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逢源


  阴头肿痛不可忍者。卒疝也。妇人阴中痛。皆刺大敦行间。

  卷五 证治参详

  二阴病

  遗精 梦交而出精者。谓之梦遗。无梦而泄精者。谓之滑精。

  膏肓俞 肾俞 中极(以上灸随年壮) 三阴交 曲泉(兼膝胫冷痛者效) 中封又精宫二穴。在十四椎下旁开中三寸灸七壮效。

  白浊肾俞 关元 中极阳痿 此乃肾与膀胱虚寒之症。

  肾俞 气海 (多灸妙)小便不禁 此常常出而不觉也。盖膀胱火邪妄动。水不得宁故不禁而频来。宜补肾膀阴血。

  泻火邪为主。有睡中遗溺此为虚证。婴儿脬气未固。老人下元不足。皆有此患。但小儿挟热者多老人挟寒者多。不可不辨。

  气海(小儿遗溺灸亦效) 关元 阴陵泉 大敦五淋 气淋小便涩常有余沥 石淋茎中痛。溺如砂石(又名砂淋) 血淋溺血。遇热即发。膏淋便出如膏。劳淋劳倦即发。痛引气冲(有补遗)。

  间使 气海 关元 石门 阴陵泉一用白盐炒热填满脐中。艾炷灸七壮。或灸三阴交即愈。

  小便闭癃 闭不通也。癃。即淋沥也。

  小肠俞 阴交(当膀胱之上□故灸此) 阴陵泉大便秘结章门 太白 照海脾虚不大便三阴交(灸三十壮) 商丘脱肛 此由气血虚而下陷脐中(灸随年壮) 长强(三壮) 水分(灸百壮。治洞泄脱肛)若兼湿热者宜用五倍子明矾各三钱研末水二碗煎沸。热洗立收。脱肛三五寸者。洗过。

  再用赤石脂为末以油纸托上。四围皆掺之妙。

  便血 病在胃与大肠。故名肠风亦名藏毒。粪前者谓之近血。粪后者谓之远血。皆由湿热下注也。

  中脘 气海(凡血脱。色白饮食少进。脉濡弱。手足冷灸此二穴妙。)一凡便血诸治不效者。但取脊骨中与脐相平。按高凸之处觉酸疼者灸七壮即止。如复发再灸七壮。永可除根。至于衄血一切血症百治不效者。经灸永不再发。

  一法于脊间二十椎下。灸随年壮。

  痔漏 痔疾若破。谓之。痔漏大便秘涩必作大痛。

  二白(在掌后四寸) 长强 承山 复溜 商丘又灸十四椎下各开一寸治肠风诸痔效。

  卷五 证治参详

  腋气

  胎生腋气先用快刀剃去腋毛净。乃用好定粉水调搽腋下六七日后。看有一点黑者必有孔如针大或如簪尖即气窍也。用艾炷如米大者。灸三四壮愈。

  卷五 证治参详

  痈疽门

  (有补遗)凡疮疡可灸刺者。须分经络部分血气多少。俞穴远近。或刺或灸泄其邪气。若从背出者当从太阳经(至阴通谷束骨昆仑委中)五穴选用。从鬓出者当从少阳经(窍阴侠溪临泣阳辅阳陵泉)五穴选用从髭出者。当从阳明经(厉兑内庭陷谷冲阳解 )五穴选用。从脑而出者。初觉脑痛不可忍且欲生疮也。当灸刺绝骨脉浮者。从太阳经根据前选用。脉长者。从阳明经根据前选用。

  脉弦者。从少阳经根据前选用 井主心下满。疮青色。荣主身热。疮赤色。俞主体重节痛。疮黄色。经主咳嗽寒热疮白色。合主气逆而泄疮黑色。随经病而有此症者。或宜灸宜刺以泄邪气。

  凡疮疡已觉微漫肿硬。皮色不变。脉沉不痛者。当外灸之。引邪气出而方止。如已有脓水者。不可灸。当浅刺之。浅者亦不灸。

  隔蒜灸法 用大蒜头去皮。切三分浓片安疮上以艾炷于隔蒜灸之。每五壮换一蒜片。或三五十壮。或一二百壮。如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痛者为良肉不痛者为毒瓦斯初灸知痛而后反不痛者毒瓦斯深重多灸为妙先不痛而后觉痛毒瓦斯轻泄)如疮大用蒜捣烂摊患处。将艾铺上烧之蒜。败再换。治痈疽初起。或痛或不痛。或麻木等症。或阴毒紫白色不起发。不痛不作脓者。尤宜多灸。仍服托里之剂。如灸后仍不痛。或不作脓。不起发者不治。此气血虚也背疽漫肿无头者。用湿纸贴肿处。一点先干处。乃是疮头。以前法灸之。凡用蒜取其辛而散。用艾炷取其火力能透。灸后疮溃。以膏贴之自愈。

  附子饼灸法 溃疡气血俱虚不能收敛。或因风寒袭之。血气不能营运生肌。用炮附子去皮脐研末。以唾津和为饼置疮口上将艾炷于饼上灸之。每日灸数壮。但令微热。勿令痛如饼干再用唾津调和。视疮口活润为度。或用炮附子去皮脐。切三分浓片如前灸法。兼服大补气血之药至肉平为度。若疮久成漏内有脓管者。灸数日后仍用针头散蚀腐之。(方见景岳全书)骑竹马灸穴法 以男左女右手臂竖起。用薄篾一条。自臂腕中横纹起。贴肉量至中指。齐肉尽处截断为则。次另用篾量中。指取定同身寸二寸。然后用木凳两条。摆开约四五尺。将大竹杠一条。两头搁在凳上。令病患脱衣。正身骑在竹杠中。足不着地。使人扶定勿令伛偻(古令病患骑竹杠。使两人扛起。不若用凳搁稳也)将前量臂之篾一头定着竹杠。从尾 骨贴脊直上至篾尽处点记然后取同身寸篾。折中横安点处。两头尽处是穴灸七壮。或五七壮。此二穴乃心脉所过之处。凡痈疽恶疮。皆心火留滞之毒。灸则心火流通。而毒自散矣。

  发背肩井 骑竹马穴项上偏枕风门(灸二七壮)疔疮 初如粟米次如赤豆。顶凹坚硬或痛痒麻木。或寒热头痛。

  (面口)合谷 (手上)曲池 (背上)肩井 委中 三里凡疔用隔蒜灸法。甚则以蒜膏遍涂四围。只露毒顶。用艾着肉灸之。以爆为度。如不爆者难愈。更宜多灸至百壮无不愈者。

  疔疮初发。必用铍针刺入疮心四五分。挑断疔根。令出恶血。针入疔根坚硬如铁者为顺。绵软而不知痛者为逆。生项以上者属三阳经。不宜灸。火日生疔亦禁灸。若初起失治。或房劳遗精。及食椒酒鸡鱼猪首等发物。以致毒瓦斯内攻。走黄不住。疮必塌陷按经寻之。有一芒刺直竖。乃是疔苗。急用针刺出恶血。即在刺处用艾灸三壮。以宣余毒。

  乳痈 乳房红肿热痛。十四日成脓 乳疽初起寒热往来。乳房坚硬木痛。月余成脓。

  (乳房属足阳明胃经。乳头属足厥阴肝经。男子房劳恚怒伤于肝肾。妇人胎产忧郁损于肝脾。皆能致之○ 热痛甚者。并宜隔蒜灸。)乳岩 郁闷则脾气阻。肝气逆。遂成隐核。不痛不痒。一二载始溃。或五六年后方见外肿紫黑。内渐溃烂。亦有数载方溃而陷下者皆曰乳岩。最难治疗。

  肩 灵道(各灸二七壮) 温溜(大人二七壮。小人七壮) 足三里 条口(治痈) 下巨墟(各灸二七壮) 足临泣。

  胃痈 生于左者曰胃口疽生于右者曰胃口痈。

  曲池(灸三七壮) 内关(七壮)肾痈 自肾俞穴起。

  会阳(灸二七壮)肠痈 小腹重强按之痛。小便如淋。汗出恶寒。身皮甲错。腹皮急如肿状。脉洪数者脓已成。若大便脓血为直肠痈。易治。或绕脐生疮。或脐间出脓为盘肠痈。难治(一方用生菜油日几服。有效。以其利肠解毒也。)大肠俞 陷谷 太白千金方屈两肘正肘头锐骨。灸百壮。下脓血而安(大阳脉合曲池。小肠脉合小海。故灸此。)流注 生于四肢关节。或胸腹腰臀。初发漫肿不红 用葱头细切杵烂。炒热敷患处。冷则用热物熨之多熨为妙。或铺艾灸之亦效。若热痛渐至透红一点。即宜用针开破出脓。

  蜣螂蛀(一名僵螂蛀) 手指骨节坚肿形如蝉肚不红不肿。屈伸艰难日久方知木痛。此体虚人由湿痰寒气凝滞而成。初宜服六君子汤。外以阳燧锭于坚处灸之自消若失治而坚肿渐烂脓如清水。溃久则不能收功。

  阳燧锭蟾酥(末) 朱砂(末) 川乌(末) 草乌(各五分末) 直僵蚕(一条末)用硫黄(一两五钱)置杓内微火烊化次入前药末搅匀再入麝香(二分)冰片(一分)搅匀即倾入湿瓷盆内速荡转成片俟冷收瓷罐内用时取甜瓜子大一块红枣肉粘于灸处用灯草蘸油点火淬药锭上灸五壮或七壮。九壮候起小 用线针串破出黄水须贴万应膏其毒即消 如风气痛用箸子于骨缝中按之酸痛处以墨点记灸之。

  卷五 证治参详

  瘰

  瘰 者。结核是也。或在耳前后连及颐颔下至缺盆。皆为瘰 或在胸及胸之侧。下连两胁。皆为马刀。手足少阳主之。此经多气少血。故多坚而少软脓白而稀如泔水状。又独形而小者为结核。续断链接者为瘰 。形长如蛤者为马刀。

  (此本膏粱火热之变。有因虚劳气郁所致。治宜补形气。调经脉。不必溃发。但令热气散。其疮自消)肩 曲池 合谷(手阳明) 支沟 天井(手少阳) 少海(手少阴) 天池(手厥阴) 大足三里( 疮出于颊下。取足阳明) 渊液 阳辅 足临泣 太冲(腋肿马刀痈。取足少阳厥阴)以上凡毒深者灸后。再二三次报之愈。

  初生时。男左女右灸风池。亦效。

  一灸瘰 。用独蒜切如钱浓片。先从后发核上灸起。至初发母核而止。多灸自效。灸后可服煎药一剂。用牙皂七个。僵蚕七条。栝蒌一个连皮子切碎。五味子一岁一粒。以水二钟煎熟外加生大黄(三五)钱量人虚实用之。一服即消。

  一治瘰 不问已溃未溃。灸肘尖穴。以手仰置肩上微举起。则肘骨尖自见。即是灸处。灸七壮。三次疮自除。在左灸左。在右灸右。

  卷五 证治参详

  瘤赘

  瘤者。留也。若怒动肝火。血涸而筋挛者。自筋肿起。按之如筋。久而或有赤缕。名曰筋瘤。若劳役火动。阴血沸腾外邪所搏而为肿者。自肌肉肿起。久而有赤缕。或皮俱赤者。名曰血瘤。若郁结伤脾。肌肉消薄。外邪所搏而为肿者。自肌肉肿起。按之实软。名曰肉瘤。若劳伤肺气。腠理不密。外邪所搏而壅肿者。自皮肤肿起。按之浮软。名曰气瘤。(一云有时牵痛者)若劳伤肾水不能荣骨而为肿者。自骨肿起。按之坚硬。名曰骨瘤(一名石瘿)五瘤之外。又惟粉瘤为最多。盖腠理津沫偶有所滞。聚而不散。则渐以成瘤是亦粉刺之属。但有浅深耳。深者在皮里。渐大成瘤也。向一人于眼皮下沿生一小瘤。初如米粒。渐大如豆。用钻针三四枚。翻转眼皮刺其膜。少少出血。如此二三次。其瘤日缩。竟得渐消。又一人于手臂上生一瘤。渐大如龙眼。其人用小艾于瘤上灸七壮。竟尔渐消不长。或隔蒜灸之。凡有生此物者。当以上二法酌宜用之。大都筋病宜灸。血病宜刺。或有以萝菔子南星朴硝之类敷而治之。

  亦可暂消。若欲拔根。无如前法。

  瘿瘤 颈瘤曰瘿。瘤气赤瘤。丹 。皆热胜气也。

  风池(灸百壮) 大椎 天突(一切瘿瘤初起灸大妙) 肩 (男左灸十八壮。右灸十七壮右灸十八壮左灸十七壮) 气舍 会 云门 天府 疣痣(疣。音由赘也。痣。音志黑子也当疣上灸三壮即消。亦有只灸一壮。以水滴之自去者。

  又灸手中指节宛宛中。疣痣皆效。

  卷五 证治参详

  瘾疹疥癣

  瘾疹皮肤枯燥 风气相搏则生瘾疹。身体瘙痒。凡人汗出不可当风露卧。及浴后出早。

  使人身振寒热。以生风疹也。

  肩 曲池 合谷 曲泽 手三里 环跳疥疮 癣疮曲池 合谷 间使 太陵 足三里 委中 百虫窠 行间

  卷五 证治参详

  疠风

  (有补遗)疠风 俗称大麻风。湿热在内。而为风鼓之。则肌肉生虫。白屑重叠。瘙痒顽麻甚则眉落鼻柱崩坏。不可为矣。须令病患断酒戒色。清心寡欲。忌食发风动气荤腥盐酱炙爆生冷之物。止食淡饭白粥白煮时菜而已。愈后亦须守禁。否则再发不救。

  承浆(灸七壮。灸疮愈再灸。以疏阳明任脉。则风热息。而虫不生矣) 委中(刺出血二三合) 黑紫 搭上(刺出恶血)。

  若毒在外者。刺遍身患处。及两臂腿腕。两手足指缝。各出血。隔一二日更刺之血赤为度。

  卷五 证治参详

  毒虫邪狗咬伤

  蛇蝎蜈蚣咬伤。中毒痛极者。急用艾火于伤处灸之。拔散毒瓦斯即安。或用蒜片贴肉灸之。毒甚者灸五十壮。服紫金丹更妙。

  邪狗咬伤(有补遗)孙真人曰。春末夏初。犬多发狂。被其咬者。无出于灸。即就咬处牙迹上灸之。一日灸三壮。灸至一百二十日乃止。宜常食炙韭菜。永不再发。

  一法。速用艾火灸咬处三十五壮。甚者灸百壮。

  卷五 证治参详

  妇人病门

  经不调气海 三阴交间使(治结块) 中极(治漏下) 照海(经不行)血崩 此证多因血热。而兼气不能收摄所致。亦有上焦壅塞。气不疏通而血暴崩于下者肾俞 气海 关元 中极(俱灸妙) 三阴交赤白带间使 肾俞 白环俞 气海 关元 中极 三阴交不孕子宫(关元穴左边去。中二寸) 中极阴挺 妇人阴中突出一物。长五六寸或生一物牵引腰腹痛甚。不思饮食。是名阴挺。又名疝。

  曲泉 太冲 照海转胞 脐下急痛。小便不通是也。

  关元(灸二七壮) 阴陵泉若胎漏尿出。名曰遗尿 治同上。

  难产合谷 三阴交 昆仑一法横逆难产。急于右足小指尖头灸三壮立产(一作至阴穴○艾炷如小麦)。

  一凡难产。横生死胎。皆取太冲。

  子鞠不能下。

  合谷 三阴交 至阴(三棱针出血横者即转直) 巨阙(令正坐用人抱头抱腰微偃针入六分。

  留七呼得气即泻昏闷者立苏 一云子手掬母心生下儿手有针痕子顶母心向前。人中有针痕。

  向后枕骨下有针痕可验按十四经发挥曰凡人心下有膈膜前齐鸠尾。后齐十一椎周遭着脊。

  所以遮膈浊气不使上熏心肺是心在膈上也况儿在腹中。有衣胞裹之。岂能破膈掬心哉。)胎衣不下。

  肩井(产下厥逆者。针五分。若觉闷乱者再针足三里) 中极 三阴交。

  产后恶露不止。

  气海 中极 三阴交血块痛气海 三阴交乳汁不通。

  膻中(灸) 少泽欲断产。

  脐下二寸三分(灸三壮) 一法灸右足内踝上一寸。

  卷五 证治参详

  小儿病门

  面部五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