纂修四库全书档案

  再,绅士中有将藏书送局采择,卷帙无多者,已同购到各书,汇开目录奏进。兹有苏城捐职监生蒋曾罃将家藏书目,赴臣衙门具呈,据称:伊故父蒋重光在日,所藏古书佳本,恭逢圣主文思光被,念典勤求,情愿呈献等情。并将各书呈送到局。臣当饬书局委员检阅,计共一百九十九种。内有九十七种臣先经购得,已于前三次清单内汇奏,系属重复,已经发还。其余一百二种,似系旧书,现在另缮目录,一并恭进,仰恳皇上勅交四库全书总裁大臣核定,饬取到日,委员解送。
  臣仍督饬上紧设法购觅,随时开单具奏,伏乞皇上睿鉴。谨奏。
  朱批:知道了。
(宫中朱批奏折)

七七 两江总督高晋奏呈续购遗书目录折
  乾隆三十八年五月二十一日
  太子太傅 内大臣 大学士仍留两江总督统理河务革职留任臣高晋谨奏,为续购遗书,仰祈圣鉴事。
  窃臣钦遵谕旨,购觅遗书,叠经奏蒙圣鉴。兹臣督同所属,实力体访,设法购觅。现据苏松、常镇、淮扬、徐海各府州县陆续呈送前来。所有附近苏州各府州,就近赍送苏局,由抚臣萨载核定汇总,同自购各书会奏。其附近江宁各府州,就近赍送江宁。臣又另委教官并读书渊博之人,在于各处借抄价买。今共集有八十种,理合开列书目,恭呈御览,仰祈皇上勅交四库全书总裁大臣核定饬取,卽行解送。
  为此缮折,会同抚臣萨载具奏,伏乞皇上睿鉴。谨奏。
  朱批:知道了。
(宫中朱批奏折)

七八 直隶总督周元理奏续得遗书六十六种并进呈书目折
  乾隆三十八年五月二十四日
  直隶总督臣周元理谨奏,为钦奉上谕事。
  窃臣准部咨奉上谕,采访遗书,先据各属送到赵南星《学庸正说》、《范景文诗文集》、成克巩《伦史》崔维雅《河防刍议》四种,经臣于上年十一月内开列书目,具奏在案。
  本年闰三月十九日,又钦奉上谕,予以半年之限,实力妥办。臣查直隶附近京畿,名流辈出,或其家旧有藏书,或本人自为撰着,仰蒙圣谕严明,不必寻摘瑕疵,惟在兼收并蓄,当经通饬各属,徧行出示,务使家喻户晓。如原有刻板者,该地方官备纸刷印,抄本照录发还。倘有以所藏之书,呈送到官,量给往回盘费,以期人人乐从,毋使稍有扰累。并咨会学政臣李宗文一体饬办。兹据布政使杨景素转据各属陆续送到书六十六种,具详请奏前来。臣逐加翻阅,内有阐明经义、发挥传注等书,立说似有可采,其余文集诗集各种,或体格未备,或论议不纯,既已裒然成集,且多久经刊刻者,自应钦遵谕旨,一体汇送,以备甄择。臣谨开列书目,摘叙书中要旨,另缮清单,敬呈御览,恭候勅交廷臣检核,行知取进。
  除现据各属具禀尚未送到各书,俟催取另奏外,所有已送到书六十六种,合先恭折具奏,伏乞皇上睿鉴。谨奏。
  朱批:知道了。
(宫中朱批奏折)

七九 河南巡抚何煟奏续购获遗书二十二部并进呈书目折
  乾隆三十八年五月二十六日
  河南巡抚臣何煟跪奏,为钦奉上谕事。
  窃臣钦奉谕旨,购访遗书,业将委员分路采访及先后送到书目,节次恭折奏闻。
  兹复据委员并各地方官恪遵圣训,随处实力访求,而各绅衿士庶,亦无不感激欢欣,将可备采择之书,陆续呈送。仍照前分别其已刻者,给予刷印工费,钞本则照录副本,给还本家,将原书汇送前来。除饬委员及各府州县,再加广为购觅,务使陈编旧帙,尽登天府,以仰副圣主稽古右文、博采勤求之至意。
  所有续据购获各书共计二十二部,臣谨缮折恭奏,并摘开目录及著述姓氏、书中指要,另缮清单,进呈御览,伏祈皇上圣鉴。谨奏。
  朱批:览。
(宫中朱批奏折)

八○ 巡视南城监察御史胡翘元奏请停纂修提调等官自行保举誊录等事折
  乾隆三十八年六月初二日
  巡视南城监察御史臣胡翘元跪奏:
  臣窃惟四库全书,皇上开馆纂集,用昭石渠美备,并以嘉惠士林,典至巨也。比闻督抚大吏遵旨呈送遗书,不下四五千种,将来缮写,必需多人,始克蒇事。现经纂修、提调诸臣,各令自行保举誊录,约有四百余名,陆续充补在案。
  恭惟我皇上轸念单寒,慎惜名器,疏通仕途,停止捐例,士子知幸进无路,一闻开馆恩旨,无不踊跃争先,厕名誊录,冀邀议叙,以为仕进阶梯。在保送诸臣,秉公汲引,固不乏人,其中保无居奇受贽,致能书之士或以无力向隅,而书法平常者,转得挟赀充选。且此项誊录,多系应举之人,而纂校诸臣,亦均有司衡之责。此时既以保举而认作师生,久且固结绸缪,奔竞夤缘,潜滋弊窦,不可不防其渐。伏思此项誊录,俱是自备资斧効力行走,其能书者,不皆有力,其有力者,不尽能书。今保举之途一开,其能书而无力者,固不得与其数,而有力不善书者,既须雇倩书手,又先多一保举之费,未免竭蹶从事。臣愚以为在京士子,有愿充誊录者,毋庸仍令纂修、提调等官保举,准其自行具呈总裁官,验其人颇通晓字无舛讹者,当堂收录,取具同乡官印结,记名档册,挨次充补。其京员随任子弟,有情愿到馆効力者,准令该员由本衙门具文呈送。在该员身登仕版,必能训督勤勉,而其子弟得以窥秘府之藏,沐浴文化,赞勷盛典,亦属乐从。书成之日,一体照例议叙。现今在馆誊录,如有字画潦草,不中程序,将原保官分别议处。嗣后士子若有携赀钻营及居间招摇撞骗者,应令步军统领衙门严行查拏。庶于公事有益,而亦足以息奔竞而正士风。
  臣愚昧之见,未知有当,伏祈皇上训示。臣谨奏。
  乾隆三十八年六月初三日奉旨:九卿议奏。钦此。
(军机处原折)

八一 浙江巡抚三宝奏续获遗书二百二种并进呈书目折
  乾隆三十八年六月初七日
  浙江巡抚臣三宝谨奏,为敬陈续获遗书,恭折奏闻事。
  窃臣遵旨购觅遗书,业将历次觅获各书,缮具书目,节经奏报,恭候勅交四库全书处核定饬取。并以尚有各属开报购得之书,容俟解局成数,随时开单具奏。
  兹催据浙省各属地方官及各敎职陆续解到采访续获各书,并于湖州贾客书船买购遗书,现已俱行交局,集有成数。经在局委员逐加清点,除将先经访得重复送局并寻常习见之书无足采录外,现共实有续获遗书二百二种。谨开具书目清单,恭呈御览,伏候勅交四库全书总裁大臣核定饬取,卽行一并解送。
  理合专折奏闻,伏祈皇上睿鉴。谨奏。
  朱批:知道了。
(宫中朱批奏折)

八二 浙江巡抚三宝奏遵旨传谕鲍士恭等及书局向办章程折
  乾隆三十八年六月初七日
  浙江巡抚臣三宝谨奏,为遵旨传谕,恭折具奏事。
  窃臣购觅遗书,前据鲍士恭等愿以家藏旧书呈进,臣据情转奏。承准大学士刘统勋字寄四月二十八日奉上谕:外省进到钞本,大小长短不齐,与现写陈设本不能画一,留之亦属无益,将来办竣后,仍须给还各本家自行收藏,无藉伊等恭进。将此传谕三宝,转饬鲍士恭等知之。等因。钦此。钦遵。寄知到臣。臣随饬传鲍士恭、吴玉墀、汪启淑、孙仰曾、汪汝瑮等到署,臣遵旨宣示。鲍士恭等跪聆之下,咸以只取抄存,无须呈进,仰见圣主曲体下情,无微不至,同声感戴,实出诚悃。
  第臣于未经接奉谕旨之先,据宁波府县禀据天一阁后人范懋柱等呈缴旧书,覆行据情恭奏。兹于六月初五日承准协办大学士 尚书于敏中字寄五月十七日奉上谕:今复据三宝续购遗书,开单具奏,并称天一阁后人范懋柱等俱呈,请抒诚愿献等语。该抚想尚未接奉前旨,是以复为此奏。现已明降谕旨,凡各省解到之书,抄录已竣,概令给还各本家珍守。所有范懋柱等呈出各书,着三宝先行传谕伊等,将来解京钞毕,仍发回浙省,令其领取收藏。再,该抚折内又称,范氏藏书中,有与前奏单内各书重复者颇多,已经检除等语。此项检出书籍,自应先行给还。着传谕三宝,即将检存各书,点明若干部,每部若干本,开列清单,派委妥员赍交范懋柱收领。并留心稽察,毋任承办之员从中扣留缺少,及吏胥等藉端需索。其余各家,有似此者,并一体办理。将此谕令知之。钦此。遵旨寄信前来。臣跪聆之下,遵卽飞行宁波道府,传唤范懋柱等,谨将钦奉上谕,卽令该道府就近宜示,俾使仰戴圣主鸿慈,愈知世为珍守。
  至原检出书籍,现已檄行藩司派员解赴宁波眼同府县,亲交范氏各后人收领,仍取领报查外,至于浙省书局向办章程,原系派分收掌登号清检,各有专员,其购买与访借,分列簿籍登记,将部数、本数、系某员经手、某家之书,逐一详登簿内。除将业已入奏听候饬取者,另行敬谨收贮外,若退还之书,悉系查明簿内原经手访借之地方官暨敎职绅士人等,开列书目部数清单,卽令解回交还本人收领,取领报查销号,上下悉有稽考。诚如圣谕,不令承办之员扣留缺少,及吏胥藉端需索等弊。现在书局检退之书,正在陆续饬发。臣惟有凛遵圣训,时刻留心稽察,以仰副圣主惠爱体恤之至意。
  所有遵旨传谕及书局向办章程,理合恭折具奏,伏祈皇上圣鉴。谨奏。
  朱批:好。知道了。
(宫中朱批奏折)

八三 两淮盐政李质颖奏专差赍送第四批书籍折
  乾隆三十八年六月初八日
  奴才李质颖谨奏,为钦奉上谕事。
  窃奴才前奉谕旨,访觅遗书,当即钦遵圣训,于商人马裕家选取,并令总商等善为购觅。初次呈进书二百九十一种,第二次呈进书三百九十四种,均经奏明在案。又准督臣高晋、抚臣萨载钦遵谕旨,将前在马裕家选去之书一百三十三种,移交奴才办送。经奴才将原书赍送四库全书总裁处核办,并查明马裕家选剩之书,无可再采,惟饬江广达等因亲及友,广为访觅呈送等情,缮折恭奏,亦在案。
  今据该商等将觅得书籍陆续送阅前来,奴才细加查检,凡通行共见之书,不敢充数进呈。谨就奴才鄙陋之见,择其未尝经目者二百四十种,专差赍送四库全书总裁处,听候查选外,敬缮书单,恭呈御览。现在仍设法搜求,悉心购觅,一有所得,卽行奏呈。
  所有已得书籍专差赍送缘由,恭折奏闻,伏乞圣明俯鉴。谨奏。
  朱批:知道了。
(宫中朱批奏折)

八四 谕内阁着于敏中等编《日下旧闻考》
  乾隆三十八年六月十六日
  乾隆三十八年六月十六日,内阁奉上谕:
  本朝朱彝尊《日下旧闻》一书,博采史乘,旁及稗官杂说,荟萃而成。视《帝京景物略》、《燕都游览志》诸编,较为该备,数典者多资其(之)。第其书详于考古,而略于核实,每有所稽,率难征据,非所以示传信也。朕久欲详加考证,别为定本。方今汇辑四库全书,典籍大备,订讹衷是之作,正当其时。京畿为顺天府所隶,而九门内外,并辖于步军统领衙门,按籍访谘,无难得实。着福隆安、英廉、蒋赐棨、刘纯炜选派所属人员,将朱彝尊原书所载各条,逐一确核。凡方隅不符,记载失实及承袭讹舛、遗漏未登者,悉行分类胪载,编为《日下旧闻考》。并着于敏中总其成。每辑一门,以次进呈,候朕亲加鉴定,使天下万世,知皇都闳丽,信而有征,用以广见闻而供研炼。书成并卽录入四库全书,以垂永久。其如何厘定章程,发凡、起例之处,着于敏中等悉心酌议以闻。钦此。
(军机处上谕档)

八五 陕西学政杨嗣曾奏请拓取陕甘碑刻折
  乾隆三十八年六月二十日
  陕西学政臣杨嗣曾跪奏,为遵诏求书,谨就陕省情形,敬陈管见事。
  窃查购访遗书一案,迭奉谕旨,令督抚学臣会同办理。上年十二月内,业将各属送到书籍,择其稍可备采者,开单会奏在案。随又据督臣勒尔谨、护抚臣毕沅迭次申饬各属,竭力搜罗。臣于按试所及,面示诸生,俾知诏书真切,严禁吏胥之扰,悉除忌讳之嫌,复敢隐秘不宣,卽属上负恩纶,自干罪戾。诸生闻此,亦颇知踊跃。现又据陆续呈到数十种,除去应酬庸俗诗文,取其略有可观者,冀得卷帙稍充,再行会奏。
  兹臣窃更有请者,伏查陕西为周、秦、汉、唐故都,在当时地称文献,虽宋元迄明,兵燹之后,书籍或易散亡,而碑刻未全剥蚀。今除西安碑洞最著名外,余如华岳、吴镇、太乙、崆峒及秦中一切大小名山,并各处丛祠胜景,其间多有前代名人铭功纪典、书事序游等项石刻,载在志乘,传于见闻。窃惟金石文字,垂世久远,最足为考古之资。臣曾见明人赵崡《石墨镌华》、顾炎武《金石文字考》二书,论列关中古碑,颇为详悉,然亦有未能备载者。而就二书所载,询之各属,则漫漶无存,已居其半。其存者若不及今拓取,诚恐年深月久,渐归消泐。卽有前人论列,亦只空存目录,难以据依。臣恭读皇上谕旨,凡属名山藏弆,均不忍听其隐而弗彰。窃以为此等碑刻,似宜一并搜罗,以备四库考订。查安徽学臣朱筠条奏,请将直省钟铭碑刻,悉行拓取,经原议大臣议驳在案。诚虑各省办理不善,致滋扰累。但就臣耳目所及,现在陕省所有碑刻,大都在山坡石峡、梵宇琳宫,原与居民无涉。地方官但须按照志乘,亲自稽查,雇工摹搨。一纸之需,所费无多,官为办理,亦似更易。合无仰请皇上敕下督抚两臣,将陕甘通省所有历代名人石刻,令州县拓取呈送,开单附同书目一并会奏。仍严饬地方有司一例官办,如有扰累,卽行参究。则历朝之名迹,不致终湮,而圣代之收罗,更为详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