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验方家秘
验方家秘
○头疼烧酒和麦面贴之。又方醋炒麦面贴之。
○产后血迷高梁米汤一碗红糖二两调服。
○尘芒入目:藕汁滴之。
○伤力吐血萝卜一两 蜜一两 黑豆四两 煮食。
○阴暑肚疼:先用皂角 白矾 生姜捣敷。后用烧酒和荞面敷之。
○赤白带下:荞面鸡子清为丸每服三钱。
时方汇要
○地骨皮饮:治阴虚火旺骨蒸发热,日静夜剧者。妇人热入血室。胎前发热者。四物汤加地骨皮三钱 牡丹皮三钱水煎服。
○泻白散:治肺气热盛、咳嗽而喘、面肿身热。桑白皮 地骨皮 甘草 水煎服。
○小半夏汤:呕家本渴。渴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半夏三钱 生姜一钱半水煎服。
○外台茯苓散:治心胸中有痰饮,宿水自吐出水,复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茯苓 人参 白术各三两 枳实二两 桔皮一两半 生姜四两。水煎服。
○清脾饮:治痰积成疟。青皮 厚朴 草果 半夏 柴胡 白术 甘草 茯苓 黄芩 水煎服
○温胆汤:治热呕吐苦虚烦惊悸不眠痰气上逆。竹筎 枳实 茯苓 半夏 甘草 陈皮 生姜水煎服。
○导赤散:治心热小便黄赤茎中痛热急不通。生地黄 木通 甘草稍水煎服。
○犀角地黄汤:主治吐衄便血妇人血崩赤淋。生犀角 生地黄 白芍 牡丹皮三味水煎去楂入犀汁热服。
○二黄汤:治上焦火盛头面肿大目赤肿痛心胸咽喉口舌耳鼻热盛及生疮毒者。黄芩 黄连 甘草各等分。水煎食后服。
○升麻葛根汤:治阳明表热下利兼治痘疹初发。升麻 葛根 芍药 炙草 右四味水煎服。
○防风通圣散:治风热雍盛表里三焦皆实者,此方主之。防风 川芎 当归 大黄 薄荷 麻黄 连翘 芒硝各五钱 石膏 黄芩 桔梗各一两 滑石三两 甘草三两 荆芥 白术 栀子二钱半 生姜每服三钱水冲服。
○藿香正气散:治外受四时不正之气。内停饮食头痛寒热或霍乱吐泄或作疟疾。藿香 桔梗 紫苏 白芷 厚朴 大腹皮 半夏 茯苓 陈皮 甘草 姜枣水煎服。
○防风黄芪汤:治中风不能言脉沉而弱者。防风 黄芪 等分水煎服。
○四磨饮:治七情感伤上气喘急烦闷不食。人参 槟榔 沉香 台乌。先浓磨水取七分煎数沸空心温服。
○稀涎千缗汤:治风痰不下,喉中声如牵,或中湿肿满。半夏十四枚 猪牙皂炙一钱 甘草一钱 白矾二钱 各研末以生姜自然汁少许,冲温水调末一钱,灌之得吐痰涎即醒。虚者以六君子加牙皂 白矾末 以吐之则庶几矣。
○麦门冬汤:治火逆上气咽喉不利上逆下气者主之。麦冬 半夏 人参 甘草 粳米大枣 水煎服。
○神术汤:主治三时外感寒邪,内伤生冷,而发热及脾泄肠风。白术三钱 防风二钱 甘草一钱 无汗用苍术加葱白。有汗加白术生姜水煎服。
○仙方活命饮:治一切疮疡未成脓者内消,已成脓者即溃,又止痛消毒之圣药也。穿山甲 白芷 防风 皂刺 乳香 没药 归尾 赤芍 花粉 贝母 陈皮 甘草 银花 酒水煎服。
○脱里消毒散:人参 黄芪 白术 茯苓 当归 川芎 芍药 金银花 白芷 甘草 连翘 水煎服。
○麻黄加术汤:治湿家自烦疼。麻黄 桂枝 甘草 杏仁 白术 水煎服。
○小青龙加石膏汤:治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麻黄 桂枝 细辛 芍药 甘草 五味子 干姜 半夏 石膏 水煎服。
附加减法:咳去半夏加括蒌根。微利去麻黄加茯苓。喘者加杏仁。
○黄芪建中汤:治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诸不足。黄芪 胶饴 白芍 甘草 桂枝 生姜 大枣 水煎服。
○归脾汤:治思虑伤脾或健忘怔忡,惊悸盗汗,寤而不寐或心脾作痛,嗜睡少食,月经不调。人参 黄芪 甘草 白术 茯苓 木香 酸枣仁 当归 远志 龙眼肉 姜三片。水煎服。
○保元汤:治气虚血弱之总方也。小儿惊痘家虚者。最宜。黄芪三钱 人参二钱 甘草一钱 肉桂三分 水煎服。
○四君子汤:治面色萎白言语轻微,四肢无力,脉来虚弱者。若内热或饮食难化作酸乃属虚火,须加炮姜。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各二钱水煎加姜枣温服。
○香砂六君子汤:治气虚肿满,痰饮结聚,脾胃不和变生诸症。人参一钱 白术二钱 茯苓二钱 甘草七分 陈皮八分 半夏一钱 砂仁八分 木香七分 右生姜三片水煎服。
○四物汤:治一切血虚血热血燥诸症。当归 熟地三钱 川芎一钱半 白芍二钱 水煎服。
○圣愈汤:治一切失血或血虚烦渴,燥热睡卧不宁,无心烦热作渴等症。四物汤加人参 黄芪 一方去芍药。水煎服。
○当归补血汤:治男妇肌热面赤烦渴引饮,脉来洪大而虚重按全无。当归一钱 黄芪五钱 水煎服。
○酸枣仁汤:治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 甘草 知母 茯苓 川芎 水煎服。
○养心汤:治心神不足,梦寐不宁,惊悸健忘等症。白芍 当归 人参 远志 麦冬 黄芩 山药 芡实 茯神 莲须 酸枣仁 石莲子 水煎服。
○独参汤:治元气虚而不支,脉微欲绝及妇人血崩,产后血晕。苏党参四两浓煎顿服。或加童便 姜汁附子 黄连 随症加减治之。
○炙甘草汤: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者。外台又治肺萎咳吐,多心中温温液液者。甘草 生地 麦冬 人参 桂枝 生姜 大枣 阿胶 麻仁 酒水煎服。
○逍遥散:治肝家血虚火旺,头痛目眩,颊赤口苦倦怠烦渴,抑郁不乐。两肋作痛。寒热少腹重坠,妇人经水不调。脉弦大而虚。当归 白芍 白术 茯苓 炙草 柴胡 各一钱 加丹皮 山栀炒各五分名丹栀逍遥散。
○二陈汤:治肥盛之人湿痰为患,喘咳胀满。半夏二钱 陈皮三钱 甘草一钱 姜二片 水煎服。
○参麦饮:生脉散治热伤元气气短倦怠,口干出汗。人参 麦冬 五味子 水煎服。
。理中汤:治中气不运,腹中不实,口失滋味。病久不食,脏腑不调与伤寒直中太阴自利不渴寒多而呕等症。人参 白术 炮姜 炙草 各一钱半 水煎服。甚者加附子名附子理中汤。
○三因芪附,术附,参附三汤治阳虚,自汗,寒湿,沉痼,阳虚阴盛。黄芪一两 附子五钱 ,名芪附汤。 白术一两 附子五钱 名术附汤。 人参一两 附子五钱 名参附汤。水煎服。卫阳不固自汗用芪附。脾阳遏郁自汗用术附。肾阳浮游自汗用参附。凡属阳虚自汗,不能舍三方为治。然三方之用大矣。芪附治虚风。术附治寒湿。参附壮元神。
○清暑益气汤:长夏湿热炎蒸,四肢困倦,精神减少热气高心烦,便黄,渴而自汗,脉虚者此方主之。人参 黄芪 甘草 白术 苍术各一钱半 神曲 青皮 升麻 干葛 麦冬 五味 当归 黄柏 泽泻 广皮水煎温服。
○竹叶黄芪汤:治消渴气血虚,胃火盛而作渴。淡竹叶 生地各三钱 黄芪 麦冬 当归 川芎 黄芩 甘草 芍药 人参 半夏 石膏 水煎服。
○清燥救肺汤:主治诸气膹郁,诸萎喘呕。经霜桑叶三钱 石膏一钱半 甘草一钱 人参七分 炒研胡麻仁一钱 真阿胶八分 麦冬一钱半 杏仁七分 炙枇杷叶一钱 水煎服。痰多加贝母 瓜蒌。血枯加生地 熟地 甚加犀角 羚羊角 或牛黄。
○当归六黄汤:治阴虚有火,令人盗汗。当归 生地 熟地 黄芪 黄连 黄柏 水煎服。
○桂苓甘术汤:治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又曰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桂苓甘术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茯苓四钱 桂枝三钱 白术三钱 甘草三钱 水煎服。
○葛根黄芩黄连汤:治太阳误下,邪热入里,脉促,喘而不利。葛根 甘草 黄芩 黄连 水煎服。。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此汤主之。小便利则愈。桂枝汤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减芍药为要。
○黄芩汤:治太阳少阳合病,自下利者,若呕者加半夏 生姜。黄芩三钱 甘草二钱 芍药三钱 大枣四枚 水煎服。
○黄连汤:治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 甘草 干姜各三钱 人参二钱 桂枝三钱 半夏三钱 大枣四枚 水煎服。
○小陷胸汤:治心下痞,按之则痛,脉浮滑者。黄连 半夏 括蒌实 水煎服。
○大陷胸汤:治伤寒发热,不发汗而反下之。表热乘虚入于胸中。与不得为汗之水气结而不散,会心下至小腹,鞭满而痛不可近,其人身无大热,但头汗出或潮热燥渴,脉沉紧者,如水肿肠澼,形气俱实者亦可用。大黄 芒硝 葶苈子 杏仁 甘遂 水煎服。
○五泻心汤: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柴胡证具而以它药下之。但满而不痛此为痞,宜半夏泻心汤。半夏 黄芩 干姜 人参 黄连 大枣 甘草 水煎服。
○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 。攻痞宜大黄 黄连 泻心汤。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大黄 二钱 黄连一钱 黄芩一钱 附子一钱 水煎服。
○伤寒汗出解之表,胃中不和,心下痞鞭,干噫,食臭,肋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生姜泻心汤。
生姜四钱 甘草三钱 人参三钱 干姜一钱 黄连一钱 黄芩三钱 半夏一钱 大枣四枚 水煎服。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糓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鞭而满,干呕心烦不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鞭也。甘草泻心汤。
甘草四钱 黄芩三钱 干姜三钱 半夏五钱 黄连一钱 大枣四枚 水煎服。
○桂枝甘草汤:治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四钱 炙草二钱 水煎服。
○芍药甘草附子汤:发汗病解反恶寒者,虚故也。此方主之。芍药三钱 炙草二钱 附子一钱 水煎温服。
○小建中汤:治伤寒表未解或心悸而烦,或腹中急痛而脉阳濇阴弦者。桂枝三钱 芍药六钱 甘草三钱生姜三钱 大枣四枚 胶饴六钱 水煎去渣纳饴温服。
○五苓散:治脉浮小便不利,热微消渴者。发汗已,脉浮数,烦渴,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症,渴欲饮水。茯苓三钱 朱苓三钱 白术三钱 泽泻五钱 肉桂三分 为末冲服。加茵陈治酒积黄疸。
○茵陈蒿汤:治阳明病发热,但头汗出,身无汗,小便不利,渴饮水浆。此为郁热在里,身必发黄,腹微满者本方主之。茵陈蒿六钱 栀子三钱 大黄二钱 水煎服。
○栀子豉汤:治阳明病脉浮而紧,咽干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烦躁,心中愦愦,怵惕懊憹目疼鼻干不得卧。栀子三钱 香豉二钱 先煮栀子,后入豉,温服。少气加甘草,呕加生姜 下后心烦腹满起卧不安者去豉加厚朴,枳实。若医以丸药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去豉加干姜;若身热发黄去豉加甘草黄柏。
○猪苓汤:治阳明病,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 茯苓 泽泻 滑石 阿胶各一钱 先煎四味后入阿胶溶化温服。
○白虎汤:治阳明症,汗出渴欲饮水,脉洪滑不恶寒反恶热。石膏三钱 知母一钱 甘草五分 粳米三钱 先煎米后入药温服。
○白虎加人参汤:治太阳中热汗出恶寒身热而渴暍是也。
○大承气汤:治阳明病潮热,手足戢然汗出,谵语,汗出多胃燥,独语如见鬼状,喘冒不能卧,腹满痛,脉滑实。又目中不了了,睛不和。又少阴病,初得之。口燥咽干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痛,口燥舌干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大黄四钱 厚朴八钱 枳实三钱 芒硝一钱 先猪朴枳入大黄后入芒硝去渣温服。得下即停后服。
○小承气汤: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此汤主之。大黄 厚朴 枳实 水煎服。
○调胃承气汤: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下温温欲吐而胸中病,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先其时自极吐下者,与调胃承气汤。大黄四钱 甘草二钱 芒硝二钱,先煮黄草后入芒硝少温温服。
○桃仁承气汤:治血结胸中手不可近,或上焦蓄血,寒热胸满,漱水不欲咽,善忘昏迷如狂者,此方治败血留经通月事。桃仁五分 大黄一钱 朴硝三分 肉桂三分 甘草三分 姜一片 水煎服。
○抵挡汤并丸:治伤寒蓄血并治症瘕,追虫攻毒甚佳。水蛭熬 虻虫去翅足 桃仁 酒大黄 水煮去渣温服。当下血。
○小柴胡汤:治伤寒五六日,寒热往来。胸肋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耳聋,脉数,此是少阳经半表半里之症。此汤和解之。柴胡三钱 黄芩二钱 人参二钱 甘草二钱 半夏三钱 生姜三钱 大枣四枚 水煎温服。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瓜蒌实。若渴去半夏加人参花粉,腹中痛去黄芩加芍药,若肋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心下悸小便不利去芩加茯苓。不渴有微热,去人参加桂枝。咳者去人参、姜枣加五味干姜。
○大柴胡汤:治热结在内,往来寒热者。柴胡三钱 半夏三钱 黄芩一钱 芍药一钱 枳实六分 生姜五分 大枣三枚 水煎服。
○柴胡桂枝汤: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此太阳少阳并病也。柴胡桂枝合半汤主之。柴胡四钱 黄芩一钱半 人参一钱半 生姜一钱半 芍药一钱半 桂枝一钱半 甘草一钱 半夏一钱 大枣四枚 水煎服。
○桂枝加芍药加大黄二汤: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桂枝 芍药 甘草 生姜 大枣 即桂枝汤加芍药。大痛者即原方加大黄煎法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