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别史
- 清实录顺治朝实录
清实录顺治朝实录
○丁丑。以故一等梅勒章京查雅翰瞻子巴特玛、二等甲喇章京赵万璧子国珍、三等甲喇章京邱国玉子纪从、袭职。
○升刑部郎中甘文奎、为山西按察使司佥事顺广道。
○戊寅。侍卫巴泰等自燕京来复命。摄政和硕睿亲王多尔衮附表奏谢言臣等恭闻皇上诏谕、不胜欢忭窃思臣等同心戮力击破流寇平定燕京实由上天眷祐皇上弘庥所致今更仰仗天威自大同以西黄河以北、尽皆底定燕京以南、顺德以北、俱已来归。疆圉日扩。一统有基矣。
○宣府巡抚李鉴启言、上谷一府。在明朝为边镇。在我朝为腹里。前定经制。兵多而员冗。今宜急议裁汰。查得宣镇原额经制官军七万六千九百二十九员名。索之簿籍则有兵。用之战守则无兵。总由前朝法纪废弛无核实之政也日来索饷者纷纷。宜早定经制抚镇道协、以及各路堡。应设营马步兵若干应支月饷马乾及将领月廪若干。均应酌立成规。至于冗员、如宣府城内有万全都司。有管屯都司。又有巡捕都司今宜照大同例改设知府而以徵收屯粮之事。归并于府官则管屯之都司可裁也在城管粮同知。加以缉捕一衔则巡捕都司又可裁也。保安延庆两州、斗大一城既有州官。又设守备似宜裁去守备。而以城守之务、专责正印官料理。若永宁县、距柳沟止二十里。而有两参将。尤属滥冗。似宜裁去永宁之参将。专其责于县官东路一隅。设总镇又设两协其间宜留宜汰。尤宜急议。怀来一城内有道有厅。又有参将。守备亦属赘疣。似宜裁去参将而留守备以司城守若援营之兵有名无实。不如简其精壮者付之守备。而以道厅为之提挈。兵马既减。钱粮出纳有数。其旧设同知通判多员。亦宜量加裁减归并下所司议行。
○令河南道御史曹溶提督顺天学政。
○己卯吏科给事中向玉斩启言土寇未平。皆因向来地方官、不能绥辑解散。致烦今日扑巢□刀。此后当慎择守令。俾其弭盗安民。且官多俸薄。原非旧制。宜汰冗员以省扰。增常禄以养廉。至府升转铨除。具有往例。须详核履历。杜绝幸端。下所司议。
○庚辰。上赐摄政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等、蟒缎有差。
○顺天巡抚宋权献治平三策。一请议崇祯庙号、以彰我朝厚德。一禁革加派弊政、以苏民生。一广罗贤才、以佐上理。并荐故明蓟辽总督王永吉。井陉道今授监军道方大猷。蓟州道杨毓楫南京礼部尚书朱继祚、户部侍郎叶廷桂、俱堪擢用。于是摄政和硕睿亲王、谕廷臣各举所知。
○天津总督骆养性启荐故明户部侍郎党崇雅、兵部侍郎李化熙、通政使王公弼品望素著。乞赐徵用从之。
○壬午。上以底定燕京。殄灭流寇。遣官赐诸王、贝勒、贝子、公、及将士牛羊有差。
○摄政和硕睿亲王以书招故明总兵陈洪范。
○平定山西固山额真叶臣启报饶阳一路土贼。悉已平定。
○修政历法西洋人汤若望启言、臣于明崇祯二年来京鲁用西洋新法厘正旧历制有测量日月星晷定时考验诸器尽进内廷用以推测。屡屡密合。近闻诸器、尽遭贼毁臣拟另制进呈。今先将本年八月初一日日食、照西洋新法。推步京师所见日食限分杪。并起复方位图象。与各省所见日食多寡先后不同诸数。开列呈览。乞敕该部届期公同测验。摄政和硕睿亲王谕旧历岁久差讹。西洋新法屡屡密合。知道了。此本内日食分杪时刻、起复方位、并直省见食有多寡先后不同、具见推算详审。俟先期二日来说。以便遣官公同测验。其窥测诸器、速造进览。
○癸未。镇国公固山额真艾度礼于誓期前日、私言二王迫胁盟誓。我但面从心实不服主上幼冲。我意不悦。今虽竭力从事、其谁知之二王擅政之处亦不合我意。每年发誓予心实难相从天地神明。其鉴察之。遂书其词于誓期之晨焚之。有穆成格、卓佛和欲发其事令医者占何时可首。因具道始末医者以告艾度礼子海达礼。艾度礼遂自首于摄政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事下法司鞫问得实。艾度礼及妻、并其子海达礼及医者并弃市。家产及所属人口、俱交与和硕郑亲王。
○摄政和硕睿亲王遣大学士冯铨、祭故明太祖及诸帝。文曰。兹者流寇李自成、颠覆明室。国祚已终。予驱除逆寇。定鼎燕都。惟明乘一代之运以有天下。历数转移、如四时递禅非独有明为然乃天地之定数也。至于宗庙之主、迁置别所。自古以来厥有成例。第念曾为一代天下主。罔宜轻亵。兹以移置之故、遣官祀告、迁于别所。
○禁军民侵扰圣贤祠庙。
○甲申。以故明太祖神牌、入历代帝王庙。
○乙酉未刻至申刻。日生左右珥。青黄色。良久渐散。
○革牛录章京李都、黄得功王奎职以擅于昌平州牧放驼马故也。
○牛录章京郭纪元、坐强奸民妇、弃市。
○锦衣卫百户危列宿启言、臣招抚至天津地方。咨访流寓。及在籍官员、党崇雅、张端、高尔俨、戴明说等、四十三员。招回逃海难民一万七千余名。摄政和硕睿亲王谕、此天津等处流寓及在籍各官、著吏部详察履历。确核才品其堪用者、作速催来。即与起用。仍行文各抚按。凡境内隐迹贤良逐一启荐、以凭徵擢但不许以贪官酷吏、及赀郎杂流、朦胧充数。其招回难民著地方官安插抚辑。毋致失所。
○平定山东固山额真觉罗巴哈纳、石廷柱等、启报霸州沧州德州、临清、先后俱下各城无官者已酌量委署。
○令内外各衙门印信、俱并铸满汉字样
大清世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实录卷之五
大清世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实录卷之六
顺治元年。甲申。秋七月。丙戌朔。兵部右侍郎金之俊启言、凡土寇率众归顺者。应赦罪勿论。缚渠来献者。应分别叙功。就抚之众。州县官编置牌甲。令安故业。无恒产者、设法安插。请颁谕各镇道府、以便遵行。摄政和硕睿亲王谕、土寇本皆吾民、渠魁能率众来归。自当赦罪、同党能缚献贼首。自当论功。其就抚之民。必马匹兵器、尽数交官。方见真心就抚。牛驴乃农事必需。毋得括取滋扰。作速行文各道府、转行所属。将地方有无土寇、曾否归降、据实详报。即以此定各官之殿最。如有玩寇殃民、或贪功生事者。必罪不宥。
○丁亥。礼部启言、定鼎燕京。应颁宝历。据钦天监称改用新法推注已成。请易新名。伏候钦定。以便颁行。摄政和硕睿亲王谕治历明时。帝王首重。今用新法正历。以敬迓天休。诚为大典。宜名时宪历。用称朝廷宪天乂民至意。自明岁顺治二年为始即用新历颁行天下监局各官、仍公同证订新法注历。作速缮写装潢呈览。
○戊子。令平定山东固山额真觉罗巴哈纳、石廷柱等移师会固山额真叶臣军。平定山西。
○己丑。礼部议覆顺天督学御史曹溶条议、考拔贡生。应听学臣于所至之地、便宜考试。至褒扬节孝、原属旧制。自逆寇荼毒京师。誓节死难之臣、所在多有。宜听学臣详访启闻。恤其子孙。旌其门闾。以励风节。摄政和硕睿亲王从之。
○庚寅。天津卫民讦告巡视南城监察御史熊世懿、隐粮二千余石。下刑部勘实。削其职。
○壬辰。擢吏部员外郎吴孳昌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督宣大山西等处军务兼管巡抚事以侍郎刘余祐金之俊保举故也。
○以招抚山东监军副使方大猷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
○升户部郎中向列星、为山西按察使司佥事保定南道。
○癸巳。上以中原平定。迁都于燕。遣官祭告上帝。太庙。福陵。告上帝文曰。荷天眷命。锡我以故明燕土。抚乂中邦。荡平寇乱兹者俯徇群情迁都定鼎。作京于燕。用绍皇天之休。永锡蒸民之庆斋祓告虔。惟帝时佑之。告太庙文曰。臣闻流寇李自成、鸱张肆逆。陷明北京。崇祯帝自经。随命摄政睿亲王多尔衮为奉命大将军。统师西征。未抵山海关。明总兵吴三桂遣使来迎我师比至、开门纳款。我兵即以是日、整伍入关。自成犹拥马步军二十余万、逆我颜行。大将军多尔衮、奋张三军。一战败之。追逐四十余里。俘斩无算。贼首尾不相顾。狼狈西遁。我大兵蹑其后。抚谕所过郡县。直抵燕京。自成惶惧。焚明宫阙。窜走西秦。大将军复简精兵。令各王同固山额真等、统领追贼。随亲率师入京。安抚百姓。其大军追击贼兵至真定之庆都、两战两败之。贼势益不支。鸟兽骇散。河北山东、山西郡县人民。悉闻风归降。接踵恐后。此皆我皇祖之素志也。兹特虔告。仰慰在天之灵。至燕地为历代帝王都会。诸王朝臣、请都其地。臣顺众志、迁都于燕。以抚天畀之民。以建亿万年不拔之业。谨告祭福陵文同。
○甲午。月祭大行皇帝。并告迁都。文与祭太庙文同。
○升礼部郎中黄熙允、为尚宝司少卿。
○改刑科都给事中孙承泽、为吏科都给事中。
○以故明给事中袁恺、为礼科左给事中。
○改户部郎中孙襄、为刑科给事中。刑部主事黄徽允、为浙江道监察御史。
○以故明御史卢世<氵隺>、为福建道监察御史。
○修政历法汤若望启言、臣制就浑天星球一座。地平、日晷、窥远镜、各一具。并舆地屏图。恭进王览。再照臣所修西洋新法。已蒙钦定为时宪宝历。所有应用诸历从此永依新法推算。其颁行民历式样、俟完日进呈。摄政和硕睿亲王谕、所进测天仪器准留览。应用诸历、一依新法推算其颁行式样作速催竣进呈。
○天津总督骆养性、启请豁免明季加派钱粮。止徵正额并火耗。摄政和硕睿亲王报曰、官吏犯赃审实论斩。前谕甚明、所启钱粮徵纳、每两火耗三分。正是贪婪积弊。何云旧例。况正赋尚宜酌蠲。额外岂容多取。著严行禁革。如违禁加耗、即以犯赃论。
○乙未。宣府巡抚李鉴、启荐故明宣大总督江禹绪。令吏部行取来京录用。
○以故明户部侍郎党崇雅、通政使司通政使王公弼、俱为原官。
○锦衣卫官舍李谏善、启进自置庄田。摄政和硕睿亲王谕、故明勋戚赡田已业、俱准照旧。乃朝廷特恩。不许官吏侵渔。土豪占种。各勋卫官舍、亦须加意仰体。毋得生事扰民。
○丙申。吏部侍郎沈惟炳、启请徵聘逸贤、以收人望。摄政和硕睿亲王从之。
○丁酉。朝鲜国王李倧、遣陪臣表贺平定燕京并谢停解瓦尔喀人民、及复用李敬舆等免罪恩。附贡方物。宴赉如例。
○索伦部落牛录章京敖尔拖木尔等、贡貂狐皮。宴赉如例。
○招抚山东河南侍郎王鳌永、启荐山东故明大学士谢升等四十余人。事下吏部。
○王鳌永又启报济南、东昌、青州、临清等州郡、以次抚定。并赍送故明德王朱由<弼木>降表。
○王鳌永又密报南中情形。言近闻南中已拥立福王。改元弘光。以史可法为内阁。封总兵刘泽清、刘良佐、黄得功、高杰等、分据各镇。江北之地、彼所必争。请亟补镇臣。移驻曹单。控扼淮徐。启入。下所司确议。
○己亥兵部右侍郎金之俊、启荐故明蓟辽总督丁魁楚、陕西总督丁启睿、陕西巡抚练国事、副都御史房可壮、吏部员外郎左懋泰、河东守道郝絅等。摄政和硕睿亲王、令卫送来京录用。
○户科给事中郝杰、条陈四事。一劝农桑以植根本。一抚逃亡以实户口。一禁耗赎以除苛政。一严奢侈以正风俗。摄政和硕睿亲王、以其言有裨新政。令该部院即饬行。
○山东巡按朱朗鑅启言、中外臣工。皆以衣冠礼乐。覃敷文教。顷闻东省新补监司三人、俱关东旧臣。若不加冠服以临民。恐人心惊骇。误以文德兴教之官疑为统兵征战之将、乞谕三臣。各制本品纱帽、圆领、临民理事。摄政和硕睿亲王谕、目下急巢
□刀逆贼。兵务方殷。衣冠礼乐、未遑制定。近简用各官、姑依明式。速制本品冠服以便莅事其寻常出入、仍遵国家旧例。
○庚子。中元节。享太庙。遣公塔瞻行礼。
○遣官祭福陵。
○以投诚宁远兵备道韩昭宣、为山东布政使司参议兼按察使司佥事青州道。进士王标极、为山东按察使司佥事济南道。李永昌、为山西按察使司佥事蓟州道。
○大同总兵官姜镶因王谕切责、内不自安至是具启引罪求罢摄政和硕睿亲王谕令洗心易虑管总兵官事如故倘仍前不悛越分干预国有定法毋自取戾。
○设故明长陵以下十四陵司香内使各四人。
○辛丑上以中原平定免盛京满洲汉人额输粮草布疋。
○壬寅。摄政和硕睿亲王谕官吏军民人等曰、尝闻德惟善政。政在养民。养民之道必省刑罚薄税敛。然后风俗醇而民生遂。自明季祸乱以来刀风日竞闾阎细故、轻渎听闻。以越诉为等间。以诬告为常事。设机构讼。败俗伤财。心窃痛之。自今以往、嘉与维新。凡五月初二日昧爽以前。不拘在京在外、事无大小、已发觉、未发觉、已结正、未结正、悉行宥免。如违谕兴讼者、即以所告之罪罪之。官司受听者、并治。以后斗殴婚田细事止就道府州县官听断归结。重大事情方赴抚按告理在京仍投通状。听通政司查实、转送刑部问拟其五城御史有例应受理送问者。照旧送问。非系机密重情不许入京越诉倘奸棍讼师、沿袭恶俗。陷害良民。定加等反坐。以挽浇风。至于前朝弊政、厉民最甚者。莫如加派辽饷。以致民穷盗起而复加巢□刀饷。再为各边抽练。而复加练饷。惟此三饷。数倍正供苦累小民。剔脂刮髓。远者二十余年近者十余年。天下嗷嗷。朝不及夕。更有召买粮科。名为当官平市实则计亩加徵。初议准作正粮既而不与销算。有时米价腾贵。每石四五两不等。部议止给五分之一高下予夺惟贿是凭而交纳衙门、又有奸人包揽猾胥抑勒明是三饷之外、重增一倍催科。巧取殃民。尤为秕政。兹哀尔百姓困穷。夙害未除。痌瘝切体。徼天之灵为尔下民请命。自顺治元年为始。凡正额之外一切加派如辽饷巢□刀饷练饷及召买米豆、尽行蠲免。各该抚按、即行所属各道府州县军卫衙门大张榜示。晓谕通知。如有官吏朦胧混徵暗派者察实纠参。必杀无赦。倘纵容不举。即与同坐。各巡按御史、作速叱驭登途。亲自问民疾苦。凡境内贪官污吏、加耗受赇等事。朝闻夕奏。毋得少稽。若从前委理刑官查盘。委府州县访恶。纯是科索纸赎。搜取赃罚。各为除害。实属害民。今一切严行禁绝。州县仓库钱粮、止许道府时时亲核。衙蠹豪恶、止许于告发时从重治罪总不容假公济私。朘民肥已。有负朝廷惠养元元至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