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实录乾隆朝实录


○吏部遵旨、议加教官品级。教授、向系从九品、今应加为正七品。学正、教谕、向系未入流、今应加为正八品。训导、向系未入流、今应加为从八品。其升转应仍照旧例。从之。  

○兵部议准、河东河道总督白钟山等疏称、豫东两省河营、各千把总、经管河道。请将现在效用目兵。照标营外委千把报部之例。添委协防、派定汛地、责令巡防修守。从之。  

○转礼部右侍郎徐元梦、为左侍郎。刑部右侍郎纳延泰、为左侍郎。  

○以管刑部侍郎事务励宗万、署礼部右侍郎。  

○命翰林院庶吉士雷鋐、在尚书房行走。  

○命福建布政使张廷枚、来京引见。  

○戊辰。谕兵部。阵前未回弁兵。其阵亡之处、虽无明睹之人。但朕思满洲、若果能脱身。自必归寻君上。其不能脱身者。亦惟有一死而已。断不肯辱没满洲之名。以偷生于贼地也。此朕之可信者。著通行晓谕八旗。似此阵前未回之人。即照阵亡之例、给与赏恤。  

○吏部议覆、御史八时泰奏、各部院留缺题补。多违例迟延。请令各部院、出有郎中以下等缺。该堂官欲行题补者。务将所题之人、并所留之缺。并咨吏部。限十五日即行保奏。如其人遇有出差事故。亦咨吏部。将缺归班铨选。倘已留缺、仍复迟延。各该堂官、照例议处。应如所请。惟以十五日为期。未免太迫。应令各衙门留缺。定限次月截缺以前保奏。如有出差事故。亦于截缺以前咨吏部、归于月选。从之。  

○免安庆泗州、潜山县、水灾应蠲银两米麦。缓徵现年额赋。兼赈饥民。  

○己巳。谕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九月间、庄亲王、果亲王、曾奏请各迎养妃母于邸第。朕以两位太妃、向在宁寿宫居住。朕正当仰承皇考先志。祗敬奉养。在二王之意、必以宁寿宫为太后应居之宫。故有是请。朕闻奏、心甚不安。及奏闻太后。亦以为必不可行。是以未允。今再四思维。人子事亲。晨昏定省。诚欲各遂其愿。若不允其迎养之请。则无以展二王之孝思。若允二王之请。迎养太妃于府第。则朕阙于奉养。此心实为歉然。自今以后、每年之中、岁时伏腊、令节寿辰。二王及各王贝勒、可各迎太妃太嫔于府第。计一年之内、晨夕承欢者、可得数月。其余仍在宫中。如此、则王等孝养之心。与朕敬奉之意。庶可两全。向后和亲王分府时、其侍奉母妃。亦照此礼行。  

○定养亲官员予封。谕总理事务王大臣。凡官员丁忧守制者。遇有恩诏、例不准封。朕前已降旨、加恩给与封典。其养亲回籍之员。皆因父母年高。弃官归养。幸逮亲存。适逢旷典。而亦格于成例、不得请封。情殊可悯。著将回籍终养人员。照伊等原官品级。一并给与封典。遂其孝思。  

○户部议覆、云南巡抚张允随疏报、雍正十二年、该省开垦民屯田地。并十一年续垦田地。共二十六顷四十九亩有奇。应令该抚查实、照例升科。从之。  

○以顺天府府尹署太常寺卿蒋涟、为太仆寺卿。  

○庚午。户部议覆、四川总督黄廷桂等、疏陈川省行盐事宜。一、井灶盐斤、宜清厘核实。查乐山等十六县。坍枯盐井、共四百一十九眼。所有应徵井课银、七百五十七两八钱四分一厘。应准豁除。一、变通水陆引目。查洪雅等十三州县。陆引四千一百二十三张。改水引三百三十五张。犍为等十州县卫。水引二百一张。改陆引二千五百一十七张。应准其改给。一、运销行黔引目。查新津等二十州县。代销黔省水引四百二十一张。请改增本省四百二十一张。崇庆等十五州县。代销黔省水引三百四十六张。请改增本省陆引四千三百三十张。应准改增。一、川省盐茶二引。每年俱系头年十一十二月印发。以便次年正二三月运盐。今所请引张数目、较原额倍多。请发十分之八。于岁内到川。其十分之二。俟部覆后发。查川省、每年于额引之外、给余引五千张。今前项改增本省水陆盐引。即于该年余引内酌发。如不敷用、再行请颁。从之。  

○辛未。孝惠章皇后忌辰。遣官祭孝东陵。  

○礼部奏、恭上圣母皇太后尊号礼仪。得旨、是。依议。次日颁诏。朕不必升殿。  

○严饬歧视满汉。谕总理事务王大臣曰。据正蓝旗蒙古副都统布延图奏称、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省。地处极边。界连外国。且山林险阻。苗民杂处。而统兵大员、向未补放满洲。请将此五省提督总兵官、参用满洲等语。夫人主君临天下。普天率土。均属一体。无论满洲汉人、未尝分别。即远而蒙古蕃夷、亦并无歧视。本朝列圣以来。皇祖皇考。逮于朕躬。均此公溥之心。毫无畛域之意。此四海臣民所共知共见者。盖满汉均为朕之臣工。则均为朕之股肱耳目。本属一体、休戚相关。至于用人之际、量能授职。惟酌其人地之相宜。更不宜存满汉之成见。边方提镇、亦惟朕所简用耳。无论满汉也。昨从尚书来保之请。议令缘边古北口一带、提镇副参游守等官、兼用满洲者。良以满洲骑射、比汉人为纯熟。于控制北边为相宜。并非有意歧视满汉也。无知之徒、妄生揣摩。以为满洲当亲。形之奏牍。紊乱成规。甚为不合。布延图、著严饬行。嗣后若有似此分别满汉、歧视旗民者。朕必从重议处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禁契纸契根之法。谕曰、民间买卖田房。例应买主输税交官。官用印信钤盖契纸。所以杜奸民捏造文券之弊。原非为增国课而牟其利也。后经田文镜、创为契纸契根之法。预用布政司印信、发给州县。行之既久。书吏夤缘为奸。需索之费、数十倍于从前。徒饱吏役之壑。甚为闾阎之累。不可不严行禁止。嗣后民间买卖田房。著仍照旧例。自行立契。按则纳税。地方官不得额外多取丝毫。将契纸契根之法。永行禁止。至于活契典业者、乃民间一时借贷银钱。原不在买卖纳税之例。嗣后听其自便。不必投契用印、收取税银。其地方官徵收税课多者、亦停其议叙。仍著各该督抚、严饬藩司。时加察访。倘有吏书索诈侵蚀等弊。立即严行究处。无得稍为宽纵。再在京两翼收税之处、亦照此例行。  

○又谕、前据总理事务王大臣议、将八旗副护军校、副骁骑校、全行裁汰。仍食五两钱粮。拨回本营当差。俱不准戴翎顶。但念伊等、俱系即升护军校骁骑校之人。业经赏戴翎顶。著仍准其戴用。  

○壬申。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谕总理事务王大臣。据礼部奏请初十日御门办事。朕查雍正元年四月间。诸王大臣、奏请御门听政。皇考圣意。欲俟山陵礼成之后。续经王大臣、再四恳请。始降旨允行。计已五阅月矣。今百日甫过。朕即临御正门理事、心实不安。朕受皇考付托之重。所有国家政务。在便殿随时办理。不敢略有旷废。其御门之典、俟明春再行请旨。  

○宗人府遵旨、议叙办理丧仪履亲王允祹、给郡王纪录一次。和亲王弘昼、给亲王纪录一次。从之。  

○铸给分管开封府原阳封上北岸河务同知关防。  

○癸酉。上诣大高殿行礼。  

○谕总理事务王大臣。向来漕项银两、不在蠲免之例。朕前已降旨、特行豁免。以纾民力。今查各省尚有带徵漕米、原应如期输纳。但民间已完现年漕米。又完先年缓徵之米。民力未免艰难。著该部传谕办漕各省督抚等、将雍正十二年以前。未完带徵缓徵本色改折米银。逐一查明、奏闻豁免。  

○又谕、朕前降旨该部、令传谕江南督臣、将雍正十二年以前。两淮场课旧欠、查明奏闻蠲免。今朕闻两浙、山东、福建、广东诸处。各有旧欠场课盐折银两。事同一体。宜并施恩。著该部传谕各该督抚等、查明奏闻。一并豁免。  

○又谕、据福建巡抚卢焯奏称、伊长子卢山、前蒙世宗宪皇帝、准其随任学习教导。今遇恩诏、已得荫生。应否照例赴部等语。卢山著仍遵皇考恩旨、随父任学习。  

○户部议覆、浙江巡抚程元章疏称、海宁县、建筑东西海塘。取土应用。挑动民田地荡、共十七顷六十九亩有奇。应徵银米、准其照数豁免。从之。  

○又议覆、湖北巡抚、吴应棻疏报、雍正十二年、钟祥等二十州县卫。劝垦田地、共五千二百七顷五十四亩有奇。应令该抚查实、分别水田旱田。照例升科。从之。  

○旌表守正被戕安徽繁昌县民陈吉士之妻、烈妇章氏。  

○甲戌。总理事务王大臣议覆、定边大将军庆复疏言、鄂尔昆地虽宽平。然近山高下不一。虽二河环绕。其去水远者、亦不能遍溉。必须引水试看、方可定议。拟俟明年、拨兵五百名。自胡克新、至济尔玛台。择水土佳处开垦。所需耕牛农具、并各种籽粒。分别办理。试种一年有效、再据实详议具奏。应如所请。从之。  

○吏部遵旨、议叙办理丧仪大臣等、分别加级。得旨、海望、傅鼐徐本、纳穆图、普泰、杨汝谷、俱著加二级。三泰、任兰枝、魏廷珍、甘汝来查克丹、赵殿最、留保木和林、王钧、阿克敦、常明、佛表、丁皂保、盛安、俱著加一级。  

○户部议覆、山东巡抚岳浚疏称、曹东道现改管河。所有仓廒、难以兼顾。请将济宁道仓、归济宁州管理。张秋道仓、归寿张县管理。应如所请。从之。  

○礼部奏、二十三日。系月祭之期。适逢立春。请移二十一日致祭。从之。  

○以内阁学士图理琛、为工部右侍郎。  

○召原任礼部侍郎杭奕禄、来京引见。  

○乙亥。上诣雍和宫梓宫前供奠。  

○诣皇太后宫问安。  

○谕总理事务王大臣。八旗大臣等、在皇考时、办理旗务。错谬之处甚多。屡蒙皇考训诫开导。谆复周详。伊等总不能领会圣训。所办事件、专务深刻烦苛。以为如此、方可立身无过之地。且恐怨归于己。动云出自圣意。此种恶习。深可痛恨。朕缵承大统以来。诸臣条奏旗务。头绪繁多。章程不一。是以略加斟酌。去其繁冗。俾从简易。盖以事繁则难于办理。事简则易于遵循。所以使之率作兴事、专心竭力于应办之件也。近闻八旗都统副都统等、于会议之时。多不到班。其到班者、往往不以正务为意。或彼此相谑。言笑无忌。向来公丰盛额、性好戏嬉。想八旗大臣等、从而效之耶。凡人于闲居无事之时、嚬笑尚宜检点。何况身为大臣。在集议紧要之地。而肆无忌惮若此。有此体乎。至于会议到班。皆系奉旨事件。如平郡王、公讷亲等、日在内廷。协办总理事务。自不得分身前往。其海兰、旺扎尔、策楞、永兴等、皆在御前行走。尚且到班与议。而专理八旗事务之大臣、转晏安怠惰。轻视公事。是何意见。著伊等明白回奏。若伊等于奉到此旨之后。又复不喻朕意。但搜寻一二事。参劾一二人。以为奋励振作。则又伊等从前苛刻之故智。而非朕申饬之本意也。总之办理事务、宽严当得其中。若严而至于苛刻。宽而至于废弛。皆非宽严相济之道。嗣后若不悛改。朕必严加处分。朕降此旨。非于即位之初、申饬诸臣以示威。欲其畏惧也。盖以旗务废弛。所关甚大。不得不严加申饬。本欲召入诸臣、面降谕旨。恐伊等仍不能领会朕意。不过免冠叩首。于事仍无裨益。王大臣等、可传旨切谕之。伊等俱受国重恩。自当各加猛省。痛改前非。以副朕之期望。  

○户部议覆、户部尚书总理陕西巡抚事史贻直等奏、荒地难于报垦。请将永寿县、原报荒缺地、二千五十四顷八十九亩。以四亩五亩、折徵一亩。共折地四百五十七顷二十二亩。俱照五等地粮科徵。淳化县、原报缺荒可垦地、一千四百九十一顷九十五亩。除雍正十年、应垦限内、已报垦地一百八十二顷三十九亩。无庸折徵外。其余荒地一千三百九顷五十六亩。以四亩五亩、折徵一亩。共折地二百七十九顷三十一亩。俱照铁地科徵。澄城县、原报缺荒可垦地、七百一十二顷二亩。俱照下下地科粮。汧阳县、原报缺荒可垦地、四千四百五十九顷一十九亩。内除雍正十年、限垦地内、已垦水田一顷三十八亩。毋庸减等外。其余各等旱地、一千三百三十七顷五十四亩。以三等地减作五等。以五等地减作七等。以七等地减作八等。以八等地减作九等。俱照递减等则升科。盩厔县、申报新垦南山五老洞山地、一顷三十八亩。亦应三等折徵。共折地四十六亩。照山地科粮。均应所请。从之。  

○丙子。以上崇庆皇太后尊号。遣官告祭天、地、太庙、社、稷。  

○以太仆寺卿素著、为通政使司通政使。  

○丁丑。恭上皇太后奏书。上礼服。于中和殿恭阅奏书。毕。上升舆。由右翼门、至永康左门。降舆。大学士捧奏书。由中路前行。至慈宁门下。上由东阶升。至门下东旁立。皇太后吉服。升慈宁宫座。仪驾全设。中和乐设而不作。上诣正中拜位。跪大学士捧奏书。在左旁跪进。上受奏书。恭献。授右旁大学士跪接。置正中黄案上。宣读官捧起、跪宣奏书。曰、躬盛德者、宜受尊称。膺景福者、必崇显号。古今通义。朝野同心。恭惟圣母皇太后。懿德光昭。徽音茂著。正母仪于万国。享尊养于千龄。臣恭荷慈恩。绍登宝祚。敬举显扬之钜典。用伸崇奉之鸿仪。伏冀圣慈俞允。俾展微忱。慰臣庶之舆情。介升恒之福履。臣不胜惓惓之至。谨奏。上行九拜礼。毕。复原位立。皇太后还宫。上出。升舆。还宫。  

○诣皇太后宫问安。  

○户部议覆、内阁学士方苞疏称、谷价低昂。早晚无定。请嗣后发粜常平仓谷。遇价值偶贵。令州县酌定卖价。一面开粜。一面详报。应如所奏。俾穷民均沾实惠。又南方地气卑湿。存仓之谷。三年不变。岁存其半。两年不变。粜七存三。一年即有霉烂。则春粜而秋籴之。应令各督抚、详按该省风土。并最卑湿各地方。作何存粜之处。妥议具题。又州县秋成买补。或遇谷价腾贵。即将所粜价银。解交府库。俟次年有收、照数买补。应如所奏。并令于邻近州县购买。又称或遇秋粜价贱。除折耗及脚价等费外。赢余较多。即别贮一仓。以备歉岁之用。亦应如所请。至所称照赢余谷数、量加纪录加级之处。恐州县希图议叙、有克扣浮收诸弊。应无庸议。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