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台湾资料选辑


  己酉(十六日),迁常青福州将军。以福康安劾柴大纪、蔡攀龙战守之功多不确实,谕:『柴大纪坚持定见、竭力固守,蔡攀龙奋勇杀贼、竟抵县城,或在福康安前礼节不谨,致为所憎;岂可转没其功,遽加无名之罪』!以孙士毅调兵运械不分畛域,赏双眼花翎。

  戊午(二十五日),以德成奏称柴大纪贪纵废弛,命福康安、李侍尧据实参奏;并以喀什噶尔办事大臣雅德在福建时徇隐,逮之。

  庚申(二十七日),伍拉纳护福建巡抚。

  五十三年春正月丁卯(初四日),免兵差经过之福建晋江等二十县本年额赋有差。

  丙戌(二十三日),柴大纪褫职逮问。福州将军常青以徇隐柴大纪褫职。

  二月甲午朔,获林爽文,赏福康安、海兰察御用佩囊,议叙将弁有差。

  乙未(初二日),释黄仕简、任承恩。

  庚申(二十七日),获台湾贼首庄大田,议叙提督许世亨等有差。

  三月壬申(初十日),林爽文伏诛。

  癸未(二十一日),再赏福康安、海兰察紫缰、金黄瓣珊瑚朝珠及福康安金黄腰带。

  夏四月己未(二十七日),富勒浑、雅德以失察柴大纪论绞。

  五月癸未(二十二日),宥常青罪。

  庚寅(二十九日),赈台湾难民。

  秋七月丁丑(十七日),赏还闽浙总督李侍尧伯爵,予现袭之李奉尧提督衔。

  戊寅(十八日),柴大纪处斩。

  冬十月乙卯(二十七日),李侍尧病,命福康安署闽浙总督。

  十一月癸亥(初五日),李侍尧卒,以福康安代之。

  十二月己丑(初二日),释富勒浑、雅德。

  五十四年春正月甲戌(十七日),免福建淡水等六厅县灾欠额赋。

  癸未(二十六日),调福康安为两广总督,以伍拉纳为闽浙总督。

  五十五年秋八月辛酉(十三日),上八旬万寿节,御太和殿,王贝勒贝子公文武大臣、蒙古汗王贝勒贝子公额驸台吉、回部王公台吉伯克哈萨克、安南国王、朝鲜缅甸南掌贡使、各省土司、台湾生番等行庆贺礼;礼成,宁寿宫、干清宫赐宴如仪。

  冬十一月丁丑朔,以浦霖为福建巡抚。

  五十七年夏闰四月甲申(十六日),以久旱,谕:『台湾及沿海各省详鞫命、盗各案,毋有意从严』。

  五十八年冬十二月癸未(二十四日),伍拉纳陛见,命吉庆署闽浙总督。

  六十年夏四月辛卯(十一日),台湾彰化匪徒陈周全等作乱,陷县城;寻复之。

  己亥(十九日),以魁伦劾洋盗肆行,命浦霖来京候旨;调姚棻为福建巡抚,以魁伦署之。

  庚戌(三十日),匪首陈周全等伏诛。

  五月丙辰(初六日),伍拉纳、浦霖以办理灾赈不善,褫职鞫治;命魁伦兼署闽浙总督。

  丁巳(初七日),调福康安为闽浙总督。

  六月戊申(二十九日),姚棻以质讯解任,命魁伦兼署福建巡抚、长麟署闽浙总督。

  冬十月甲申(初七日),长麟以徇庇伍拉纳、浦霖褫职,命来京;以魁伦署闽浙总督、姚棻署福建巡抚。

  ——以上选自原书卷一○~一五(「本纪」一○~一五)。

  仁宗本纪

  嘉庆元年夏六月乙亥朔,以魁伦为闽浙总督。

  丙子(初二日),调福昌为福州将军。

  三年夏五月丙寅(初三日),免福建全省远年逋赋。

  四年春三月癸亥(初五日),以书麟为闽浙总督、协办大学士。

  甲子(初六日),调庆霖为福州将军、福昌为江宁将军。

  五年春正月辛酉(初八日),以玉德为闽浙总督。

  九年夏六月壬戌(初五日),玉德奏海盗蔡牵扰及鹿耳门,突入汕木寨;得旨:『追擒务获』。

  乙亥(十八日),恤捕海盗阵亡总兵胡振声,赠提督、予世职,录用其子。

  十一年春正月壬子(初四日),海盗蔡牵陷凤山县,命玉德剿办,调广州将军赛冲阿驰往督办。

  三月乙丑(十七日),台湾总兵爱新泰克复凤山县,予世职。

  夏五月丙寅(十九日),玉德罢,以阿林保为闽浙总督。

  秋八月甲辰(三十日),李长庚奏:剿歼蔡牵匪党多名,蔡牵逸。

  冬十月丁亥(十四日),起阮元署福建巡抚,以病辞;调张师诚为福建巡抚。

  十三年春正月戊午(二十一日),浙江提督李长庚追击海盗卒于军,赠伯爵;以部将王得禄为浙江提督。

  十四年春二月丁巳(二十七日),福建总兵许松年歼毙海盗朱濆,予世职。

  秋七月戊辰(初十日),调阿林保为两江总督,以方维甸为闽浙总督。

  九月己未(初二日),以庆成为福州将军。

  己巳(十二日),张师诚疏报王得禄、邱良功合剿海盗蔡牵,紧逼贼船、冲断船尾,蔡牵落海淹毙;予王得禄子爵、邱良功男爵。

  十五年秋九月己未(初七日),以汪志伊为闽浙总督。

  十七年,免台湾噶玛兰水冲田赋。

  二十二年春三月甲辰朔,以董教增为闽浙总督。

  ——以上选自原书卷一六(「本纪」一六)。

  宣宗本纪

  嘉庆二十五年冬十二月丙戌(初四日),和世泰改福州将军,调庆保为闽浙总督,以颜检为福建巡抚。

  道光二年春正月丁未朔,以颜检为直隶总督,……以叶世倬为福建巡抚。

  冬八月戊申(初七日),召庆保来京,以赵慎畛为闽浙总督。

  三年春正月壬申(初二日),调孙尔准为福建巡抚。

  五年秋九月乙酉〔朔〕,调赵慎畛为云贵总督,以孙尔准为闽浙总督,调韩克均为福建巡抚。

  六年秋七月癸巳(十三日),命武隆阿为钦差大臣,赴台湾。

  冬十一月己丑(十二日),以台湾平,加孙尔准太子太保。

  十一年春正月丙子(二十二日),以魏元烺为福建巡抚。

  十二年春二月乙未(十八日),闽浙总督孙尔准卒,以程祖洛为闽浙总督。

  夏五月丁未〔朔〕,减福建水陆各营及浙江马步兵有差。

  秋七月,赈福建澎湖厅风灾。

  冬十一月戊寅(初六日),命署福州将军瑚松额为钦差大臣、都统哈哴阿为参赞大臣,赴台湾剿匪。

  十三年春正月丁丑(初五日),台湾嘉义匪首陈办伏诛。

  夏四月壬寅(初二日),乐善迁福州将军。

  秋七月庚午(初二日),免福建台匪滋扰之四县暨淡水厅抄叛各产租榖。

  十六年秋七月癸未(初二日),以锺祥为闽浙总督。

  十七年春二月乙卯(初七日),福建嘉义县教匪沈知等作乱,捕诛之。

  十八年冬十一月癸丑(十五日),令林则徐为钦差大臣,查办广东海口事件,节制该省水师。

  十九年夏四月辛未(初六日),以吴文镕为福建巡抚。

  六月丙寅(初二日),闽浙总督锺祥以关防被窃褫职,以周天爵代之。

  秋七月壬子(十九日),命林则徐以禁贩鸦片檄谕英吉利国及各国在粤洋商。

  冬十一月庚子(初八日),英船入广东海港,林则徐督官军击走之,停其贸易。

  十二月癸未(二十一日),调邓廷桢为闽浙总督。

  二十年夏六月甲申(二十六日),英人陷定海县,知县姚怀祥死之;褫乌尔恭额及浙江提督祝廷彪职,仍留任。

  秋七月癸巳(初五日),英船犯浙江乍浦海口,命奇明保率兵御之。英师犯福建厦门炮台,参将陈胜元等击却之。

  甲辰(十六日),英船泊天津口外,递信与琦善诉屈;命琦善接收,仍饬勿进口。

  乙卯(二十七日),英船至山海关等处。

  八月丙子(十九日),英人复侵福建厦门,提督陈阶平等击走之。

  己卯(二十二日),命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办;并论伊里布及沿海督、抚防守要隘,洋船停泊外洋勿问。

  九月庚寅(初三日),林则徐、邓廷桢,命交部严加议处;以琦善署两广总督。

  辛卯(初四日),以托浑布奏英船南去,命耆英、托浑布酌撤防兵。召邓廷桢来京,以颜伯焘为闽浙总督。

  己亥(十二日),英船入浙江慈溪、余姚二县内洋,伊里布等击走之。

  冬十一月己亥(十三日),英人陷定海。

  壬子(二十六日),伊里布奏英人要求澳门、定海贸易。谕琦善令英人退还定海。

  十二月己卯(二十三日),调吴文镕为湖北巡抚,以刘鸿翱为福建巡抚。

  二十一年春正月己丑(初三日),英人寇广东虎门,副将陈连升及其子举鹏死之。

  辛卯(初五日),琦善以虎门陷,下部严议。命奕山为靖逆将军,隆文、杨芳为参赞大臣,督办广东海防。

  〔二月〕辛酉(初六日),以祁■〈土贡〉为两广总督,怡良兼署。

  戊辰(十三日),英人去定海。

  壬午(二十七日),英人陷广东虎门炮台及乌涌卡笾,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署湖南提督祥福等死之。

  三月丙申(十一日),英人兵船入广东内港,杨芳等击走之。

  戊申(二十三日),准米里坚等国通商。

  壬子(二十七日),杨芳等请仍准英国商舶在广东贸易,不许;命将杨芳、怡良严议。

  闰三月乙亥(二十一日),谕奕山等抚恤各国洋商。

  夏四月己丑(初五日),英人陷广东城外炮台。

  癸丑(二十九日),以广东省城围急,准奕山等奏,令英人通商。

  五月丙辰(初三日),英船入浙洋,命裕谦申严各海口兵备。

  癸酉(二十日),英船去广东虎门。

  秋七月庚辰(二十八日),英人陷福建厦门,总兵江继芸等死之。

  八月丁亥(初六日),英人寇浙江。

  辛卯(初十日),英人去厦门。

  丁酉(十六日),英人寇浙江双澳、石浦等处,裕谦督兵击走之。命怡良赴福建查办军务。

  辛丑(二十日),英人复大举寇浙江。

  戊申(二十七日),英人再陷定海,总兵王锡鹏、郑国鸿、葛云飞等死之;裕谦、余步云下部严议。

  九月乙卯(初四日),英人陷镇海,钦差大臣裕谦死之;提督余步云遁。

  辛酉(初十日),英人陷浙江宁波府。

  冬十月辛卯(十一日),英船入台湾海口,达洪阿等击退之;命王得禄赴台湾协剿。

  十一月戊寅(二十八日),英人陷浙江余姚县,复入慈溪。

  十二月戊子(初九日),褫颜伯焘职,以杨国桢为闽浙总督。

  癸巳(十四日),英人陷浙江奉化县。

  丙午(二十七日),英船寇浙江乍浦。

  戊申(二十九日),英船寇台湾淡水鸡笼,达洪阿等击退之。

  二十二年春正月丙辰(初七日),杨国桢病免,以怡良为闽浙总督。

  夏四月癸未(初五日),英人复寇台湾,达洪阿等击走之;加达洪阿太子太保。

  己丑(十一日),英人去宁波府。

  乙未(十七日),英人陷浙江乍浦,同知韦逢甲死之。

  五月壬戌(十四日),英人陷江苏宝山县,提督陈化成死之;命耆英、伊里布赴江苏会同牛鉴防剿。

  丁卯(十九日),英人陷上海县,典史杨庆恩死之;命赛尚阿为钦差大臣,会同讷尔经额防剿。

  六月癸巳(十六日),英船寇京口。

  丙申(十九日),英船寇镇江,齐慎等遁。

  丁酉(二十日),英人陷镇江,副都统海龄死之。

  秋七月甲寅(初八日),英船寇江宁省城。命伊里布等议款。

  癸亥(十七日),耆英等请与英兵官定约,钤御宝;谕:『朕因亿万生灵所系,允所请』。

  八月戊寅(初二日),耆英奏: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各海口,与英国定议通商。

  九月己未(十四日),以伊里布为钦差大臣、广州将军,办理善后事宜。

  乙亥(三十日),壁昌迁福州将军。

  冬十一月甲子(二十日),命怡良查办达洪阿等妄杀被难洋人。

  二十三年春三月丁卯(二十四日),怡良奏达洪阿、姚莹并无战功,命褫职逮问;寻免达洪阿、姚莹治罪。

  夏四月庚子(二十七日),命耆英与英人会议通商。

  〔五月〕戊辰(二十六日),怡良病免,以刘韵珂为闽浙总督。

  冬十月己酉(初十日),耆英奏通商事竣,命回两江总督任办善后及上海通商事宜。

  二十四年夏四月壬子(十六日),台湾匪平。

  六月己酉(十四日),定米利坚通商条约。

  二十五年春〔二月〕甲寅(二十三日),调惠吉为福建巡抚。

  夏四月甲辰(十四日),调吴其浚为福建巡抚、惠吉为云南巡抚。

  六月甲午(初四日),允比利时通商。

  辛丑(十一日),赈台湾彰化县地震灾民。

  秋七月辛未(十二日),允丹麻尔国通商。

  八月辛丑(十二日),调郑祖琛为福建巡抚、吴其浚为山西巡抚。

  冬十二月戊戌(十一日),免台湾道光二十年以前民欠租榖粮米。

  二十六年夏五月丁卯(十三日),英人退出舟山。

  冬十二月丙子(二十五日),调郑祖琛为广西巡抚、徐继畬为福建巡抚。

  二十七年春二月丙子(二十六日),以福建海盗劫杀洋商,命刘韵珂等搜捕。

  〔三月〕戊戌(十九日),英船退出虎门。

  二十九年春二月辛丑(初二日),命刘韵珂抚恤台湾北路水灾、震灾。

  冬十一月庚戌(十七日),台湾嘉义县匪徒吴吮等作乱,捕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