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方新编


  回春脱疳散

  通鼻散

  野狼毒膏

  银杏散

  螺水法

  唤痔散

  五倍子散

  轻粉散

  经验方

  三香膏

  夹纸膏

  紫金膏

  青竹大豆油

  累效散

  铁粉散

  龙骨散

  立马回疔丹

  束疔金箍散

  拔疔法

  类聚祛风散

  绣球丸

  臭灵丹

  经效方

  一扫光

  必效散

  搽癣方

  消风玉容散

  石珍散

  如圣膏

  三白散

  金蟾散

  姜矾散

  化虫散

  清凉膏

  拈痛膏

  追风散

  朴硝散

  立消散

  蟠龙散

  救苦散

  乌云膏

  太乙瘰膏

  外科要诀

  外科脉候

  各部引经用药

  引经报使

  各部引经

  外科主治汇方

  神授卫生汤

  内疏黄连汤

  双解复生散

  内消散

  清热消风散

  竹叶黄汤

  乳香黄散

  回阳三建汤

  双解贵金丸

  保安万灵丹

  麦灵丹

  六一散

  山甲内消散

  疮科流气饮

  内补十宣散

  化斑解毒汤

  葶苈大枣汤

  千金苇茎汤

  桔梗汤

  桔梗白散

  金鲤汤

  宁肺桔梗汤

  紫菀汤

  清金宁肺丸

  大黄汤

  薏苡附子汤

  薏苡汤

  丹皮汤

  清胃射干汤

  赤豆苡仁汤

  凉血饮

  升麻葛根汤

  六郁汤

  一粒金丹

  国老膏

  没药丸

  除湿胃苓汤

  白芷升麻汤

  菊花清燥汤

  羌活散

  祛风地黄丸

  散瘀汤

  八正散

  清肝导赤汤

  二子消毒饮

  清肝渗湿汤

  秦艽汤

  滋阴除湿汤

  内托羌活汤

  一煎散

  五灰散

  止痛如神散

  生熟三黄汤

  防风秦艽汤

  苦参丸

  胡连追毒丸

  黄连闭管丸

  酒煎汤

  茯苓佐经汤

  附子六物汤

  麻黄佐经汤

  大防风汤

  槟苏散

  当归拈痛汤

  活络流气饮

  加味二妙散

  独活寄生汤

  换骨丹

  活血散瘀汤

  大苦参丸

  五香流气饮

  紫苏流气饮

  槟榔丸

  黄丸

  四生丸

  麻黄防风汤

  解毒济生汤

  阴阳二气丹

  清神散

  金液戊土丹

  五香散

  犀角散

  解毒泻脾汤

  防己饮

  五味消毒饮

  化疔内消散

  疔毒复生汤

  七星剑汤

  加味解毒汤

  解毒大青汤

  人参清神汤

  安神散

  木香流气饮

  托里散

  附子八物汤

  清肝芦荟丸

  通气散坚丸

  海藻玉壶汤

  调元肾气汤

  千金指迷丸

  白花蛇散

  苦参酒

  醉仙散

  麻疯药酒方

  通天再造散

  消风散

  追风散

  磨风丸

  换肌散

  何首乌酒

  透骨搜风散

  一剂散

  必效散

  升麻解毒汤

  归灵散

  升麻消毒饮

  生化汤

  清魂散

  回生丹

  地黄饮

  土茯苓汤

  正宗新方

  疏风清热饮

  不换金正气散

  解毒泻心汤

  清脾除湿饮

  搜风顺气丸

  清肌渗湿汤

  凉血地黄汤

  大连翘饮

  消毒犀角饮

  五福化毒丹

  紫雪散

  消风导赤汤

  羚羊角散

  胃脾汤

  百解散

  五和汤

  保和丸

  犀角饮

  白芍汤

  桃仁丸

  乌梅散

  匀气散

  白丑散

  沆瀣丹

  天保采薇汤

  透脓散

  托里消毒散

  托里透脓汤

  托里排脓汤

  千金内托汤

  人参养荣汤

  阳春酒

  附录:咽喉秘集

  鲍相序

  凡人不能无病,病必延医服药。然医有时而难逢,药有时而昂贵。富者固无虑此,贫者时有束手之忧。为方便计,自莫良于单方一门矣。单方最伙,选择宜精,果能方与症对,则药到病除,无医亦可。余幼时,见人有良方,秘而不传世,心窃鄙之。因立愿广求,不遗余力,或见于古今之载籍,或得之戚友之传闻,皆手录之。久之,荟萃甚富,各门俱备,乃删其不甚经验及数方相同与夫贵药不能力致者。今之所存,期于有是病即有是方,有是方即有是药,且有不费一钱而其效如神者。虽至穷乡僻壤之区,马足船唇之地,无不可以仓卒立办,顷刻奏功。区区救世之苦心,校仇不倦,寝食与俱,盖二十年于兹矣。同人见之,谓可传世,遂集资以付手民,而志其缘起如此。后有所得,当俟读刻云。

  道光丙午仲春月善化鲍相 选于粤西武宣官

  梅启照序

  语云:医不三世,不服其药。夫药不轻服者,亦恐其方之不验耳。若有经验之方,遇相合之症,而不广其传以济之,非所以体好生之德也。然古人著书,多指一事。如《灵枢》、

  《铜人》之言针灸,《直格》、《标本》之论伤寒,《卫生总微》之纪小儿,《卫济宝书》之考痈背,《大全良方》之载妇科,《脉诀刊误》之详经络,以及吴有性、卢之颐之徒,或或治 疟,皆偏于一门,不能兼综。惟张机《金匮要略》二十五篇,分二百六十二家杂症之祖,然世罕传本,睹之者稀。他若葛洪《肘后备急方》,虽分五十三类,论,人或疑之。巢元方虽论《病源》,而又不载方药,仍不足以征信。董汲《旅舍虽足救急,而其药有不可理解者,似亦未善。独王焘《外台秘要》先论后方,深王衮以家藏医方七千余道,择其精者为《博济方》,用无不验,其法与此正合

  《类证普济本事方》,吴彦夔《传信适用方》,沙图穆苏《瑞竹堂方》,危亦皆由历验而着,同为慈篇所本,故以脸方名之。虽博洽不能如朱 《普余之多与钦定《医宗金鉴》之富,而穷乡僻壤,无从骤睹巨帙,得此一不致误于庸医。盖方名为验,则经历者多,服者用者俱无疑义。昔善化潘氏序之,比为《苏沈良方》。迨同治甲子重刻,冯序又以孙思邈《千宝贵至深矣。惟旧版日久浸废,翻本又多鲁亥,非所以传广远而示征信士眼科书》,爰饬属以此并刊,其附益诸方,则仿徐用诚《玉机微义》即以天士之书,列于所增各方之首,计原书十六卷,益以八卷,合之繁富过之。既成,同僚者乞为之序。余不敏,自束发受书,即爱岐风雨鏖突,士多劳疚,更留意于此。盖不读书不足以临症,不临症理来叩者,辄以此语答之,然此犹道其难。若得此篇,虽平日未三了然,其收效尤易。虽然,吾固愿斯民惩忿遏欲,疾 不生,并此不能必其俱无。倘得此书扶持其间,将见消 戾于无形,登闾阎于之箫可也。是为序。

  光绪四年岁在着雍摄提格二月抚浙使者梅启照撰并书

  张绍棠序

  子长传扁鹊、仓公,谓其以禁方、精方、妙方相授受,又备载医药已病之状,而孟坚《艺文志》,医经著录者七家,经方著录者十一家,古之重方书如此。降至葛洪《肘后》、思邈《千金》、陆氏《集验》、王焘《外台秘要》,著录者亦伙颐不可枚数。后世于方书不讲仓卒无以应疾,惟鲍氏所辑《验方新编》,为时珍异。病者按册稽部,按部稽症,按症投至齐之得,犹磁石之取铁焉,既简既便,亦精亦博。特麻沙版行,五历剞劂,字经三写鸟为乌,甚者漫漶不可识。恐如班氏所言,以愈为剧,以生为死,而说者遂訾言古方不新病也。爰觅初雕善本重梓之,嘱幸舍诸贤任校仇之役,儿子席珍、士瑜、士珩左右襄蕲成善本。印墨 散,诊籍流传,庶几僻陋传舍,荒寒乡邑,应病投药,易于施治。则一壶,向之殇子,今之寿民,其功用何渠不若古昔诸事乎?世有好方如国工圣儒者兴,青囊,以时参习,成仓公之艺。则异日谒者求书,侍医校录,此篇庶赖明哲而备秘府方采,以传视奕祀焉。

  光绪辛巳仲夏合肥张绍棠识

  潘仕成序

  昔陆宣公在南中撰《古今集验方》五十篇,惜今不传。而苏端明复与沈存中撰《苏沈良方》一书,后人力辨非端明之笔。顾端明杂着,时言医理,于是事殆亦颇究心。盖方药之事,朮家苏习共技,而不能知其所以然;儒者能明其理,而又往往未经试验。即谓方出存中,而端明以博通物理而辗传代传,其功岂遽出存中下!宜迄今千百载,以苏、沈齐称矣。明?焦弱侯亦尝欲集古杂记诸药方为一书,惜未成,只《笔乘》中载有数十条耳。周栎园《书影》谓:古人非自验之方,未必肯记于集。若依《笔乘》所载,再为推展,各分症类,都为一集,胜刻快书、清记,诸鄙俚无用之书多矣。此书亦不难成,留心医术志之。近善化鲍君成

  《验方新编》一书,刻于粤西。其视葛洪《肘后方》、孙思邈《千金方》,未知何如?而平近人,随地随时均可济物。予特重付剞劂,以分贻四方诸君子,庶益广流布,更冀人同此心同此理。俾立方者与余之愿,力引伸于无穷。或又重刊,以辗转代传于通都大邑,以山陬,则弥溥功德于无量耳。

  道光己酉小寒节番禺潘仕成识于粤东海山仙馆

  凡例

  一是编搜辑考订垂二十年,原委已详序中。其方虽未能一一遍试,然偶一施治,辄着神奇,故敢付梓,公诸同好。

  一是编期于稳妥,外治居多,即内治诸方,亦经斟酌,然后入选。惟药性未能尽谙,如有纰谬之处,尚祈高明者正之。

  一膏梁之家,喜服贵药,而庸医每多迎合,草菅人命,恬不为怪。不知药如对症,虽溲勃亦见奇功;药不对症,即参茸每多贻误。尤须炮制得宜,分量较准,方能奏效。是编贵药甚少,多系眼前常用之物,虽穷乡僻壤,购觅良便,切勿以平易忽之。

  一是编随手缀录,门类不论,有乖体例,从俗便也。识者谅之!一古今痈疽方书,以古吴林屋山人王洪绪先生维德《外科全生集》为最,治疽之法,尤为千古独得之奇。其余杂症诸方,亦多神效,编中采录十之八九,特为随症标明,俾资择用。并将《全生集》序文、凡例附录于后,俾阅者知其独具只眼,济世深心。

  一是编方多奇验,药料亦价廉工省,贫富皆宜,家置一部,最为方便。如能印刷施送,较送善书经文,功德最大。若能醵金翻刻,广为流传;或按方制药,施医济世,尤非寻常阴骘可比。好善君子,尚毋忽诸!一四方君子,如有奇验良方,惠寄×××××,以便续刻。

  卷一

  头部

  偏正头风

  此症发时,虽盛暑亦觉畏风,痛不可忍,用荞麦粉炒热,加醋再炒,乘热敷上,用布包紧,勿令见风,冷则随换,日夜不断。有人患头风,十年不愈,照此治之,其病若失,愈后鼻流黄水数日,从此断根。屡试神验,此治头风第一方也。并治寻常伤风头痛,惟气虚及风火、虫痛不效。

  又方:生大乌头(去皮)四两,南星(泡)一两,共为末,每服二钱。用薄荷七片,盐梅一个,煎水,临睡调服。虽二十年头风亦效。或用生南星、生乌头等分为末,葱汁调贴太阳穴亦可。

  又方:用手揿按头上,有一处按着更酸痛者,可朱笔记之,用斑蝥一个,去头、翅、足研末,安于所记痛处,以小黄蚬壳或核桃壳盖上,用布扎好,过夜,起一小泡,以针刺出水,其痛若失。曾治数人,愈后多年不发。

  又方:硫磺一钱,川椒(取红色者去子为末)三分,二味拌匀, 成小饼。左痛塞左鼻清涕从右鼻出。右痛塞右鼻,正痛左右俱塞。清涕流尽即愈,神验。

  又方:毕拨末三钱,入猪胆内,候干取出,再用真川芎、白芷、 本、真青黛、元胡索各二钱,为末,水和为丸如莲子大。令病患仰睡,用一丸水化,灌入鼻中,觉药味至喉,微有酸气,令病患坐起,口咬铜钱一个,口内有涎出盈盆即愈。或加皂角末一钱亦可。

  又方:白芷二两五钱,真川芎、甘草、川乌头(半生半熟)、明天麻各一两,共为末。

  每又方:白芷三钱,天麻、防风各一钱,荆芥一钱半,共研末,煎服。此林屋山人经验方也。

  又方:真蕲艾揉融为丸,时时向鼻嗅之,以黄水出尽为度。

  又方:凤尾草捣融,加麝香一分拌匀,敷囟门上,甚效。

  又方:都梁丸:昔王定国病头风,至都梁求名医杨介治之,连进三丸,实时病去。其方用白芷(酒洗)为末,蜜丸弹子大,清茶或荆芥汤化下,食后服。忌食各色鱼。

  又方:明天麻、白芷,为末蜜丸,重二钱,每服一丸。先将荆芥一钱,细辛三分,煎汤,细嚼,甚者不过一丸。食后服,忌食各色鱼。

  又方:生牛蒡子梗叶(无梗叶用根亦可)取自然汁二碗,陈酒一碗,食盐八分,共熬成膏又方:到牛车处候牛下粪,即将热粪敷头上,用布包紧,快走十里,如头上痒更要快走,不可停步,亦不可擦动,候痒止,解下视之,有无数细白虫伏粪上,即愈。有人头痛,百药不效,后用此方断根。此陕西名医传出之方也。

  寻常感冒风寒头痛

  照上偏正头风第一方治之。

  雷头风痛

  头风攻目者亦治。头痛而起核块,或头中如雷鸣者是也。用川芎、白芷、防风、羌活、天麻、甘菊、薄荷、甘草等味治之。如不见效,用天麻、升麻各一钱,新荷叶一大张,煎服。或不省人事,用地肤子同生姜捣烂,热酒冲服,取汗即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