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实录乾隆朝实录


○命审讯大臣宜存国体。谕曰、总理事务王大臣会同刑部。审问李禧、耿韬、之案因伊不吐实情。至于夹讯。办理实为错误。夫李禧、耿韬、存心奸险。罪恶多端。其人固不足惜。但伊等官职已在大臣之列。国家之名器则宜惜。古者刑不至大夫。盖以维国体而励臣节。国体不维。则无尊卑上下之辨臣节不励。则大臣拥高爵大官。而有徒隶无耻之心此贾谊所以谆切辨论也。朕欲风励天下。使人各自爱。共敦节行。尤宜自大臣始。大臣有不自爱者。朕仍设廉耻以养之。庶几动其天良。激励鼓舞。嗣后三品以上大员身罹罪谴即奉旨革职挐问者法司亦不得遽加三木如有不得不夹讯者。亦必请旨将此永著为例。  

○乙丑。谕愉恪郡王福晋。及愉郡王。因皇考大事来京成服今已过百日朕思愉郡王年已渐长。著奉母在京居住。读书学习。不必复往陵寝  

○以镇筸总兵、杨凯为湖广提督、副将林祖成、为镇筸总兵。  

○是月。经略湖广总督张广泗奏、钦奉圣旨敬摅微忱。一摺得旨、古州八万一事。实实非我皇考之本怀。彼原属化外不入版图之人。一旦制之以礼、法赋之以租税。虽云最薄最少。以示羁縻。犹之缚虎狼。以皮革与夫縳之以丝麻其为不快于中。而将偾事。则一也故今年逆苖之动至于此极朕览皇考批赐尹继善之摺。至于流涕。观卿此奏。犹有护过之意。此则不可摺内已批示矣朕惟以大公至正治天下。敬天勤民为本怀、既为天子惟有代天子民以尽为民父母之职而已夫为民父母而忍视其子之投于水火而莫之救耶汝等大臣更代朕为一省之父母者也即云古州一事为将来久远虑朕恐久远未及虑而贻害目前之讥虽大学士鄂尔泰暨汝等始事之人百口置喙不能辞也。夫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则无过矣今日之事。正我君臣改过之秋若护过。则大不是矣诸凡已悉前谕即此批示朕亦与王大臣观之朕之待诸臣凡事无隐于中因见卿有护过之意故此训谕至于苗疆一切事宜惟赖卿尽心料理因恐元展成有所掣肘另有旨命卿署理黔抚矣卿摺奏云明年、秋冬事可告竣。但一劳永逸即再迟一二年亦不妨。不可再蹈彼数人者之辙而苟且因循。此事乃我皇考所贻我君臣之最要最重事件于皇考颜面所关我君臣不可不慎也  

○兰州巡抚许容奏甘省固环本地无业之民。及移就邺封随地安插之民请发社仓粮石赈给三个月口粮得旨、览奏知道了从来为治之道莫先于爱民况秦省自用兵以来百姓急公踊跃甚属可嘉今年又值收成歉薄。更为可悯此当加恩赈恤于常格之外者、摺内奏称散赈三个月口粮汝未闻从前皇考加赈江南山东等处之恩旨乎汝办事实心而理财过刻国家救济穷民非较量锱铢也但须实惠及民可一切宽裕为之、并将此旨传谕查郎阿、刘于义、硕色知之  

○云贵总督尹继善奏、赈恤黔省难民事宜得旨、已录此摺交张广泗办理矣赈恤难民卿不可因身在滇而膜外视之又不可因交张广泗而彼此岐之。惟当料理万全俾灾黎得庆有生之乐可也。  

○陕西巡抚硕色奏、酌请积粮。以裕边备得旨、采买谷麦以裕仓储自是地方要务。但勿因办理不善以致市价昂贵有妨民食总在汝督率属员酌量本地情形而为之。  

○福建巡抚卢焯奏、临河被水各属勘不成灾得旨、被水各属虽不成灾仍须加意赈恤。毋使小民失所。此等赈恤事件。务须一有水旱。立即赈恤然后民得实惠若待奏报后。俟朕批谕。然后奉行。则无及矣朕之此谕。亦所以戒尔等于将来也。  

○四川总督黄廷桂奏、川省边务夷情。得旨、览奏知道了。安抚番苗。使之乐业向化此汝等封疆大臣之专责也若果如摺中所奏情形。朕可无虑后当与杨馝时时留心。务令永远宁谧。若前后不符。则汝两人不能辞其咎矣。  

○四川总督黄廷桂巡抚杨馝奏。川省火耗二钱五分。应酌定减五分。每两加耗二钱。得旨、川省火耗。较他省为重。汝等奏请量减五分。固是然朕意仍以加二为多。可悉心斟酌于加二之耗再可裁减若干务。令民力宽而公事不至匮乏可速具奏。候朕降旨。  

○大将军公庆复奏呈噶尔丹策零来书。得旨、本日阅尔奏到噶尔丹策零之书札朕试筹思。贼仍望请和又碍难遣使。故将伊所擕去之二人。妥为遣回。而言词中复略形夸大在伊之意。以为若准请和伊便稍得余地若被伊言词激发。如前此兴兵。伊必得徼幸且粮饷立见消乏。斯二者。均不可行。现在我惟近疆固守伊即无计可展。然彼既投书前来我亦应回覆。朕已有旨。谕令王大臣等议奏矣。并著军营王大臣等。会同将发给噶尔丹策零文书。编纂一道。迅速由驲发来。候朕阅看汝等意见。看来形势。秋间防守。甚为紧要。惟王大臣等知之若洩漏于兵丁等。致形畏惧。于事无益。其喀尔喀津巴之发回与否。事尚未定。须将此旨大意。谕兵丁等知之庶军情可固矣。  

○又奏准噶尔情形。得旨、朕仰遵皇考眷爱生灵之意。统计国家钱粮数目无论准噶尔之和与不和谨守我疆域。以养民力彼来时不过折挫锐气自取败亏是以深虑远谋始建息兵之议但一切事务愈加详细始能有益。多用思索。方致妥善。今观四部落喀尔喀所议。请我兵者有三议息兵者一处而已看来我兵似难遽议彻回昨沁拜亦以暂留现有绿营兵丁奏请。已交王大臣等核议矣朕思准噶尔贼心甚诡谲。若三二年间。尚不至起事。惟数年之后。我兵尽彻伊若潜过阿勒台山梁扰动喀尔喀等游牧地方惟时归化城兵不能速到。必至喀尔喀等寒心。此亦应筹画之事。若一味坐守则数万兵丁。远戍鄂尔坤等处。何时休息汝曾任户部尚书。此数年所费钱粮汝岂不知现在之粮。虽足充数年之用。若数年后。又作何计较。现在大军情形如此。钱粮情形又如此总未得一久远全善之策。朕反复思之若将东三省兵。亦如归化城兵。令擕带家口。在鄂尔坤驻劄数千在彼耕种而食仍由京城支运钱粮是否相宜之处朕将此旨大概。亦谕额驸策凌伊到彼时尔等相其地势。悉心筹画详议具奏若稍有未当之处勿因朕旨。遽尔遵循。俟汝奏到时朕再思之  

○又奏防御准噶尔事宜。得旨、此一事朕令总理事务王大臣等详议亦与尔意见相同。但朕思准噶尔。请和与否在伊。而防守在我疆域既固彼若请和则允其请。倘不请和伊不得交易货财。数年后、自致匮乏倘此时深入内地不过自取亏败耳。朕是以令王大臣等将现在守边息兵机务详议。并谕汝知之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实录卷之七




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实录卷之八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

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雍正十三年。乙卯。十二月。丙寅朔。上诣奉先殿行礼。  

○诣皇太后宫问安。  

○谕总理事务王大臣。坐台未满三年各员内、闻有无力之人。是以令大将军等、查明更换。已据大将军等、分别奏明。近闻台站总管五十四、复呈请兵部转行各该旗籍。详查伊等家产。此等坐台人员、有力无力。理应就其在台情形查办。若行查家产。则在京者、尚可不致纷扰。其在外省者、往返行查。必滋扰累。殊非朕体恤台员之意。著该部即速行文停止。  

○命纂八旗氏族通谱。谕曰、八旗满洲、姓氏众多。向无汇载之书。难于稽考。著将八旗姓氏、详细查明。并从前何时归顺情由。详记备载。纂成卷帙。候朕览定刊刻。以垂永久。著满洲大学士、会同福敏、徐元梦、遵照办理。  

○兵部议覆、吏部尚书署陕西总督刘于义疏言、金塔营、旧设游击一员。应请改设副将一员。今增都司一员。旧设千总一员。把总二员。今增千总一员。把总二员。旧设马步守兵四百七十三名。今增马步守兵三百二十七名。照马四步六例。即于甘标现驻金塔寺新兵内拨补。又金塔营所属之威鲁堡、安插回民。尤为要地。镇属之下古城、近在内地。旧设守备一员。马战守兵一百四十五名。应改设千总一员。兵一百名。其千总即在金塔寺营内摘派。下古城守备、改为威鲁堡守备。有下古城裁摘之兵四十五名。今增兵一百五名、亦于新兵内拨补。又甘标拨防金塔寺新兵五百名。除拨补金塔威鲁外、尚余马兵六十六名。步兵二名。肃标三营现奏准增兵三千名。应将余剩甘标之兵、即拨入。又金塔寺改设副将。其附近之清水堡都司。镇夷营游击。双井堡把总。高台营游击。并所属之守备、应请就近改归金塔营副将辖。均应如所请。从之。  

○兵部尚书通智疏言、户部解送明年自归化城、运米赴鄂尔昆军营。脚价银三十四万四千两。面询商人。佥称每米一石、并口袋等物。给费九两、已足敷用。又今年内扎萨克官驼一万。改用牛车一万辆。运送仓米一万石。官驼留备军需之用。较前所定节省。得旨、办理虽善。必于众人等、并无弊窦。亦并无艰难。则为更善。当节省者、自应节省。惟不累商人。方是朕之本意。此处雪已足矣。尔等处所、复如何。  

○工部议准、山西巡抚觉罗石麟疏报、交城县武元城木税银两。请照雍正十一年、实解银一千二百三十一两零、为定额。从之。  

○以都统博第、为吉林乌拉将军。护军统领吴礼布、为黑龙江将军。  

○召福建汀漳道徐士林、署陕西凉庄道菩萨保、来京引见。  

○丁卯。谕总理事务王大臣。朕御极之初、一时见闻未遍。恐不能周知天下庶务。欲开言路。以期集益广思。爰遵皇考时旧例。令满汉文武大臣官员科道等、轮班条奏。使各抒己见。用备采择。兹者条奏已将一周。其中固有通达治体、可以见诸施行之事。而胸无确见真知。因迫于班次已届。勉强凑合、支赘成篇者、亦复不少。自今一轮之后。不必拘定班次。倘有所见、随时陈奏朕前。以资治理。此朕切望廷臣、嘉谟入告。实有禆于政治之意。并非以奏牍繁多。厌于披览也。  

○又谕、浙江海塘、关系重大。巡抚程元章、身任封疆。工程是其专责。乃与隆昇、意见龃龉。堤防无术。致有本年六月间冲决之事。皇考圣心、备极焦劳。屡降谕旨。严行申饬。朕即位之初。即特命大学士嵇曾筠、前往总理。令程元章、隆昇、俱听节制。洗心涤虑。痛改前非。是现今一切工程。自应听大学士嵇曾筠、经理指示。乃程元章仍复怀挟私心。独自具摺。奏称尖山水口、不应堵塞。非徒无益、而且有害等语。朕将此摺、发与总理事务王大臣查议。随据尚书海望、将从前赴浙会同程元章、查勘缘由。详晰陈明。乃知堵塞尖山水口。从前程元章、即在公同会议之列。若程元章意见不合。彼时即应陈奏。乃公同定议。并无一言。今又自相矛盾若此。又程元章奏称、王敛福系臣同榜进士。且隆昇性情暴躁。亦非可以虚衷会审。请专交嵇曾筠审结等语。查王敛福纵庇吴宏曾、侵冒帑银。系奉皇考谕旨、交与程元章会同隆昇审拟之案。岂有因同年而引嫌回避之理。即其中或另有情节。亦应于皇考时、即行陈奏。不应迟至二年后、又复巧为脱卸也。海望、隆昇、程元章、俱系皇考简用之大臣。朕并非有所偏护。今观前后所奏情节。或海望之固执前见、亦未可定。而程元章之怀挟私心。先后互异。显然一卑鄙之小人也。王大臣等、可传旨严行申饬。至海塘一切工程。前已降旨交嵇曾筠总理。其尖山水口、应否堵塞。及引河应否停浚之处。嵇曾筠从前原系局外之人。自不致有所偏护。且到工已经数月。谅已深悉现在情形。确有所见。著将程元章、海望、所奏。交嵇曾筠阅看。秉公妥协办理。其王敛福一案。亦著嵇曾筠会同程元章等、速行审结。  

○又谕、恩诏赦罪一条。刑部久经分别题请、将赦款相符之人。全行释放。乃三月以来。各省奏报、寥寥无几。其故在循照旧例。部文到后。臬司衙门、行查郡县。郡县申详臬司。然后转请题达。以致稽迟时日。使囹圄之人、不得早沾解泽。且启各衙门书役推敲勒索之弊也。朕思臬司、为刑名总汇之处。凡已结正之案。册籍了然。原可即时详请具题。何必行查府县、辗转耽延。著各该督抚、严饬该司。将已结正之案。与赦相符者。即行详明具题。即未结正之案。亦著作速审结。应援赦者、即行赦免。不得任意迟延。  

○又谕、川陕两省、旧制设立总督一员。嗣因西陲用兵、办理军需事件。是以分设四川总督。令大兵彻回。军务渐竣。应仍照旧制、设立川陕总督。其四川总督一缺、著裁汰。即以黄廷桂为四川提督。  

○又谕、署湖北巡抚吴应棻、著来京陛见。俟署总督史贻直到任后、兼理巡抚印务。吴应棻起身来京。  

○又谕、愉郡王、著暂回马兰峪、料理搬移进京。于京城内、赏给府第一所居住。  

○总理事务王大臣等奏、覆审考试官戴瀚、擅改文字。进呈欺诈。应依律杖一百、徒三年。其听从私改之同考官徐焕然、并扶同进呈之考试官顾祖镇、拟以杖九十、徒二年半。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