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别史
- 淡新档案选录行政编初集
淡新档案选录行政编初集
计粘抄详一纸。
光绪十四年四月十五日
关防 办理全台邮政总局关防
光绪十四年四月十六日奉
●第一五一红禀光绪十四年四月十六日一一三二三—八
新竹城绅士林汝梅等五人,禀请新竹县转详,宽免站兵吴瑞启就地正法
具佥禀绅士林汝梅、郑如兰、李联萼、高廷琛、陈浚芝,为罪实应得,情有可矜,佥乞据情转详,以超蚁命事。缘有北右兵丁吴瑞启,因此本月初一日,轮值递送公文跑上,中途闻报老亲暴病危急,专人赶回,该兵念亲情切,不得已,转请王传代递。罔料王传一介村愚,未识递送公文有关紧〔要〕,跑至中港,因敲门乞火,口角滋闹,致将公文遗失,旋经该兵知觉,需钱追回,转递前站,回营销差。不意,营主任一字识,擅行动禀,致蒙钦宪批饬,拟将该兵就地正法,以儆将来。伏念递误公文,乃法所应究,梅等诚未便干预。第以该兵承祀两祧,亲年老耄,子属冲幼。兼之,因孝致杀,似觉情有可矜。乡里、亲友知该兵平日安分,倍为悯恻。故敢同声,吁乞网开一面。且经此帅威一振,各营震惧,已可垂戒将来,则不杀之恩,足以肃邮程,而严于鈇钺矣。梅等忝属梓里,目睹该兵,情实堪怜,且为一家性命所关。合亟沥情,联名佥乞公祖大老爷,俯念生死攸关,恩期破格,据情转求,以超生命,则再造之恩,同于覆载。沾叩。
光绪十四年四月日佥禀高廷琛(画押)郑如兰(画押)林汝梅(画押)李联萼(画押)陈浚芝(画押)
●第一五二呈光绪十四年四月十六日一一三二三—九
站兵吴瑞启之父吴郑清,呈请新竹县查情,网开一面
具呈人吴郑清,住本城保东门街、晋江属(注一)
戳记 新竹县正堂方、给发泉籍代、书黄为戳记
具呈状人吴郑清,年八十岁,住东门街,抱告吴九义、年三十三岁。为罪有应得,恩可仰邀,恳乞据情转详,以超生命事。切清子吴瑞启,投充北右营兵丁,于本月初一日,轮值公文,驰向前站,适因老病暴发,家无五尺之童,无所倚望,不得己,端人赶回,将文件倩交王传转递。罔料村愚未暗紧要公文,跑至中港,敲门乞火,互相口角,致将公文遗失。清子闻知,随即赶往,需钱赎回,转递前站,回营销差。不意,营主任一字识,不知情形,加重禀报,致蒙钦宪批饬,令将清子就地正法,以儆效尤。伏思清年届古稀,单生此子,养生送死,更无他人,抢地呼天,进退狼狈。惟有仰恳宪恩,网开一面,据情转详,俾得承嗣两祧保全蚁命。清生当衔环,死当结草。势迫沥情,叩阶哀〔乞〕(注二)仁宪大老爷笔下超生,恩准〔迅〕(注三)如所请施行,再造之恩实同覆载。沾叩。
光绪十四年四月十六日具呈人吴郑清
(注一)用状式纸。
(注二)据一一三二三—四七副状(即本文件之副状)补之。
(注三)据一一三二三—四七副状(即本文件之副状)补之。
●第一五三详光绪十四年四月十七日一一三二三—一○
新竹知县方,详请邮政总局,将案情转详于巡抚刘
五品衔、台湾府埔里社通判、署台北府新竹县,为详请察核转详事。本年四月十六日,奉宪台札开:「奉爵抚宪批本总局详,台湾北路右营新竹翁游击(云云照札叙至)此札」等因,(注一)计粘抄详一纸到县。奉此,卑职查此案,先准北路右营翁游击,移送兵丁吴瑞启到县,当经提讯。据供:「伊递送公文,原系自行递送,因家中专人,报知老母患病,所以倩王传送去;不料王传在途,将公文遗失,伊自行雇同林得福等寻回」等语。业将讯供缘由,具文禀报在案。奉札前因,北右营翁游击,正提兵丁吴瑞启一名,遵批办理,而各营兵众心不服,纷纷借口,俱称:「吴瑞启倩王传代送公文,实因老母患病所致;且王传遗失公文,系吴瑞启自行设法寻回,并无遗失缺少。原详不将下情详细叙入,致干宪怒,批饬正法。此系营主之栽冤」等语;聚拥协署求宽。卑职当即前往弹压、谕解。翁游击亦自行进郡面求,随即起程,各兵心始服散回。卑职回署后,即据绅士林汝梅、李联萼、高廷琛、陈浚芝等佥禀:「北右营兵丁吴瑞启(云云照呈叙至)合亟沥情,俯念生死攸关,恩期破格,据情转求,以超生命」等情。并据吴郑清呈称:「切清子吴瑞启,接充北右营兵丁(云云照呈叙至)惟有仰恳网开一面,据情转详,俾得承嗣两祧,保全蚁命」等情。(注二)各到县。据此,卑职伏查:兵丁吴瑞启,倩王传代送公文遗失,虽系吴瑞启自行设法寻回,究属咎有应得。现奉爵抚宪批,饬将该兵吴瑞启正法,自应遵照办理。兹据该绅等联名佥禀内称:营中原详,不将吴瑞启下情叙入详内,系属错误。无怪各营兵纷纷借口冤枉,既据该绅等具禀前来,卑职不得不据情转详,以顺舆情。除饬差严缉王传讯究具报外,理合据情,具文详请宪台察核,俯赐转详,实为公便。为此备由具申。伏乞照详施行。须至详者。
一、详
台湾邮政总局宪
光绪十四年四月十七日兵承吕祥
印 新竹县印 私记
文填十七日申
正堂方行 私记
(注一)参阅一一三二三—七(第一五○号)。
(注二)参阅一一三二三—九(第一五二号)。
●第一五四斩决名单光绪十四年四月十九日一一三二三—一二
站兵吴瑞启斩决
轨决名单
计开:
玩兵吴瑞启
〔光绪十四年〕四月十九日
●第一五五札光绪十四年四月十七日一一三二三—一三
福建台湾巡抚刘,饬新竹县即将站兵正法
头品顶戴、兵部侍郎、福建台湾巡抚部院、兼管海关、学政、一等男刘为札饬事。照得新竹营兵吴瑞启跑递公文,竟敢雇人顺带,遗失多件,例应正法,以肃军政。据该营游击翁曦面禀:奉文后,该营兵丁胆敢聚众玩抗,不遵法令,骇人听闻。除立派中军周起凤,会同翁游击,带勇前往查办外,为此札饬。札到该县,俟周中军到后,务将犯兵吴瑞启即行正法,并严拏滋事为首兵丁,并千把不能随同弹压情形,详细查明,交周中军解回台北,分别讯办,以儆凶玩而肃营规。毋稍徇纵,致干并究。切切。特札。
右札仰新竹县,准此。
光绪十四年四月十七日
关防 福建台湾巡抚关防(紫色)
●第一五六夹单禀光绪十四年四月十九日一一三二三—一四
抚院行营中军府周、北右营游府翁、新竹县令方,禀巡抚刘:监提犯兵正法日期,及查讯滋事情形
敬会禀者,窃标下起○(注一)奉宪台札,饬带勇前往新竹,将犯兵吴瑞启即行正法,并查办滋事情形等因,随即禀辞,带勇起程,于四月十九日辰刻,驰抵新竹。标下○遵即随同回新。卑职祖○先于四月十八日,奉宪台札开:「照得新竹营兵吴瑞启跑递公文,竟敢雇人顺带,遗失多件,例应正法,以肃军政。据该营游击翁曦面禀:奉文后,该营兵丁胆敢聚众玩抗,不遵法令,骇人听闻。除立派中军周起凤,会同翁游击,带勇前往查办外,为此札饬。札到该县,俟周中军到后,务将犯兵吴瑞启即行正法,并严拏滋事为首兵丁,并千把不能随同弹压情形,详细查明,交周中军解回台北,分别讯办,以儆凶玩而肃营规。毋稍徇纵,致干并究。切切。特札」等因。奉此,查该犯兵吴瑞启一名,业经监禁在案,奉饬前因,标下起○会同标下○、卑职祖○,即于四月十九日,监提该犯兵吴瑞启一名正身,当堂绑赴市曹,斩首悬竿示众,各兵民均相安无事。至营兵滋事一节,标下等传同把总郑飞熊、暨头目等查讯,据供:「当时系该犯兵吴瑞启之家属、亲友,沿途喊哭,随后跟看闲人甚多,同进协署求情,一时拥挤,旋即弹压散回,各营兵并不敢聚众滋事、抗违」等语。再三究诘,矢口不移。该把总所称是否尽实,除再访查明确,严拿解究外,理合将该犯兵吴瑞启处决日期,具文禀报爵帅大人察核。肃此具禀,恭请勋安。伏乞垂鉴。标下起○、标下○、卑职祖○谨会禀。会禀监提犯兵吴瑞启正法日期,并查讯滋事大概情形由。(注二)
一、夹单禀
爵抚宪刘
光绪十四年四月十九日稿
禀二十日发
钤记 北右营钤记,印文不清
私印 新竹县印
北右营游府翁行 私记
抚院行营中军府周行 私记
新竹县正堂方行 私记
(注一)此禀系周中军(名起凤)、翁游府(名曦)、方正堂(名祖荫)之会禀。文中「起○」、「○」、「祖○」,乃此三名之代号。又会禀于镇宪万(一一三二三—一五),其禀意略同。再新竹县禀于藩宪、道宪及府宪(一一三二三—一六),禀于邮政总局宪及营务处宪(一一三二三—一九),均略同。
(注二)此系「夹单」,其正本参阅一一三二三—三四、三五(第一六二号)。
●第一五七甲简文光绪十四年四月十七日一一三二三—二○
新竹知县方,详请邮政总局,将案情转详于巡抚刘之简文
简文 印 新竹县印
十八 私记
五品衔、台湾府埔里社通判、署台北府新竹县,为详请察核转详事。除将兵丁吴瑞启倩王传代送公文延误,奉批,饬即正法,因营中原详错误,致各营兵众心不服,纷纷借口,并据绅士林汝梅等,联名佥请,据情转求各缘由,全录正详不复冗叙外,理合摘具简文,详请宪台察核,俯赐转详,实为公便。为此备由具申,伏乞照详施行。须至申者。(注)
一、申
台湾邮政总局宪
光绪十四年四月十七日知县方祖荫
印 新竹县印
(注)此简文(简详)之正详,参阅第一五三号。
●第一五七乙批光绪十四年四月十八日一一三二三—二一
台湾邮政总局,对新竹知县详之批示
福建台湾邮政总局批:据详及另禀均悉。查此案,昨奉爵抚宪札饬:「照得新竹营兵吴瑞启,雇人顺带公文,遗失多件,例应正法,以肃军政。据该营游击翁曦面禀:奉文后,该营兵丁胆敢聚众玩抗,不遵法令。除立派中军周起凤,会同翁游击,带勇前往查办,并札新竹县,务将犯兵吴瑞启即行正法,并严拿滋事兵丁,及千把不能随同弹压,详细查明,交周中军解回台北,分别讯办,暨分札饬遵外,札局移行,遵照办理」等因。当经分别移行在案,未便再行详请。至翁游府未将该犯兵下情禀明一层,现在爵抚宪委中军艋舺营周参府,到地查办,自然水落石出。仰即知照。缴。十八 私记
骑缝印(办理全台邮政总局关防)
新竹县光绪十四年四月二十日奉
私记
●第一五八呈光绪十四年四月二十五日一一三二三—二八
站兵吴瑞启之父吴郑清,呈控北右营字识翁林钰,勒索未遂,陷害伊子,请新竹知县方讯办
具呈人吴郑清,住本城保东门街庄,惠安属
戳记 新竹县正堂方、给发泉籍代、书黄为戳记
具呈状人吴郑清,年八十岁,住本城,抱告吴氆郎,年五十九岁。为索诈不遂,挟恨妄禀,恩饬拘讯,详请究偿事。缘清子吴瑞启,投充北右营兵丁,因代递公文至香山,适以老病暴发,该子孝道循笃,闻报奔回,误倩王传转递。罔料王传竟将公文遗失,清子闻知,旋即需钱赎回,递交前站,回营销差。岂知营主毫无成见,任听字识翁林钰把持,有钱者生,无钱者死,勒索清子番银贰拾元。明允,彼则不报;当许拾贰元,反触其怒,擅行加重妄详,致蒙营宪请令,将清子正法。嗟嗟!清年逾古稀,单有此子,况承两祀;今一旦遭诬杀没,养生、送死,更无可托,糊口无资,旦夕奚生。呼天跄地,惨不胜言。此等良心卓丧,不顾死〔活〕,竟因索诈不遂,陷及无辜。若不禀恳,饬拘讯明,详请究偿,不特贪徒得志,而且亏子含冤九泉,且将来何以惩贪毒,而正捏陷之罪。势迫情惨,冒死哀乞青天大老爷,为孱伸冤,恩乞提集质讯,转详施行。沾叩。
钦加五品衔特授台湾埔里抚民分府署理新竹县正堂方批:
尔子吴瑞启雇王传代送公文,以致中途滋事遗失,已奉爵宪悉批,饬将吴瑞启正法,以肃邮政在案。现据呈各情是否属实,侯据情备移北右营游府,查明移复核办,摹结姑附。 私记
计粘摹结一纸。
光绪十四年四月二十五日具呈人吴郑清
●第一五九手摹结状光绪十四年四月一一三二三—二九
站兵吴瑞启之父吴郑清,及其抱告吴氆郎,称具摹结,称其所呈控属实
具摹结状本城民人吴郑清、吴氆郎等,今当大老爷台前,与摹结事。清等实结得:委系被翁林钰勒索清子洋银贰拾员;如无此情,清等自当坐罪。理合出具摹结是实。
戳记 新竹县正堂方、给发泉籍代、书黄为戳记
光绪十四年四月日具手摹结状人吴郑清氆郎同摹样(吴郑清摹)(吴氆郎摹)
●第一六○移光绪十四年四月三十日一一三二三—三○
新竹知县方,移请北右营游府翁,查覆站兵吴瑞启之父吴郑清所控是否属实
钦加五品衔、特授埔里分府、署新竹县正堂方为移请查覆事。本年四月二十五日,据本城民吴郑清呈称:「缘清子吴瑞启,投充北右营兵丁,因代递公文至香山,适以老病暴发,该子孝道循笃,闻报奔回,误倩王传转递。罔料王传竟将公文遗失,清子闻知,旋即需钱赎回,递交前站,回营销差。岂知营主毫无成见,任听字识翁林钰把持,有钱者生,无钱者死,勒索清子番银贰拾元。如允,彼则不报;当许拾元,反触其怒,擅行加重妄详,致蒙营宪请令,将清子正法。嗟嗟!清年逾古稀,单有此子,况承两祀;今一旦遭诬杀没,养生、送死,更无可托。若不禀恳,饬拘讯明,详请究偿,不特贪徒得志,而且亏清子含冤九泉。恩乞提集质讯,转详施行。切叩」等情,到县。据此,除批示外,合就备移。为此移诣贵游府,请烦查明:吴郑清所控翁林钰各情,是否属实,务祈移覆过县,以便核办。望切,望切。须至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