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俄文史料第一辑

及其从属人等,均经容纳于喀勒喀克地方,供给房舍衣食,获得满足之生活。复蒙我国大皇
帝陛下之恩荣,各该台吉均经赏给亲王扎萨克及台吉等爵职,并皆按其官阶领受俸给。去岁
曾经派遣我国大军,追捕达瓦茨人,平定伊犁地方,当将该特利车连赏授参赞,而将阿穆
尔萨昂赏授副将军之职,令其协同我国各将领出征。由于我伟大国家之威武绝伦,准噶尔王国
之安靖得以确立,达瓦茨人亦遣使来归。因此我国圣上恩施有加,对于我国各将校及蒙古各
军台吉官兵,曾于战争中出力者,皆与奖赏及犒劳。当向彼等发函召来之时,其他各王及台
吉等,以及新被征服之各台吉,均曾来至哈勒洪沙伊阿拉古伦地方,谒见我国大皇帝陛
下领受恩赏,只有该叛逆阿穆尔萨昂变其初衷,欲在准噶尔地方就任总台吉,率其不良党羽
哈当、阿巴嘎斯、乌列木吉等,将我沿途所设之水站破坏,并与我留驻伊犁地方之将校混战
。嗣因我国将校兵士无多,势力单薄,各该将校旋皆尽忠而死。我国大皇帝陛下赫然震怒,
饬将该叛逆阿穆尔萨昂及其妻室、子女、兄弟一体拿获究办,并取道巴尔库勒出动满、蒙、
索伦兵士万人大军,前往剿捕,当在博罗布尔嘎苏达巴干地方搜捕阿穆尔萨昂叛逆之时
,凡与共同作恶之人,均经清除正法。现闻该阿穆尔萨昂因此极为窘迫,已携从人数名逃往
哈萨克方面。我国大军为捕拿该阿穆尔萨昂,已经配置于哈萨克边界一带,预料该叛逆阿穆
尔萨昂即将知晓该处之我国大军搜捕情形,势必恐由哈萨克地方被捕,而交付我国,因此或
将突然逃往贵国境内,亦未可知。为此特请贵院于该阿穆尔萨昂逃入贵国之时,务必交付我
国。相应依据两帝国间现有之领邦友好及睦谊关系,预先函达,请烦查照办理,是为至要。

乾隆二十一年(一七五六年——译者)
附注:本函附有满文
41大清国理藩院致
俄罗斯国政府枢密院函
径启者,顷据我北路各将领及大员呈报,当该将领等带兵前往杭哈同地方惩处该处之乌梁海
人时,曾捕获若干人依法惩治,其潜逃者正在搜查拿办之中。惟其中有斋桑沃伯及其子勃洛
特与其同伙人等,已经逃入俄国卡伦。因此,为捕拿上述逃入俄境乌梁海人,艾什拉台吉张
楚巴及达什与随从人等,即行前往比勒拉克河之俄国现有卡伦处,向俄国克雷完地方陆军上
校谢冕函达此意,旋接该上校答称,该乌梁海人既已来至俄国境内,即不可向贵国交付,贵
国亦不应进入俄国卡伦之内。我国将官及大员等当将该上校之亲笔盖印函件递送来此,同时
即欲带兵强制进入卡伦捕捉该乌梁海人等。虽然如此,但继念两帝国间现有之邻邦友好及睦
谊关系,并已接受该项复函呈候核夺,故我军仍在我国边境待命之中等情前来。查准噶尔王
国连年遭受破坏,人民实已不能安居,故我国君主对各该民族本一视同仁、一体爱护之慈怀
,悯其涂炭之痛苦,命将出师,戡定准噶尔王国之暴乱。至于乌梁海人向来对我中国臣服,
并受封赏,杭哈同、乌梁海、斋桑、杰木茨及其从属人等,尤系蒙受圣恩,赏授乌贺尔德及
嘎拉德等官职,赏戴顶翎,久已成为我国之臣属,非如往昔,贵国边疆人员对此原委或有不
知,而对该乌梁海人等加以纵容也。前此,我国伊犁将军等对早年由准噶尔方面前来经商之
贵国人民弗德尔及其伙友数人,曾遵我国大皇帝陛下谕旨赏给衣服、粮食、马匹、妥为保
护,送还贵国。该项人等系为经营商业滞留于准噶尔地方,即使不将彼等送还,亦与两帝国
间之友好条约,无何关系。我国大皇帝陛下,乃以高厚之仁慈,特降谕旨,饬将彼等妥为保
护,送还贵国,自系顾念两帝国间现有之良好邦交及睦谊关系而为之也。此外,曾有贵国人
民雅科特人及巴拉宾等六十四户,往昔由哈萨克地方逃出,复从准噶尔地方失去,现时终为
我国大员等寻获,与对待上述之贵国人民弗德尔相同,均经送往贵国,盖因彼等均为贵国之人
民,故如此办理。今所逃亡之乌梁海人,乃系我中国之官员,领受顶翎之人,纯系逃犯。两
大国间所订友好条之中,既有不得隐匿逃犯之规定,依照该约,贵院自应迅即指令贵国吉拉
完多来斯克地方官员,将我国次乌梁海逃犯迅速捕获,解交带兵驻在边界之我国贝勒车勃
登扎布等,该贝勒车勃登扎布于军务完毕返回之时,向例系被差往恰克图。再有贵国应行注
意者,务使如此众多之逃犯,不致成为破坏两帝国间睦谊关系之原因为荷。相应函达,请烦
查照办理可也。
乾隆二十一年(一七五六年——译者)六月二十五日
附注:本函系由理藩院外务司拟发
42致大亚细亚各地及中国独裁君主大皇帝陛下各位
最高大臣国务大臣与理藩院外务大臣
径复者,此间接获贵国上年一七五六年十月十三日来文二件,业已阅悉。
第一文件,系关于准噶尔台吉阿穆尔萨昂问题之要求,因该台吉于准噶尔民族此次叛变及内
乱之中,投降贵国方面,嗣后又击败从前驻准噶尔之贵国各将官,欲为准噶尔民族之实权统
治者,但其党徒已被贵国所派遣之军队击溃,该阿穆尔萨昂已逃往吉尔吉斯哈萨克境内,贵
国军队正在追捕之中。
贵国推定,彼在吉尔吉斯哈萨克地方自然不能安居,因心怀恐惧,为避免被交还贵国起见
,必将逃往我仁慈君主大女皇帝陛下帝国境内,因此贵国希望,如有此种情事,应向贵国交
付,为此依照两国现行条约,特向敝国函达,并声明已经归化取得贵国国籍之准噶尔人等,
现已令向喀尔喀区域移送。
第二文件内称,当贵国将官至达所派往之地点,即罪恶昭著之乌梁海人等所居住之地方时,
所有已在该处被捕获者,均经按其罪名轻重分别加以处罚,其已经逃亡,藏匿其他各地者,
亦已尽行捕获,只余斋桑沃伯及其子勃洛特与其他人等,畏惧对于自己犯罪之处罚,逃亡至
俄国前哨地方,该地位置在国界之白河岸上,各将官等到达该处之后,为要求交付勃洛特及
其他人等,曾经派遣帮办台吉张楚巴及达什等,前往俄属克雷完城,向俄国地方官员陆军上
校谢冕克洛勃夫接洽,惟该上校未肯交付,谓该乌梁海人等系自愿来归,故不应交付,贵
国军队不应进入此处前哨地方,该上校关于此节且向贵国各将官致送盖有自己印信之函件,
贵国各将官接获此种答复以后,皆欲命令军队武力进入该处前哨地方,捕捉乌梁海人等,但
为顾全两国之和睦关系,故认为最好预先奏明贵国大皇帝陛下,留在该处俄国边境地方恭候谕旨。
因此贵国声明,今已非同往昔,谓不仅此项乌梁海人等,现时一切乌梁海人均在贵国属管之
下,故一经获悉准噶尔地方发生叛变及极端混乱之时,即由贵国派兵整饬该地之安宁秩序,该
项派兵现时已在该地建立相当之秩序,并将该乌梁海人等征服,归入贵国国籍,而且该项人
等之中,有经贵国大皇帝陛下赏给官职者,其他哈同乌梁海人等当中之斋桑德米尔吉等,均
经赏给高级武官之职,按照品极一概发给通常官吏之顶翎,以便在帽上戴用,故贵国认为俄
国上校容留该乌梁海人等,或系由于不知此种情形之故。
因贵国依上述情形将乌梁海人等认为贵国所属,且彼等之中具有贵国官衔之人留在俄国方面,此项
人等应视为正系逃亡之人,正为两国所订条约禁止容留之人,故贵国要求命令俄国上校克洛勃
夫将该项逃亡之乌梁海人等实行交付,最后叙明,请此间注意,勿因此少数卑劣之逃亡人等
,而有伤两国之睦谊关系。
又于同函内称,贵国将官行抵伊犁河地方之时,曾经查获早年来此之俄国商人弗德尔等,贵国
大皇帝陛下已经谕令将该商人等全部发送俄境,并申明该项人等为擅自越界进入准噶尔境内营
商之人,虽然加以扣留,亦不为违反条约,但为仰体贵国大皇帝陛下维护两国睦谊之意旨,
仍将彼等遣回俄境,尚有在该处准噶尔境内查获之雅科特人及巴拉宾人等,共计六十四户,
此系先被吉尔吉斯哈萨克人掳去,嗣后又因被准噶尔人由哈萨克人处掳回,自行声明为俄
国之属民,故曾令将彼等发送俄境。
此外,此间曾由贵国将官右翼统领处,接到来函一件,遣送上述尊函所称俄国商人之弗德
尔及同伙三人,惟该将官来函所称与尊函不同,请该弗德尔等系被派住伊犁河地方。该将官
亦曾叙明上述之阿穆尔萨昂,请于逃往俄境之时,务必依照所订友好条约,维护公共安宁,加
以捕获,交付贵国各等因。关于上述各节,钦奉大俄罗斯国深仁厚泽君主大女皇帝陛下懿
旨,通知如下:
查与两国为邻之准噶尔民族,迄今未曾属于某国,系属于其固君王统治之下,乃为人所共
知,故前于一七三一年贵国派来俄廷大使侍郎托时及其随员人等,因当时中国与准噶尔民族
之战争,曾遵贵国大皇帝陛下之谕旨,向俄国提议云,俟中国军队向准噶尔民族进攻之时,
该民族中凡逃往俄国之部落,即请容纳,惟请将其中之王公贵族交付中国,至容留下俄国之
人等,必须于可靠处所严加管束,务使不能于国界一带为任何骚扰及犯罪之事。此外,该大
使曾向俄国申明,中国军队占领准噶尔土地之时,可由该项土地之中,将所需要之若干部分
让与俄国,当经遵照已故女皇婀娜岳安诺夫娜陛下之懿旨,对该大使答称,倘能如此,则
关于逃来俄国之王公贵族之交付,将来可以友谊协商。
数年以前,当准噶尔末代君王达尔志喇嘛被诺颜德巴赤杀害之时,该德巴赤欲代之而为准噶
尔民族之君主,但与准噶尔之另一诺颜阿穆尔萨昂初曾助之者,发生不睦,因此该民族遂入
于内争及分离状态之中,准噶尔贵族中之数人,贵族沃伯及其子亦在其内,以及其他前此大
半在俄国边境附近游牧之人等,均退至国界之上,彼等犹系彼时已经请求准入俄罗斯至仁女
主大皇帝陛下之国籍。
此间从旁虽已获悉,贵国大皇帝陛下因准噶尔民族之此种内乱,对该民族正在加以征伐,但此
种情事并不能妨碍准噶尔人民之中志愿归化俄罗斯大女皇帝陛下之国籍,以及容纳其入籍
,盖贵国方面对该民族实行军事行动之时,对于俄国方面并无预先之通知,因此关于现时已
经归化俄国大女皇帝陛下国籍之准噶尔人等,自亦无与中国协商之必要,况此事如上所述曾
经与中国前派大使议结在案。
因此,此间本来希望贵国方面,对于前来俄国边界志愿加入俄籍之准噶尔人等,不仅不加追究,
且亦听其自便。一如此间对于贵国方面对准噶尔人军事搜索之进行,虽未曾依照两国现有之
友好关系,随时通知俄方,而俄国方面对于贵国之此举,无论已往或现时,亦皆未曾有所妨
碍,而且反之,前来归入俄国大女皇帝陛下国藉之准噶尔人等,其中多人几乎尽系被贵国军队
由俄国边界所掳去者,亦皆置之不论,就实际上已在俄国境内者言之,上年贵国军队两千人于
克雷完城堡附近侵入俄境,该军队官长曾经要求交还该项准噶尔人等,尤为贵族艮究什克、
勃洛特及卡赤阿等,所述理由与尊函中所叙者相同,谓彼等已入贵国大皇帝陛下之国籍,曾
经赏给顶翎,嗣后叛离,该蒙古官长等并曾实行威吓,谓不将上述准噶尔人等自动交出之时
,彼等将由驻屯中俄边界附近之军队中增兵,而为敌对之行动,该城堡之领兵校官克洛勃夫
对于此事虽曾答复,谓该项准噶尔人等,已依彼等之自行呈请,准入俄国大女皇帝陛下之国
籍,并谓贵国官长不但不应为此不正当之威吓,且亦不应违反两国现行条约而侵入俄境。但
因该官长等不满意于此种答复,故该校官克洛勃夫最后迫不得已,复用自己名义给与该官长等
以书面文证,证明上述之准噶尔人等,实系已入俄罗斯国大女皇帝陛下之国籍。
因依照两国所订条约第十条之规定,正系禁止以武装越入国界,故贵国可以自知,贵国官长
前此之举动,殊乖友睦之道,我国甚望尊处迅即饬令贵国军官人等,将来勿再有此举动也。
从上述解释之其他方面,吾人窃思贵国亦可明察同样之公正理由,得悉因何接受准噶尔人等
归入俄罗斯大女皇帝陛下之国籍,可以不论彼等居于何种官阶也。尤为关于贵国所要求交付
之人等,以彼等前此已入贵国国籍及曾赏给官衔服饰为理由者,则尚系自准噶尔民族发生内乱
之初时起,如上所述,即在彼等被贵国军队由俄国边界掳去而其他人等归向贵国之前,已经
来至俄国境内,并经依照其归化俄籍之坚决请求,准在俄境从事游牧,具有入籍之甘结。由
彼时起,彼等已经认为俄国之属民,故该项人等实应属于俄国。至于彼等离去俄境之时,俄
罗斯仁慈君主大女皇帝陛下之所以未向贵国提出抗议,盖因彼等之失去,此间不认为如许重
大之事,致使两国之间发生交涉及提出要求也。
再应注意者,各该贵族之中,沃伯及其子勃洛特前此曾向俄方有许多之损害行为,曾向俄方
实行盗匪侵掠、杀害人命及夺去牲畜之各种罪行。又现时由贵国归还之俄罗斯人,名为瓦锡
利弗德尔者,以及其同伴人等,曾因彼等之不安本分,陷为准噶尔人之俘虏,实则非为商
人,乃系哥萨克人,曾于一七五四年与其他人等一同由俄方被派往沃伯处,因沃伯之属下人
等曾由一处边界堡垒地方夺去多数马匹之事件,前往要求赔偿,但沃伯竟至反将该项使者扣
留,嗣后送往准噶尔人地区之远处。关于此事,此间尚在查究之中,故令将沃伯及其子勃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