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别史
- 清实录宣统朝政纪
清实录宣统朝政纪
○御史赵炳麟奏臣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闲。晶■宜次疏请清政源。规复军机署名之制。皆未见施行。伏读乾隆三十年闰二月上谕。向来军机大臣寄信谕旨。该督抚等覆奏时。止称接准廷寄。并不书写承旨衔名。于体制殊未允协。嗣后各省督抚等。接准军机大臣遵旨寄信传谕。有应具摺覆奏者。俱著将寄信内所开承旨人名。一一开写。不得但称廷寄及军机处字样。可于奏事之便。传谕各督抚。一体通传应行奏事之各该衙门遵照钦此。三十六年一月。驾巡山东。大学士尹继善、刘统勋、协办大学士尚书刘纶、俱未随扈。经军机处奏请。面奉谕旨。清字寄信。著尚书福隆安署名。汉字寄信。著尚书于敏中署名钦此。推圣人立法之心。深鉴唐代之墨敕斜封。明室之口传中旨。皆流弊无穷。故令承旨者。署具衔名。责有攸归。政本自能清肃。东西国副署之制。亦同此意。近日钦奉大行太皇太后遗诰。命摄政王监国。是摄政王代行君主统治之大权。应署衔不署名。凡宫内事件。应用皇太后懿旨者。必有摄政王面奉皇太后懿旨字样。凡行政事件。或肬■闲授官缺。应用谕旨者。必有摄政王传谕旨字样。凡批答臣工章奏。应用交旨者。必有摄政王传旨某衙门议奏或知道字样。在摄政时。无摄政王署衔者。无论如何。皆无效力。如是则政权统一。京外臣民。皆晓然于是旨也。确系遵大行太皇太后遗诰。经摄政王之裁决者。非大臣所专擅。亦非内监之口传。天下之信用克坚。海内之觊觎自息。至军机大臣寄信交片。亦应遵照乾隆时祖制。于谕旨之后。一一开具承旨衔名。部院督抚有应具摺覆奏者。应开写某年月日。接军机大臣某某等字寄。奉摄政王传旨等字样。如此则于祖制悉合。而一切流弊。皆可杜绝。拟请明颁谕旨。布告天下。以清政源而昭信守。得旨、著内阁各部院衙门并案会议具奏。
○以华商黄仲涵在外洋捐资兴建先师孔子庙。予其故父道员衔黄守谦三品衔。
○甲午。派贝勒载润诣乾清宫大行皇帝几筵前恭代行初祭礼。
○陆军部奏、议覆御史俾寿奏、请派满汉世职子弟。分赴各国学习海军。自属当务之急。惟须先设海军贵胄学堂。遴选满汉世职子弟合格者。入学教授海军普通必要之学。以厚其基。毕业后。或派入军港学堂加习。或径派出洋留学。届时妥为核办。依议行。
○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奏、收买日本商家留存奉天枪弹。以遏乱萌而储军实。下部知之。
○又奏、请设农官以兴地利。奉省自设农事试验场以来。乡民之来观者。日多。应及时别设管理之员。查奉省本多旗地。而宗室觉罗八旗满蒙汉子弟。及在籍绅士。近多就学之人。若选择此项人员。作为农官。以资任使。一以为旗员广任用之途。一以为旗丁授生计之学。一举数善。胥由于此。下农工商部议。
○乙未。圣祖仁皇帝忌辰。遣官祭景陵。
○恭办丧礼王大臣奏、大行太皇太后大祭后闲五日。暨百日后闲七日。是否按期亲奠。得旨、著前派恭代奠酒之贝勒载洵等四人。轮班敬谨行礼。
○以政绩卓著。予已故广东琼崖道沈传义优恤。事迹宣付史馆立传。
○丙申。派贝勒载涛诣皇极殿大行太皇太后几筵前恭代行大祭礼。
○谕军机大臣等、电寄端方等、瑞方、朱家宝、三次十二日电奏均悉。叛兵虽经被剿散匿。首犯尚未擒获。著该督抚仍严饬地方文武。认真<目辟>暒穴<曰融>夕<夗贝>捕。务将首犯熊成基惩办。并将同谋各犯。一律殄除。以免死灰复燃。皖省各营习气甚深。正可乘此兵威。切实淘汰。严加整顿。庶期兵归实用。饷无虚糜。
○又谕、电寄端方等、端方、朱家宝会电奏、请将应解北洋练兵经费二十万两。扣留一年。并鼓铸局存铜饼十一万斤各节。著照所请。该部知道。
○御史江春霖奏、会议礼节未妥。逐条辩驳。开单呈览。得旨、著内阁各部院衙门并案会议具奏。
○丁酉。以奉移大行皇帝梓宫。派恭亲王溥伟前期诣几筵前恭代行启奠礼。
○谕内阁、内阁各部院衙门会同议上大行皇帝尊谥曰景皇帝。庙号曰德宗。上配列圣。同为百世不祧之庙。钦惟大行皇帝执中御宇。运启维新。秉哲绥猷。恩周无外。合环瀛而共戴。实巍荡以难名。今廷臣所议。详慎公允。于大行皇帝諴民敷治之宏谟。洵相符合。深协朕怀。此天下万世之公论。而非朕一人哀慕尊崇之私愿。亦非臣下揄扬颂美之谀词也。谨据所奏。恭上尊谥庙号。所有应行典礼。该部敬稽成例以闻。
○又谕、前奉大行太皇太后懿旨。命摄政王监国。所有应行礼节。著内阁各部院会议具奏钦此。事隔多日。尚未覆奏。著各该衙门妥速定议。毋再延缓。
○御史史履晋奏、常朝拜跪礼节。宜及时变通。御史叶芾棠奏、摄政王礼节未宜。谨陈管见。御史谢远涵奏、监国摄政首重大权。均得旨、著内阁各部院衙门并案会议具奏。
○旌表各省寿民寿妇年逾百岁五世同堂未届百岁五世同堂并年逾百岁者如例。纂修官章梫恭纂
总纂官钱骏祥恭辑监修总裁世恭阅二签十二月初一日正总裁那月日专司蒿■禾本陆恭覆阅甲寅正月二十日
徐月日
荣月日副总裁唐月日
宗室宝恭阅一签九月十八日
陈恭阅三签七月十四日
熙月日
郭恭阅十一月十三日
宗室麒月日
大清宣统政纪卷之三
光绪三十四年。戊申。十一月。戊戌。恭移大行皇帝梓宫安奉观德殿。
○谕军机大臣等、有人奏、奉天官制宜斟酌损益以节糜费一摺。著徐世昌按照所陈各节。体察情形。酌核办理。原摺著钞给阅看。寻奏、若裁巡抚则总督囿于一隅。于吉江两省。必至隔膜贻误。蒙务已奏设三省蒙务局。又于吉林分设蒙务处。以资联络。蒙文已分饬学堂兼习。并招致蒙王子弟入学。奉天巡警道应照原奏裁撤。归并民政司办理。报闻。
○大学士张之洞奏、湖北湖南路工紧要。请调员来京议定借款。依议行。现月
○翰林院侍读荣光奏、王府太监护<目辟>行<匧心>口<韦未><夗贝>。通同舞弊。请饬惩办。下宗人府知之。现月
○又奏、铁路与国会相维系。宜赶紧修筑。以便交通。下垂传部知之。现月
○东三省总督徐世昌等奏、吉林制钱缺乏。拟将铸钱之宝吉局。归并银圆局内。搭铸铜圆。以维圜法。如所请行。
○又奏、吉林各官养廉公费。拟照奉天成案。分别扣减酌定。查奉天章程。巡抚每年养廉银一万五千两。公费银三万六千两。提法司、交涉司、度支司、每年每缺养廉银六千两。公费银一万二千两。民政司每年养廉银五千两。提学司每年养廉银四千两。公费各支一万二千两。劝业道每年养廉银三千两。公费银九千六百两。今吉林各缺养廉银数。按照奉天核扣。六成给发。公费按照奉天九成核发。下部知之。摺包
○旌表吉林府百岁耆民陈九龄。摺包
○己亥。谕内阁、列圣御极之初。均恭书扁额。悬挂文庙。兹朕寅绍丕基。敬循旧典。命南书房翰林恭书中和位育扁额。交造办处成造一分。敬悬京师太学文庙。其墨笔著俟衍圣公孔令贻到京时。由军机处交领。敬谨<墼-土>■奸■贝回。制造扁额。于阙里文庙恭悬。墨笔毋庸缴回。即于阙里收藏。所有各直省府州县学。著武英殿摹勒颁发。一体悬挂。现月
○外务部奏、恭拟皇上登极暨委任驻使国书。请用御宝。依议行。摺包
○税务处奏、湖北毡呢厂。请将所购机器材料。免税三年。核与现行税章不符。不得引京师自来水呢革公司为例。碍难照准。至成货销售。应完应免各项税厘。准其援照唐山洋灰公司。上海日辉毡呢厂成案办理。又奏、上海日辉厂机制毡呢。应完应徵各税厘。准援照湖北上海织布局成案办理。均依议行。
○庚子。谕军机大臣等、所有派出在大行太皇太后大行皇帝几筵前轮班奠酒之王公等。均著穿孝百日。现月
○吏部奏、己酉年京察。毋庸提前赶办。依议行。
○调广东南韶连镇总兵潘瀛为湖北宜昌镇总兵官。以记名总兵戴庆有为广东南韶连镇总兵官。现月
○赏恭请大行皇帝梓宫之校尉民夫解锞。现月
○辛丑。派贝勒毓朗诣观德殿大行皇帝几筵前恭代行大祭礼。
○谕军机大臣等、电寄出使大臣孙宝琦、电奏悉。德皇所赠该员宝星。著准其收佩。
○浙江巡抚增韫奏、查勘海塘坍损情形。分别妥筹办理。酌定工程局、议事会、巡警局各章程。如所请行。
○壬寅。谕内阁、钦惟大行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太皇太后。德涵万有。泽被君■羊生。秉坤元而协乾元。以母范而兼帝范。垂帘训政。勤劳历四十七年。重译来宾。声誉播五洲万国。缅怀懿媺。宜晋徽称。今据内阁各部院衙门敬谨拟上尊谥。仰维慈爱。追慕无穷。谨于徽号十六字。敬谨全留。合之恭上尊谥。称曰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允足昭垂万■滟异。式表尊崇。薄海同钦。咸瞻钜典。所有应行典礼。该部敬稽成例具奏。现月
○内阁等衙门会奏、遵议摄政王礼节总目十六条。一告庙。监国摄政。典礼崇隆。应请谕旨择期派员告祭太庙。并由摄政王于大行太皇太后几筵前。祗领监国摄政王册宝册文。应恭录十月二十日二十二日。两次大行太皇太后懿旨。毋庸另行撰文。一、诏旨。军国政事。及黜陟赏罚。悉由监国摄政王裁定。仍以谕旨宣示施行。凡重大事件。有必须请皇太后懿旨者。由监国摄政王面请施行。他人不得擅请擅传。一。称号。监国摄政王在皇太后前称臣。行臣礼。谕旨内称监国摄政王时。不书名。监国摄政王称皇上曰皇帝。王对血■乣自称曰本摄政王。称近支尊属及诸王公以爵。其余五品以上。及翰林院编检以上。称其官。六品以下称其姓名。贝勒以下文武大小臣工。皆称摄政王自称名。近支尊属及诸王。皆称摄政王。自称其爵。一、代行祀典。皇上未亲政之前。所有坛庙大祀。及现在丧祭。均由监国摄政王代诣行礼。其是否另行遣员恭代行礼之处。由该衙门先期请旨遵行。一、军权。皇上有统率全国海陆军之权。凡宪法纲要内所定。皇上大权关系军事者。即属之于摄政王。其京外旗绿各营。海陆各军。应归摄政王节制调遣。一、典学。皇上典学时。学业及师傅勤惰。均应由监国摄政王考察照料。一、朝会班次。凡遇皇上升殿受贺。及万寿圣节。监国摄政王皆不与列。在宫中行家人礼。如遇皇太后庆贺大典。监国摄政王另班行礼。毋庸随班。王公百官于朝贺后。分班诣监国摄政王前致贺。监国摄政王在文华殿受礼。王立受。或答揖。近支王公属尊者。别为一班居前列。所司官员。先期开单请示。届时传谕免。先退后。其余王公百官行三叩礼。王百日孝满后。择期在文华殿班见王公百官。礼亦如之。一朝见坐位。拟请于养心殿中设御座。并设案。东侧设监国摄政王座。座前亦设案。王公百官遇有应行跪安谢恩各礼节。皆向御座恭行。每日召见王公百官。该员先向中设御座跪安。起入东暖阁启对。依东设案。中设监国摄政王椅座。旁备矮杌橙。监国摄政王在座。如命召对之员坐。即各就杌坐。如不命坐。则侍立。启对毕。监国摄政王命退。即退出。王公百官内。除近支王公及亲属外。其余王公百官。非由监国摄政王传谕进见者。均不得私谒府第。至遇有军国要政。王公大臣准其随时于便殿请对。传见方可入见。王公百官遇有升赏之事。仍照旧制。具摺恭谢皇上天恩。毋庸向摄政王叩谢。一、钤章署名。凡有谕旨。均请摄政王钤章。由军机大臣署名。然后遵奉施行。至摄政王如有面奉之懿旨。一并由王署衔钤章。军机大臣仍均署名。一、文牍款式。凡臣工章奏。仍书皇上圣鉴字样。如章奏文移中。有称述监国摄政王者。暒滟台写一格。一、代临议院。议院成立时。监国摄政王应代行<走毕>滟位会之礼。寻常会议。毋庸入坐。资政院开院时。亦由监国摄政王代行<走毕>滟位院。一、外交。凡与各国订约遣使。均由监国摄政王主持。其接受外国国书。及觐见各礼节。由外务部分别妥拟。奏明办理。一、舆服护<目辟>行<匧心>口<韦未><夗贝>。监国摄政王于乾清门外升舆降舆。其舆服护<目辟>行<匧心>口<韦未><夗贝>从官等。应备事宜。并详细章程。应酌量比照摄政睿忠亲王体制成案。由该管衙门分别拟议。奏明办理。一、用度经费。摄政王用度经费。每年由度支部拨银十五万两。交内务府支应。一、邸第。拟请于中海迤西集灵囿地方。建监国摄政王府第。另于东华门内三所。为监国摄政王随时起居休息之所。一、复政。俟皇上年长学成。届举行大婚典礼时。大小臣工集议。合词陈请皇上亲裁大政。以上各条。如有增减修改之处。均由监国摄政王裁度酌改施行。他人不得擅违擅改。奉上谕。内阁各部院等衙门各具奏、谨遵大行太皇太后懿旨。会议监国摄政王礼节一摺。尚属周妥。业由监国摄政王呈请皇太后御览。应照所议办理。著各该衙门一体遵行。现月
○谕内阁、陆军部奏、宫禁重地。守<目辟>行<匧心>口<韦未><夗贝>宜严。稽察宜密一摺。近来门禁日渐懈弛。亟应详定章程。严申诰诫。嗣后稽察守<目辟>行<匧心>口<韦未><夗贝>宫禁事宜。务须恪守旧规。认真办理。著即派贝勒载涛、毓朗、尚书铁良、总司稽察守<目辟>行<匧心>口<韦未><夗贝>。以重宫禁而肃典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