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别史
- 台湾私法物权编
台湾私法物权编
批明:即日同中收过契面银六百二十大元完足,再照。
二月二十日。
光绪十五年正月初四日。
验契三纸填给司单。
道光十六年十二月日。
知见人男林注在号、林启东号
为中人胡葵号
立卖尽园底契人林张氏号
批笔人林启东号
第三八再承永耕字
立再承永耕人吴阿添,兹因上年承有马六子孙连德遗下水田一处,土名大中窠口二重河唇,东至芦来田为界,西至邱少基田为界,南至张念田为界,北至自己田为界,四至界址面踏分明,递年租谷一石八斗,又带碛底银二元。先年被洪水冲崩,添自备工本开辟成田,德兹因乏银凑用,愿将此田退于吴添兄永耕管业,添再备出出底银六大元,又备出碛底银二元。当日银交番主连德亲收足讫,此田自戊子冬起,至丙辰冬止,限满之日,再行转约。自立字之后,若有另生枝节,系德一力出身抵挡,不干承耕人之事。此系人番甘愿,恐口难凭,立合约字二纸,各执一纸为据,照。
即日批明:添再备出田底银六元,又备出碛底银二元,批照。
光绪戊子十四年月日。
知见锺下骨
在场杨孔云
代笔林瑞廷
立再承永耕字吴阿添
第三九奏议
雍正五年七月初八日,浙闽总督臣高其倬谨奏,为奏闻台湾人民搬眷情节事。窃查台湾各处居住人民,多系只身在彼,向皆不许携带妇女,其意为台地远隔重洋,形势险要,人民众多,则良奸不一,恐为地方之害。近来闽省之人,及曾经任闽各员条陈议论,多谓人民居彼,既无家室,则无父母妻子之系、久远安居之心,所以敢于为非;若令搬眷成家,则人人守其田庐,顾其父母妻子,不敢妄为,实安静台境之一策。臣因其说甚近情理,随反复详细询访筹思,查得台湾府所属县之中台湾一县,皆系老本住台之人,原有妻眷;其诸罗、凤山、彰化三县皆新住之民,全无妻子,此种之人不但心无系恋,敢于为非,且聚二、三十人或三、四十人同搭屋寮,共居一处,农田之时,尚有耕耘之事;及田收之后,颇有所得,任意花费,又终日无事,惟有相聚赌饮,饮酣赌输,遂致共谋窃劫。若令各有妻子,则内外有分,不至杂沓纷纭,且各顾养赡妻子,则赌饮花费之事自灭;各顾保守家室,则抢夺剽窃之志自消,实为形格势禁之要务。就臣愚昧之见,以为全不搬眷固非长策;而一概搬眷亦非长策。请嗣后住台人民若欲搬眷住台,其贸易、雇工、及无业之人,全无田地,原非安土之辈,概不准搬外;其开垦田土,实在耕食之人,欲行搬眷者,俱令呈明地方官详细确查,实有垦种之田满一甲,并有房庐者,即行给照,移明该管地方官令其搬住,仍查明安插,务期明晰。至佃户之中有佃田满一甲,住台经五年,而业主又肯具状保系诚实不多事之人,如有妄为,甘与同罪者,亦准其呈明给照,拨眷前往,查明着落,业户保领安插;其佃田不及一甲,住台未满五年;及虽佃田满一甲,住及五年,而业户不肯具保者,一概不准。如此办理,似搬眷而往者皆将来耕田安人之家;而就此一番确查,又可以其田产多少之概,并系何人下之佃户,设有犯法,责有所归,查拏亦易,似为有益。至现今甫往台湾,求田耕种之人,即系诚实,现无田业,亦应一概不准带眷前往,以防生事。此臣愚见所筹,未敢遽行,谨将情节缮折奏闻,伏乞皇上睿裁,谨奏。
第四○垦批字
立给垦批字海山庄业主张,兹本衙庄界内,座在横坑庄,从前未曾批给与人,兹有庄佃陈缘到馆自称:此山从前混承他人,向来未经配纳大租,自行请配。即日踏明界址,东自山顶小沟为界,西至陈岁山为界,南至简家山分水为界,北至陈岁山为界,四至界址分明,给付该佃陈缘掌管为业,每年配纳大租粟六斗正,至期到馆交纳,取出完单为照。自给之后,该佃务须照界掌管,不得越侵过界,听其盖屋居住,耕种度食,亦不得窝藏匪类,为非作歹,致生事端;如有此情,听业主革逐出庄,不得异言;倘欲别图转手他人,任从其便。今欲有凭,合立垦批一纸付执为照。
批明:即日收过盘仪银完足,再照。
业主张。
道光四年十二月日补给。
第四一退佃田底字
立退佃田底字人朱盛美,有开垦过业主吴分下水田一段,经丈三甲,坐落水漆林,东至圳沟,西至自已厝后牛埔,南至曾恒达田为界,北至徐思佩田为界。又分下田一段,经丈九分,东至自己厝前界为界,西至出水沟为界,南至曾恒达田为界,北至刘敬臣田为界。并茅厝一座四间,牛栏二间,仍带竹围菜园一段,四至明白。今因缺租,情愿将田底、茅厝退还业主吴,三面言议,出得贴工资银八十五两番广。其银即日同中交讫,其田厝即付业主前去掌管耕作输纳。保此田厝果系盛美自己开垦之业,与叔侄兄弟房亲无干,亦无来历不明等情;如有不明,系是盛美一力抵挡,不干业主之事。此系二家甘愿,日后不得言贴言赎,恐口无凭,立退佃田底字一纸,送为执照。
即日收过契内番银八十五两广完讫,再照。
雍正十三年十一月日。
代替人弟名达
为中人林志钦
立退佃田底人朱盛美
知见人汪琳
第四二着退佃田底字
立退佃田底字人邱道,有承先人开垦滥田四甲六分正,坐落大武郡水漆林庄,年带吴头家大租粟三十六石八斗正,车工圳费照例配纳,圳水通流灌溉。今因积缺大租粟二百零石,又新旧车工圳费银三十九元零,愿此业抽出一半田二甲三分,退耕抵还所缺大租粟及车圳银一半,面会折番银七十元;余缺一半大租粟及车圳银,仍带在余一半田二甲三分之额。先问房亲叔侄不能承受,外托中引就业主吴郡山出首承坐,三面议定着下时价番七十元。其银即日同中交收讫,抵还大租;其抽出一半田,随踏明退归郡山前去掌管输课,日后不敢再言找赎。保此田二甲三分果系道承先人开垦之业,与房亲无干,亦无来历不明等情;如有不明,道自出头抵挡,不干郡山之事。此系二比甘愿,各无反悔,口恐无凭,合立退佃田底字一纸,送执为照。
即日同中收过来契内银元,抵还大租完足,再照。
乾隆四十九年十一月日。
为中人邱养
知见人邱达
立退佃田底字人邱道
代书人林春
第四三退尽佃字
立退尽佃字大仑庄陈外,有承父及伯等田底共七分三厘,址在吴厝庄东势洋,坵数不等。因积欠大租一百七十五石无力完纳,而业主公项严切,愿将此田底踏明界址,退尽归还业主抵完公项。自此退还以后,业主或给他人,或付别耕,俱听主裁,日后外以及子孙等不敢异言生端。此系甘愿。各无抑勒,恐口无凭,立退尽佃字一纸,付执为照。
道光六年十二月日。
为中人曾承捷
立退尽佃字人陈外
代笔人洪腾云
第四四退佃字
同立退佃字人仑仔庄陈德兴兄弟等,有承祖父坐落牛椆仔庄水田一段,东至黄家田为界,西至水沟为界,南至自己田为界,北至庄家田为界,四至界址明白,年带纳陈业主大租谷三石五斗正。自道光十五年,至道光二十年,大租谷数百余石,业主累次究讨,兄弟商议,愿将田业立字退佃,托中送归本业主陈荣德堂掌管。即日同中踏明界址,交付本业主掌管,贌田耕种,后日兄弟不敢异言生端滋事。保此田系是陈德兴兄弟承祖父自置物业,与外人及房亲叔兄弟侄人等无干,亦无交加来历不明为碍。此是二比两愿,各无反悔,恐口无凭,同立退佃字一纸,付执为照。
即日同中将田同立退字一纸,送归本业主贌耕,收抵正供,再照。
道光二十五年三月日。
代笔人陈添
为中人黄再松
同立退佃字人陈德兴
第四五退耕归管字
同立退耕归管字人胡耀宗、王进布、张士路、王忠助等,先年各人等承祖父兄有向高焕观认贌山林山埔一所,址在南港仔六坑内灰窑坑西势,东至坑底,西至大仑背,南至大尖角;北至石门外二小仑仔,各为界。前来开辟耕种,于今多年,其山地又瘦,况宗等伙记人等各迁移他处,爰是宗等伙记相邀,托中向山主高焕观之亲高胡观身上恳出工本银十四大元正。银即日同中收讫,将认贌山田原界,同中踏明四至,归还高胡观归一掌管。自今退还,日后宗等及子孙永不敢异言再来耕种生端。此系二比甘愿,各无反悔,今欲有凭,同立甘愿退耕归管字一纸,付执为照。
批明:即日同中收过工本银十四大元正完足,再照。
道光二十九年二月日。
为中人王忠起
在场知见人张神助
知见人执笔胡应求
知见人张万祥、王忠助、王进布、张士路
同立退耕归管字人胡耀宗
第四六佃批
本业主吴,有水漆林庄,土名罗厝庄仑仔脚前荒田一所,原属本户下佃丁刘思、刘道明、黄可畅、黄烈南等田额,被水浸浚,不堪耕种,该佃等逋负谷致累,本业主赔征课饷多年,兹有郭盛宗前来承认给佃,就该处底下荒田一所、鱼池大小三口,凭定南北照大口池岸直透至东福兴庄竹仔脚出水沟为界。其荒田一所,不许将田开凿鱼池等项,年定输纳本业主大租银八大元。嘉庆五年始,逐年租银至十一月清完,给单执照;倘有至期拖欠租银,以及防碍滋事,听本业主另招佃宗,不得藉给滋蔓、混侵界限等情。给佃批一纸,付宗执照。
嘉庆五年三月日给。
第四七佃批
本衙管下睦宜庄,有添亨田六甲八分,因积欠大租谷无力完纳,将田底退为本衙管掌为业。兹据陈永萃亨到馆求给此田底,其田六甲八分,坐在睦宜庄前,坵数不等,东至金、陈宅,西至叶宅田,南至大圳,北至陈宅为界,四至明白,三面议定银价六十四大元。银即日同中收讫,其田底听永萃亨前去掌管耕种,永为己业。年该纳大租谷五十四石四斗正,照庄例自备干净好粟,车运到本衙鹿港仓交纳,不得短欠升合;如有短欠,听业主吊起别耕。今欲有凭,立给批一纸,付执为照,行。
嘉庆五年七月日。
中人黄为玉
立给托施伯慎
批明:陈英观、陈鹤观、陈珠明同买过田六甲八分,作三分均分,每份分田二甲,珠明二分六厘六丝,再照。
第四八开垦田契字
立开垦田契字业主王福记,有海埔地一处,址在大肚西沙辘堡三块厝庄下海埔,东至本佃杨清冬兄弟公田界,西至横沟界,南至本佃杨清冬兄弟公田界,北至大沟界。今据佃人杨定观前来认垦,筑旱田一分,年配大租粟二斗,并配大肚溪圳水通流灌溉,即日收过佃人杨定观来垦礼银二大元,随将此业交付杨定观永远掌管。口恐无凭,立开垦田契字一纸,付执为照。
即日亲收过垦字内垦礼银二大元正完足,再照。
再批明:另借洋银二元,即将每年大租付银主扣抵利息,逐年免纳,再照。
业主王。
光绪十年十月日。
立开垦田契字业主王福记
第四九杜卖尽根大租契字
立杜卖尽根大租契字人詹捷三,因先年有自置归管詹继昌庄佃大租粟,址在大加蚋堡新南庄,土名三重埔庄,抽出二佃户阙月骞、阙光春历年原应纳大租粟二石五斗正,光绪十四年间扣四成,尚剩六成,年该纳大租粟一石五斗正。今因乏银别置,愿将此二佃之租额出卖与人,先问房亲人等各不欲承受,外托中引就同向与佃户阙永成出首承买,三面议定时值尽根价银二十四大元正。其银字即日同中两相交讫,其此租粟随即同中交付买主阙永成取收,永为自己之租额,以至日后子孙不敢异言生端滋事。保此大租委系是捷三自置之租额,与别房人等无干,在先亦无典借他人财物交加不明为碍;如有情弊,捷三自出首抵挡,不干买主之事。此系二比甘愿,各无反悔,口恐无凭,立杜卖尽根大租契字一纸,付执为照。
即日同中捷三亲收过契字内银二十四大元正足讫,再照。
一、批明:其承买契约佃册,有带别佃,不能缴带;或要用之日听便取出,不得刁难,声明再照。
光绪十六年十一月日。
为中人詹盛发
知见人弟在源
在场人男清溪
立杜卖尽根大租契字人詹捷三
第五○拨庄业佃租质借银字
立拨庄业佃租质借银字业户林明注,即林光注,同侄林国荣等,有承祖父遗下管收里族庄庄业佃租,历掌收租,照完供采无异。今因乏银别创,情愿将此庄业佃租为质,托中引向林安邦借过番银四百大元,三面言议,全年愿纳银主租利大租谷三十六石。其银四百元,即日同中交光注叔侄亲收足讫;其递年应纳银主租利谷三十六石,即就里族庄属佃林安邦之现耕,递年分作早晚二季,对半交纳,早季六月内交纳早谷一十八石,晚季十月内交纳晚谷一十八石。其谷务要晒干搧净,按年按季照数交纳,不得少欠升合,亦不得混用湿冇之谷抵塞各等弊;如有此弊,光注叔侄自愿补足交纳,不敢异言。借约三年为限,自道光癸巳年冬起,至丙申年冬至前止,如递年照纳银主租利谷外,听光注叔侄备足原借番银四百元,赎回庄业佃租借字;若无备银取赎,仍应听林按年就伊现耕控抵租谷三十六石,不得异言。此系现银明借,出自甘愿,并无抑勒,不得反悔,口恐无凭,今欲有凭,立拨庄业佃租质借银字一纸,并缴赎回林得三典契一纸,共二纸,付执为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