千四百余种,其中纯疵不一,堆贮库内,亦应及时清厘。前经四库全书处查取九百余种,现存五百八十余种,俱系寻常之书,应统俟四库全书处将查取各书交回之日,另行筹酌办理,再行奏明请旨。合并声明。
谨将现在查明酌拟存留各种书籍,另缮清单,一并恭呈御览,伏候训示遵行。谨奏。
奉旨:好。照此办理。钦此。
(军机处录副奏折)
一五五 四库全书处副总裁金简奏核销制刻活版木字器具实用工料银两并请为定例折
乾隆三十九年五月十二日
乾隆三十九年五月十二日,臣金简谨奏,为奏闻核销钱粮数目事。
前经臣奏请将四库全书内应刊各书改为活版摆刷通行,拟刻大小木字十五万个,每百个约计工料银八钱,并成做槽版及盛贮木字箱格等项,约需银一千四百余两,荷蒙允准。嗣又仰遵训示,添备十万余字,约需银八百余两,通共请领过银二千二百两在案。
臣督同原任翰林祥庆、笔帖式福昌敬谨办理,今已刊刻完峻。细加查核成做枣木子,每百个银二钱二分,刻工每百个银四钱五分,写宋字每百个工银二分,共合银六钱九分,计刻得大小木字二十五万三千五百个,实用银一千七百四十九两一钱五分。备用枣木子一万个,计银二十二两。摆字楠木槽版八十块,各长九寸五分,宽七寸五分,厚一寸五分,每块各随长短夹条一分,工料银一两二钱,计银九十六两。每块四角包钉铜片工料银一钱五分,计银十二两。板箱十五个,每个工料银一两二钱,计银十八两。检字归类,用松木盘八十个,长一尺八寸,中安格条,每个工料银三钱五分,计银二十八两。套版格子二十四块,各长一尺,宽八寸,厚一寸,每个工料银三钱,计银七两二钱。成做收贮木子大柜十二座,各高七尺二寸,宽五尺一寸,进深二尺二寸,每座各安抽屉二百个,实用工料银三十两,计银三百六十两。抽屉二千四百个,成钉铜眼钱曲须圈子二千四百副,每副银一分五厘,计银三十六两。木板櫈十二条,各长五尺,宽一尺,高一尺五寸,每条工料银九钱五分,计银十一两四钱。通共实用银二千三百三十九两七钱五分。查原奏请领过银二千二百两,尚不敷银一百三十九两七钱五分,请仍向广储司支领给发。
再,查此项木子器具成造工价,事属初创,并无成例可援,所有请领价值,俱系实用实销,请将此次奏准工料价值作为定例,造具清册,咨送武英殿存案。此后如有刷多模糊及槽版等项,应行增添更换之处,卽遵照办理。
俟将来四库全书处交到各书按次排印完竣后,请将此项木子槽版等件移交武英殿收贮,遇有应刊通行书籍,卽用聚珍版排印通行。为此谨奏。
奉旨:知道了。钦此。
(录自《辨理四库全书档案》)
一五六 大学士于敏中奏拟赏鲍士恭等《古今图书集成》周厚堉等《佩文韵府》折
乾隆三十九年五月十四日
臣于敏中谨奏:
蒙发下《古今图书集成》十一部,交臣拟备各省行宫陈设外,其余拟赏各省交送遗书最多之家。臣恭拟各省行宫七处,陈设各一部,余四部拟赏进书五百种以上之鲍士恭等四家各一部,俾得宝贵尊藏。又查交书一百种以上,均经奉旨于所进书内,查其最佳者呈览,奉有御题。通计进书一百种以上者,在京及外省共有周厚堉等九家,谨拟赏以《佩文韵府》初印本各一部,用示嘉奖。并拟写明发谕旨进呈。
所有拟备陈设及拟赏之处,另行分缮清单,恭呈御览。是否,伏候训示。谨奏。
乾隆三十九年五月十四日奉旨:所办甚好。钦此。
(军机处上谕档)
一五七 谕内阁赏鲍士恭等《古今图书集成》周厚堉等《佩文韵府》各一部
乾隆三十九年五月十四日
乾隆三十九年五月十四日,内阁奉上谕:
国家当文治修明之会,所有古今载籍,宜及时搜罗大备,以充策府而裨艺林。因降旨命各督抚加意采访,汇上于朝。旋据各省陆续奏送,而江浙两省藏书家呈献者,种数尤多,廷臣中亦有纷纷奏进者。因命词臣分别校勘,应刊应录,以广流传。其进书百种以上者,并命择其中精醇之本,进呈乙览,朕几余亲为评咏,题识简端。复命将进到各书,于篇首用翰林院印,并加钤记,载明年月姓名于面页,俟将来办竣后,仍给还各本家,自行收藏。其已经题咏诸本,并令书馆先行录副,即将原书发还,俾收藏之人,益增荣幸。
今阅进到各家书目,其最多者,如浙江之鲍士恭、范懋柱、汪启淑,两淮之马裕四家,为数至五、六、七百种,皆其累世弆藏,子孙克守其业,甚可嘉尚。因思内府所有《古今图书集成》,为书城巨观,人间罕觏,此等世守陈编之家,宜俾尊藏勿失,以永留贻。鲍士恭、范懋柱、汪启淑、马裕四家,着赏《古今图书集成》各一部,以为好古之劝。又进书一百种以上之江苏周厚堉、蒋曾罃,浙江吴玉墀、孙仰曾、汪汝瑮,及朝绅中黄登贤、纪昀、励守谦、汪如藻等,亦俱藏书旧家,并着每人赏给内府初印之《佩文韵府》各一部,俾亦珍为世宝,以示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