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通纪


  福建提督杨捷以闽疆剿抚需才,奏请将江南游击王嘉会、刘起龙、守备何滨、李英、张瑞、杨懋绂调闽补用(平闽纪)。

  十日,刘国轩攻入海澄。段应举、黄蓝、穆赫林,希佛死之,获孟安、马虎等满汉官三余员,皆释之,授官给俸。满兵千余,迁之东宁。海澄城中满甲二千、马八十余匹、绿旗兵守城兵计二万余,围八十三日,粮尽杀马而食,马尽,屑马骨食之,死亡及泅水而出者过半。闽省震恐,诸援兵退守漳郡。国轩议乘虚取泉州,令吴淑分兵下长泰县。国轩进兵,陷至同安。都统(一作梅勒)雅塔里走回泉州城守,何佑与江钦、杨德等十余骑至泉州,循清源山相视营地,城中兵不敢出。久之,队伍始至,札空营于平地。城中兵终不敢出(海上见闻录)。

  七月,国轩水陆并进。江钦攻南安,杀守将。诸县守兵相继弃城走,遂进占泉州南门桥,载龙熕及大铳数十攻南门,城崩坏四十余丈,尽为平地。城内再筑短墙以守。城守马胜等以钉装船板,铺于地上;兵入,无踔足处,损伤甚多。会天大雨,城竟不拔。围泉两月(同上)。

  康亲王杰书奏:贼围泉州,副都统纪尔他布、提督石调声退至兴化,惠安复陷。臣随檄将军赖塔、总督姚启圣守漳州,调将军喇哈达速率兵来援泉州(东华录)。

  姚启圣奏:平和失陷,臣会商海澄公黄芳泰遣参将吕孝德等进剿,大败海寇,复平和县(同上)。

  八月,杨捷密奏言:福建旧制,原有专设水师提督,后因海面无警,郑氏窜伏台湾,故尔裁去。今则海寇见驻厦门,于漳、泉等处水陆交犯,狂逞之势十倍于昔。自应循照旧制,特设专员,令其统辖沿海兵将,调度水战;俾臣得以尽力陆路,一心剿御(平闽纪)。

  谕:提督杨捷可专辖陆路兵,水师提督别行补授。杨捷又奏:臣向在山东,深悉山东、河南兵熟习交枪、鸟枪者甚多,乞各发千人;江南兵有熟习弓箭火炮者,亦发千人赴闽。从之(东华录)。

  郑氏屯船定海,欲俟陆兵南下,为尾后之策;闽安副将田万侯同总兵林贤、黄镐、林子威等调集各路兵船往剿,于八月二十七日在赤澳、黄崎以及官塘等处三路奋击。经水师总镇萧琛议以舟寡且小,欲据上流牵制之;水师章元镇欲先发制人,率所部十舟进战,众寡不敌,阻风逆流,一军尽没。章元镇被虏入福州,杀之。萧琛退泊海坛,经召回,斩以徇,令援剿左镇陈谅、后镇陈起明督朱天贵(精忠将以舟师降)等防御北船(平闽纪、海上见闻录)。

  郑氏兵焚掠五里渡及港头、起步一带居民(罗源志)。

  国轩既乘胜下漳平、长泰、同安,略取南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诸邑(逆臣传以下诸邑为春间事),乃自围漳、遣兵围泉,而断漳之江东桥及泉之万安桥以拒王师。

  康亲王驻军福州,不敢进。已而杨捷出兴化,复惠安;吴兴祚由仙游出永春,与赖塔复漳平。捷遣兵袭破陈山坝,以出万安桥之背,夺其桥。而赖塔军之阻江涨者,亦得在籍学士李光地为乡道,由安溪间道出同安。捷会同参赞大臣禅布、福宁总兵黄大来、浙江提督石调声直抵泉州城,围遂解。国轩乃率二十八镇还漳州,筑十九寨,吴淑、何佑亦帅十一镇军于溪西。九月,国轩入江东桥至长泰,以二十一镇兵与满兵战于龙虎山。精忠为右拒、赖塔为左拒,胡图在前战小却,姚启圣援之亦不利。精忠故仇郑,亲督战,立斩退者三人,大呼而入。将军马某继之,阵斩郑英、吴正玺等,破营十六座,斩首四千、捕虏千二百人,亡溺以万数。国轩中炮掀坠地,有满洲披甲前蒙国轩放回,遇之,以骑授之,始走免。于是赖塔复长泰、姚仪复同安,南安亦不守,国轩泅河遁入海澄。海澄三面环海,其陆地一面复掘濠引潮,以阻清军。时出犯江东桥,列营观音山,与满汉兵军垒相望(三藩纪事本末、平闽纪、海上见闻录、小腆纪年)。

  吴兴祚奏:官兵败于白鸽岭,复永春、德化等县(东华录)。

  初,郑氏将章元镇等攻掠幕浦堡,游击侯大经以兵趋救,马伤而蹶,寇将及之,千总刘某挥大刀前进,杀二人,获一人以归,侯乃免。寇尽俘男女于厦门索赎。有皮七者,前尝投诚,寓幕浦,与大户习。尝以二舟载堡民往来议赎,不取其直;贫而不能赎者,则贷而助之。诸大户亦皆赖以脱,掳者前后多归。至是,陈君翼率舟师破郑氏兵于定海,获元镇,复夺回前掠者数十人(连江志)。

  郑氏将王一鹏率众啸聚于驿坂餔地方,欲阻绝要路。提督杨捷与巡抚吴兴祚定议,密遣连江营守备郑兴随征。总兵张韬率兵细探,果聚于上西、萧厝、沙格三处,乘夜进剿。官兵鏖战竟日,杀死七百有余、生擒六人,溺水者不计(平闽纪)。

  十月,姚启圣遣人议抚,意欲得海澄;经不从(海上见闻录)。

  十一月,京口将军王之鼎仍以将军调补福建水师提督,杨捷仍以原衔管福建陆路提督事务(平闽纪)。

  十二月,康亲王杰书奏:都统赖塔等率领满汉官兵于十月二十七日败贼于柯铿山、万松关,副都统纪尔他布、总督姚启圣、提督杨捷等败刘国轩于江东桥,又败之于潮沟之间,副都统胡图败贼吴淑于石卫寨,斩获无算(东华录)。

  予福建殉难南安县知县宋煜官荫(同上)。

  复迁沿海居民于内地。耿精忠之变,闽省迁民悉复故土。康亲王疏请迁界以累民,罢之。至是,督抚再请迁(海上见闻录、三藩纪事本末)。

  十八年(永历三十三年、一六七九)正月,康亲王杰书奏:刘国轩等率贼兵八千至郭塘、欧溪头地方立营,欲断江东桥,以犯长泰。都统赖塔与总督姚启圣、提督杨捷等统兵直偪贼营,令副都统纪尔他布、巡抚吴兴祚等领兵击之,大败刘国轩、吴淑、何佑等,追至江边,斩首二千余级(东华录)。

  郑经以朱天贵守海坛;以陈谅为水师,乘南风迅发,复犯定海。官军集船百余,由由五虎门而出;大风暴起,官军收回五虎。郑氏船仍退海坛(福州府志)。

  耿精忠既降,而郑氏方踞台湾、澎湖。浙江总督李之芳疏请操练战船及福建水师会剿海洋诸寇;又疏请改复枫岭营、浙闽分辖旧制(蚕尾续文集)。

  思明州每月每户本输米一斗,自二月起,每户再加一斗。刘国轩请停文武俸以给兵饷(海上见闻录)。

  二月,郑经兵犹据厦门、金门,上欲乘胜厚集舟师,规取二岛,以图澎湖、台湾。又以曩时征取金、厦,曾用荷兰国夹板船;特谕荷兰国王,令具夹板船二十艘,载劲兵协力攻取二岛。至是,康亲王杰书等议奏:战舰水师未备,荷兰国舟师又不能预定来会时日,势难急图。上斥之(东华录)。

  康亲王杰书等奏:据总督姚启圣等启,进取金、厦须发江、浙巨舰二百艘,增闽省兵二万,迅调荷兰舟师来会,方可大举。进剿之期,必俟入秋北风起后。从之(同上)。

  刘国轩、吴淑、何钻等复用船四十余只带众渡河,图攻榴山寨,并欲夺江东桥。提督杨捷会同平南将军赖塔等率兵分两翼压陈督战,官兵冲至下坑山、欧溪头各山上,郑氏从山下遯走。官兵紧追,阵斩一千有余,获盔甲、旗帜等甚多(平闽纪)。

  三月,杨捷奏:会同平南将军赖塔等于下坑山等处击败逆贼,擒斩甚多(东华录)。

  康亲王杰书等奏:已将征调舟师敕谕,令荷兰国人赍往;因赶塘、石碑洋诸地为海寇所阻,不得行,故未达而还。上谕诘责(东华录)。

  总督姚启圣奏:伪总兵廖琠、黄靖等众据水晶坪,联络山海寇贼,为害地方。臣遣官招抚廖下岗工人琠等率伪官三百余员、兵一万二千余人,诣军前降(同上)。

  国轩侦知姚启圣欲据果堂寨以迫江东桥,即同吴淑发兵入据其寨;漳兵至,击走之(海上见闻录)。

  四月,陈永华启请以经子克■〈臧上土下〉为监国;时年十六,号曰监国世孙(同上)。

  湖广岳州水师总兵官万正色奏闽海情形、水陆战守机宜。上谕:万正色剿寇洞庭,着有劳绩,今岳州、长沙诸处悉已恢复,无烦水师;且万正色闽人,稔知水性。兹剿海寇之际,从优加太子少保,调为福建水师总兵官,率所部官兵克期速赴闽中。旋以万正色为福建水师提督,统辖全闽水师营务。

  总督姚启圣奏:伪总兵郑奇烈率伪官五十三员、兵丁千余投诚。

  双头洞系浙、闽交界,贼首陈超万等啸聚。总督姚启圣会同提督杨捷、抚臣吴兴祚于五月初九日至流江地方,水陆夹击,大败贼众,杀伤无数,获其船只器械。

  五月,康亲王杰书奏:伪总统刘国轩等侵犯江东桥,平南将军赖塔等统官兵迎击,贼败走太平寨。

  初,湖南用兵,令江南造鸟船百艘送岳州军前。至是,岳州既复,上谕万正色赴闽时即领在岳鸟船并水手以行;至江南、浙江,更选战舰百艘携往,以资进剿(以上东华录)。

  六月,郑氏将杨忠等会合深沪,图窥犯;游击刘国兴率各营三路夹击,败之。杨忠被箭落水,擒其副将杨德,阵斩一千余名,焚毁大小船七只;斩其官四员,生擒一十八员(平闽纪)。

  郑时英驻东石督饷。时禁界盐贵,居人多私来东石贩盐;时英献策,欲掘沿海盐埕,则利尽归于我。经乃檄林升、令杨忠往浔尾掘南北盐埋。忠至,舍舟登岸,连掘两日夜。竿头守将密请泉城大队兵至,四面合攻,忠力战不支,殁于海,余死伤逃亡过半。界禁既严,私贩亦绝(海上见闻录)。

  七月,国轩筑浔尾寨,一夜而成;同安兵至,击走之(同上)。

  八月,福建总督姚启圣奏:郑经志必不降,断不可遣人招抚。刘国轩乃贼中巨帅,颇能用兵,请赦其前罪,授以公爵。吴淑本无反志,由部将迫胁,请赦其前罪,授以侯爵。至伪总兵陈昌、林升、江钦、吴潜均请畀以总兵官,实授管事。此数人若解体投诚,则郑经势孤,海寇根株立可芟灭(东华录)。

  福建巡抚吴兴祚奏:招抚伪总兵蔡冲琱等三员、伪官八十五员、兵丁一万二千五百一十七名,招回岛民三千一百九十余名。共获大小船六十只,分拨水师营用(同上)。

  九月,泉州马步数千攻东石。时施廷、陈申守东石,散卒祗三百余人。施廷被创,陈申战死,兵民赴海死者无数。泉州兵仍筑三寨,犄角以守(海上见闻录)。

  江南贼吕贵、苏亮等率伙三千余众,骤犯崇安汛,据险结巢,与郑氏遥为声援。游击李英会同各营官兵暨崇安县知县金章鼓励乡壮,直下新岭,攻破贼寨木城二十六座,斩伪将谢瓒郎等五员、杀贼八百余人、生擒二十六名,搜获器械无算(平闽纪)。

  十月,谕康亲王杰书曰:海寇窃踞海澄,倚厦门、金门为营窟,骑兵无所用其力;惟藉水师楼橹攻取,甚属紧要。今因荷兰国之船未至,故前议不行。近者,福建绿旗兵丁渐增数倍,即无满兵,止以绿旗兵丁剿灭贼寇,未为不足;见在福建满兵甚多,应即撤一半以省粮饷。但耿精忠尚在闽中,虞有意外之变;王当开谕精忠,令其陈奏请安,诣京陛见。倘精忠因王之言具奏,可令其自来;若精忠未能即行,王不可独率满兵一半先回。此事关系甚为重大,王当详筹具奏(东华录)。

  国轩离漳州城五里而军。援漳兵共十余万,国轩兵亦有万余;营垒咫尺相望,指挥自如,诸军畏之如虎。国轩以果堂要地,于果堂后版尾地方再筑一寨。工未就,援兵数万齐至,锐不可当。国轩与吴淑、何佑、林升、江钦兵不满二千,奋勇死斗。日午至申,冲击数迭。国轩戒依寨,且守且战,斩章京石儿等;其余带伤以数千计,始引回。国轩时纵卒渡河冲击,身登士阜,据胡床,张盖而观之。又善用间谍,敌人纤悉必知,时谓之「刘怪子」。姚启圣遣人至海上议息兵,又说国轩使罢兵就抚,国轩巽词以谢。启圣设修来馆,悬重赏,海上文武兵将来者俱偿银有差。时诸军缺粮,国轩一切不禁,头领与兵下、长发与短发,往来循环,国轩兵额亦不缺。十一月,吴淑守版尾寨(三藩纪事本末作萧井寨),清兵筑垒环攻,淑处之晏如。身被伤,复病,时值阴雨,新筑垣垒多坏,挥左右避之,自踞床而卧。八日夜二更,墙倾压死(纪事本末作十月事)。舁至思明州,经亲临哭之,以其子吴天驷为建威左镇,统其兵。时官军战舰皆集,万正色谋于兴祚曰:『子沿海与之上下,吾张水师;以诸将之锐,方船以逼海坛,子攻其陆、吾薄诸水,破之必矣』(海上见闻录、三藩纪事本末、小腆纪年)。

  宣义将军尚之孝奏:康亲王咨称福建、江西接壤之地,尚有逆贼江机、杨一豹扰害建宁、邵武诸处,令臣速进兵剿灭。臣星夜至汀州,整顿甲兵进剿。

  福建总督姚启圣奏:臣以进攻厦门、金门等岛,酌拨兵一万四千名赴水师提督万正色军前;第沿海诸汛地兵力单弱,请召募新兵补额。

  福建提督杨捷奏:江西贼首伪都督吕贵等率贼三千余人犯崇汛,建宁城守游击李英破贼于岑阳山,悉歼其众(以上东华录)。

  十二月,姚启圣、吴兴祚大集舟师攻厦门,题请水师克期协攻。经以林升为总督、朱天贵为副,率诸军御之(海上见闻录)。

  福建水师提督万正色奏:新船虽竣,旧船尚在督修,且檄调诸路兵及炮手犹未悉至,臣先以新船配官兵赴定海训练,俟舟师辏集,水陆夹攻。上谕:江南总督阿席熙速选善用炮者二千人送该提督军前,福建总督姚启圣等亦速修整舟舰。万正色其严饬将士,凡大兵所至,务当抚绥被寇之人,毋妄肆淫掠,负朕恤民至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