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别史
- 明清徽商资料选编
明清徽商资料选编
光绪《婺源县志》卷34《人物 义行》
806 俞文炳,字与和,(婺源)龙腾人,监生。捐职员外郎。重气谊,服贾粤东。
《婺源县采辑 义行》
807 李文富,字架书,(咸丰时)理田人。议叙八品,加捐光禄寺署正衔,贾东粤,家稍饶。
《婺源县采辑 义行》
808 (清)胡承合,字百和,贡生,(婺源)清华人。事九旬有六母能得欢心。兄商粤归,病殁,孤婺皆滞粤,合往挈归。
《婺源县采辑 义行》
809 程启诜,字郄芳,国学生,城西人,盐大使绶长子也。生有至性,六龄入塾,晚辄随父问书中疑义,恂恂然。……后承父命,弃儒服贾,或在江右,或岭南。一月中,音问必再三至焉,道光十一年秋七月,叔缙光往粤,父命随行。
《婺源县采辑 孝友》
810 胡文焕,字炳芝,考川人。……后因家贫服贾粤东,赀稍裕。
《婺源县采辑 义行》
811 罗向森,字滋生,少贫,长裕。粤建婺源会馆,捐金成就。
《婺源县采辑 义行》
812 程炳彰,字嘉言,监生,高安人,游粤生理,房族有困乏,迭年给银视亲疏为多寡。乐善好施,即粤地亦感其德。
《婺源县采辑 义行》
813 余启榜,字庭标,(清婺源)沱川人。捐职从七品。……服贾粤沪,赀饶。遵遗命,尚义举。如年饷考棚及文庙县署均量力输赀弗吝。
光绪《婺源县志》卷35《人物 义行》
814 胡茂楠,字宾石,湖田人。崇祯末,其父贾于闽粤,兵革塞途,死者音耗传闻无定。茂楠只身往寻。
民国《歙县志》卷8《人物志 孝友》
815 洪启邪,字烈云,服贾于粤。
《婺源县采辑 义行》
816 李章发,字秩明,理田人,国学生。幼随父贸易粤省。
《婺源县采辑 义行》
817 舒德兆,字谦吉,屏山人,州同知衔。幼商广东,后归里经管祀会。勇于为善。先是祀产倾败,德兆力任其难,数年秘其帐,不使人知,迄宣布时,祀产增数倍,众遂大服。
民国《黟县四志》卷6《人物 尚义补》
索引:
163 217 224 231 233 236 237 252 256 257
258 261 265 266 268 276 278 279 289 291
295 304 308 309 333 352 365 369 376 386
397 398 432 446 451 452 453 457 467 474
477 483 496 502 507 508 509 511 512 514
515 516 517 518 519 520 522 523 545 546
563 599 607 621 799 830 843 847 854 864
867 897 915 928 929 934 937 951 952 959
993 994 1010 1032 1036 1037 1038 1046 1069 1102
1104 1120 1122 1124 1128 1130 1135 1136 1141 1189
1201 1203 1211 1218 1224 1236 1238 1243 1251 1279
1291 1313 1315 1330 1388 1414 1422 1424 1483
第二节 经营方式
818 立雇约人某,今雇到某人男某,挈身在外,做取某艺。议定每月工银若干,不致欠少。如抽拔工夫,照数扣算。凭此为照。
《新刻徽郡补释士民便读通考》(见谢国桢《明代社会经济史料选编》中册第220页)
819 新都勤俭甲天下,故富亦甲天下。贾人娶妇数月,则出外或数十年,至有父子邂逅而不相认识者。大贾辄数十万,则有副手,而助耳目者数人。其人皆铢两不私,故能以身得幸于大贾而无疑。他日计子母息,大羡,副者始分身而自为贾,故大贾非一人一手足之力也。他俗习懒习赚,有贾无副,则贾不行。其数奇败折,宁终身漂泊死,羞归乡对人也。男子冠婚后,积岁家食者,则亲友笑之。妇女亦安其俗,而无陌头柳色之悔。青衿士在家闲,走长途而赴京试,则一褐至铀,芒鞋跣足,以一伞自携,而吝舆马之费。闻之则皆千万金家也。徽人四民咸朴茂,其起家以资雄闾里,非数十百万不称富也,有自来矣。
《肇域志 江南十一 徽州府》
820 海阳多上贾,艳草市诸孙,诸孙比屋素封,艳处士从理。处士父曰玄积,受贾而饶。……父命伯受经,而仲当户,各因其材。无何,仲即世,父庚命处士释儒代贾,恶能废百而举一邪 处士对曰:“文纬惧不共,敢不惟命!”处士即次蒉上(浙江吴兴),修故业而息之,什一取赢,矜取予,必以道,以质及门者踵相及,趋之也如从流。慎择掌计若干曹,分部而治,良者岁受五秉,次者三之,又次者二之。岁会则析数岁之赢,增置一部,迭更数岁,又复迭增,凡百。以质剂起家,宜莫如处士。躬纤俭以率,徒属无所芬华。
则以学儒不成,惟好儒为汲汲,所至折节缝掖,无加意纩诸悬鹑。里族故殷殷不无赢诎,处士一以礼让为政,疏戚无闲言,时通有无。无良者或负处士,藉第令再至,处士犹然办应之。近属某子甲贷二千缗,负十年不责,终其身不见德,遇之不衰,族竞不赀。……诸徒属服要束,各起千金,亡不人人德处士,处士日讨而训之:“诸君勉矣,毋以盈害成。”……
《太函集》卷52《南石孙处士墓志铭》
821 处士(吴),字子鸣,倜傥好义人也。……受室潜川汪氏。处士有大志,以服贾起家,居常语汪:吾家仲季守明经,他日必大我家门,顾我方事锥刀末何以亢宗 诚愿操奇赢,为吾门治祠事,所不卒事者非夫也。汪敬诺。有顷,处士客死大梁,汪立处士后逆丧归,擗地痛哭曰,“君死,未亡人不难以死从君,顾君有志不终,而君未有子,未亡人死,其谓君何!”乃举处士遗金授有者任转毂,居数岁累百金,遂度地程材乃议祠事,……尽百金不足,则脱簪珥倾筐笥以继义,又不足,则称贷继之;辟纟织纟以偿之,盖终始若干年,然后告成事。
《丰南志》第八册《溪南吴氏祠堂记》
822 程宰士贤者,徽人也。正德初元,与兄某挟重资商于辽阳。数年,所问失利,展转耗尽。……遂受佣于他商,为之掌计以糊口。
《辽阳海神传》
823 (李世福,明嘉靖万历间婺源人)……及就外傅,辄目过成诵。时西泉公(世福父)志切素封,用是不获卒业。舍铅椠,从诸父贾于江宁。握算计画,上佐诸父,下督掌计,而业日隆隆起矣。
婺源《三田李氏统宗谱 环田寿东世福公行状》
824 彦修(明嘉靖间歙县潭渡人)曾大父曰道明,始饶富。大父曰天寿,浸至不赀。父武毅将军。……年十七入成均,夫生世家,蒙故业,仍厚利,袭名高。……武毅遣仆鲍秋,掌计金陵,秋不法,法当弃市。且干没巨万,自焚邸舍以绝踪。彦修力言之武毅而置之,无用批根为也。……诸掌计因遗策收责温台,久之不偿,将讼司市,彦修至,力止之曰:“赢则不贷,贷则不赢,重以岁凶,索之何益 冯酹侠客,犹能归德孟尝,公等休矣,吾不遑椎牛。”召客第,聚券燔之。
歙县《谭渡黄氏族谱》卷9《故国子生黄彦修墓志铭》
825 (明末休宁人汪太学贾于芜湖)家大饶裕,太学不亲执管库,权子母息,出入各有司存,年终受成,人不敢以毫忽欺。
《休宁西门汪氏宗谱》卷6《太学可训公传》
826 话说唐僖宗时……(洪州人周迪赴襄阳经商,因资本被窃,无以为生)。有个徽州富商汪朝奉也在襄阳讨帐目。……(对周迪说:)“小弟原是徽州姓汪,在扬州开店做盐,四方多有行帐,也因取讨帐目到此,如今将次完了,两三日便要起身,正要寻个能写能算的管帐。老哥若不嫌淡泊,同到扬州,权与我照管数目,故乱住一二年,然后送归洪州府何如 ”……(周迪依言,与汪朝奉一同取路径到扬州。只因扬州战乱,)那汪朝奉也连忙收拾回家。向周迪说道:“本意留贤夫妇住几时,从容送归,谁料变生不测,满城百姓都各逃生,我也只得回乡,势不能相顾了。白金二十两聊作路费,即今一同出城,速还洪州,日后太平,再图相会。”可怜周迪夫妇才住得两月有余,又遭此变。……汪朝奉止将细软打迭,粗重的便弃下了,家里原有两头生口,牵了来驼上,余下的家人伴当们分开背负,……飞也似向前出城去了。
《石点头》卷11《江都市孝妇屠身》
按:《石点头》作者署名为天然痴叟,真实姓名已不可考。郑振铎先生在《中国文学论集》中指出,天然痴叟当是冯梦龙的友人,“其著书动机,也是出于劝诫教训的”。因此,这里写的虽是唐末故事,但实际上却反映了明后期的社会情况。
827 佘兆鼎,字郡凝,……弱冠后,为人贾宣城,岁获无几,故张大之,欲父母见其有余裕以快其心。间岁一省,侍侧不过月余。……康熙己未,江苏藩宪丁公泰岩知鼎诚信可任,以赈米数万石委之,鼎偕弟兆鼐为之措置,事集费省而人心悦服,例当拜爵酬金,鼎不受。
《岩镇志草》
828 (乾隆五十七年十月癸未)谕军机大臣等:“昨据金德奏:‘向来各商上纳钱粮,或用商夥,或用家人,赴库兑交,本商并不亲到,并有交于银店代纳者。此次柴桢移用银两,即系向商夥家人等说明挪用’等语,已降旨饬谕全德。因又询问伊龄阿前在盐政任时,其商人交纳银粮如何办理 据称:‘两淮商人上纳钱粮,其在扬州府城者,俱系本商自行赴库兑交,其籍隶山西、陕西、安徽等处之商人,多在原籍居住,应纳钱粮俱系商夥在扬州代为交兑’等语。所言自系实情。该商人等,如系扬州本商,一切行运事宜,俱系自行经理,则于交纳钱粮时,近在本城,自应亲身到库兑交上纳;其籍隶山西、陕西、安徽等省之商人,所有营运等事系商夥代办,本商多在原籍居住,相隔较远,其上纳钱粮,若必令本商自行赴库兑交,转启借端需索等弊,亦非恤商之道。”
《清高宗实录》卷1419
829 运司鼓楼颇雄敞。闻乾隆初有鹾贾程某,以负债太多,暂避于此,孤寂无聊,赁阑静眺。逡巡至夜半,忽闻复有橐橐然登梯者,睇之则同业吴某。惊讯曰:“君何为亦来此 ”吴亦讯曰:“君何为先在此 ”程曰:“吾今岁逋负四万,无以应付,故隐此。君本厚利广,何以亦来 ”吴曰:“吾今岁未了,须十万金,今拚挡仅及其半。与甲则漏乙,给丁则缺丙,剖分无术,故匿此以待来年。”程曰:“与君作伴,守岁良佳。”吴曰:“不然,吾有金五万在家,自用则不足,济君则有余,何不假吾金去,尽可归家料理。”即作票付程。程即驰去。俄顷复来,并载酒肴酌吴曰:“吾嘱夥料理,今乃真可伴君守岁矣。”两君皆徽籍。程更良贾,工心计。是岁以海运遭风,至大折阅。兹仗吴接济,得不废业。明岁,即夤缘抡办甲务,甚著猷为,名几与江广达亚。吴遂援同事亦仍复故业。今其子孙尚为巨商,然皆光复旧物耳。
《三异笔谈》卷3
830 胡孔昭,(清咸、同间 )清华人,国学生。家贫,事亲有至性。比长,就鲍某聘,委以重赀,远涉施南、黔江等处经商,会计悉当。
光绪《婺源县志》卷35《人物 义行》
831 汪大黉,字斗张,号损之,歙人。工分隶,蓄碑板甚富。有巧思,能制自鸣钟,甚精。客于盐商江鹤亭(江春)家,尝以汪所制充贡。
《歙事闲谭》第20册《汪大黉自鸣钟》
832 (孙廷焘,字熙存,清黟县人)因家贫弃儒就贾,尝客游宜兴,爱其山东之清幽,欲效东坡买宅阳羡,爰徘徊而不忍去。同邑汪承露器之,延为上宾。承露家世业禺策,公私填委,君处之裕如,必诚必信数十年如一日焉。齐太史彦槐陈刺史士彼卢广文沅均与之订道义交。
《黟县三志》卷15《艺文志 人物类》
833 汪霖,字雨苍,(歙县)岩镇人。尝客游西湖,有故人为众恶少劫持,霖排众直入翼故人出,数十百人莫能敌。又尝渡钱塘江,同行舟覆,霖攫身入巨浪,拯出溺者。家故饶,业鹾,父殁,中落,又倾资葬其先世未瘗之棺,遂益贫,至不给旦夕。然好义殆出天性,冬夜见裸卧于途者,急归取所覆衾予之。尝为鹾商某主计数载,忽散橐中金,悉尝诸佣之负主直者,一夕立尽。
民国《歙县志》卷9《人物 义行》
834 章尚辉,字炳南(绩溪人),沐恩宠锡,性冲和,公正廉洁。贸易建平,不更二主。
绩溪《西关章氏族谱》卷24《家传》
835 汪启逊,字志修,(清婺源)大畈人。幼孤贫,晨昏就塾,日伴母入山采薪。十二岁,往海阳佣于商家。每语人曰:“食人之食当忠其事。”竭蹶操作,无刻偷安。嗣与程某共贾获利,清厘市籍,分无求多。尤重伦谊,叔世僖无子,客死余杭,逊往扶榇归葬。支祠圮坏,输资重建。祖茔被侵,极力保全。族人至今犹称道之。
光绪《婺源县志》卷35《人物 义行》
836 公讳志桐,后更森,字鸣歧。……公少依我大父凤占公习鹾业,旋为我父司出纳。有干才,甚资倚畀阅二十余年,未尝易主,家由是渐起。咸丰辛酉之变,积资大半丧去。克复后,浙东适改票盐,公以株守不足自食,力劝余弟辈作背城计,力怂穆庵诸弟辈曰:“子兄弟幸和协,并力以图,犹可转败为攻,否则坐失时机,悔无及矣。”……而自与仰山从兄合资营运,悉力调度,获利益厚,十年累巨万。视所丧,几偿十倍。及析,衔杯一笑,了无计较,闻者谓有管鲍风。时方建五思堂宗祠,公为其祖及父捐田五十亩以衤主。并捐石靠义辨地九亩有奇。……又以远祖之向无祭产也,谋两派,合捐上祀户田十七亩有奇,轮祀始迁祖以上三代。并为其祖置祭田五亩,父三十亩。……生于嘉庆二十二年丁丑五月初四日,殁于光绪元年乙亥三月十二日。……享年五十有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