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验方新编
验方新编
又方:山羊粪炒枯,研,每服二钱,酒送下。百药不效者,服此即愈。此林屋山人经验方也。
热痰头痛
栝蒌一个,牛子四两(焙),共为末。每用三钱,食后酒冲服。忌食动风发热之物。
气虚头痛
春茶叶末,水调成膏,摊碗内覆转,用巴豆四十粒作两次烧烟熏之,曝干研细。每服二分,滚水冲下,食后服。
又方:照前乌头南星方最效。
厥阴风火上冲头痛
肝脉弦者是。用清障救睛散(见目部)治之,神效无比。肝脉不弦者不效。
头风目痛
制香附二两,藿香、甘草各二钱,共为末。每服二钱,滚盐汤下。
终年头似痛而非痛
此肾水不足,火邪冲上作痛。用熟地、玉竹各一两,山茱肉四钱,真山药、元参、川芎、当归各三钱,五味、麦冬各二钱,水煎服。服后头痛更甚至重,二剂断根,屡试如神。药味不可加减,稍有加减则不效。有人患此数年,百药不愈,二剂而安,永不复发,真奇方也
脑后作痛
此风入肾经所致。用熟地五钱,真山药(炒)、云苓、当归各三钱,川芎、陈皮、炙草各
头脑鸣响
状如虫蛀,名天白蚁。以春茶子为末(别样茶子亦可,惟打油之茶子则不用),吹入鼻中又方:土茯苓煮猪肉食之,神效。前后忌茶十日。
头脑晕眩
晕眩,虽然小症,然而大病皆起于晕眩,眼目一时昏花,卒致猝倒而不可救者也。宜早治之。用台党、半夏各三钱,白朮、当归、熟地、白芍各一两,川芎五钱,茱肉五钱,天麻一钱,陈皮五分,水煎服,数剂见效。此方名防眩汤,专治气血之虚,不治头目之晕。盖气血足则阴阳和,阴阳和则邪火散,自不致于晕眩,多服数剂,受益无穷,不可因一二剂不能收功,便弃而不能用也。
又方:白果二个,去壳,生捣烂,冲滚水空心服。至重五服即安,老年更效。
妇人血风头晕欲死倒地不知人事
生苍耳草嫩心,阴干为末。每用一钱,酒调服,神验。此物能通顶门,故易奏效也。
摇头下血
此肝风甚也。用防风三两,天花粉、黄 (蜜炙)、羌活、白芍各五钱,犀角(锉碎)、甘七十
脑漏
从脑顶一股酸气由鼻孔流出黄水,臭不可闻。治法见鼻部鼻渊门。
肾气上攻头顶不能转动
大熟附子二钱,川椒二十粒(用面塞满椒口内),生姜七片,水煎,加盐少许服。
头面发热有光彩他人手近之如火烧
葱汁五钱,酒调服,吐出如虫即安。
头面肿大
此名大头瘟,自颈至顶肿成一桶,咽喉闭塞。治法见卷十五瘟疫门。
头上生疮如葡萄痛甚
参看卷十一葡萄疮方。此名鬈毛毒疮。用黄柏一两,乳香二钱半,共为末,槐花煎浓汁调作饼,贴于疮口。并用吴萸研末,醋调敷两足心,即愈。
头顶结核如寡蛋响者
此命门火亏也。用寡蛋、水酒煮老,每食一二个,酒送下。服至数十个自愈。
又方:七制固脂丸(见内外备用诸方),每服三钱,服至半月必愈。或照下头顶白色肿块
头顶生白色肿块
小儿头发内生白色肿块,名 头。多有误认跌肿,漫不加意,及至高硕作痛,方延医治。庸医以头为首阳,误用寒凉解毒,是以溃烂者内脓复 ,增出者不一,珠未知此患色白,其脓不红,乃阴寒虚弱之症。用小金丹,初起三服而消,已溃烂者服七丸而愈。外贴阳和解凝膏。大人患之,名曰发疽,服阳和自愈(小金、阳和各方均见阴疽门)。
又方:如愈而复发者,用绿云膏(见痈毒诸方门)贴之,最为神效。
头顶生疮或红或白甚至紫黑色
其人喉有痰涎或能言或不能言
此名劈脑疳疮。用木鳖子(焙枯存性)三分,加顶上梅花冰片三四厘,共为细末,吹入喉
发中生疖如珠相染不已
此名火珠,迟则难治。急用生萝卜捣烂,好醋泡透敷。此林屋山人经验方也。
又方:内服地丁饮(见疔疮门)一二剂,外用菊花叶捣融,调蜜敷。或用燕泥散(见痈毒
小儿头面胎毒
浮水石 存性。研末,放碗内童便调匀,用艾绒烧烟熏透,以里面均带黄色为止,俟冷,用麻油调敷。虽十年不愈者,敷三五日必愈,神效无比。一切疮毒年久不愈者,皆可治。
治痘后余毒。
又方:桐油调轻粉涂之,多年不愈者皆效。
又方:用米汤油洗净,取燕子窝泥,用麻油调敷,数日即愈。米汤油即米锅水面浓汁也
头面红疖
名曰石疖。紫薇花半茶钟,煮精猪肉食之,可保一年不生。
又方:洞天鲜草膏(见痈毒诸方)贴一日全消。溃者贴之亦愈。用连翘、花粉、赤芍、银林又方:苦 菜梗折断有白汁出,取汁搽之,即消。初起者最为神效。
又方:大黄、远志等分,为末,猪胆汁调搽,极效。
又方:黄柏、真川连、黄芩各等分,研末,醋调服,效。
又方:菊花叶捣汁,调白蜜敷之,用渣敷四围,留头不敷,俟毒水流尽,即消。
头上软疖
软疖愈而复发,最难除根。用枳壳一个(鲜者更佳,又名臭橘子。无鲜者,用干枳壳蒸融摊冷用),刳去瓤,以面胡涂抹枳壳四围,合盖疖上,旁安一灯芯以通脓水,数日即愈,愈后并无疤痕。
又方:一野芋头磨醋敷。
又方:旧船底陈锻石研末,油调敷。
又方:生半夏、生山药各等分,研末,用葱头捣敷。此治初起甚效。
又方:猪头上毛、猫颈上毛各一撮(烧灰),雄鼠粪一粒(两头尖者是),共研末,香油调又方:五倍子七个,研末,麻油四两,熬至一半,沥尽渣,搽四五遍即愈。切忌水
头上生疮干而无脓
抱过鸡蛋壳(名凤凰窝)烧灰存性,研极细,麻油调搽。
千层疮
此疮生在头面,好而复发,生生不已,故名千层。俟破口时用新鲜橄榄核(无鲜者用盐橄榄核,以水煮去盐味亦可),烧灰,和鸡蛋油(见痈毒诸方),以鸭毛调敷。
秃头疮
又名腊梨头。香黄散:松香二两,为末(入葱管内用线扎定,水煮融化,去葱研末)。
黄黄又方:牛牙散(见痈毒诸方)敷之,生肌断根,神效之至。
又方:白油膏(见腿部 疮方)贴之,虽多年不愈亦效。
又方:先用刀将疮刺破,以熟荞面将头面上四围高高敷之,取一雄鸡宰杀,以热血灌人头顶,数日生肌而愈。
落头疸
俗名砍头疮。此疽生在脑后,由小而大,系属阴症,断不可服寒凉等药。倘医不得法,即腐烂落头而死。大半系冤孽所侵,即照卷十一阴疽各方治之,并查看阴疽孽报(见阴疽卷末)为要。
头角太阳生疮
当日头重如山二日即变青紫三日青至心胸而死
此症有因好服春方药而生者,有因食煎炒浓味而生者。初起用金银花二斤,煎汤饮数十碗,方可少解其毒。然必溃烂,再用金银花、元参各三两,当归二两,甘草一两,水煎,日服一剂,七日始可收口。又手脚指头生疮,亦多不救,亦可以此法治之。
太阳出血
有人两太阳陡起红疮,用手抓破,出血如线不止。用瘦猪肉一浓片贴之即止。或用穿山甲(尾上者佳)。炒研细末敷,亦止。内服元麦地黄汤(见内外备用诸方),即愈。
发瘤
多生耳后发下寸许,按之不痛,用针刺破,挤尽粉发,用生肌药敷之,自愈。
发落重生
黑芝麻梗、柳树枝各等分,熬水洗头,发易生而且润。妇人以此二味泡油搽头,更妙。
小儿发稀,洗之亦生。
又方:旱莲草(又名墨头、墨斗、墨东),捣敷,易生而多。
又方:嫩枣树皮一大把,砍作尺余长,满插净瓷瓶内,勿令到底,上面以火燃之,下面流汁水。先用温水洗头,后将枣汁擦之,即生发矣。
发易脱落
榧子三个,核桃二个(又名胡桃),侧柏叶一两,共捣泥,泡雪水梳头,发永不落,而且
发短而少
桑叶、麻叶,用淘米水煮汁洗之,洗至七次,可长数寸。
发黄而赤
生柏叶一斤研末,猪油和为丸如弹子大,每日用一丸,淘米水放开洗之,一月后色黑而润。
发枯不润
桑根白皮、柏叶各一斤,宣木瓜半斤,泡油搽头即润。男子煎水洗数次,亦黑润也。
少年白发
拔去白发,以白蜜涂毛孔中,即生黑发。如不见效,取梧桐子捣汁涂上必黑。如白多难拔,用干柿饼(用茅香煮热)枸杞子(酒泡焙干)各三两,研末为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茅香
乌须黑发
黑芝麻,九蒸九晒,研末,枣肉为丸,久服自黑。或加旱莲草自然汁,和枣肉为丸,更妙。
又方:草灵丹(见内外备用诸方)服之,须发可以转黑,神效无比。
头脑内痒渐至发落
芦荟、苦楝子各一钱,为末,吹入鼻内,数次自愈。
又方:山豆根研末,麻油浸搽。
头生白屑痒极难忍
藜芦末,煎汤洗头,半干时再用藜芦末掺上,令入皮内,用布扎紧,数日即愈。
又方:桑枝烧灰,淋水洗,甚效。
又方:王不留行、白芷各三钱,研末干掺,一夜,梳去即愈。
治癞子神方
俗名髦KT 。治好后,能长头发(郁澄斋先生试验传出)。先用米泔水加明矾、花椒、葱油
治脑漏神方
一名鼻渊。白鹁鸽翎毛三钱,擦生漆丝棉一块(如无丝棉即用揩漆布亦可,二种系向漆匠铺买),将二味放于瓦上,焙炮存性,共研细末,入冰片少许,令病患仰卧,用笔管吹入鼻中,不过三四次即愈。此余患此症觅得之仙方也,用之除根,病愈已三十年矣。
面部
面上生疮
急寻有壳蜗牛一二条(查药物备要便知),捣融摊纸上,贴之即愈。纸上留一小孔出气,初起用之神效。
又方:鹿角(烧研),猪胆调搽亦效。
面上似疥非疥似癣非癣
若不急治,延及遍身不救,照上蜗牛方治之。或照上鹿角猪胆方更效。
又方:鹌鹑粪、鸽子粪、胡桃壳(即核桃),熬汤,以绢帕溅汤热搽即愈。忌羊、鹅、鱼
面上粉刺
又名酒刺。由肺经血热而生,发于面鼻,碎黍如粟,色赤肿痛,破出粉汁。用大黄、硫黄等分,研末,以凉水调敷,内服清肺热药自愈。
又方:轻粉、黄芩、白芷、白附子、防风各一钱,为末蜜丸。每日洗面时,多擦数次,临睡时又重洗面而擦之,三日消痕灭迹。或用下雀斑附子蛤粉方亦效。
又方:紫参、丹参、党参、苦参、沙参各一两,为末,胡桃肉(又名核桃)捣融为丸梧子
面上雀斑
其色或黄或黑,碎点无数,由火郁血分,风邪外搏而成。用时珍玉蓉散:猪牙皂角、紫背浮萍、青梅、樱桃各一两,鹰屎白三钱(或鸽粪白亦可),共研细末,每早晚用少许在手心久又方:附子、蛤粉、茯苓、白芷、陀僧、山柰各五钱,共为末,蜜调擦面上,次日洗去,甚效。并治酒刺。
又方:苍耳草嫩叶尖和盐少许,捣烂,五六月间日擦十余次,甚效。
又方:紫背浮萍、汉防己,煎水洗。或晒干为末擦之,甚效。
抓破面皮
橄榄核磨水搽之,即愈,并无痕迹。或用白糖擦之,亦妙。
又方:生姜自然汁,调轻粉末擦之,亦无痕迹。
玉蓉粉:治雀斑、酒刺、肺风、酒糟鼻、面上一切斑点。绿豆一升,荷花瓣二两晒干,滑石、白芷、白附子各五钱,上冰片、密陀僧各二钱,共为细末,早晚洗面擦之。
面生皱纹
大母猪蹄四个,洗净煮成膏,卧时擦面上,次早洗去,半月后即不皱矣。
冬天面唇皱破
熟猪油夜夜敷之。
面上黑气
半夏(焙研),米醋调敷。不可见风,自早至晚,不计次数,三日后,用皂角煎汤洗下即又方:天门冬和蜜捣烂为丸,日日洗面即白。
面黑皮浓
羊胫骨末,鸡蛋清调,每夜敷,早以淘米水洗去,十日后,面白皮嫩,神效。
又方:冬瓜一个,竹刀去皮切片,酒水各半煮烂沥渣熬成膏,夜夜擦之,次早洗去。
洗面光彩
西瓜子仁五两,桃花四两,白杨柳皮二两,为末,食后米汤调服一匙,一日三服,一月面白,五十日手足俱白。无白杨皮或用橘皮亦可。
又方:轻粉、滑石(水飞净)、杏仁(去皮取霜)各等分,为末,蒸过,加冰片少许,用鸡又方:顶上金色密陀僧一两,研极细末,用人乳或蜜调如薄浆糊,每夜略蒸,待热敷面次早洗去,半月后面光如镜。
又方:冬桑叶,煎浓汁收贮,冬月早晨用一酒杯,搀入水内洗面,光滑如镜,面亦不冻
腮边酸痛发肿
腮内酸痛名遮腮。用洞天鲜草嫩膏敷上,次日即愈。若病后两腮发肿,不作酸痛者名发颐。用天麻、白芷、防风、荆芥各一钱,送服醒消丸三钱而愈。此林屋山人方也。洞天、醒消各方均见痈毒诸方门。
腮颊穿烂
腮边穿一小眼,时发时愈,名曰漏腮。内服荆防败毒散(见内外备用诸方),外用夜合花愈
两腮赤肿
俗名撑耳风,又名 腮。用灯火(灯心一根,点油烧之)在大指二指之下,手背微窝处烧知),又方:皂角二两,生南星二钱,糯米一合,共为末,姜汁调敷,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