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军侵台档案


  意格昔随曾侯议订俄约,颇知中国政府之意;今于津约有三大虑在焉。一、顿弃越国落封,有失体统。二、径与法军为邻,恐滋事端。三、广开边界与法通商,且须议订优异约章,致他国效尤,将接踵而至。凡此三虑,倘能于津约中斟酌字句稍为增改,不矢中国体统、不使华人恐惧,中国政府必能允从。昔新、旧俄约,亦系如此办理,可以引证。鄙意中国之第一虑,可以变通办理。查法国执政无论何人,必欲筹饷派兵,以不失保护越南之权为要务;今复不索偿款,但求津约照办,他国亦首颔之。中国现在要求之意,各国知之必离华而袒法;盖以为中国仍执初意欲追回属国之权,不欲外交,思尽绝通商之利也。按中国与他国通商,今已坐收其利;推原其本,皆由各国勉强而致。兹各国若启疑窦,恐必暗结法人允其滋扰,庶可分沾利益;此尤可虑者也。法意既决不肯失保护之权、不肯失津约之利,则须别寻计策以结纳中国之欢;惟有将津约第二款斟酌增减字句而已。可云法系奉派前往保护越南乎;或可云中国数年来已为越南赔累不少,今法既云保护越南担当责成,可准其自行立约办理乎。凡此者皆可保全体统,而法国亦必肯受;因法国近亦知中国体统不肯失也。其第二虑,亦非不能解释者。查茹相在议院所言,已留有可商之道;且谅山之役,可见两兵相遇必生事端。意格前年曾上条陈于曾侯云:『两国应订定东京界趾,不准法兵逾越;其界外离中国之界可招越兵屯扎,教练以西法以备不虞』等情。今茹相云:『旷野之地丈亩未量,虽亦不可弃置,然终不能治以一律保护之例;应较东京富有之区,稍为区别。一则治理严肃,一体遵依;一则稍示宽容,略于优异。因旷野之地,系华、越、苗、猺杂处聚族而居者有年;只能与之约定一切章程,薄征赋税,使其自安生业、巡缉地方而已。米禄提督所见亦同』云云。意格按茹相之言,大约法兵屯扎之地,必不逾燕京、太原、宣光等处;因保守红江支派,但据此数城足矣。再北则旷野林木,法人不甚着意也。据此,则意格初意尚可以行。倘能与苗、猺酋长如台湾番长之类者约定自管地方,不由华、法两国节制,则法兵不至直逼中国边疆,中国亦可无虑。但于新约中详细载明两边遵照,便可永息干戈。或有诘意格曰:『东京北面既为旷地石田,法国何以不让于华』?意格答之曰:『一因此地一归中国管辖,华兵必屯聚于高平之南;与法兵盘踞轇輵,永不能了。二因法人群疑此地虽旷,尚有矿产可供他日开采;让与中国,定不甘心。若因中国边防请为瓯脱,法人自不阻挠也。至于第三虑,似不难与法妥商。但于滇、粤边界二三处通商,因法人亦知;倘初次即广开边界全许通商,则漏税、贩私将层见迭出,致两国无利可收也。查各国向指中国为拒绝外交之国,今既订津约、复变初心,各国必更指实,以致失欢;似应妥定通商章程。倘办理认真,稽查严密,于国帑亦有裨益;不似任人贩运,无税可征之致滋流弊也。以上系意格详听议员讲论,揣摩政府意见、参以鄙见,冀可转圜,未必尽当;倘蒙宪台许可,则幸甚矣!今英人已出为调处,偿款又作为罢论;中国亦实说出欲为之意。倘三者有一事成议,和好指日可待。惟望有人能实必妥议,先安中国政府之心,告以外交实有利益;则疑团先释,议款可期:此意格之所翘盼者也。

  端肃谨禀,敬叩钧安。日意格谨禀。

  再,相信政府凭据分为二次议论。第一次系决意欲践津约,是者三百七十九人,非者二十五人;第二次系相信政府,是者三百零二人,非者一百八十五人。合并奉闻。再叩钧安。

  照译日意格来函

  敬禀者:法国上议院今日将下议院所筹之华、越经费核议,允者一百九十一人,不允者一人;又议明年经费,允者一百八十九人,不允者仅一人。所有辩驳之员所说者,大约不出下议院之所说。最非外部者曰:『何以数年以来,此案毫无长进』?外部答之曰:『非我之咎,因中国不肯退步耳』。又引『英外部所告曾侯转达中国之意,正与津领事所报相符;英外部于是不肯转告法国,但言不能出力调处云云。由此观之,已与中国毫无可商;惟有尽力与战,以期取胜而已』等语。意格细揣以上所云调处之法,除于初十日禀中所陈之外,更无可陈;想中国早知法国预备水陆进兵情形,当勿庸意格哓渎也。

  肃叩钧安。日意格谨禀。十月二十四日。

  --见「中法越南交涉档」一四四五(二六三○页)

  两江总督曾国荃咨报购买枪弹运解赴台案已奉旨谕知

  正月初十日(二、二四),两江总督曾国荃文称:

  窃照购买枪弹运解赴台一案,经本爵部堂于光绪十年十一月二十七日附片由驿具奏;当经抄片咨呈在案。兹于十二月十一日准兵部火票递回原片内开,军机大臣奉旨:『知道了。钦此』。相应恭录咨呈。为此咨呈贵总理衙门,谨请查照钦遵施行。

  --见「中法越南交涉档」一四四七(二六三六页)。

  照会英国公使巴夏礼闽省借定洋款请电饬办理

  正月二十一日(三、七),给英国公使巴夏礼照会称:

  光绪十年十二月,钦差大臣左〔宗棠〕、闽浙总督杨〔昌浚〕电称拟借洋款四百万两;初八日奉旨:『着照所议办理。钦此』。旋据钦差大军左〔宗棠〕等电称:『美国旗昌行司美德代闽省借定银四百万两,利银每年九厘,以十年为期;前三年还利,第四年起本利次第归还,利随本减还,款由海关匀拨。请照会英国巴大臣』等语;业经本衙门函达贵大臣在案。兹复据钦差大臣左〔宗棠〕等电称:『英银号东家,名哲克生』。相应知照贵大臣查照,即速电饬该行办理可也。

  --见「中法越南交涉档」一四六五(二六五○页)。

  军机处交出北洋大臣李鸿章请奖转运台湾饷械在事出力员弁翻译司事西商抄折

  正月二十一日(三、七),军机处交出李鸿章抄折称:

  为转运台湾饷械在事出力员弁、翻译、司事、西商,酌拟奖叙,缮单恭折,仰祈圣鉴事。

  窃臣钦奉光绪十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电旨:『铭、感两军弁勇,已至卑南登岸;览奏欣慰。委员戴嗣源着赏三品花翎、英人戴叶生着赏二等第一宝星,以示优奖』等因,钦此;仰见朝廷激励戎行、有劳必录至意。伏查上年闰五月间,刘铭传遵旨渡台督办防务,单骑赴敌,随带亲兵仅百余人。所有后路军火、饷械及续调营勇事关紧急,饬委道员龚照瑗会同苏松太道邵友濂在沪筹办。其时法兵船已聚闽洋,该道等密雇商轮分批运送;海上风鹤时惊,办理已属艰难。迨基隆获胜、马江失事以后,法舰麕聚台北、封禁各口,一意围困,商船禁行、文报阻绝;该道等当救援路断之时,不敢徒作望洋之叹,竭诚殚虑,慎密妥筹。计自六月至十二月,雇船探信、传递折报,并多方重价购觅商轮、民船先后十次,画伏夜行,运送淮军三千余名,大小后膛钢炮六十余尊、后膛新式洋枪九千余杆、大小枪炮子弹三百余万颗、水雷四十具、电线八十余里、饷银十余万两以及拉火铜、引火药各项,一一解到,并无丝毫遗失。刘铭传迭次电信,得以保全台北者,实赖有此接济。所有押运员弁、司事及中西各色人等多未支薪水,皆能共行忠愤,涉风涛而不却、冐锋镝而犹前,出死入生、亲赴前敌,洵属着有异常劳绩。除戴嗣源、戴叶生二名已奉特旨给奖外,其余在事出力人员,自应查明酌拟奖叙;缮具清单,恭呈御览。吁恳天恩,俯念台湾弧悬海外,军情万紧,运送营勇、饷械履危路险,偷渡重围,逈非内地军营寻常转运可比;俯准照拟给奖,以劝将来。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鉴训示。谨奏。

  光绪十一年正月二十日,军机大臣奉旨:『周国兴等均着照所请奖励。该衙门知道。单并发。钦此』。

  照录清单

  谨将拟保台湾后路转运出力员弁、翻译、司事并西商、船主、管轮各衔名,缮具清单,恭呈御览。计开:

  伺知衔周国兴,雇船押运,侦探敌情;拟请赏加四品衔,并赏戴花翎。

  四品衔、补用知府分省浙江候补同知徐士恺,押运出洋,躬冒险阻;拟请赏戴花翎。

  同知衔补用直隶州江苏教习知县章鸿森,襄理机事,始终罔懈;拟请仍以知县归候补班前先补用。

  五品衔邵仁濂,押运遇风,照料周妥;拟请赏戴花翎。

  同知衔、前先补用知县浙江试用县丞王毓蕃,押运两次,均无贻误;拟请免补县丞,以知县仍留原省归候补班先前补用。

  选用州判、候选县丞彭秀璋,往来侦探,密递军书;拟请免选本班,以知县分发省分补用。

  县丞衔何恭寿,押运周妥;拟请赏给五品蓝翎。

  选用训导余应璜,帮同押运,经收文报;拟请免选本班,以教谕不论双、单月尽先选用。

  知县用、江苏试用县丞朱绶,帮同照料,兼管帐目;拟请以县丞归候补班前先补用。

  候选从九品沈敦和,总司洋文,传达密语;拟请免选本班,以县主簿不论双、单月分发省分补用。

  候选从九品张士学、郭明贵二员,雇船帮运,翻译电报;均拟请免选本班,以县主簿尽先选用。

  县丞衔李宗莲,押运饷项,交卸清楚;拟请以县丞不论双、单月归部选用。

  六品衔、即选巡检诸大椿,行船报关,勤慎无误;拟请赏给五品蓝翎。

  指分浙江试用典史施承基,赍送文报,收发无误;拟请免补本班,以县主簿仍留原省归候补班补用。

  六品军功、候选从九品张贵素,帮同雇船,昼夜辛勤;拟请以本班分发省分补用。

  六品衔、监生黄丕烈,帮同翻译,文字无舛;拟请以从九品不论双、单月遇缺即选。

  监生张九达,帮运四次,照料周妥;拟请赏给五品蓝翎。

  监生王成枬、文童王德、黄丕荣等三名,翻译电报;均拟请赏给从九品衔。

  知府衔候补直隶州上海县知县莫祥芝、租界会审委员江苏候补通判黄承乙,帮同照料,均臻妥密;莫祥芝拟请赏给军功随带加三级,黄承乙拟请归候补班前先补用。

  江宁城守协标五品蓝翎尽先把总刘光明、千总张凤林、许士魁,帮同押运,照料军火;刘光明、许士魁拟请免补千总以守备尽先补用,张凤林拟请赏戴蓝翎。

  「华安」轮船主英商施道德,拟请赏给二等第二宝星。

  「威利」轮船正管轮英商克郎勒特、英商麦高伦、马立师洋行主英商马立师、祥生船厂主英商格兰、保家洋行主英商谭佛司、瑞生洋行主德商补海师岱等六名,均拟请赏给三等第一宝星。

  光绪十一年正月二十日,军机大臣奉旨:『览。钦此』。

  --见「中法越南交涉档」一四六六(二六五○页)。

  督办福建军务左宗棠咨会奉旨借款协济刘铭传军饷并催杨岳斌营渡台

  正月二十六日(三、一二),督办福建军务左宗棠文称:

  为照本爵阁大臣于光绪十一年正月初四日准贵衙门来电,初三日奉旨一道。除恭录咨行并转电外,相应咨会贵衙门,请烦钦遵查照。

  照录电旨

  光绪十一年正月初三日,总署来电:『左中堂、前督杨:密。本日奉旨:「刘铭传电称商借北洋旗昌银款等语;前据左宗棠请借洋款四百万,业经允准。如议妥,即先分济台防。着左宗棠速即电奏,刘铭传暂候谕旨遵办。闽省陆兵已多,杨岳斌一军着全行赴台,不准分留六营在省。该前督已到泉州,所统各营随到随渡;不得以察看营基为词,转涉濡缓。程文炳一军何日拔队?务须分日前渡,不准逗遛。钦此」。即转电闽抚刘。江』。

  --见「中法越南交涉档」一四七九(二六七七页)。

  出使大臣许景澄摘录法报法议院与政府对越事意向及增后台湾等地

  正月二十八日(三、一四),出使大臣许景澄摘录法报:

  照译法国新报

  光绪十年十月二十五日

  巴黎来电云:『昨日上议院议论华、越兵饷,君党七十余人共请君爵布吉利登座宣言曰:「政府所办之事,与我们意见不合。今日又请筹饷,我们不愿与议」。言毕,众皆退。所允筹者,皆依附外部之人,计一百八十二员;中有将军干罗比言曰:「我亦不满外部所为,兹因伙伴在数万里外待饷孔亟,故允筹之耳」』。

  二十七日

  前日各部会议,外部欲请派多兵赴华滋扰,兵、海两部不允;意见因之不合。

  十一月初九日

  (略)

  十三日

  英登牳士报云:『孤拔意,必须五千人方能据有台北;欲扰台南,须再有五千人。现在东北风当令,瘴疠盛行;法兵死者甚多。在台湾法船仅有数艘,其余皆赴香港、安南各埠。是以封口一节,全无成效。中国兵丁、军械,皆由小艇运来;所有贸易,亦由小艇私做,轮船公司以致无利可征』。

  十七日

  英登牳士报探事人由香港来电云:『本日并无法船在马祖澳等处,群疑其均往大洋保护法国派来船只也』。

  十八日

  法海部租定公司船四只,饬令即日预备,以便装运兵粮、军火,前往华、越各口。

  (略)

  二十一日

  (略)

  法前任兵部交卸时,告其属员曰:『余初意以为据有红江,便可保法国利权。同僚则谓须据东京全境并据台湾,且须再攻中国要地,方能议款;欲兵部调度,担其责成。余谓布、法战后,法国非如前比;强邻在旁,举动定须加意。况与中国并无大仇,何必动此劲旅乎!首相不以为然,余故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