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素问直解


  病溏腹满,食饮不下,寒中肠鸣,泄注腹痛,是土制其水,水气不行,病在内也。暴挛痿痹,足不任身,是土制其,水病在外也。土复水准,故上应镇星、辰星。侮反受邪,故玄谷不成。此岁火不及而有气交之变也。

  岁土不及,风乃大行,化气不令,草木茂荣,飘扬而甚,秀而不实,上应岁星。民

  病飧泄霍乱,体重腹痛,筋骨繇复,肌肉 酸,善怒,脏气举事,蛰虫早附,咸病寒中,

  上应岁星、镇星,其谷黔。复则收政严峻,各木苍凋,胸肋暴病,下引少腹,善太息,

  虫食甘黄,气客于脾,黔谷乃减,民食少失味,苍谷乃损,上应太

  白,岁星。上临厥阴,流水不冰,蛰虫来见,脏气不用,白乃不复,上应岁星,民乃康。

  末藏,如字。

  岁土不及,则风木之气乘而侮之,故风乃大行。化气,土气也,化气不令,土气衰也,草木茂荣,飘扬而甚,木气盛也。秀而不实,土气虚也。木气有余,故上应岁星。民病飧泄霍乱,体重腹痛,土气病也。

  筋骨繇复,肌肉眶酸,风气胜也。善怒,脏气举事,言善怒,乃肝脏之气举而用事也。蛰,藏也,蛰虫早附,乃木气有余,藏虫早附而出也。凡此民病,皆木制其土,土湿内逆,故咸病寒中,土木皆病,故上应岁星镇星。土虽不及,始屈终复,故谷之成熟,其色则黔。复如木盛土郁,而土之子金,又克木也,故复则收政严峻,金气盛矣,名木苍凋,木气衰矣。其在于人,病胸肋暴痛,下引少腹,肝木病也。善太息,胆气逆也。风木气郁则生虫,故虫食甘黄,而气客于脾,虫食甘黄则黔谷乃减。气客于脾则民食少失味。

  始焉木盛,既则金复,故苍谷乃损,上应太白、岁星。厥阴风木也,岁土不及,风乃大行,故上临厥阴。

  厥阴上临则风木生动,故流水不冰,蛰虫来见,生而不藏,故脏气不用。此上临厥阴,金气不复,故白乃不复,木气有余,故上应岁星。胜而不复,故民乃康。此岁土不及,而有岁交之变也。

  岁金不及,炎火乃行,生气乃用,长气专胜,庶物以茂,燥烁以行,上应荧惑星。民病

  肩背瞀重,鼽嚏血便注下,收气乃后,上应太白星,其谷坚芒。复则寒雨暴至,乃零冰雹霜

  雪杀物,阴厥且格,阳反上行,头脑户痛,延及囟顶发热,上应辰星,丹谷不成,民病口疮,甚则心痛。

  岁金不及,则火热之气乘而侮之,故炎火乃行。生气,木气也,金不平木,故生气乃用。长气,火气也,火气有余,故长气专胜。长气专胜,则蔗物以茂而燥烁以行,燥烁,火热之气也,火气盛故上应荧惑星。民病肩背瞀重鼽嚏,皆肺病也。血便注下,火热盛也。收气乃后,金不及也。金虽不及,乃为岁主,故上应太白星。其谷成熟,则坚芒。复,如火盛金郁,而金之子水,又克火也,故复则寒雨暴至。乃零,水气盛也,冰雹霜雪杀物,水寒之变也。水寒属阴,阴寒之极,故阴厥且格,格,拒也,阴极而拒阳也。阴极拒阳,阳无所容,故阳反上行,致头之脑户痛,而延及脑顶,身且发热。水气盛,故上应辰星,水盛火衰,故丹谷不成。迫火行外,故民病口疮,甚则心痛。此岁金不及,而有岁气之变也。

  岁水不及,湿乃大行,长气反用,其化乃速,暑雨数至,上应镇星。民病腹满身重,

  濡泄塞疡流水,腰股痛发, 股膝不便,烦宽足痿清厥,脚下痛,甚则跗肿,脏气不政,

  肾气不衡,上应辰星,其谷 。上临太阴,则大寒数举,蛰虫早藏,地积坚冰,阳光

  不治,民病寒疾于下,甚则腹满浮肿,上应镇星,其呈 谷。复则大风暴发,草偃木零,生长

  不鲜,面色时变,筋骨并辟,肉 螈,目视KT KT ,物疏璺,肌肉胗发,气并膈中,

  痛于心腹,黄气乃损,其吞不登,上应岁星。

  数,音朔,便,平声,藏,如字,璺,音问。

  岁火不及,则土湿之气乘而侮之,故湿乃大行。长气,火气也,水不平火,故长气反用。化气,土气也,土气有余,故其化乃速。湿气上升则雨,长气反用化气乃速,故暑雨数至。土气盛,故上应镇星。民病腹满身重,土湿太过水不行也。濡泄寒疡流水,土湿太过水下泄也。腰股痛发, 股膝不便,土湿太过关节不利也。烦冤,土湿太过火气郁也。足痿清厥,脚下痛,寒湿之气下凝也,甚则跗肿,凝而不散也。脏气不政,肾气不衡,冬令水阴之气失职也。水虽不及,乃为岁主,故上应辰星,而 谷成熟, ,黑黍也。太阴,湿土也,岁木不及,湿乃大行,故上临太阴。

  太阴上临,则土湿阴寒,故大寒数举。寒性凝敛,故蛰虫早藏,寒湿过甚故地积坚冰,而阳光不治。民病寒疾于下,湿在下也,甚则腹满,湿在中也,浮肿湿在上也。太阴上临,故上应镇星。谷之成熟,其色则 ,故其主 谷。复,如土盛水郁,而水之子木又克土也。故复则大风暴发,草偃木零,风气胜也。生长不鲜,面色时变,土气虚也。辟,刑也,筋骨并辟,内 螈,言水木气复,而木主之筋,水主之骨,其气相并而克土,则土受刑,而肉 螈, 螈,动跃不宁也。挠万物者,莫疾乎凤,风气胜,故目视KT KT ,而气血不和。物疏璺,而形体不固,疏璺,犹破裂也。肌肉疹发,土虚风胜也。气并膈中,痛于心腹,乃风木之气,并逆于胸膈之中,不从上出,反下逆而痛于心腹之间。土受木刑,故黄气乃损,黄气,土气也。其主 谷者,至此则其谷不登。水郁木复,故上应岁星。此岁水不及,而有气交之变也。

  帝曰:善。愿闻其时也。

  运气不及之理既明,帝故善之。一岁四时,亦有太过不及,故愿闻其时。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木不及,春有鸣条律畅之化,则秋有雾露清凉之政,春

  有惨凄残贼之胜,则夏有炎暑燔烁之复。其眚东,其藏肝,其病内舍 胁,外在关节。

  五运之气而论其时可谓悉矣。四时之气,贵得其平,有胜则有复。试以木之不及言之,木气主春,春有鸣条律畅之化,则秋有雾落清凉之政,此木气自和,无胜则无复也。若春有惨凄残贼之胜,金胜木矣,则夏有炎暑燔烁之复,木之子火复胜而克金也。春木位于东,故其眚东。东方属肝,故其藏肝。

  胁者,肝之部,故其病内舍 胁。关节者,筋之属,故外在关节。

  火不及,夏有炳明光显之化,则冬有严肃霜寒之政,夏有惨凄凝冽之胜,

  则不时有埃昏大雨之复。其眚南,其藏心,其病内含膺胁,外在经络。

  试以火之不及言之,夏有炳明光显之化,则冬有严肃霜寒之政,无胜则无复也,夏有惨凄凝冽之胜,水胜火矣。土王四季,不拘其时,则不时有埃昏大雨之复,火之子土复胜而克水也。夏火位于南,故其眚南,南方属心,故其藏心。膺胁者,心色之部,故其病内舍膺胁。经络者,心色之主,故外在经络。

  土不及,四维有埃云润泽之化,则春有鸣条鼓拆之政,四维发振拉飘腾之变,则秋有肃

  杀霖霾之复。其眚四维,其藏脾,其病内舍心腹,外在肌肉四肢。

  试以上之不及言之,土位中央,气灌四旁,故曰四维,四维有埃云润泽之化,则春有鸣条鼓拆之政,无胜则无复也。四维发振拉飘腾之变,木胜土矣,则秋有肃杀霖霪之复,土之子金,复胜而克木也。土灌四旁,故其眚四维。中央属脾,故其藏脾。腹者,脾之部,心腹者,心之下皆腹也,故其病内舍心腹。肌肉四肢,脾所主也,故外在肌肉四肢。

  金不及,夏有光显郁蒸之令,则冬有严凝整肃之应,夏有炎烁

  燔燎之变,则秋有冰雹霜雪之夏。其眚西,其藏肺,其病内含膺胁肩背,外在皮毛。

  试以金之不及言之,夏有光显郁蒸之令,则冬有严凝整肃之应,无胜则无复也。夏有炎烁燔燎之变,火胜金矣,则秋有冰雹霜雪之复,金之子水复胜而克火也。秋金位于西,故其眚西,西方属肺,故其藏肺。肺脉起于中焦,上膈属肺,出腋至臂,气盛有余则肩背痛,故其病内舍膺胁肩背。皮毛者,肺之合,故外在皮毛。

  水不及,四维有湍润埃云之化,则不时有和风生发之应,四维

  发埃昏骤注之变,则不时有飘荡振拉之复。其眚北,其藏肾,其病内舍腰脊骨髓,外在溪谷 膝。

  试以水之不及言之,四维有湍润埃云之化,则不时有和风生发之应,无胜则无复矣。四维发埃昏骤注之变,土胜水也,则不时有飘荡振拉之复,水之子木复胜而克土也。冬水位于北,故其眚北。北方属肾,故其藏肾。肾主骨髓,腰脊者肾之府,故其病内舍腰脊骨髓。《阴阳应象大论》云:溪谷属肾。又肾脉从至膝,故外在溪谷 膝。《至真要大论》云:初气终三气,胜之常也,四气尽终气,复之常也。故上文木言春,火言夏,土言四维,至金则不言秋而言夏,水不言冬而言四维。是岁半以上主胜气,岁半以下主复气,所以申明主时之气,胜复在一岁之内,而不同主岁之气也。

  夫五运之政,犹权衡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化者应之,变

  者复之,此生长化成收藏之理,气之常也,失常则天地四塞矣。

  藏,如字,末藏之灵室藏,字同。

  主岁之气有太过不及,主时之气有太过有不及。上文言太过而不及在其中,故夫五运之政,贵得其平,犹权衡也。高者抑之,无太过矣。下者举之,无不及矣。德化之常必有应,故化者应之。非时之变必有复,故变者复之。此生长化成收藏四时五行之理,乃运气之常也。如失常则天地四塞而不顺序矣。所以申明不可太过,不可不及也。

  故曰: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纪,阴阳之往复,寒暑彰其兆,此之谓也。

  《五营运大论》帝引《阴阳应象大论》之言,谓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纪,阴阳之升降,寒暑彰其兆。

  兹岐伯引之以明四时之应,即天地之动静,而神明为之纪,五气之变,即阴阳之往复,而寒暑彰其兆,故曰此之谓也。

  此一节言五运之政,四时之气,贵得其平,太过不及而有气交之变也。

  帝曰:夫子之言五气之变,四时之应,可谓悉矣。夫气之动

  乱,触遇而作,发无常会,卒然灾合,何以期之?

  卒,音促,下俱同。

  上文言五气之变,应于四时,帝承上文之意,谓气之变也,卒然而至,人居天地之中,何以期之?

  岐伯曰:夫气之动变,固不常在,而德化政令,灾变不同其候也。

  动变,犹动乱,承帝问而言。夫气之动乱,触遇而作,发无常会,固不常在,而德化政令之气则有常,与动乱之灾变,而不同其候也。

  帝曰:何谓也?

  何以德化政令灾变不同其候?

  岐伯曰:东方生风,风生本,其德散和,其化生荣,其政舒

  启,其令风,其变振发,其灾散落。

  德化政令灾变,皆有常候,知常则知变矣。《五营运大论》云:东方生风,风生木,其德敷和,即知其德为和也。其化生荣,即其化为荣也。其政舒启,即其政为散也。其令风,即其令宣发也。其变振发,即其变振拉也。其灾散落,即其眚为损也。辞意与五营运大论相同,下四方亦然。

  南方生热,热生火,其德彰显。

  五营运大论云:其德为显。

  其化蕃茂。

  即其化为茂。

  其政明曜。

  即其政为明。

  其令热。

  即其令郁蒸。

  其变销烁。

  五营运同。

  其灾燔 。

  其眚燔 。

  中央生湿,湿生土,其德溽蒸。

  即其德为濡。

  其化丰备。

  即其化为盈。

  其政安静。

  即其政为谧。

  其令湿。

  即其云雨。

  其变骤注。

  即其变动注。

  其灾霖溃。

  即其眚淫渍。

  西方生燥,燥生金,其德清洁。

  即其德为清。

  其化紧敛。

  即其化为敛。

  其政劲切。

  即其政为劲。

  其令燥。

  西方生燥故也。

  其变肃杀。

  五营运同。

  其灾苍陨。

  即其眚苍落。

  北方生寒,寒生水,其德凄沧。

  即其德为寒。

  其化清谧。

  即其化为肃。

  其政凝肃。

  即其政静。

  其令寒。

  即其令严贞。

  其变 冽。

  即其变凝冽。

  其灾冰雪霜雹。

  五营运但言其眚冰雹。

  是以察其动也,有德有化,有政有令,有变有灾,而物由之,而人应之也。

  德化政令灾变乃四时气机之动,不可不察。是以察其动也,则有德有化,有政有令,有有灾,而物由之以生长化收藏,而人应之以生长壮老已。察其气机之动,则卒然灾合,可以期之矣。

  帝曰:夫子之言岁候,其太过不及,而上应五星。今夫德化政令,灾

  眚变易,非常而有也,卒然而动,其亦为之变乎?

  上文言岁候之太过不及,皆上应五星,则德化政令灾眚变易亦上应五星。若灾变卒然而动,五星亦卒然而变乎?此帝举以为问。

  岐伯曰:承天而行之,故无妄动,无不应也。卒然而动者,气

  之交变也,其不应焉。故曰:应常不应卒,此之谓也。

  木火土金水五运,上承天气而行之,气有常数,故无妄动,动则无不应于五星也。若卒然而动者,乃四时泾气之交变也,泾气交变其不上应于五星焉。故经曰:应常不应卒,即此卒然而动,不应之谓也。故曰未详其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