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别史
- 清史稿台湾资料选辑
清史稿台湾资料选辑
夏六月乙酉(初九日),以佟国瑶为福州将军。
二十二年夏五月甲子(二十三日),命施琅征台湾。
闰六月戊午(十八日),施琅克澎湖。
秋八月戊辰(二十九日),施琅疏报师入台湾,郑克塽率其属刘国轩等迎降,台湾平。诏锡克塽、国轩封爵,封施琅靖海侯,将士擢赉有差。
冬十月丁未(初十日),群臣以台湾平,请上尊号;不许。
乙丑(二十八日),诏沿海迁民归复田里。
二十三年春三月壬申(初六日),以刘国轩为天津总兵官;陛辞,赐白金二百、缎匹三十、内厩鞍马一。
夏四月己酉(十四日),设台湾府县官,隶福建行省。
冬十月丁巳(二十五日),弛海禁。
十二月甲辰(十三日),赐公郑克塽、伯刘国轩、冯锡范田宅,隶汉军。
二十四年春二月庚申(三十日),再赐刘国轩第宅。
二十五年夏四月甲午(初十日),以张云翼为福建陆路提督。
二十七年春三月壬寅(二十九日),李光地坐妄举德格勒,议处;得旨:『李光地前于台湾一役有功,仍以学士用』。
冬十二月丙寅(二十七日),兵部、工部会疏福建前造炮船核减工料银二万余两,应着落故总督姚启圣名下追赔。上以姚启圣经营平台甚有功绩,毋庸着追。
二十八年夏四月壬辰(二十六日),命台湾铸钱。
三十三年冬十月乙巳(十一日),以金世荣为福州将军。
三十四年春二月己亥(初七日),以郭世隆为浙江福建总督。
三十五年夏六月壬子(二十八日),调张旺为福建水师提督、张云翼为江南提督。
秋七月戊辰(十四日),改吴英福建陆路提督。
三十七年夏六月辛亥(初八日),移吴英为福建水师提督。
四十年冬十月庚申(初七日),以梁鼐为福建陆路提督。
四十一年冬十月丙午(二十九日),以郭世隆为广东广西总督、金世荣为浙江福建总督。
四十四年冬十二月丙辰(二十六日),以祖良璧为福州将军。
四十五年夏五月丁丑(二十日),以梁鼐为福建浙江总督。
六月壬寅(十六日),以蓝理为福建陆路提督。
冬十月庚寅(初六日),谕曰:『今天下承平日久,曾经战阵大臣已少,知海上用兵者益少;他日台湾不无可虑。朕甲子南巡,由江宁登舟至黄天荡,江风大作;朕独立船头射江豚,了不为意。迨后渡江,渐觉心动。去岁渡江,则心悸矣!皆年为之也。问之宿将,亦然。今使高年奋勇效命,何可得耶』!
四十六年冬十一月己未(十一日),诏台湾客民乏食,愿归者听附公务船内渡。
四十九年秋八月庚寅(二十八日),以范时崇为福建浙江总督。
五十年秋九月戊申(二十二日),蓝理有罪,免;以杨琳为福建陆路提督。
冬十月丙辰〔朔〕,诏免台湾五十一年应征稻谷。
五十一年冬十一月乙酉(初六日),前福建提督蓝理狱上,应死;上念征台湾功,特原之。
五十四年春二月甲午(二十七日),以穆廷栻为福建陆路提督。
冬十一月甲午(初二日),以觉罗满保为浙江福建总督。
五十七年春三月丙寅(十七日),以黄秉钺为福州将军。
夏五月己未(十一日),浙江福建总督满保疏:『台湾一郡有极冲口岸九处、次冲口岸十五处,派人修筑;酌移员弁,设淡水营守备』。从之。
冬十一月丙子(初二日),福建巡抚陈璸卒,赠礼部尚书,谥「清端」。
六十年夏五月丙寅(初六日),台湾「奸民」朱一贵作乱,戕总兵官欧阳凯。
六月乙卯(二十五日),福建水师提督施世骠平台湾,擒朱一贵解京。诏奖淡水营守备陈策固守功,超擢台湾总兵。
冬十月壬戌(初五日),置巡察台湾御史。
辛未(十四日),以姚堂为福建水师提督。
六十一年秋八月丙寅(十三日),故提督蓝理妻子,先以有罪入旗;至是,上念平台湾功,贳还原籍,交款免追。
冬十月癸酉(二十二日),以李树德为福州将军、黄国材为福建巡抚。
——以上选自原书卷六~八(「本纪」六~八)。
世宗本纪
雍正元年春二月辛未(二十二日),以宜兆熊为福州将军。
三年春三月丁巳(初七日),满保奏:台湾生番七十四社归化。
四年秋九月壬辰(初三日),以蔡良为福州将军。
五年春三月辛丑(十四日),开闽省洋禁。
六年春正月己未(初八日),高其倬疏陈闽省械斗情形,得旨:『此等处须鼓舞属员实心尽力,方能有济。设遇一、二有为者甫欲整理,辄目为多事;属员窥其隐,谁肯任怨向前!须知其难而终任之,二、三年后始有成效也』。
夏六月丙戌(初七日),以石礼哈为福州将军。
七年夏四月甲午(二十日),以史贻直署福建总督。
八年夏五月辛未(初四日),移高其倬为两江总督、刘世明为福建总督。
九年冬十二月甲寅(二十五日),以准泰署福州将军。
十年夏闰五月庚戌(二十五日),台湾北路西番滋事,官兵讨平之。
十一年冬十二月戊午(十一日),诏曰:『前鄂尔达条奏台湾建城;郝玉麟奏称「台湾茨竹栽植,可以成城」。台湾变乱率自内生,贼匪无城可踞,乃易荡平。惟鹿耳门为台郡门户,于此建筑炮台,足资备御;栽植茨竹,相为藩篱。其淡水等处炮台,并应建造,以时增修』。
十二年冬十月戊午(十六日),以郝玉麟为浙闽总督。
——以上选自原书卷九(「本纪」九)。
高宗本纪
乾隆元年春正月癸亥(二十八日),赈台湾诸罗县地震灾民。
二月甲申(二十日),改嵇曾筠为浙江总督兼管两浙盐政、郝玉麟以闽浙总督专管福建事。
三年秋九月辛酉(十二日),裁浙江总督,以郝玉麟仍为闽浙总督。
戊寅(二十九日),赈台湾旱灾。
四年秋七月丙寅(二十二日),以郝玉麟为吏部尚书、宗室德沛为闽浙总督。
五年冬十月丙辰(十九日),赈福建台湾、诸罗风灾。
六年夏五月戊寅(十五日),免福建台湾逋赋。
秋九月壬申(初十日),授王恕福建巡抚。
七年夏四月甲午(初五日),调德沛为两江总督、那苏图为闽浙总督。
八年春〔二月〕辛卯(初七日),命孙嘉淦署福建巡抚。
冬十一月辛丑(二十二日),赈福建台湾等三县旱灾。
九年春二月丙辰(初八日),免福建台湾等三县旱灾额赋并赈之。
十一年秋九月辛丑(初八日),调陈大受为福建巡抚。
丁巳(二十四日),以喀尔吉善为闽浙总督。
十二年秋九月丁巳(三十日),以陈大受为兵部尚书,调潘思榘为福建巡抚。
十三年〔夏四月〕丙子(二十三日),加赈福建台湾等二县旱灾。
十四年夏四月乙巳(二十八日),赈福建台湾等三县灾。
十七年春三月戊寅(十七日),福建巡抚潘思榘卒,调陈宏谋为福建巡抚。
十九年夏五月戊戌(二十日),调陈宏谋为陕西巡抚、锺音为福建巡抚。
冬十一月戊寅(初三日),赈福建诸罗等二县风灾。
二十年秋九月壬申朔,免福建台湾等三县上年被水额赋。
二十二年秋七月丁未(十七日),以杨应琚为闽浙总督。
二十三年年春正月壬子(二十五日),调锺音为广东巡抚、周琬为福建巡抚。
三月丁未(二十一日),以吴士功为福建巡抚。
秋七月庚寅(初六日),免福建台湾县旱灾赋额。
冬十二月癸丑朔,赈福建台湾等四县风灾。
二十四年春三月己丑(初九日),召杨应琚来京,以杨廷璋署闽浙总督。
夏四月戊午(初八日),以杨廷璋为闽浙总督。
〔闰〕六月丙戌(初八日),免福建台湾等三县上年风灾额赋。
二十六年夏五月戊午(二十日),以定长为福建巡抚、杨廷璋兼署之。
二十八年冬十一月己卯(二十六日),以杨廷璋为体仁阁大学士,仍留闽浙总督任。
二十九年夏六月甲辰(二十四日),调苏昌为闽浙总督。
三十一年春二月壬寅(初二日),调李因培为福建巡抚。
秋八月癸丑(十六日),宥庄有恭罪,起为福建巡抚。
三十二年秋七月,福建巡抚庄有恭卒,调崔应阶代之。
三十三年春正月丙午(十七日),闽浙总督苏昌卒。
丁未(十八日),以崔应阶为闽浙总督、富尼汉为福建巡抚。
二月丙戌(二十八日),调富尼汉为山东巡抚、鄂宝为福建巡抚。
三月乙巳(十七日),调鄂宝为广西巡抚、锺音为福建巡抚。
三十四年夏四月己未(初七日),以温福为福建巡抚。
三十五年冬十月辛巳(二十九日),召崔应阶来京,命锺音署闽浙总督。
三十六年春正月甲辰(初二日),免福建台湾府属本年额征粟米。
〔三月〕戊午(十七日),以富明安为闽浙总督。
夏五月辛丑朔,调富明安为湖广总督,以锺音为闽浙总督、余文仪为福建巡抚。
四十一年冬十一月甲申(十六日),命四库全书馆详核违禁各书,分别改毁。谕曰:『明季诸人书集词意抵触本朝者,如钱谦益等均不能死节,妄肆狂狺,自应查明毁弃。刘宗周、黄道周立朝守正,熊廷弼材优干济;诸人所言,若当时采用,败亡未必若彼其速。惟当改易字句,无庸销毁。又直臣如杨涟等,即有一、二语伤触,亦止须酌改,实不忍并从焚弃』。
四十二年夏五月壬申(初八日),免福建台湾府属官庄租息十分之三。
四十三年春二月己酉(十八日),以锺音为礼部尚书,调杨景素为闽浙总督。
四十四年春二月丙子(二十一日),以增福为福建巡抚。
三月丙申(十二日),调杨景素为直隶总督、三宝为闽浙总督。
夏五月丙午(二十三日),以富纲为福建巡抚。
四十五年春二月丁巳(初八日),免台湾府属本年额榖。
夏〔六月〕乙卯(初八日),调富勒浑为闽浙总督。
四十六年春正月癸卯(三十日),召富勒浑来京,以陈辉祖为闽浙总督兼管浙江巡抚、督办塘工。
秋八月壬午(十二日),以富纲为云贵总督、杨魁署福建巡抚。
四十七年春三月癸丑(十六日),调雅德为福建巡抚。
秋九月辛亥(十七日),陈辉祖褫职逮问,调富勒浑为闽浙总督、福长安署之。
四十九年春三月庚戌(二十五日),改庆桂为福州将军。
夏五月丙辰(初二日),调常青为福州将军。
五十年秋七月己酉(初二日),调富勒浑为两广总督,以雅德为闽浙总督、浦霖为福建巡抚。
庚戌(初三日),调浦霖为湖南巡抚,以徐嗣曾为福建巡抚。
五十一年春二月庚辰(初六日),加福建水师提督黄仕简太子太保。
夏六月辛丑(二十九日),调富纲为闽浙总督。
冬十月辛丑朔,调富纲为云贵总督,以常青为闽浙总督。
十二月丙寅(二十七日),福建彰化县「贼匪」林爽文作乱,陷县城,知县俞峻死之;命常青、徐嗣曾等剿办。
五十二年春正月辛未(初二日),林爽文陷诸罗、竹堑。
丁丑(初八日),调李侍尧为闽浙总督;常青为湖广总督,仍留福建督办军务。
癸未(十四日),林爽文陷凤山,知县汤大奎死之。
甲申(十五日),常青以「守备陈邦光督义民守鹿仔港,收复彰化」奏闻。
丁酉(二十八日),命常青渡台剿匪。
二月壬寅(初四日),林爽文复陷凤山,犯台湾府;柴大纪督兵民御之。
壬子(十四日),免台湾府属本年额赋。
丙辰(十八日),复诸罗。
三月辛巳(十三日),复凤山。
辛卯(二十三日),黄仕简以贻误军机褫职,令其长孙嘉谟袭公爵。
乙未(二十七日),逮黄仕简下狱。
夏四月辛丑(初四日),以常青为将军,恒瑞、蓝元枚为参赞。调蓝元枚为福建水师提督、柴大纪署陆路提督。
六月壬子(十六日),授柴大纪福建陆路提督兼管台湾总兵事。
丙辰(二十日),召福康安赴行在,以勒保署陕甘总督。
秋七月壬辰(二十七日),以海兰察为参赞大臣,舒亮、普尔普为领队大臣,率侍卫章京等赴台湾剿贼。
八月,常青免;命福康安为将军,赴台湾督办军务。
九月壬午(十八日),调柴大纪为福建水师提督;以蔡攀龙为福建陆路提督,并授参赞。
辛卯(二十七日),以诸罗仍未解围,催福康安径剿大甲杙贼,并分兵进大甲溪。
冬十月辛酉(初七日),以福州将军恒瑞剿贼怯懦,召来京;调鄂辉代之。
壬戌(二十八日),命江苏、浙江拨福建军需钱各五万贯。
十一月甲子朔,加李侍尧太子太保、柴大纪太子少保。赐台湾广东庄、泉州庄义民御书扁额。
壬申(初九日),以柴大纪固守嘉义,封一等义勇伯,世袭。免台湾嘉义县五十四年额赋。
十二月丁未(初二日),福康安等败贼于仑仔顶庄等处,解嘉义围。晋封福康安、海兰察公爵,各赏红宝石顶、四团龙补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