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素问直解


  胜复同,邪气化日也。灾七宫。风化八,清化四,火化二,正化度

  也。其化上辛凉,中酸和,下咸寒,药食宜也。

  乙为金运不及,故乙亥乙巳岁,上厥阴木,中少商金运,下少阳相火。金运不及,始则火之热化胜,继则水之寒化复,胜与复,同主一岁之气,非上中下正气之化,乃邪气化日也。灾七宫,凡乙年金运不及皆热也。木气在上,故风化八;金运在中而不及,故清化四;火气在下,故火化二,此上中下之气,乃正化之度。度,时度也。余仿此。其化上风,故宜金味之辛凉以治之;其化中清,故宜木味之酸和以治之;其化下热,故宜水味之咸以治之,此药食之相宜也。

  丙子丙午岁。上少阴火,中太羽水运,下阳明金。热化二,寒

  化六,清化四,正化度也。其化上咸寒,中苦热,下酸温,药食宜也。

  苦热,旧本讹咸热,今改。丙为水运太过,故丙子丙午岁,上少阴火,中太羽水运,下阳明金。火气在上,故热化二;水运在中而太过,故寒化六;金气在下,故清化四,此上中下之气,乃正化度也。其化上热,故宜水味之咸寒以治之,其化中寒,故宜火味之苦热以治之,其化下清,故宜木味之酸温以治之,此药食之相宜也。

  丁丑丁未岁。上太阴土,中少角木运,下太阳水。清化热化胜

  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三宫。雨化五,风化三,寒化一,正化度也。

  其化上苦温,中辛温,下甘热,药食宜也。

  丁为木运不及,故丁丑丁未岁,上太阳土,中少角木运,下太阳水。木运不及,始则金之清化胜,继则火之热化复,胜与复,因主一岁之气,非上中下正气之化,乃邪气化度也。灾三宫,凡丁年木运不及皆然也。土气在上,故雨化五,木运在中而不及,故风化三,水气在下,故寒化一,此上中下之气,乃正化度也。其化上湿,则宜火味之苦温以治之,其化中风,则宜金味之辛温以治之,其化下寒,则宜土味之甘热以治之,此药食之相宜也。

  戊寅戊申岁、上少阳相火,中太征火运,下厥阴木。火化七,

  风火三,正化度也。其化上感寒,中甘和,下辛凉。药食宜也。

  戊为火运太过,故戊寅戊申岁,上少阳相火,中太征火运,下厥阴木。火气在上,火运在中而太过,故火化七,木气在下,故风化三。此上中下之气,乃正化度也。其化上热,则宜水味之咸寒以治之,其化中热,则宜土味之甘和以治之,其化下风,则宜金味之辛凉以治之,此药食之相宜也。

  己卯己酉岁:上阳明金,中少宫土运,下少阴火,风化清化胜

  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五宫,清化九,雨化五,热化七,正化度

  也。其化上苦小温,中甘和,下咸寒,药食宜也。

  己为土运不及,故己卯己酉岁,上阳明金,中少宫土运,下少阴火。土运不及,始则木之风化胜,继则金之清化复,胜与复,同主一岁之气,非上中下正气之化,乃邪气化度也。灾五宫,凡己年土运不及皆然也。金气在上,故清化九,土运在中而不及,故雨化五,火气在上,故热化七。此上中下之气,乃正化度也。其化上清,则宜火味之苦小温以治之,其化中湿,则宜土味之甘和以治之,其化下热,则宜水味之咸寒以治之,此药食之相宜也。

  庚辰庚戌岁。上太阳水,中太商金运,下太阳土。寒化一,清

  化九,雨化五。正化度也。其化上苦,中辛温,下甘热,药食宜也。

  庚为金运太过,故庚辰庚戌岁,上太阳水,中太商金运,下太阴土。水气在上,故寒化一,金运在中而太过,故清化九,土气在下,故雨化五,此上中下之气,乃正化度也。其化上寒,则宜火味之苦热以治之,其化中清,则宜金味之辛温以治之,其化下湿,则宜土味之甘热以治之,此药食之相宜也。

  辛巳辛亥岁。上厥阴木,中少羽水运,下少阳相火。雨化风化

  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一宫。风化三,寒化一,火化七,正化度

  也。其化上辛凉,中苦和,下咸寒,药食宜也。

  辛为水运不及,故辛巳辛亥岁,上厥阴木,中少羽水运,下少阳相火。水运不及,始则土之雨化胜,继则木之风化复,胜与复,同主一岁之气,非上中下藏气之化,乃邪气化度也。灾一宫,凡辛年水运不及皆然也。木气在上,故风化三,水运在中而不及,故寒化一,火气在下,故火化七。此上中下之气,乃正化度也。其化上风,则宜金味之辛凉以治之,其化中寒,则宜火味之苦和以治之,其化下热,则宜水味之咸寒以治之,此药食之相宜也。

  壬午壬子岁。上少阴火,中太角木运,下阳明金。热化二,风

  化八,清化四,正化度也。其化上咸寒,中酸凉,下酸温,药食宜也。

  壬为木运太过,故壬午壬子岁,上少阴火,中太角木运,下阳明金。火气在上,故热化二,木运在中而太过,故风化八,金气在下,故清化四,此上中下之气,乃正化度也。其化上热,则宜水味之咸寒以治之,其化中风,则宜木味之酸凉以治之,其化下清,则宜木味之酸温以治之,此药食之相宜也。

  癸未癸丑岁。上太阴土,中少征火运,下太阳水,寒化雨化胜

  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九宫,雨化五,火化二,寒化一,正化度

  也。其化上苦温,中咸温,下甘热,药食宜也。

  癸为火运不及,故癸未癸丑岁,上太阴土,中少征火运,下太阳水。火运不及,始则水之寒化胜,继则土之雨化复,胜与复,同主一岁之气,非上中下正气之化,乃邪气化度也。灾九宫,凡癸年火运不及皆然也,土气在上,故雨化五,火运在中而不及,故火化二,水气在下,故寒化一,此上中下之气,乃正化度也。其化上湿,则宜火味之苦温以治之,其化中热,则宜水味之咸温以治之,其化下寒,则宜土味之甘热以治之,此药食之相宜也。

  甲申甲寅岁。上少阳相火,中太宫土运,下厥阴木。火化二,雨化五,

  风化八,正化度也。其化下咸寒,中甘和,下辛凉,药食宜也。

  甘和,旧本讹咸和,今改。甲为土运太过,故甲申甲寅岁,上少阳相火,中太宫土运,下厥阴木。相火在上,故火化二,土运在中而过,故雨化五,木气在下,故风化八,此上中下之气,乃正化度也。其化上热,则宜水味之咸寒以治之,其化中湿,则宜土味之甘和以治之,其化下风,则宜金味之辛凉以治之,此药食之相宜也。

  乙酉乙卯岁。上阳明金,中少商金运,下少阴火,热化寒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

  七宫。燥化四,清化四,热化二,正化度也。其化上苦小温,中苦和,下咸寒,药食宜也。

  乙为金运不及,故乙酉乙卯岁,上阳明金,中少商金运,下少阴火。金运不及,始则火之热化胜,继则水之寒化复,胜与复,同主一岁之气,非上中下正气之化,乃邪气化度也。凡乙运之岁,灾皆七宫。金气在上,故燥化四,金运在中而不及,故清化四,火气在下,故热化二,此上中下之气,乃正化度也。其化上燥,则宜火味之苦小温以治之,其化中清则宜火味之苦和以治之,其化下热,则宜水味之咸寒以治之,此药食之相宜也。

  丙戌丙辰岁。上太阳水,中太羽水运,下太阴土。寒化六,雨化五,正化度也。其化上

  苦热,中咸温,下甘热,药食宜也。

  丙为水运太过,故丙戊丙辰岁,上太阳水,中太羽水运,下太阴土。水气在上,水运在中,而太过,故皆寒化六。土气在下,故雨化五,此上中下之气,乃正化度也。其化上寒,则宜火味之苦热以治之,其化中寒,则宜水味之咸温以治之,其化下湿,则宜土味之甘热以治之,此药食之相宜也。

  丁亥丁巳岁。上厥阴木,中少角木运,下少阳相火。清化热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三宫。

  风化三,火化七,正化度也。其化上辛凉,中辛和,下咸寒,药食宜也。

  丁为木运不及,故丁亥丁巳岁,上厥阴木,中少角木运,下少阳相火。木运不及,始则金之清化胜,既则火之热化复,胜与复,同主一岁之气,非上中下正气之化,乃邪气化度也。凡丁运之岁,灾皆三宫。木气在上,木运在中而不及,故皆风化三,火气在下,故火化七,此上中下之气,乃正化度也。

  其化上风,则宜金味之辛凉以治之,其化中风,则宜金味之辛和以治之,其化下火,则水味之咸寒以治之,此药食之相宜也。

  戊子戊午岁。上少阴火,中太征火运,下阳明金。热化七,清化九,正化度也。其

  化上咸寒,中甘寒,下酸温,药食宜也。

  戊为火运太过,故戊子戊午岁,上少阴火,中太征火运,下阳明金。火气在上,火运在中而太过,故皆热化七,金气在下,故清化九,此上中下之气,乃正化度也。其化上热,则宜水味之咸寒以治之,其化中热,则宜土味之甘寒以治之,其化下清,则宜木味之酸温以治之,此药食之相宜也。

  己丑己未岁。上太阴土,中少宫土运,下太阳水。风化清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五宫。

  雨化五,寒化一,正化度也。其化上苦热,中甘和,下甘热,药食宜也。

  己为土运不及,故己丑己未岁,上太阴土,中少宫土运,下太阳水。土运不及,始则木之风化胜,继则金之清化复,胜与复,同主一岁之气,非上中下正气之化,乃邪气化度也。凡己运之岁,灾皆五宫。土气在上,土运在中而不及,故皆雨化五,水气在下,故寒化一,此上中下之气,乃正化度也。其化上湿,则宜火味之苦热以治之,其化中湿,则宜土味之甘和以治之,其化下寒,则土味之甘热以治之,此药食之相宜也。

  庚寅庚申岁。上少阳相火,中太商金运,下厥阴木。火化七,

  清化九,风化三,正化度也。其化上咸寒,中辛温,下辛凉,药食宜也。

  庚为金运太过,故庚寅庚申岁,上少阳相火,中太商金运,下厥阴木。火气在上,故火化七,金运在中而太过,故清化九,木气在下,故风化三,此上中下之气,乃正化度也。其化上热,则宜水味之咸寒以治之,其化中清,则宜金味之辛凉以治之,此药食之相宜也。

  辛卯辛酉岁。上阳明金,中少羽水运,下少阴火。雨化风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一宫。

  清化九,寒化一,热化七,正化度也。其化上苦小温,中苦和,下咸寒,药食宜也。

  辛为水运不及,故辛卯辛酉岁,上阳明金,中少羽水运,下少阴火。水运不及,始则土之而化胜,既则木之风化复,胜与复,同主一岁之气,非上中下正气之化,乃邪气化度也。凡辛运之岁,灾皆一宫。金气在上,故清化九,水运在中而不及,故寒化一,火气在下,故热化七,此上中下之气,乃正化度也。其化上清,则宜火味之苦小温以治之,其化中寒,则宜火味之苦和以治之,其化下热,则宜水味之咸寒以治之,此药食之相宜也。

  壬辰壬戌岁。上太阳水,中太角木运,下太阴土。寒化六,风

  化八,雨化五,正化度也。其化上苦温,中酸和,下甘温,药食宜也。

  壬为木运太过,故壬辰壬戌岁,上太阳水,中太角木运,下太阴土。水气在上,故寒化六,木运在中而太过,故风化八,土气在下,故雨化五,此上中下之气,乃正化度也。其化上寒,则宜火味之苦温收治之,其化中风,则宜木味之酸和收治之,其化下湿,则宜土味甘温以治之,此药食之相宜也。

  癸巳癸亥岁。上厥阴木,中少征火运,下少阳相火。寒化雨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

  灾九宫。风化八,火化二,正化度也。其化上辛凉,中咸和,下咸寒,药食宜也。

  癸为火运不及,故癸巳癸亥岁,上厥阴木,中少征火运,下少阳相火。火运不及,始则水之寒化胜,继则土之雨化复,胜与复,同主一岁之气,非上中下正气之化,乃邪气化度也。凡癸运之岁,灾皆九宫。木气在上,故风化八,火运在中而不及,火气在下。其化上风,则宜金味之辛凉以治之,其化中热,则宜水味之咸和以治之,其化下热,则宜水味之咸寒以治之,此药食之相宜也。

  凡此定期之纪,胜复正化,皆有常数,不可不察。故知其要

  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此之谓也。

  总结上文,言凡此定期之纪,胜复者,不及之年,正化者,太过之岁,皆有常数,贵察而知其要也。

  帝曰:善。五运之气,亦复岁乎?

  上文太过,则为正化,不及,则有胜复。帝承上文,而问五运之气,一岁之中,亦有复乎?复,先郁后复也。

  岐伯曰:郁极乃发,待时而作也。

  复者,郁极乃发,其复必待时而作也。谓岁运与主时之气相合而始复也。

  帝曰:请问其所谓也?

  待时而作,何谓?

  岐伯曰:五常之气,太过不及,其发异也。

  木火土金水五常之气,有太过,有不及,其发异也。异,不常也。不常。所以有待也。

  帝曰:愿卒闻之。

  群尽闻太过不及之义。

  岐伯曰:太过者暴,不及者徐。暴者为病甚,徐者为病持。

  太过之气受郁者,其发也暴;不及之气受郁者,其发也徐。发之暴者,为病亦甚,发之徐者,为病亦持。持,犹待也。

  帝曰:太过不及,其数何如?

  五运太过不及,其生成之数,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