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徽商资料选编

    歙县《泽富王氏宗谱》卷4

1389 初,公(潘汀州,歙县人)父处士命伯以儒,仲以贾。仲无禄早世,公不释业,代贾真州。家世用陶,公独与时逐,或用盐瑙,或用木布,或用质剂,周游江淮吴越,务协地宜。邑中宿贾,若诸汪、诸吴悉从公决策受成,皆累巨万。真州诸贾为会,率以赀为差,上贾据上座,中贾次之,下贾侍侧。……公有子,能受贾,公始归儒。比年虽托于贾人,而儒术益治。诸学士过真州者辄屏刀布相与挟策论文。
    《太函集》卷34《潘汀州传》

1390 处士(吴时起)为余先大母赠淑人仲弟之子,先司马称内弟,余称吴氏叔云。……先大父使从先司马贾盐策,先司马既受命,则遣叔居贾兰溪。先司马博习诸家,独以事先大母疾,益攻医术。贾多暇,讽叔学医。叔方涉猎古今,喜读史。先司马谓叔:“史固有言,治生不待,危身取急,则贤人勉焉,医是也。且百工老则废业,医老将益精,时起勉之,毋用史为也。”于是尽发所藏方书授叔,叔朝夕诵之。冬夜拥一被,手和药丸,口读书不辍。……
江文学民莹自儒入医,所著方书盈笥。叔东乡(向)坐,民莹不旬月悉笔受之。及余为尚书郎,叔入都市,乡大夫争致叔,一以上客客之。……既税驾,郡中病者日以安车迎叔,毂相击也。居十年所赍用浸饶,乃复置室溪南,则以长龄(地名)为辇舍。
    《太函集》卷53《处士云溪吴公墓志铭》

1391 李庭芳,字彼诒,附贡生,(休宁)甲椿人。幼精敏,入泮后,研究经史,学问益进。旋因父连年远贾,往代其劳。……又以高曾以来,祀典缺如,为输租倡立。其初就贾也,父谓客游,宜知医学,遂精究歧黄。人或酬之,则谢曰:“吾承父志,非为利也。”
    万历《休宁县志》

1392 翁(汪应浩,明休宁人)方舞象,夕日诵千言,诸大父期为国器,诸先达雅重遇之。值数奇,邑郡邑屡试高等,蜀褰裳泮宫一水。家素事盐策,值开中法更,乃鼓箧闽越,远服贾,业以日拓。居家传子一经,课以制举业。长已蜚英辟雍,季则誉重庠序,暨孙若曾,被诵之声相闻也。然翁虽游于贾人乎,好读书其天性,雅善诗史,治《通鉴纲目》、《家言》、《性理大全》诸书,莫不综究其要,小暇披阅辄竟日。每遇小试,有宿士才人茫不知论题始末者,质之,公出某书某卷某行,百无一谬,视弄笔口口辈奚啻倍蓰。……而济人缓急,恤人婚嫁,葺黉宫,建舆梁,焚券释负,市义日有闻。
    《休宁西门汪氏宗谱》卷6《光禄应诰公七秩寿序》

1393 (休宁汪)叔义……性好游山水,客于淮,殆于钓台之云,浣滨之水,无不兴慨寄怀,抚时感昔,故名流所接不难把臂而倾盖如故也。今跻七十,步履轻矫,豪气遒上。犹握奇赢,拮据不遑,发无不中,动无不获,计然之术,孰有过于此者。
    《休宁西门汪氏宗谱》卷6《儒士叔义七秩寿序》

1394 (王)尚儒(明末婺源人)……年十五即毅然束书担囊,请从事于治生,父笑而许之。乃变儒服贾,游于荆楚。楚中时多警,同事者每宵例必次第一人危坐司夜,公独一首甘代同列劳,藉膏油以照读,其励志有如是。未数载,而高堂之奉可以列鼎,不但业日隆起,文思焕发,名宿咸为心折。明义善断,每当大事,一时轩冕,皆即而受谋。崇重师儒,奖掖寒俊,至今江汉鸡窗之士,犹啧啧艳称高谊不衰。当有明图鼎将移,公仅职授鸿胪序班,不就,赋归故里。
    婺源《武口王氏统宗世谱》第20册《申公传》

1395 篆学图书,多出于新安,为他郡所不及。如汪梦龙,休宁西门人,名涛,字山来,多膂力,人呼之梦龙将军。真草隶篆以及诸家书法,无所不精。每写一家,从不致杂入一笔,大则方丈,小则径寸千言。铁笔之妙,包罗百家,前无古人。少时至楚中贩米,逆旅暇日,偶至一寺,见衣冠者十余辈,在佛殿,以沙聚地成字径丈,曰“岳阳楼”。山来笑谓曰:“是可以墨书也,何艰于八法乃尔耶!”众惊愕,因白之郡守,延入署,煮墨一缸,山来以碎布蘸黑,书于匾上,顷刻成。守叹赏久之,因嘱山来落款于后曰“海阳汪涛书”。至今楼虽屡修,而此不能易也。
    《啸虹笔记 梦龙将军》(见《旧小说》己集)

1396 程其贤,字思齐,歙岩镇庙前人。四龄失怙,事节母汪以孝闻。总角就外傅,恂恂礼法,举动悉如成人。时家中落,弱冠弃儒服贾,勤苦以供家给。……生平耽经史,重伦常,崇尚朴俭,远近推为典型。家政严肃,迪后有子,倬佶情克,遵庭训,绍书香焉。晚年,由国学考授州司马。
    《程氏人物志》

1397 汪钅,字钟如,号惕斋,(康熙休宁)西门人。性颖悟,过目终身不忘。年十七,随父雅会游楚,为高汇旃先生首拔。已,以父卒,家中落,弃儒服贾走四方,供母甘脂者十余年。复习举子业,读书江汉书院,癸卯、庚戌登两榜,甲寅考授中翰。……乙卯分校京闱称得士,升户部主政。督京仓亲加厘剔,奸胥不敢欺,报最,擢吏部文选司主政,历考功验封司员外。……冢宰称之曰贤,特荐由验封郎中超调掌选。……
生平忠厚和蔼,周贫济急,虽隆贵不忘商贩交,乡人钦为长者。
    康熙《休宁县志》卷6《人物 宦业》

1398 府君姓吴氏,讳钅,字岘山,号嵩堂,歙之丰南人。……年二十八,受知于督学李公,补邑诸生,每试辄高等。受业于乡先辈叶丽南先生,读书问政山中,手披口吟,寒暑无间。武进秦龙光先生,不轻许可,见府君所诣,推为国器。府君亦慷慨激扬,谓一第可捩契致。会大伯父早卒,而王父治鹾汉皋。府君曰:“嘻!余不能事事,碌碌羁塾门,乃以家口贻亲忧乎!”遂与三叔父分任其事。府君来扬,犹不忘举子业,往往昼筹盐策,夜究简编。迨棘闱屡踬,府君始绝意名场。自此遂总持家政,勤靡遗劳矣。……府君自少留心经世之务,经史子集,环列几前,至老未尝释卷。遇事辄明于大体,能持公议。……两淮之人咸倚以为重,士大夫来扬者,每从而决所疑。事关鹾政,大宪偶有咨询,府君亦尽言无隐,时蒙采纳焉。……训诸侄必以礼,遇臧获宽而有制,而督不孝(吴绍氵)等则一主于严。为不孝等延名师家塾,谆谆以陶侃惜分阴之义相警。见不孝等所业进,则加一饭;所业退,则减一饭。每呈阅课艺,必为掎摭利病,期当于应科法程。或时诵前人传,琅琅不遗一字。不孝等虽终日抱卷,犹逊其精熟,辄渐汗若无所容。家无樗蒲、博奕等具,案头惟时花数瓶,旧书数种,以供清赏而已。
    《丰南志》第5册《皇清附贡生诰授资政大夫侯选道加四级恩加顶带一级又恩加一级议叙加六级显考嵩堂府君行述》
按:吴生于康熙四十七年,卒于乾隆四十三年

1399 方蹬卿远宜汪太守,伊少从父兄为商,请改业而为儒,蹬卿之兄不许,强而后可。吴举人世忠家贫,父令习推算,乃窃读经书,有志才竟能有成如此。余意蹬卿之兄故贾也,无足怪者。太守之兄健斋先生佐也,乃听其先为贾耶 然及其请改,则遂已许之,不待强矣。
    《岩镇志草 逸事》

1400 汪如钺,(清休宁)长塘人。幼读书,长弃举子业,贾江汉间。性孝友,有所得,辄分润同族,以故乡无窭人。平生诚朴不欺,顽梗者见之辄化。所著有《穆斋文集》、《行旅无虞》二书。
    嘉庆《休宁县志》卷15《人物 乡善》

1401 汪廷榜,字自占,(清乾隆间黟县)黄陂人。少业贾至汉口,见船楫相蔽数十里,江波浩淼,忽心动曰:“文之大也,有如此乎!”归而读书,能深思,所为文或过当,继又务为平易,久之乃始务为中正之文。读书钟山书院,从梅氏得勾股法,由是通算学。中乾隆辛卯第二名举人。……补旌德训导。……自号仰山学者,称仰山先生。
    道光《黟县志》卷6《人物 儒行》

1402 汪先生名廷榜,字士瞻,黟三都人,同学称仰山先生。少学贾,二十八岁,置货汉口,见帆樯丛集,蔽江面十数里,人语杂五方。汉水冲击,江波浩渺,纵观之,心动,归而读书,学文词,喜驰骋,渐不自喜。……于逆旅晤戴震、李暴,与订交,学益广,中乾隆辛卯江南举人,授书饶州紫阳书院,补旌德县训导,以病归。嘉庆元年,举孝廉方正,年老不就。……所著四书文,名《碧山堂制义》。自言曰:“人各有所长,经义即未敢自信。”……嘉庆八年七月卒,年七十五。
    《癸巳存稿》卷15

1403 江方伯名春,字颖长,号鹤亭,歙县人。初为仪征诸生。工制艺,精于诗,与齐次风、马秋玉齐名。先是,论诗有南马北查之誉,迨秋玉下世,方伯遂为秋玉后一人。体貌丰泽,美须髯。为人含养圭角,风格高迈,遇事识大体。居南河下街,建“随月读书楼”,选时文付梓行世。……自著有《水南花墅吟稿》。……
方伯以获逸犯张凤,钦赏布政使秩衔,复以两淮提引案就逮京师,获免。曾奉旨借帑三十万,与千叟宴,其际遇如此。……子振鸿,好读书,长于诗。江氏世族繁衍,名流代出,坛坫无虚日,奇才之士,座中常满,亦一时之盛也。
    《扬州画舫录》卷12
按:江春乃扬州盐商。

1404 许飞潜,字孔昭,(清黟县)六都栈阁岭人。县学生。初为贾,弱冠习儒,读书刻苦。……训徒垂六十载。
    同治《黟县三志》卷6(下)《人物 质行》

1405 黟县朱君光宅,字阜民,号黄亭。文公二十一世孙。喜读温公通鉴,称说千百言具有条贯,学士能史者或逊其精熟。少随父贸迁,厥后家隆隆起。……尤重问学,一时根柢朴学之彦与夫辞章胜流,皆乐数晨夕文酒相娱。兄弟三人夙夜必偕相与讨论今古,规过奖善。
    同治《黟县三志》卷15《艺文志 人物类 朱萸亭传》

1406 胡际瑶,字美堂,(黟县)西川人。……自曾祖业商江西,代传至际瑶弗坠。然好读书,能诗画,精音律,有士行。……子朝贺、朝赞,俱见《选举志》。朝贺最知名。今户部尚书罗公暴衍,前督学安徽器拔之,并为际瑶作传,称其尽伦尽质云。传见《艺文志》。际瑶有《浪谈斋诗稿》一卷。
    同治《黟县三志》卷6《人物 质行》

1407 春帆胡君名际瑶,字美堂,安徽黟县人也。其先世出唐宗室,育于婺源胡氏,遂从其姓。宋元丰间,迁黟之西川,至胡君二十有六世矣。胡族旧多名儒,以经学传家,所务惟耕读二事。然徽处万山中,少平畴,故商于外者亦所在多有。君家自曾祖创业江右,传至君凡四世弗坠也。君虽业商,然于诗书皆能明大义,舟车往返,必载书箧自随。每遇山水名胜之区,或吟诗,或作画,以寄兴,著有《浪谈斋诗稿》一册。又工笛,善音律,饶有雅人深致,与庸俗市侩不类。……子三,长朝贺,为兄后,即予视学时所选择士也;次朝贯,随君习商;三朝赞,随长习儒。盖君晚年虽授例捐职,生平实以不 习儒为憾,因以二子就儒业,属望甚殷,每诫子曰:“古人云:‘非关因果方为善,不为科名始读书。’吾家世明经,苟不能上承家学,虽得科名不贵也。”居家持躬皆尚节俭,无鲜衣美食,惟从师买书之费一无所靳。过通圜见书肆,必入观书,能辨优劣,遇佳者辄购归与子,凡数百卷。
    同治《黟县三志》卷15《艺文 人物》《胡君春帆传》

1408 扬州诗文之会,以马氏小玲珑山馆、程氏园及郑氏休园为最盛。至会期,于园中各设一案,上置笔二、墨一、端研一、水注一、笺纸四、诗韵一、茶壶一、碗一、果盒茶食盒各一,诗成即发刻。三日内尚可改易重刻,出日遍送城中矣。
    《扬州画舫录》卷8

1409 洪征治,字魏笏,歙县人。子肇根,字向辰;肇松,字奎芳。并世其父鹾业。奎芳子锡豫,字建侯,工于诗。
洪肇柱,字殿书,肇根弟。有“佛菩萨”之号,乐施,常以参桂济人。
    《扬州画舫录》卷10

1410 程鱼门编修晋芳,新安人。治盐于淮。时两淮殷富,程氏尤豪侈,多畜声伎狗马,先生独嗓嗓好儒,罄其赀购书五万卷,招致多闻博学之士,与共讨论。先生不能无用世心,屡试不售。亡何,盐务日折阅,而君舟车仆莸之费颇不资,家中落,年已四十余。癸未,纯皇帝南巡,先生献赋,授内阁中书。再举辛卯进士,改吏部文选司主事。未几,上开四库馆,诸大臣举先生为纂修官,议叙改翰林院编修,先生大喜过望。先生耽书史,见长几阔案心辄喜,铺卷其上而事不理。又好周戚以,求者应,不求者或强施之。付会计于家奴,一任盗侵,公不勘诘。以故虽有帆助,如沃雪填海,负券山积,势不能支。乞假赴陕中,将谋之毕中丞沅,为归老计,至冒暑表至署,未月月卒,人争惜之。
    《啸亭杂录》卷9

1411 程鱼门晋芳,新安大族也。治盐于淮。时两淮殷富,程尤豪侈,多畜声伎狗马。鱼门独嗓嗓好学,服行儒业,罄其资以购书,庋阁之富,至五六万卷,论一时藏书者莫不首屈一指。好交游,招致多闻博学之士,与讨论世故,商量旧学。无何,鹾业折阅,家道中落,庶务皆由门客、悍仆处理。又好周济亲友,求者应,不求者或强施之。付会计于他人,一任侵盗,不勘诘。以故虽有资助如沃雪填海,负券山积,势不能支。
    《清稗类钞》第20册《义侠类》

1412 程鱼门与袁简斋书:“自陈生平所学,诗第一,古文第二,经解在外。”袁赠鱼门诗:“束发嗓嗓便苦吟,白头才许入词林。平生绝学都探遍,第一诗功海样深。”袁又言鱼门祖居新安,治盐于淮。乾隆初,两淮殷富,程氏尤豪侈,君独嗓嗓好儒,罄其资,购书五万卷。君耽于学,百事不理,又好周戚友,付会计于家奴,了不勘诘。以故虽有俸给,如沃雪填海,负券山积。赴陕谋于中丞毕公,索逋者呼噪随之。君已衰老,遂殁于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