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方家秘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少阴病。始得之。发热脉沉,无里证者。麻黄一钱 炮附子一钱 细心二千先煮麻黄去沫,后入二味去渣温服。热微者以甘草易细辛。微发汗。

  ○干姜附子汤: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身无大热者此汤主之。干姜三钱 附子一钱 水煎服。

  ○茯苓四逆汤: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主之。茯苓 人参 甘草 干姜 附子 水煎服。

  ○旋覆代赭石汤:治汗吐下解表,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旋复花三钱 代赭石一钱 人参二钱 炙草三钱 生姜五钱 半夏三钱 大枣四枚,水煎服。

  ○赤石脂禹余粮汤:主治久利不止,大肠虚脱,服理中丸而利益甚者。赤石脂五钱 禹余粮五钱 水煎去渣温服。

  ○真武汤:治少阴水气为患,腹痛下利,四肢沉重,疼痛,小便不利,其人或咳,或呕或小便利而下利者用此加减。白术二钱 茯苓三钱 白芍三钱 炮附子一钱 生姜三钱水煎去渣温服。

  ○黄连阿胶汤:治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心中烦不得卧。黄连四钱 黄芩一钱 芍药二钱 鸡子黄一枚 阿胶三钱 先煮药去渣,内胶溶小冷内黄搅令相和得温服。

  ○当归四逆汤:手足厥冷,脉细欲绝者主之。若其人内有久寒,加吴萸生姜。当归三钱 桂枝三钱 芍药三钱 细辛二钱 甘草二钱 通草二钱 大枣五枚 水煎服。

  ○吴茱萸汤:治厥阴病,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少阴症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阳明病食糓欲呕者。吴茱萸五钱 人参三钱 生姜六钱 大枣四枚 水煎服。

  ○白头翁汤:治厥阴热利下重脉沉弦,渴欲饮水者。白头翁三钱 黄连二钱 黄柏二钱 秦皮二钱 水煎服。

  ○四逆汤:治脉沉厥逆等证。甘草二钱 干姜一钱 附子一钱 水煎服。

  ○通脉四逆汤:治少阴病下利消糓,里寒外热,手足厥冷,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赤色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厥阴下利清糓,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亦主之。干姜三钱 炙草三钱 附子一钱 水煎服加葱九茎。腹中痛去葱加芍;呕加生姜;咽痛去芍加桔梗;利止脉不出去桔梗加参。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前方加猪胆汁半匕炖服。

  ○麻杏甘石汤:温热内发表里俱热,头痛身疼,不恶寒反恶热。无汗而喘,大烦大渴,脉阴阳俱浮者,用此发汗而清火,若脉弱沉紧、沉细、恶寒恶风汗出而不渴者禁用。麻黄四钱 杏仁五钱 甘草二钱 石膏八钱 水煎服。

  ○附子汤:治少阴病身痛,手足寒,骨节痛,口中和,恶寒脉沉者。附子二钱 人参二钱 白术四钱 茯苓三钱 芍药三钱 水煎服。

  ○人参三白汤:治汗下后微虚少气发热,口燥去柴胡名人参三白汤。人参 柴胡 白术 白芍 白茯苓 姜枣 水煎服。

  ○济生肾气丸:治肾虚脾弱腰重脚肿,小便不利,腹胀喘急,痰盛已成鼓症。其效如神。熟地四钱 白茯苓三钱 牡丹皮一钱 淮山一钱 泽泻一钱 山茱萸一钱 牛膝一钱 肉桂一钱 附子五分 水煎服。蜜丸空心米饮下。

  ○八味地黄丸:治命门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虚寒,饮食少思,大便不实,下元衰惫,脐腹疼痛,也多漩溺等症。熟地黄八钱 干山药四钱 山茱萸四钱 牡丹皮三钱 茯苓三钱 泽泻三钱 肉桂一钱 附子一钱 为末蜜丸桐子大。酒下十五丸。日再服。

  ○六味地黄丸:主治肾精不足,虚火炎上,腰膝萎软,骨热酸疼,足跟痛,小便淋秘或不禁遗精,梦泄,水泛为痰,自汗、盗汗、亡血、消渴、头目眩运、耳聋、齿摇、尺际虚大者。熟地八钱 山茱萸四钱 茯苓四钱 淮山药四钱 牡丹皮三钱 泽泻二钱 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空心淡盐汤下。

  ○天王补心丹:主治心血不足,神智不宁,津液枯竭,健忘怔忡,大便不利。口舌生疮等症。人参 酸枣仁 当归 生地 柏子仁 麦冬 天冬 远志 五味子 茯苓 丹参 元参 桔梗 为末蜜丸白汤下。

  
李东恒方

  ○朱砂安神丸:治心神昏乱,惊悸怔忡。寤寐不安。朱砂另研 黄连各五钱 生地三钱 当归二钱 甘草二钱 为末酒泡蒸饼丸如麻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三十丸。卧时津液下。

  ○枳术丸:治胃虚湿热,饮食壅滞心下痞闷。白术二两 麦炒枳壳一两为末 荷叶煨陈米饭为丸,白汤下。

  ○四神丸:治脾肾双虚子后作泻,不思食,不化食。肉果二两 炒破故纸四两 五味子二两 吴茱萸五钱 右为末 红枣四十九粒 生姜四两 切水煮枣熟去姜取枣肉和药丸桐子大空心盐汤下。

  ○滋肾丸:治肺萎声嘶喉痹咳血 烦躁腹闷欲吐等症。酒炒黄柏二两 酒炒知母二两 肉桂一钱 为末米丸桐子大空心下。(通关丸也亦治下焦湿热溺癃不渴)

  ○虎潜丸:治肾阴不足筋骨萎软不能步履。龟板 黄柏各四两 知母熟地各二两 牛膝三两半 锁阳 虎骨 当归各一两 芍药一两半 陈皮三钱半 右为末。煮羯羊肉捣为丸,桐子大。盐汤下。

  ○越鞠丸:治脏腑一切痰、食、气血诸郁为痛、为呕、为胀、为利者。香附 苍术 抚芎 山栀仁 神曲 水泛为丸。每服百丸。(六郁越鞠丸加减法:血郁红花下,湿加白芷、热加灯心、食加山楂、痰加生姜、气加木香送下。)

  ○封髓丹:治梦遗失精及与鬼交。黄柏 砂仁 甘草 右蜜糊丸。每服三钱。

  ○左金丸:治肝脏火实,左肋作痛。麻仁二升 杏仁一斤 枳实 厚朴 芍药 各八两 大黄一斤 为末蜜丸白汤下十五丸。

  ○更衣丸:治津液不足大便不通。朱砂五钱 芦荟七钱 研细滴好酒少许和丸。每服一钱。好酒送下。

  ○备急丸:治寒气冷食稽留胃中,心腹痛,大便不通者。大黄 干姜 各一两 巴豆一两 先捣大黄 干姜 为末巴豆合捣千捶,和蜜丸如豆大。每服四丸,暖水或酒下。凡中恶心腹胀满,卒痛如锥刺,气急口禁如卒死者,捧头起灌令下咽。须臾当差,不差更与三丸,当腹中鸣,即吐利便差。若口禁者,亦须折齿灌之。

  ○礞石滚痰丸:治实热老痰之峻剂,虚寒者不宜用。黄芩 大黄酒蒸各八两 沉香五钱 礞石一两为末水丸,温水送下。

  ○指迷茯苓丸:治中焦停痰伏饮。半夏二两 茯苓一两 风化硝二钱半 枳壳五钱 为末姜汁糊丸。

  ○平胃散:治湿淫于内,脾胃不能克制,有积饮,痞膈中满者。苍术五斤 陈皮 厚朴三斤 炙草三十两为末每服三钱,姜汤下。

  ○天水散:治夏时中暑,热伤元气,内外俱热,无气以动,烦渴欲饮,肠胃枯涸者,又能催生下乳,积聚水畜,里急后重,暴注下迫者。宜之。桂府滑石六两 甘草一两 辰砂三钱为末 新汲水调服三钱。

  ○阿胶散:治肺虚有火,嗽,无津液咳而哽气者。真阿胶一两半 牛蒡子二钱半 马蔸铃五钱 炙草五钱 杏仁七钱 糯米一斤 每服两许水煎服。

  ○玉屏风散:治风邪久留不散者,自汗不止者亦宜。防风 黄芪 白术各等分为细末酒调服。

  ○五淋散:治膀胱有热 水道不通,淋涩不出或尿如豆汁,或成砂石,或如膏汁,火热沸便血。赤茯苓一钱半 赤芍一钱 山栀仁一钱 当归一钱 甘草一钱 灯心水煎服。

  ○失笑散:治产后心腹绞痛,欲死,或血迷心窍,不省人事。五灵脂 蒲黄 每服三钱酒煎服。

  ○独圣散:山楂肉二两 水煎用童便 砂糖和服。凡儿枕作痛可以立止。

  ○清胃散:治胃经湿热,牙齿牙根肿痛。或牵引头脑或面发热。生地 当归 川连 升麻 丹皮 水煎服。

  ○龟鹿二仙胶:大补精髓,益气养神。鹿角血十斤 龟板五斤 枸杞子二十两 人参十五两 右用铅罈如法熬胶。初服酒化一钱半。渐至三钱 空心下。

  ○竹叶石膏汤: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者。竹叶二把 石膏一斤半 半夏半升 人参三两 甘草二两 糯米半升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渣纳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

  ○补中益气汤:治阴虚内热,头痛口渴,表热自汗不任风寒,脉洪大,心烦不安,四肢困倦,懒于言语,无气以动。动则气高而喘。黄芪 人参 云术 炙草 陈皮 当归 升麻 柴胡 姜枣水煎温服。

  ○瓜蒂散:邪结胸中,胸中痞硬,寸脉微浮,气上冲咽喉不得息,或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手足厥冷,脉乍紧者,或饮食入口即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皆宜用此吐之。亡血。虚家不可与也。瓜蒂一钱 赤小豆一钱各捣为末加香豉五分煮縻去渣温服。不吐者少加得吐乃止。

  ○乌梅丸:治厥阴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不欲食,食即吐蚘。又主久利。乌梅三百枚 黄连一斤 细辛 炮附 人参 桂枝 黄柏各六两 干姜十两 当归 蜀椒各四两 为末筛尽以苦酒浸乌梅去核,蒸饭丸桐子大,白汤下。

  ○石斛夜光丸:治神水宽大,渐散昏如雾露空中有黑花及观物成二。神水淡绿淡白色者。天冬 人参 茯苓各二两 麦冬 熟地 生地各一两 枸杞子 菟丝子 甘菊花 石斛 干山药 杏仁各七钱 肉苁蓉 蒺藜 川芎 炙草 川连 防风 青葙子 枳壳 羚羊角镑 乌犀镑 各五钱 牛膝六钱半 草决明八钱 为细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盐汤送下。

  ○四生丸:治阳盛阴虚,血热妄行,或吐或衄者。生地 生柏叶 生荷叶 生艾叶捣烂为丸鸡子大,滚汤化服。

  ○当归龙荟丸:治肝经实火,大便秘结,小便涩滞,或胸膈作痛,阴囊肿胀,凡属肝经实火皆宜服之。当归 龙胆草 黄连 黄芩 栀子仁各一两 大黄 芦荟 青黛 各五钱 木香二钱半 麝香一分半 右为末神曲糊为丸。姜汤下。

  ○资生丸:治妇人妊娠三月脾虚呕吐或胎滑不固兼丈夫调中养胃,饥能使饱,饱能使饥,神妙难述。人参三钱 云术三钱 茯苓二钱 山药二钱 苡仁一钱半 莲肉二两 芡实一钱半 甘草一钱 陈皮二钱 麦柏二钱 神曲二钱白豆蔻八钱 藿香一钱 川连四钱 砂仁一钱半 扁豆一钱半 山楂一钱半右为末炼蜜为丸弹子大。每服二丸米饮下。

  ○磁珠丸:治神水宽大渐散昏如雾露中行有黑花,及观物成二体,及内障神水淡绿色,淡白色又治耳聋耳鸣。煅磁石二两 辰砂一两 神曲三两 作饼炼蜜为丸。空心米饮下。

  ○龙胆汤:治肋痛,口苦耳聋耳肿筋萎,阴湿热痒阴肿血浊溲血。龙胆草 柴胡 黄芩 栀子 木通 车前子 泽泻 生地 当归 甘草 水煎服。凡湿热肝邪可治。

  ○甘露饮:治胃中湿热,色黄溺赤,口疮吐血衄血口烂龈縻。天冬 麦冬 生地 熟地 枇杷叶 黄芩 枳壳 石斛 茵陈 甘草各等分。水煎服。

  ○五皮饮:治脾虚肤肿:陈皮 茯苓皮 生姜皮 桑白皮 五加皮 水煎服。

  ○泻白散:秋伤燥令成痰嗽。桑白皮一钱 地骨皮一钱 甘草五分 粳米百粒水煎服。

  ○一味白术酒:治伤湿一身尽疼。白术一两 酒煎服。不能饮酒者以水代之。

  ○肾著汤:治寒湿腰痛如带五千钱。此带脉为病,名曰肾著。甘草二钱 白术干姜 茯苓 各四钱 水煎服。即金匮姜苓术汤。

  ○济生乌梅丸:治大便下血如神。炒僵蚕一两 乌梅肉一两半共为末,醋糊丸。每服四十丸。空心醋汤下。

  ○圣济附子汤:治洞泄,寒中,注下水糓,或痢赤白,食已即出,食物不消。炮附子 炒乌梅肉各一两 炒黄连二两 炒干姜一两 为末炼蜜为丸。米饮下。

  ○凉膈散:泻三焦六经诸火。连翘一钱半 酒军 芒硝 甘草各一钱 栀子 黄芩 薄荷各五分 竹叶二十片 生蜜一匕,煎服。膈上如焚一服消。

  ○苏子降气汤:治痰嗽气喘。苏子 桔皮 半夏 当归 前胡 厚朴 各一钱 沉香 炙草各五分 甚加肉桂去沉香。水煎服。然此方不如用桂枝汤加厚朴 杏仁之为愈也。

  ○圣愈汤:治一切失血或血下虚。烦渴燥热,睡卧不宁,五心烦热,作渴等症。即四物汤加人参 黄芪 各三钱水煎服。

  ○八珍汤:气血双补加桂芪,名十全大补汤。四物归地芍川芎,血证诸方括此中。若与四君诸品合,双疗气血八珍崇,桂芪加八珍煎,大补功宏号十全。再益志陈五味子,去芎辛串养荣专。

  ○人参养荣汤:治脾肺俱虚,发热恶寒,肢体瘦倦,食少作泻等症。若气血两虚,变见诸症,勿论病脉,但用此汤诸症悉除。

  ○五味异功散:健脾进食为病后调补之良方。即四君子汤加陈皮二钱 水煎服。

  ○六君子汤:治脾胃虚弱,脾满痰多。即四君子汤加陈皮二钱 半夏二钱 水煎服。

  ○香砂六君子汤:治气虚肿满,痰饮结聚,脾胃不和,变生诸症者。即六君子汤加木香 砂仁 各一钱 水煎服。

  ○正元丹:治命门火衰,不能生土,吐逆厥冷,有时阴火上冲,则头面热,眩晕,恶心。浊气逆满则胸肋刺痛,脐肚胀急。即四君子汤加淮山 黄芪各三钱水煎服。

  ○鸡鸣散:治脚气第一品药。不问男女皆可服。如或风湿流注。脚痛不可忍,筋脉浮肿者,并宜服。其效如神。槟榔七枚 桔红 木瓜各一两 吴萸 苏叶各三钱 桔梗 生姜各五钱 水三碗煎一碗,候冷服之。天明当下黑粪水。早饭时必痛住肿消。

  ○近效白术汤:治风虚头重眩苦极不知食味,暖肌补中益精气。即术附汤减半加炙草一钱半 生姜二片 大枣二枚,水煎服。(白术五钱 附子二钱半)

  ○参附 术附 芪附三方合括歌。阴盛阳虚汗自流,肾阳脱汗参附求(人参一两 附子五钱);脾阳遏郁术和附(白术一两 附子五钱),若是卫阳芪附投(黄芪一两 附子五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