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台湾资料选辑


  二十一年,割隶日本。

  本省在福建东南五百四十里,西北距京师七千二百五十里。东界海,西界澎湖岛,南界海矶头,北界基隆城海;广五百里,袤一千八百里。「一统志」载:户口原额人丁一万八千八百二十七,滋生男、妇大小口共一百七十八万六千八百十三,户二十二万四千六百四十六。领府三、州一、厅三、县十一。

  台湾屹峙海中,为东南屏障。四面环海,崇山峻岭横截其中;背负崇冈,襟带列岛。浪峤南屏,鸡笼北卫;澎湖为门户,鹿耳为咽喉。七鲲身毗连环护,三茅港汇聚澄泓。畜牧之饶,无异中土:诚东南一大都会也。

  台湾府(冲、繁、疲、难。为台湾省治,巡抚、布政使、分巡兵备道兼按察使衔共驻),其地东及东南界台东州,西及北界海,南及西南界台南府,东北界台北府;广袤里数阙。北极高二十四度三十三分,京师偏东四度二十分。领县四、厅一:台湾(冲、繁、疲、难、倚。分彰化县治。葫芦墩,巡司驻)、彰化(繁、难。府北百里。鹿港,县丞驻)、云林(难。林杞埔,县丞驻)、苗栗(冲。大甲,巡司驻)、埔里社厅(调。府东南)。其山在府境者,西北五鹤、牛困山,西史老榻山,南芦芝芎、郡坑、松柏山、土山,东内山。浊水,出埔里厅东南山,西南流。左合二水,经云林县东北,一水自南来注之,曲北;右纳一水,经县北;又西北一水自嘉义县来,北流,注之。又西经牛埔厝,歧为三支:一支曰石龟溪,西为牛椆溪。一支曰虎尾溪,经汕头厝为麦寮港,并经县西,入于海。一支为东螺溪,又歧为三:曰刺桐港(即番穵港)、曰鹿港、曰二林港,并经彰化县西,入于海。大肚溪,上源曰合水溪,出埔里厅东南鱼池仔,西北流。合南硿溪,经厅西北,北港溪、北硿溪并西流注之;又西,珠子山二水合西北流注之。经府治南,左右各纳一水,经大肚街为大肚溪;又西北,入于海。大甲溪,出苗栗县东南,合数小水,西南流。右出支津,注于吞霄溪正渠,南流;左纳一水,折西北经铁砧山南,又西北,入于海。吞霄溪,出苗栗县东南,合大甲溪支津,经县南,西北流,入于海。后垄溪,出苗栗县东南山,合一水西北流,经五鹤山南至铜罗湾,夹二洲;又西北,经县治北,右通中港溪,左纳一水,入于海。中港溪,出县东山缘界,西北流。经县治,左出支津,合后垄港支水为乌眉溪,与正渠并西北,入于海。

  台南府(冲、繁、难。旧台湾府改设),东北距省治二百里,东及东南界台东州,西及南界海,北及东北界台湾府;广袤里数阙。北极高二十三度,京师偏东三度三十一分。领县四、厅一:安平(冲、繁、难、倚。大武垄、斗六,二巡司)、凤山(繁、难。府南八十里。下淡水,县丞驻;枋寮,巡司驻)、嘉义(繁、难。府北一百十七里。笨港,县丞驻;佳里兴,巡司驻)、恒春(疲、难)、澎湖厅(简。府西水程二百四十里。澎湖总兵,驻澎湖;八罩,巡司)。其山在府境者,北太湖、白水、木冈山,东北大福兴、大利山,东观音、枕头山,北华山,东南武吉、草山,南虎头、龟山,西凤山(凤山县以此得名凤山),北大冈、滚水、大武垄、大木冈山,县东傀儡山(俗曰加礼山)。澎湖厅,悬居海中。牛椆溪,出嘉义县东,西北流。经治北,与布袋嘴港并西流,入于海。八掌溪,出云林县界,西北流。经平鼻山北、半月山南,合瀵箕湖及一小水西流,至盐水港,入于海。急水溪,二源并出云林县西界,经嘉义县东南,合西流,又经急水铺南,左纳十八重溪,又经铁线桥街北,又西,入于海。曾文溪,出府治东北,西北流。经大武陇北,右纳茄拔溪、左纳一小水,经府治北,又西经倒风港,入于海。柴头港,出府治东北山,西北流。经治北,又西,合德庆港为安平港,入于海。二层行溪,出府治东;茄定港,出雁门关岭;阿山店溪,出凤山县东北:并西流,入于海。淡水溪,出府治东六张犁,西南流。右纳一水、左纳二水,经下淡水西、凤山县治东,至潮州厝汛北;冷水沟水,出县东芋匏山:合二水西南流注之,又西南,汇为东港,入于海。茄藤港,在凤山县南,西流;入于海。率芒溪,出恒春县北武吉山,合一水,西流;入于海。刺桐港、枫港、五重溪、三重溪、射寮溪,并在恒春县北,西流;入于海。龙銮潭,在恒春县南,西北流;入于海。猪■〈犭劳〉束港,在恒春县东,东流;入于海。

  台北府(冲、繁),西南距省治三百五十里,东、北、西界海,南界台东州,西南界台湾府;广袤里数阙。北极高二十五度十七分,京师偏东五度十五分。领县三、厅一:淡水(冲、倚)、新竹(疲、难。府西南)、宜兰(疲、难。府东南。头围,县丞驻)、基隆厅(冲、繁。府东北二百七十五里)。其山在府境者,北大屯、纱帽、大陇山,东北鸡笼山(在基隆厅),东府城、东攀山,南瓦窑山、大霸山、尖山、五指山,西南横山、金面山、虎头山、西南嵌山。海环府东、北、西三面,基隆口在基隆厅东北、沪尾口在府治西北。磺溪,出府治南山,合石头溪,东北流。左右各纳一小水,至枋桥街红仙水,合摆接溪诸水西流注之;又经府治西艋舺,十八重溪水北流折东注之;至大稻埕,大隆洞溪(出基隆厅东鸡笼山)合一水西流注之;又西北,分流,复合,经沪尾港,入于海。南嵌港(上流为大过溪),在府治西北;中沥溪、土牛沟、红毛港、凤山崎溪、旧港、油车港、香山港,并在新竹县西北,入于海。三貂溪,在基隆厅东南;草岭大溪、加礼远港、苏澳门,并在宜兰县南:俱入于海。

  台东直隶州(冲、繁、疲、难。卑南厅改设),西北距省治五百里,东及南界海,西及西北界台湾府,北界台北府,西南界台南府;广袤里数阙。北极高二十二度二十五分,京师偏东四度(卑南,州同驻;花莲港,州判驻)。其山在州境者,北岐来山、能高山,西秀姑峦山,东丁象山。西出八同关为秀姑峦山一带番社,系属峦番所居;西南一带高山番社,系属昆番所居。大港,上源曰打马槛溪,出秀姑峦山,东流。经治北,右合网网溪、左合一水,经奇密社,入于海。卑南大溪,出州西南新武洛社,合三水,东南流,入于海。花莲港,二源,并出州西北,合数小水,经太平厂南,入于海。东澳、南澳、大浊水溪、大清水溪、小清水溪、得其黎溪、三栈溪、马武窟溪、八里芒溪、吕家望溪、知本溪、大苗里溪、子仑溪、■〈虫王〉大足高溪、千子壁溪、大乌万溪、巴塱卫溪、鲁木鹿溪、牡丹湾、八磘湾,并在州东南,入于海。

  ——选自原书卷七八(「志」五三「地理」一八)。

  食货志

  户口

  田制

  盐法

  矿政

  征榷

  户口

  (乾隆)二十四年,定番界苗疆禁例:凡台湾民番,不许结亲;违者离异。

  嘉庆十五年,浙闽总督方维甸奏:■〈王葛〉玛兰田土膏腴,内地民人流寓者多。见检查户口,漳州人四万二千五百余丁、泉州人二百五十余丁、粤东人百四十余丁;与生、熟各番杂处,必须有所钤制。于是,议增■〈王葛〉玛兰通判一。

  自雍正十三年户部题准:福建台湾府生番百九十九名汇入彰化籍。……嗣后台湾生番归化者甚众。

  田制

  福建各鹿场旷土,例许租与民耕。然台湾自历任镇臣创庄招佃,往往侵掳民、番地。乾隆时,谕禁武弁垦荒;旋禁土民私购番田。五十三年,福康安请拨余地畀番民自种,遴壮健作屯丁;内山未垦及入官荒废埔地八千八百余甲——每甲准民田十一亩零,共屯丁四千分地任耕,免赋而不给饷。从之。嘉庆中,■〈王葛〉玛兰开辟田园七千五十甲有奇。道光初,定番社未垦荒埔分给民人征租。粤西设土兵、狼兵,均给军田;粤东有狼田、猺田,仍按田充兵:其田均禁民典。台湾亦然。

  (光绪)十二年,台湾巡抚刘铭传筹垦内山番荒,伐木变价以资抚恤。

  ——以上选自原书卷一二七(「志」一○二「食货」一)。

  盐法

  福建十六场,营销福建、浙江两省。其在台湾者尚有五场,营销本府;后入于日本。

  ——选自原书卷一三○(「志」一○五「食货」四)。

  矿政

  (同治十三年),海防议起,直隶总督李鸿章、船政大臣沈葆桢请开采煤、铁以济军需;上允其请,命于直隶磁州、福建台湾试办。

  ——选自卷一三一(「志」一○六「食货」五)。

  征榷

  (乾隆)五十二年,……越四年,以福建五虎门与台湾淡水八里岔设口开渡,由闽安镇征收进口税、南台口征收出口税。货物进口复运往他处,限一月内免重征;若逾限出口或限内移货别船,均征出口税。

  (同治)三年,设福建台南之打狗口海关,归巡抚管理。

  (光绪)十三年,改沪尾、打狗两关归台湾巡抚监督。

  ……

  (咸丰)八年,复定英约:一、牛庄、台湾、登州、潮州、琼州等口,均准开埠通商。……

  是年,允法商于潮州、琼州、台湾之淡水、登州、江宁通市,纳税输钞均同有约国。

  九年,允俄人于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台湾、琼州七口通商,税则视各国例定。美约亦如之;并允于潮州、台湾两口开市,照新章完纳税钞。

  (同治)二年,设东海、台南、淡水三关。

  (光绪十三年),改台南、淡水两税归台湾巡抚监督。

  ——选自原书卷一三二(「志」一○七「食货」六)。

  兵志

  绿营

  水师

  海防

  绿营

  福建台湾巡抚,节制二镇:

  台湾镇总兵,统辖镇标中营兼辖台湾北路、台湾水师二协、台湾城守及台湾南路等营(镇标中营,台湾北路协中营、右营,台湾水师协中营、左营、右营,台湾城守营左营、右营,台湾南路营,台湾嘉义营,台湾艋舺水师营,沪尾水师营,噶玛兰营,台湾恒春营,台湾道标台湾南路下淡水营)。

  澎湖镇外海水师总兵,统辖镇标二营(镇标左营、右营)。

  ——选自原书卷一三八(「志」一一三「兵」二)。

  水师

  (乾隆)六年,以台湾远隔重洋,修造战船仍循旧制。其福建各船厂,兴泉道之泉厂与兴泉永三府合办、汀漳龙道之漳厂与汀漳龙三府协办、盐法道承修之福建厂与延邵建三府协办。

  十二年,加台湾船厂运费。

  (同治)六年,整顿福建台湾海防,增置龙艚等船。

  八年,以江南形势先海后江,朝议拟以长江水师提督驻吴淞口,狼山、福山、崇明三镇标隶之;以江南提督移驻淮、徐,改福建水师提督为闽浙水师提督。寻左宗棠、彭玉麟议覆,以『海防不外战守二端,战宜原集兵力、守宜因势设险;仍循旧制为宜。福建水师自裁兵加饷后,实存水师六千九百余人、旗营水师三百余人,各营拖罾龙艚快艇等大小战船实存四十艘、台湾澎湖战船六艘、大小兵轮十艘,宜联合浙江省水师会操,官制则仍循其旧』。

  十一年,彭玉麟以海防日亟,议设水师总统于吴淞,分设二镇。一驻直隶大沽,凡盛京、直隶、山东、江南各海口战船隶之;一驻福建厦门,凡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各海口战船隶之。两镇每年周巡海口,会哨于吴淞:是为南北洋水师建议之始。

  十四年,因台湾疆土日辟,改安平水师副将为台东陆路副将——改鹿港游击为安平水师游击,任新设地方镇守之职。

  ****

  福建水师,顺治十三年始设福建水师三千人,唬船、哨船、赶缯船、双篷船百余艘。康熙二十四年,裁撤双篷船八十艘,以二十艘分防台湾及澎湖岛。雍正三年,于福州、漳州、台湾三处各设船厂,制造外海、内河大小战船。七年,设泉州船厂,修造各提镇协标水师战船;福州船厂承修四十六艘,泉州船厂承修四十八艘,漳州船厂承修五十二艘,台湾船厂承修九十六艘。……嘉庆四年,令战船悉改同安船式。……十年,增台湾水师同安梭船三十艘,编为「善」字号,分设台湾协标中、左、右三营。……十五年,裁撤台湾港口「善」字号船二十一艘。于鹿耳门增守港师船十六艘,编为「知」字号;增八桨快船十六艘,编为「方」字号。……(道光)七年,裁撤台湾水师营「知」字号、「方」字号船共三十二艘、「善」字号船九艘。别造白底艍船三十二艘,编为「顺」字号十六艘、「济」字号十六艘,分拨台湾协标中左右三营、澎湖协标、艋舺营。其外海战船名号凡十类,曰赶缯船、曰双篷艍船、曰双篷船、曰平底哨船、曰圆底双篷■〈舟古〉船、曰白艕■〈舟古〉船、曰哨船、曰平底■〈舟贡〉船、曰双篷哨船、曰平底船;内河战船名号凡九类,曰八桨船、曰六桨平底小巡船、曰花驾座船、曰八桨哨船、曰小八桨船、曰中八桨船、曰大八桨船、曰花官座船、曰哨艍船。各船水师多寡之数,以船之大小为衡。……台湾协标中营战船十九艘、右营十四艘、右营十六艘,澎湖协标左营战船十七艘、右营十六艘、艋舺营十四艘。

  选自原书卷一四二(「志」一一七「兵」六)。

  海防

  台湾西与福、兴、泉、漳四府相值,距澎、厦各数百里。其山脉北起鸡笼,南尽沙马碕。东西沃野,一岁三熟。宋称毗舍那国;明季,日本、荷兰人迭踞之。顺治问,郑成功占台湾、金、厦,时犯漳、泉。康熙初,姚启圣以闽省水师三百艘讨之,先克金、厦。二十二年,施琅以水师二万克台湾,乃置台湾府,设厅、县各官;铸钱币、开学校、筑城垣、逐生番,戍兵万有四千,遂为海外重镇。康熙六十年朱一贵之叛,施世骠由厦门率水师六百艘进攻,七日而克之;乃以总兵官镇台湾、副将守澎湖。乾隆间,福康安平林爽文之乱,台湾北境乃渐展拓。其后山之地,至嘉庆间始辟之。光绪十三年,开台湾为省治,设巡抚以下各官,为中国海南右臂。及中日之战,割让于日本,而疆事益不可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