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别史
- 纂修四库全书档案
纂修四库全书档案
臣查前次钦奉谕旨,访求遗书,经前任抚臣永德饬属遍行晓谕,续经护巡抚事 布政使淑宝查明,并无旧书撰述,惟据桂林府查有原任大学士陈宏谋辑有《养正遗规》等书八种 书目当经具折覆奏在案。
兹臣接奉谕旨,随即通行各属,遵奉实力访查。据布政使淑宝详据各府州县申覆,咸称:遵卽出示采访,奈粤西边陋,士子诵习,书坊货卖,不过经史、时文、唐诗、韵府之类,实无历代旧书内有阐明性学治法,关系世道人心,并发挥传注,考核典章。洎本朝士林宿望,向有诗文传集,及近时沉潜经史,原本风雅,如顾栋高、陈祖范、任启运、沈德潜辈,各着成编,世不经见之书,亦无坊肆家藏未经镌刻暨抄本存留,无凭叙列目录详送。等情。申覆到臣。臣思前项书籍,系钦奉谕旨查缴,自应设法实力访求,俾无遗漏。粤西虽属边方,如桂林、平乐、梧州、浔州等府,乃系粤西省内人文称盛之地,岂无一家收藏旧书,随又严饬该司转饬各府州县,逐细购取,务使采访无遗。兹复经该司查据各府州县申称:细加谘访,除原任大学士陈宏谋所辑有《养正遗规》等书八种,均经刊刻流布,业经前护抚臣淑宝查明,编辑书目,奏覆在案,此外实无遗书,无凭缴送。已取有各州县印结到臣。臣覆细加察访无异。理合恭折覆奏,伏祈皇上睿鉴。谨奏。
朱批:知道了。
(宫中朱批奏折)
一二八 广西巡抚熊学鹏奏查明实无图谱金石等书折
乾隆三十八年十月二十五日
广西巡抚臣熊学鹏跪奏,为查明覆奏事。
乾隆三十八年闰三月二十二日准礼部咨,内阁抄出大学士刘统勋等议覆安徽学政朱筠条奏,令各省于收书之外,凡有绘写制度名物如聂崇义《三礼图》之数,胪列世系年代如杜预《春秋释例》、《地名谱》之类,均系图谱专家,宜并为采辑。其有将古今金石源流裒叙成书,如欧阳修、赵明诚所著者,亦宜一体汇采。仍开入书目,先行奏明,以便甄择取进。等因。奉旨:依议。钦此。移咨到臣。
臣随檄饬布政使淑宝通饬各属,遵奉谕旨,钦遵查办。于收书之外,凡有绘写制度名物图谱专家,一体汇采详报,以便开入书目奏进去后。兹据淑宝详据各府州县申覆,咸称:遵卽出示晓谕,实力购求,逐一访查,无如地处边末,属内绅士人等并无家藏绘写制度名物图谱专家,亦无裒叙古今金石源流成书,足供采撷,可广金匮石室之藏者,实系无凭汇缴。等情到臣。臣覆加确查无异。
理合恭折覆奏,伏祈皇上睿鉴。谨奏。
朱批:览。
(宫中朱批奏折)
一二九 管四库全书刊刻等事务金简奏酌办活字书版并呈套板样式折
乾隆三十八年十月二十八日
乾隆三十八年十月二十八日,臣金简谨奏,为酌办活字书版,仰祈睿鉴事。
窃臣奉命管理四库全书一应刊刻、刷印、装潢等事,臣惟有敬谨遵循,详慎办理。今闻内外汇集遗书已及万种,现奉旨择其应行刊刻者,皆令镌版通行,此诚皇上格外天恩、加惠艺林之至意也。但将来发刊,不惟所用版片浩繁,且逐部刊刻亦需时日,臣详细思维,莫若刻做枣木活字套版一分,刷印各种书籍,比较刊版工料,省简悬殊。臣谨按御定佩文诗韵详加选择,除生僻字不常见于经传者不收集外,计应刊刻者约六千数百余字。此内虚字以及常用之熟字,每一字加至十字或百字不等,约共需十万余字,又豫备小注应刊之字,亦照大字每一字加至十字或百字不等,约需五万余字。大小合计不过十五万余字,遇有发刻一切书籍,只须将槽版照底本一摆,即可刷印成卷。倘其间尚有不敷应用之字,豫备木子二千个,随时可以刊补。其书页行款大小式样,照依常行书籍尺寸刊作木槽版二十块,临时按底本将木字检校明确,摆置木槽版内,先刷印一张,交与校刊翰林处详校无误,然后刷印。其枣木子大小共应用十五万余个,臣详加核算,每百字工料需银八钱,十五万余字约需银一千二百余两。此外成做木槽版,备添空木子以及盛贮木字箱格等项,再用银一、二百两,已敷置办。是此项需银,通计不过一千四百余两。臣因以武英殿现存书籍核较,卽如《史记》一部,计版二千六百七十五块,按梨木小版例价银每块一钱,共该银二百六十七两五钱。计写刻字一百一十八万九千零,每写刻百字,工价银一钱,共享银一千一百八十余两。是此书仅一部,已费工料银一千四百五十余两。今刻枣木活字套版一分,通计亦不过用银一千四百余两,而各种书籍皆可资用。即或刷印经久,字画模糊,又须另刻一分,所用工价亦不过此数。或尚有堪以拣存备用者,于刻工更可稍为节省。如此,则事不繁而工力省,似属一劳久便。
至摆字必须识字之人,但向来从无此项人役,卽一时外雇,恐不得其人,且滋縻费。臣愚见请添设供事六名,分领其事。所有刊刻木子字十五万,按韵分贮木箱内。其木箱用十个,每个用抽屉八层或十层,抽屉中各分小格数十个,盛贮木字。临用时以供事二人专管摆版,其余供事四人分管平上去入四声字。摆版供事按书应需某字,向管韵供事喝取,管韵供事辨声应给。如此,检查便易,安摆迅速。查武英殿现有臣等奏添书吏二名,改为供事,止须再添供事四名,闲常皆令在档案房书写档案,遇摆字时卽令应役。如果勤慎,五年之后,归并武英殿修书处供事一体办理。如此,摆字之人既不必外雇,而于办理活字版更为有益。
臣因刊刻遗书工料浩繁起见,不揣冒味,谨照御制命校《永乐大典》诗刻成枣木活字套版共四块,并刷印黑红格子样式各五十张,恭呈御览。是否可用,伏候圣训遵行。谨奏。
奉旨:甚好,照此办理。钦此。
(录自《钦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序》)
一三○ 河南巡抚何煟奏委员解送书籍折
乾隆三十八年十月二十八日
河南巡抚臣何煟跪奏,为奏明事。
窃臣钦奉谕旨,购访遗书,业将委员及各属陆续购获书籍,开列要指目录,节次恭折,奏蒙圣鉴。
兹准办理四库全书处咨,令将单开重复各本扣除外,其余各书,俱照原奏清单,委员解送等因。随据藩司查明,豫省原奏书籍共一百二十四部,扣除重复一十二部,应解送遗书一百一十二部,共计九百六十本。委员解赴总办四库全书处投交并咨明外,臣谨缮折恭奏,伏祈皇上圣鉴。谨奏。
朱批:览。
(宫中朱批奏折)
一三一 多罗质郡王永瑢等奏代纪昀等恭谢恩赐题诗折
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十五日
多罗质郡王臣永瑢等谨奏,为据情代奏,恭谢天恩事。
据办理四库全书处总纂官 侍读纪昀、纂修官 编修励守谦、学正汪如藻呈称:本年十一月初五日,四库全书处总裁官钦遵谕旨,将京城官员所进之书数在一百部以上者,分别拣取进呈。所有在馆纂修各员内,蒙恩赐题纪昀所进孙觉《春秋经解》七言排律六韵,励守谦所进赵蕤《长短经》七言绝句四首,汪如藻所进陈经《尚书详解》七言排律六韵。昀等俱各叩首跪领讫。钦惟我皇上阐握珍符,光华日月。道昌经籍,集五纬于文星;运启图书,汇百川于学海。网罗遗佚,全归壁府之编;综括古今,更采羽陵之简。特许青箱之旧业,各献家藏;俾沾宝墨之亲题,永光世守。细流不择,并登乙夜之观;华衮垂褒,顿长酉阳之价。前者鹖冠陈笈,已耀采于奎章;今兹龙学遗经,复叨荣于圣制。赵蕤之残文九帙,荷睿鉴而始明;陈经之详解一编,贲天文而弥焕。非但前民著述,蒙表章以荣慰千秋;实惟先世珍藏,被宠锡以光留百代。欢忻曷极,抃舞难名。况昀等学愧淹通,材惭编录。身承圣渥,得窥四库之藏;世沐鸿恩,仅守一经之业。乃遇陈农见采,邀凤藻以盈编;竟同苏轼争衡,夸骊珠于在袖。名登御集,卽小臣不朽之传;荣逮私家,更后代无穷之幸。恩真逾于常格,感实倍于恒情。惟有勉力校雠,殚心考证。永怀高厚,时敬瞻飞白之书;誓效涓埃,冀速竣汗青之录。所有感激下忱,呈请代奏。等情。
臣等理合据情代奏,伏祈圣鉴。谨奏。
多罗质郡王臣永瑢 大学士臣舒赫德 大学士臣刘统勋 大学士臣于敏中
尚书臣福隆安 尚书臣王际华 尚书臣蔡新 尚书臣英廉
左都御史臣张若溎 侍郎臣曹秀先 侍郎臣李友棠
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十五日奉旨:知道了。钦此。
(军机处录副奏折)
一三二 贵州巡抚觉罗图思德奏遵旨再行查访黔省实无遗书折
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十七日
贵州巡抚臣觉罗图思德跪奏,为遵旨再行查访,黔省并无遗书可采,恭折奏覆事。
乾隆三十八年四月二十九日准礼部咨,乾隆三十八年三月二十八日奉上谕:前经降旨,令各该督抚等访求遗书,汇登册府。近允廷臣所议,以翰林院旧藏《永乐大典》,详加别择校勘,其世不经见之书,多至三四百种。将择其醇备者付梓流传,余亦录存汇辑,与各省所采及武英殿所有官刻诸书,统按经史子集编定目录,命为四库全书。俾古今图籍,荟萃无遗,永昭艺林盛轨。乃各省奏到书单寥寥无几,且不过近人解经、论学、诗文、私集数种,聊以塞白。其实系唐宋以来名家著作,或旧版仅存,或副稿略具,卓然可传者,竟不概见。当此文治光昭之日,名山藏弆,何可使之隐而弗彰!此必督抚等视为具文,地方官亦第奉行故事,所谓上以实求,而下以名应,殊未体朕殷殷谘访之意。且此事并非难办,尚尔率略若此,其它尚可问乎?况初次降旨时,惟恐有司办理不善,藉端扰累,曾谕令凡民闻所有藏书,无论刻本、写本,皆官为借抄,仍将原本给还。揆之事理人情,并无阻碍,何观望不前,一至于此!必系督抚等因遗编著述,非出一人,疑其中或有违背忌讳字面,恐涉乎干碍,预存宁略毋滥之见,藏书家因而窥其意指,一切秘而不宣。甚无谓也,文人著书立说,各抒所长,或传闻异辞,或纪载失实,固所不免。果其略有可观,原不妨兼收并蓄。卽或字义触碍,如南北史之互相诋毁,此乃前人偏见,与近时无涉,又何必过于畏首畏尾耶!朕办事光明正大,可以共信于天下,岂有下诏访求遗籍,顾于书中寻摘瑕疵,罪及收藏之人乎?若此番明切宣谕后,仍似从前疑畏,不肯将所藏书名开报,听地方官购借,将来或别有破露违碍之书,则是其人有意隐匿收存,其取戾转不小矣!且江浙诸大省,著名藏书之家,指不胜屈,卽或其家散佚,仍不过转落人手。闻之苏湖间书贾书船,皆能知其底里,更无难于物色。督抚等果实力访觅,何虑终湮?惟当严饬地方官,勿假手吏胥,藉名滋扰,众人自无不踊跃乐从。即有收藏吝惜之人,泥于借书一痴俗说,此在朋友则然,今明旨征求,借后仍还故物,于彼毫无所损,又岂可独抱秘文,不欲公之同好乎!再,各有聚书最富者,原不尽皆本地人之撰着,祇论其书有可采,更不必计及非其地产,则搜辑之途更宽,方不致多有遗逸。着再传谕各督抚等,予以半年之限,卽遵朕旨,实力速为妥办。俟得有若干部,卽陆续奏报,不必先行检阅。若再似从前之因循搪塞,惟该督抚是问。将此一并通谕中外知之。钦此。钦遵。移咨到臣。
遵查前屡奉谕旨,购觅遗书,俱经臣严饬各属,悉心访求,业将黔省地居荒僻,并无收藏遗籍缘由,节次会同督学二臣具奏在案。
兹复钦承上谕,谆切严明,且恭译圣旨,以各省聚书最富者,原不必尽皆本地之人撰着,祇论其书有可采,更不必计及非其地产,则搜辑之途更宽。等因。钦此。仰见我皇上洞鉴周详、殷殷谘访之至意。臣敢不凛遵圣谕,实力访求,亦断不敢因前已奏明查无书籍,卽不复再加搜罗。当经恭录谕旨,移会学臣,并行布政司,严饬各府厅州县暨各学教官,一体设法实力访求,务期购送,不得稍有遗逸。又于各属因公接见时,谆嘱认真访求,切勿假手吏胥,藉端滋扰,致阻呈送。更恐士庶之中,有虑字面违背,疑畏不前,或珍爱其书,虑及呈官遗弃,始终秘藏,复将圣主访求遗籍,断不于书中寻摘瑕疵,罪及收藏之人,并官为借抄,仍将原本给还之恩旨,大张晓谕,以期有则必呈,用昭荟萃无遗。
迄今半载,限期已届,各属仍无书籍呈送。臣催据布政使韦谦恒详据各府厅州县暨各学教官覆称:黔省士民,虽沐浴圣化,文敎日开,但僻处边徼,代无宿学撰述,间有绅士远宦外游者,该处卽有藏书,不能经见,无从购访。且黔省舟楫不通,书贾难于运售。再四严查,委无遗书可采,并非士民避忌珍藏,亦非各官查访不力。等情。取具地方官印结,由司核明具详请奏前来。臣复遍加体访无异。
所有遵旨再行访购实无遗书缘由,谨会同署督臣彰宝、学臣孙士毅恭折覆奏,伏乞皇上睿鉴。谨奏。
乾隆三十八年十二月十四日奉朱批:知道了。钦此。
(军机处录副奏折)
一三三 浙江巡抚三宝奏续获遗书数目及统俟明春汇解折
乾隆三十八年十二月初一日
浙江巡抚臣三宝谨奏,为续获遗书,恭折奏闻事。
窃浙省节次购获遗书,除委员起解外,续收存贮在局书三百二十七种,节经开单恭奏在案。
兹据各属暨敎官书贾,于遐陬僻壤,广为寻访,又零星觅获书二百二十种,交收到局。合敬录清单,恭呈御览。共计在局书五百四十七种,好为收贮,俟明春一并汇解四库全书处查收。臣仍饬再为寻访,如能续获,卽汇入前书起解,总期无遗,以仰副圣主右文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