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新档案选录行政编初集


  一、申

  抚、道、府宪

  私记 

  光绪柒年拾壹月十三日承兵房吕祥

  钤记  新设台北府新竹县钤记

  正堂徐行  私记 

  ●第二八九札光绪七年十月廿一日一一七○六--一

  臬道刘札知各属:道署需用铺垫及一切器具,饬由台湾县代为给价,不得摊累各属

  札新竹县

  钦命二品顶戴、按察使衔、分巡台澎兵备道、兼提督学政、音德本巴图鲁、加十级、纪录十次刘为札催事。照得本道,自履任后,凡有署中需用铺垫,及一切器具等物,先经饬由台湾县代为给价置办,仍饬将所用价银,逐款开单请领,即修理本道衙门,亦系查照向章,动用局存专款,均无须各属摊派。稽今日久,所有前项代给价银,尚未据台湾县开送,无凭核给。究竟实用器具等项银若干,应亟由台湾县于克日内,据实开单送辕,以凭核明给领,断不得有代垫、安衙、供差等项名目,摊累各属。是为至要。除饬遵外,合就札饬。为此札,仰该县立即遵照办理,毋违,切切。此札。

  光绪七年十月廿一日札

  关防  分巡台湾兵备道关防(注)

  私记 

  七年十月廿五日奉

  十月廿七日发办

  (注)印文不清,据「清代台湾职官印录」(民国四十九年、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三二页补之。

  ●第二九○移光绪八年四月十一日一一七○七--一

  基隆分府徐,移解新埔街民翁东友夫妇,请新竹知县取具的实铺户保结移覆

  移文  关防  台北府分防通判之关防

  私记 

  八年四月十七日到

  四月廿日发办

  钦加同知衔、基隆分府徐为移请事。案据民人林红毛喊称:「伊姊嫁与翁东友为妻,现因私逃来基,毛仝东友往找,特被林蛟扣留」等语。又据翁东友喊控:「妻氏被林蛟扣留」等情。各据此,敝分府随即提集研讯,并查吊婚字。据翁东友之妻翁林氏供:「愿随夫回去」等语。当将该氏发交伊夫翁东友,当堂领回,取具领状;并林红毛眼仝见领,切结在案。惟应取翁东友认保切结,据该民供称:「伊在新埔地方生理,须赴该处,方有熟悉店铺保认」。查新埔地方,系隶贵县,敝署差役,均不熟识,人生地疏,恐难周妥,合就移请。为此备移贵县,请烦查照,希将送到翁东友夫妇二名饬收;一面派差押赴新埔地方,取具该处的实铺户,认保妥结,移覆备案。望切、祷切。须至移者。

  计移送翁东友夫妇二名。

  右移

  新竹县正堂徐

  光绪捌年肆月十一日

  关防  台北府分防通判之关防

  ●第二九一保领状光绪八年四月二十四日一一七○七--二

  新埔街民翁缵绪,保领翁东友夫妇回家安业

  具保领状,竹北一保新埔街民人翁缵绪,今当大老爷台前,领得翁东友与伊妻林氏,较闹回唐一案,兹蒙基隆厅宪讯断,着令友带回归家教训,友甘愿遵断在案。经蒙厅宪将友夫妻移交新竹县,递回原籍,着保领回安业等情一案,绪当堂领回,不敢冒领。如有此情,惟绪是问。合具保领状是实。

  〔批〕附卷  私记 

  戳记  新竹县正堂徐、给漳籍代书、邱安邦戳记

  光绪捌年肆月廿四日具保领状人翁缵绪(画押)

  ●第二九二牒光绪八年四月二十八日一一七○七--三

  新竹县对基隆分府牒:翁东友夫妇已由翁缵绪领回

  同知衔、调授新竹县徐为牒覆事。本年四月十七日。准堂台移开:「据民人林红毛喊称:伊姊嫁与翁东友为妻(云云照文叙至)须至移者」等由。计移送翁东友夫妇二名到县。准此,兹据新埔街民翁缵绪赴县具保,当将翁东友夫妇二名,提交翁缵绪领回,取具领状附卷。合就备文,牒覆堂台,察核备查。为此,备由具牒。须至牒者。

  计抄送:

  翁缵绪领状一张。  私记 

  一、牒

  基隆海防分府徐

  私记 

  光绪捌年肆月廿八日承吕祥

  钤记  新设台北府新竹县钤记

  正堂徐行  私记 

  ●第二九三札(附清单)光绪九年九月十二日一一七○八--一、二

  台北府奉臬道札,札饬新竹县:台湾各县每年应贴册费,应一律提解

  计开:(注一)

  该县每年应贴道书册费实银壹百一十五元八角五瓣。

  又每年应贴府书,上下忙、总提解、埔地请察等案,册费银七十贰元。

  又每年应贴府书,折报仓谷、额采循环仓谷、充公等案,册费银一百四十四元。

  前二件年应解贴府书费银贰百一十六元。

  札新竹县  印  台北府印(注二)

  钦加二品衔、台北府正堂、加一级、随带加八级、纪录四次陈为札饬查议、批解事。光绪九年七月十八日,蒙本道宪刘札开:「案据本辕户粮书蔡择其、陈士杰等禀称:『窃台湾府属各县,每县年应给贴册费银二百七十元,迩来只折实银一百六十五元五角,续因折减、短扣,有名无实;而户粮各书,人众拥挤,业已各归各款,承办之书,禀请提解、给领在案。但其等承办台北户粮事务,从前台北未分治之先,淡、兰二厅,均有贴费,亦因短折、积欠,有名无实。迨台北分治,淡、新、宜三县初设,规模未成,莫敢遽请提解贴费,以致办公诸多拮据。刻下淡、新、宜三县,规模已成,所有应贴钱粮、积欠耗羡、条例民欠、遍审地亩、税契、榖数换充、仓库、柜书等十七案册费,核与台南各县,事同一辙,自应援案,一律提解贴费,以资办公。惟台北虽分治,淡、新、宜三县,究属新设,似难照台南一律给贴册费。可否援照台南各县给贴册费银数,查照七折核算折减,饬县提解给领,以资办公经费之处,伏候示定祇遵。如蒙允准,自当核实折减,禀候提解。为此,相率佥恳,并酌检台南案卷呈送,叩乞电察,恩准示定、饬提,俾办公有资,实叨恩便,沾叩』等情。据此,查前项册费,有关办公经费,固不可省。然台北淡、新、宜三县,究属新设,应否俯如该书等所禀,查照台南各县给贴册费银数,折减三成,以七成核算,每县应银一百一十五元八角五瓣,定案提解,以资办公?除批示外,合亟札饬。札到该府,立即遵照,限文到二十日内查明核议具覆,以凭饬提解给,用示体恤。一面核饬各县遵照办理,毋违,此札」等因,到府。蒙此,并据本辕户粮书胡桂芳禀称:「窃芳承办府房钱榖各款公事,最为繁琐,所需办公辛工、纸饭经费,月用甚巨,奈无厘头策应,全赖查照台南向章,各县就于征收供饷、税契厘头内,扣解每县每年应贴钱粮各案府书册费银二百一十六元,以资办公之费。查自设县以来,前因初设,规章未定,道书册费,亦未奉札提解,未敢即行请提,以致办公赔垫,清苦难堪。伏思:凡有钱粮各案册籍,向由府房汇造总册详送,经由道房核转,加文咨报。是于同治十二年间,经台南道、府书禀,蒙前道宪夏批定章程,各款册费,按以三成归道书,七成归府书,以为匀给办公等因。兹奉道宪札,提前项钱粮等案,道书册费,事同一律,府书册费,自应援照台南旧案,叩请并案饬解,赖以奉公,情亟具禀。理合将厅任准台湾前升府张粘单,移追钱榖各案,府书册费银元旧章原卷一宗,检缴呈送禀请,叩乞察核,俯准援案,列单一并,饬县遵解、给领,以资奉公,沾感,切叩」等情。据此,查各属造送各项册折,送由府、道衙门核转册费,自属在所必需。惟现在奉饬,道辕书办,每县每年应解册费银一百一十五元八角五瓣,本辕户粮书,又请援照台南各县向章,每县年贴册费银二百一十六元,应如何设筹,或由官捐,抑由县书贴送,亟应妥议章程,按时批解,以示体恤。除分饬妥议详覆外,合并列单札饬。为此札,仰该县官吏,立即遵照,迅将粘单内开:每年应贴道、府书各案册费银元,克日妥议详覆,批解来府,立等分别提给转详,毋稍玩延干咎,切切。此札。

  计粘单一纸。

  光绪九年九月十二日札

  印  台北府印九年九月十五日奉

  私记 

  (注一)一一七○八--一,系后件之附件(单)。

  (注二)一一七○八--二,府印盖在骑缝处。

  ●第二九四移光绪十二年二月十八日一一七一○--一

  管带栋字副营移请新竹县:将私出藤草人犯,差拘讯办

  移文  关防  管带栋字副营关防

  二月十八日到

  管带栋字副营、两江尽先即补协镇都督府、随带加二级袁〔为〕移请差拘严办事。窃本月十七日,据抚垦局丁勇刘寿等禀称:「本月〔十八〕(注一),前往截阻出山藤草各物,适有打牛崎庄民人许阿十,仝伊侄许〔阿戆〕,〔率〕(注二)带三十余人,挑藤出山。丁等向阻,该民人竟敢逞凶拒捕;并丁等截获藤条二十九担,均被砍碎。禀请拿办」等情。据此,因思此次办理抚垦事宜,宪谕:「所有各番社树藤、通草,禁止附近民人入山采取。均令化番自行采伐,由官收卖,使化番(注三)获价。稍有赢余,拨济抚番经费,俾各化番亦可藉资生计」等因。奉此,遵经会商设局,次第举办。讵迩日竟有不法庄民,相率入山,割取藤条,砍伐树木,当饬敝营弁勇,协仝局丁,择要阻拿。〔该〕(注四)打牛崎庄民人许阿十等,竟敢拒捕,实属藐玩已极。当此开办伊始,非请从严拿究,何以儆刁横,而伸禁令。理合备移。为此移请贵县,希烦查照来移事理,迅赐签差,限拿打牛崎庄许阿十等到案严办,俾刁横知儆,抚务有赖,实叨公便。须至移者。

  右移

  钦加五品衔、特授台湾埔里抚民分府、署理新竹县正堂方

  光绪十二年二月十八日

  关防  管带栋字副营关防

  (注一)「十八」二字,据一一七一○--二(票)补之。

  (注二)「阿戆率」三字,据一一七一○--二(票)补之。

  (注三)「化番」二字,据意补之。

  (注四)「该」字,据一一七一○--二(票)补之。

  ●第二九五红禀光绪十二年二月二十七日一一七一○--三

  局董等佥禀新竹县:拟将犯禁采藤之人犯,将藤条作价认赔;知县批:应再酌量议罚

  具禀竹北二保咸菜瓮局董生员刘耀黎、卫璧奎,为据情禀明,邀恩裁夺事。切有打牛崎民人许阿十、许阿戆,与四处愚民,未闻禁令,采藤犯禁,于本月十八日,遇勇丁截获藤条二十九担。因不听阻,以致口角,均皆□□□□□局丁刘寿□□许阿十、许阿戆即行禀报。今蒙票差严拏,始知犯禁,难逃罪咎;遂托举充(总理)谢有时、垦户连日昌,前来求息,认罪遵罚。且云:二人皆系独子,家贫亲老,举家全靠养育;又兼农忙采茶之候,犹恐误耕等语。但事经禀案,不敢擅便。现拟将藤作价认赔,可否邀恩,悉听鸿裁。刻下四乡尽知禁令森严,再不敢入山擅取。生等忝在奉公,理合据情禀明。伏乞协台大人,如保赤子,恳恩电察施行。沾叩。

  正堂方批:

  现当举办招抚,凡番界内草木,不得擅行砍伐,固已早申禁令;乃许阿十等,竟敢违禁采取,实属愍不畏法。本应严拏惩办,以为玩视禁令者戒。据禀:该民等家贫亲老,农事方殷;自应宽其既往。惟是以截获之藤条,作认赔之罚款,求免示责过轻;应再酌量议罚,庶儆将来,而免效尤。着即遵照。  私记 

  光绪拾贰年贰月廿七日具禀局董生员总理谢有时谢耀黎垦户连日昌卫璧奎

  ●第二九六札光绪十五年十一月九日一一七一三--三

  台北府查核新苗分界应以中港大溪为界,饬新竹县会同苗栗知县,履勘定界,绘图具覆

  札新竹县

  钦加盐运使衔、在任候补道、福建台北府正堂、加一级、军功加二级、纪录五次雷,为饬遵事。本年十一月初四日,奉台藩宪沈批据新竹县方令祖荫禀,会商划分新、苗两邑地界,拟以沙仑崁分界缘由;奉批:「仰台北府遵照另札办理,并饬该令知照,仍候宫保爵抚宪批示,缴」。同日又奉批据苗栗县林令桂芬禀,新、苗分治,应以何处为界,请示遵办缘由;奉批:「仰台北府遵照另札办理,并饬林令知照,缴。图并发,覆日仍缴」。又奉札开:「据代理苗栗县林令桂芳禀称:『窃卑职仰荷宪恩,委代斯缺,叩辞后,行抵新竹,会晤方令,议商划界事宜。在方令,欲以苗栗沙仑为界;卑职因未历其地,未敢允从。旋即趋赴彰化,谒见程守,禀承一切。于十九日抵苗,接印任事,随即驰往方令所议沙仑之处查勘。该处即属苗栗保保界,离卑邑维祥庄建城之处,仅隔八里,其沙松浮,欲据为界,恐难经久。何以故?缘台北之风猛烈异常,而卑邑逼近内山,其风更甚。沙仑往往吹为地,指不胜数。与其苟安目前,不如作一劳永逸之计。查新辖之中港保之中,有大溪一条,溪北距新竹城三十里,溪南离卑邑亦有二十里。该溪直通内山,诚属天生界限;若以为界,最相得宜。正在禀请遵办间,据绅士、恩贡生刘廷珍等禀:<以沙仑难靠,不若中港溪之天生形堑。且溪南居民离苗较近,多愿归附,不愿远归新竹,请转详定界>等情,前来。卑职伏查:设官分职,原为便民,不在地之广狭。地多一里,即多一里之责任;少一里,即少一分之考成。卑职既蒙委任,何敢固执;以仑、以溪,毫无成见。惟事属便民,又不敢稍存膜视。究应以何为界,理合绘图,禀请察核,俯赐批示只遵。并请径饬新竹县订期会勘定界,实为公便』等情,计禀呈绘图一纸。正在核办间,据新竹县方令禀称:『窃照卑邑分设苗栗县治,前准署苗栗县林令到新晤商,卑职当将一切情形,会同商酌,并将卑邑应分竹南二、三、四保田园甲则、粮额、庄户、实征钱粮图册、单根各件,并该辖地方词讼卷宗,以及应拨书役,均经分别移送抽拨;一面申报宪鉴在案。伏查:应征钱粮,县治既分,各有专责,所有划归苗栗县管辖之保、庄,均经卑职截定征数,至林令接印前一日止,造册具报,自十月十九日起,移归苗邑接续征解。至应分界址,林令执意,以中港溪为界。卑职查:从前竹南一、二保,原定以中港溪之南沙仑崁为界,闻系自设淡水厅治以来,该两保即以崁分界区。是故,清丈之时,仍循其旧。如果新、苗两邑遵照此崁为界,则可将竹南二、三、四保地方划分,全归苗邑管辖。倘若以溪为界,又须以竹甫一保地方,截分三分之一,所有清赋粮额、图册,均须逐一改换,颇费周章。况台地每逢久雨大水,溪道时有变更,究不若原定之沙仑崁系属硬界。林令接印后,卑职即经酌拟备稿,商请会禀勘定。兹准林令函复,业已禀请宪台核示。除俟奉批遵办外,合将卑职会商分界大略情形,禀明察核,批示祇遵,实为公便』等情。各到司。据此,查新竹与苗栗分治,其界址必须确勘划清。前据方令以旧病复发,禀请委员代勘,业经批饬该府,饬委会勘在案。究竟应以何处分界为宜,亟应饬令勘复,由府核议详办。合行札饬。为此,仰府官吏立即遵照办理,并转行该二县知照,毋违」等因,计发绘图一纸。蒙此,并据新竹县方令禀同前由,各到府。奉、据此,本府查核,该二令所禀情形,如以沙仑为界,逼近苗栗建县之处仅止八里,局势太促。诚不如以中港大溪为界,北距新竹县城三十里,南距苗栗县城二十里,较为适中。且划分疆域,向以溪水为贵,沙仑究系陆地,并无一定可以指实之区,纵有一、二处可指,而亦不能处处俱有。溪道则天生形势,由内山而通海口,界址显然,非人所能移易;既无虑疆界之争,且可杜跨籍之弊。纵谓溪道水有迁移,而同属一溪之中,大致了然。且钱粮原准升除,此坍彼涨,两县仍以溪为界,于事并无窒碍。方令所称:以中港溪为界,竹南一保须截为两。本府查方令前送清赋图册,竹南一保今已改名中港,何妨将隶于苗者,名为中港南保;隶于新者,名为中港北保。前送清赋图册,系未分治以前之案,无所庸其更改。而界址既以溪为分,粮额应由县划清,各归各征。本府面禀藩宪,亦以中港溪道划分为然。前奉札饬委勘,即经由府檄委张令廷■〈木干〉会勘,并移知台湾府在案。兹奉前因,除再移知台湾府,并分饬印委各员遵照外,合就札饬。为此札,仰该县即便遵照札指,并照前札,会同履勘定界,绘图具覆,毋违,切切。此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