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翼

  
  卷八 诸淋
  沙石淋
  沙石淋者,膀胱结热,水液燥聚,有如沙石,随溺而出,其大者留碍水道,痛引小腹,令人闷绝也。
  
  人参散方
  人参 通草 青盐(研) 海金砂(别研,各一钱) 莎草根(炒去毛,半两)上为散,合研匀,每服二钱,空心米饮下。
  
  海金沙散
  海金沙 滑石 石膏 木通 井泉石(碎) 甘草(炙)上六味等分为散,煎灯心汤调下二钱,不拘时。
  
  鳖甲散
  鳖甲烧存性,捣罗为散,每服三钱,空心温酒调下。
  
  茅根汤
  茅根(细切,一斤) 葛花(为末,一两) 露蜂房(为末,二两)上分三服,每服以水三盏,煎温服。
  
  《三因》石燕丸
   治石淋,因忧郁气注下焦,结所食咸气而成,令人小便郁痛不可忍,出沙石而后小便通。
  石燕(火烧通赤,水中淬三次,研极细水飞,焙干) 石韦(去毛) 瞿麦穗 滑石(各一两)上为细末,面糊丸梧子大,每服十丸,食前用瞿麦、灯心煎汤送下,日二三服。
  
  《外台》疗石淋方
  石首鱼头(十四枚) 当归(等分)二味杵散,以水二升,煮一升,顿服立愈,或单服鱼头石亦佳。
  
  白茅汤
   治妇人产后诸淋,无论膏石冷热皆治之。
  白茅根(五钱) 瞿麦 白茯苓(各二钱半) 滑石(七分) 人参(各一钱二分半) 蒲黄桃胶 葵子(各七分) 甘草(五分) 紫贝(二个, ) 石首鱼头中骨(四个, )上锉,分二帖,入姜三片,灯心二十茎,空心水煎服。
  
  卷八 诸淋
  劳淋
  劳淋者,劳伤肾气,内生虚热,热传膀胱,气不施化,以致小便淋涩作痛。此证劳倦即发,故谓之劳淋,其候小腹痛引茎中者是也。
  
  菟丝子丸
   治肾劳虚损,溲便不利,淋沥不已。
  菟丝子(酒浸,别研) 人参 黄 芍药 滑石(各一两) 木通 车前(各一两) 黄芩(三分) 冬葵子(一合,炒)上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温酒或盐汤下,日二。
  
  白芍药丸
   治劳淋,小腹痛,小便不利。
  白芍药 熟地黄 当归 鹿茸(各一两)上细末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阿胶汤下。
  
  卷八 诸淋
  血淋
  血淋者,热在下焦,令人淋闭不通,热盛则搏于血脉,血得热而流溢,入于胞中,与溲便俱下,故为血淋也。
  
  白茅根汤
  白茅根 芍药 木通 车前子(各三两) 滑石(碎) 黄芩(各一两半) 乱发(烧灰,半两) 冬葵子(微炒,半两)上八味捣筛,每服三钱,水煎温服,日三。
  
  鸡苏散
  鸡苏叶 竹叶(各二两) 滑石 木通(各五两) 小蓟根(一两) 生地黄(六两)每服五钱,水煎温服不拘时,以利为度。
  
  四汁饮
  葡萄汁 生藕汁 生地汁 蜜五合上俱取自然汁,与蜜和匀,每服七分一盏,银石器内慢火煎沸,温服不拘时。
  
  瞿麦汤
  治血淋、尿血。
  烂滑石 赤芍 瞿麦穗 车前子(生) 赤茯苓 石韦(去毛) 桑白皮(炒) 阿胶(炒)黄芩 生地黄(洗焙) 甘草(炙) 白茅根(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人发灰一钱,沸汤调下。
  
  琥珀散
  琥珀为细末,每服二钱,灯芯一握,脑荷少许,煎汤调下。
  
  茅根饮子
  (张仲文方) 治胞络中虚热,小便赤淋,此心气虚而热气乘之也。
  茅根(一升) 茯苓(三两) 人参 干地黄(各二两)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温五六服,一日服尽验。
  
  又方
  (陶氏)苎根十枚,水五升,煮取二升,一服血止神验。
  
  《本事》火府丹
   治心经蕴热,小便赤少,五淋塞痛。
  生干地黄(二两) 黄芩(一两) 木通(三两)上为末,炼蜜丸桐子大,每五十丸,灯心汤下。
  
  新定
  生地(三钱) 麦冬(二钱) 茅根(五钱) 竹叶(三钱) 滑石(二钱) 葵子(一钱) 川木通(一钱) 黄芩(一钱)上作一服,水煎服。虚人用缓,加甘草五分;实人用急,加川芒硝一钱。
  
  牛膝膏
   治死血作淋。
  牛膝(四两,去芦,酒浸一宿) 桃仁(去皮,炒) 归尾(酒浸,各一两) 生地 赤芍(各一两五钱) 川芎(五钱)上锉片,用甜水十盅,炭火慢慢煎至二盅,入麝香少许,分作四次,空心服。
  
  卷八 诸淋
  气淋
  气淋者,气闭不能化水,病从肺而及于膀胱也。其候小腹满,尿涩常有余沥。许仁则云:气淋者,气壅小便不通,遂成气淋。此病自须根据前疗水气法,然亦有气热不能化水者,当以清肺金为主也。
  
  瞿麦汤
  瞿麦 桑白皮 甘草(炙,各半两) 木通 赤茯苓 陈皮(去白,各一两) 滑石(碎,一两半) 冬葵子(炒,一合)上共八味捣筛,每服三钱,入葱白二寸同煎,温服。
  
  桑白皮汤
   治气淋结涩,溲便不利。
  桑白皮(一两) 茅根(二两半) 木通 干百合(各二两)上捣筛,每服三钱,水煎,温服无时。
  
  石韦散
  石韦(去毛) 赤芍(各半两) 白茅根 木通 瞿麦 川芒硝 葵子(各一两) 木香(一两) 滑石(二两)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
  
  沉香散
   治气淋,多因五内郁结,气不宣行,阴滞于阳而致壅闭,小腹胀满,便溺不通。
  沉香 石韦(去毛) 滑石 王不留行 当归(各半两) 葵子 白芍(各七钱半) 橘皮甘草(各二钱半)上为散,每服二钱,煎大麦汤下。
  
  卷八 诸淋
  膏淋
  膏淋者,小便肥浊,色若脂膏,故名膏淋,亦曰肉淋。
  
  磁石丸
  磁石(火 醋淬三七次) 肉苁蓉(酒浸,切焙) 泽泻 滑石(各一两)上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下,不拘时。如脐下妨闷,加沉香一钱,以行滞气。
  
  秋石丸
   此《直指》方也。治浊气乾清,精散而成膏淋,黄白赤黯,有如肥膏蜜油之状。
  白茯苓(一两) 桑螵蛸(蜜炙) 鹿角胶(捣碎,炒黄) 秋石(各半两)上研末,糕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人参煎汤下。
  
  《三因》鹿角霜丸
  鹿角霜 白茯苓 秋石(各等分)上为细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饮下。
  
  卷八
  疝症统论
  昔人论疝,有专主厥阴经者,有专主任脉者,有兼言五脏者。主厥阴者,谓肝之脉环阴器,抵少腹,是厥阴之分,乃受疝之处也。主任脉者,谓《内经》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故任之脉,为疝之源也。兼五脏者,谓《内经》心脉搏急为心疝,肺脉沉搏为肺疝,又太阴脉滑为脾风疝,太阳脉滑为肾风疝,少阳脉滑为肝风疝之类是也。以愚观之,则疝病未有不本于肝者,盖任为阴脉之海,其脉同足厥阴并行腹里,而五脏之疝,其脉曰搏急,曰滑。夫搏急是肝脉,滑则为病风,气通于肝,故任脉诸脏,虽皆有疝,莫不连合肝经。所谓有形如瓜,有声如蛙,或上于腹,或下于囊者,方可谓之疝病。其不与肝相干者,则不得谓之疝矣。
  至论疝病之因,有主寒者,有主湿热者,有火从寒化者。要之,疝病不离寒湿热三者之邪,寒则急,热则纵,湿则肿,而尤必以寒气为之主。其有热者,寒邪郁热于内,非热能病疝,亦非热能变寒也,故曰热为寒郁则可,热从寒化则不可。又疝者痛也,不特睾丸肿痛为疝,即腹中攻击作痛,控引上下者,亦得名疝。所以昔贤有腹中之疝与睾丸之疝之说。戴人且谓妇人亦有疝。凡血涸不月,少腹有块等症皆是,要不离乎肝经为病,盖肝者藏血主筋而其气暴,且善攻冲也。
  诸疝名状,巢氏、戴人言之最详。巢氏辨列七疝,曰厥,曰 ,曰寒,曰气,曰盘,曰曰野狼。其厥热心痛,吐食不下者,名曰厥疝。腹中气乍满,心下尽痛,气积如臂者,曰 疝。寒饮食,即胁下腹中尽痛,曰寒疝。腹中乍满乍减而痛,曰气疝。腹中痛在脐旁,曰盘疝。腹中脐下有积聚,曰 疝。小腹与阴相引而痛,大便难,曰野狼疝。此皆痛在心腹之疝也。
  戴人亦分七疝,曰寒,曰水,曰筋,曰血,曰气,曰狐,曰 。寒疝,其状囊气冷,结硬如石,阴茎不举,连控睾丸而痛,得之坐卧湿地及砖石,或冬月涉水,或风冷处使内过劳,宜以温剂下之,久而无子。水疝,其状肾囊肿痛,阴汗时出,或囊肿状如水晶,或囊痒搔出黄水,或小腹按之作水声,得之饮水,或醉酒使内过劳,汗出而遇风寒湿之气聚于囊中,故水多令人为卒疝,宜以逐水之剂下之。筋疝,其状阴茎肿痛,或溃或脓,或里急筋缩,或茎中痛,痛极则痒,或挺纵不收,或白物如精,随溲而下,得之房室劳伤及邪术所使,宜以降心火之药下之。血疝,其状如黄瓜,在小腹两旁,横骨两端约中,俗云便痈,得之春夏重感大燠,劳于使内,气血流溢,渗入脬囊,留而不去,结成痈肿,脓少血多,宜以和血之剂下之。气疝,其状上连肾区,下及阴囊,或因号哭忿怒,则郁久而胀,号哭怒罢,则气散者是也,宜以散气之剂下之。狐疝,其状如瓦,卧则入小腹,行立则出腹入囊中,狐昼出穴而溺,夜入穴而不溺,此疝出入上下往来,正与狐相类,亦与气疝大同小异也。宜以逐气流经之药下之。 疝,其状阴囊肿缒,如升如斗,不痒不痛,得之地气卑湿所生,故江淮之间,湫溏之处,多感此疾,宜以去湿之药下之,此皆痛在睾丸之疝也。
  
  卷八 疝症统论
  温剂之剂
  温法有二,外入之寒,温必兼散。内生之寒,温必以补。子和论疝多从劳内得之,然并补法。愚谓寒从外入者,其病多实。寒从内生者,其病多虚。设不能辨而概与散法,难免虚虚之咎矣。余采当归、萸肉等方,以补子和之未备。且遵仲景之旧法也。
  
  《和剂》胡卢巴丸
   治疝气偏坠,痛不可忍,甚则呕吐闷乱。
  胡卢巴(炒,一斤) 川楝子(去核,炒,一斤二两) 川乌(炮去皮) 巴戟(去心,炒、各六两) 茴香(盐水炒,十二两) 吴茱萸(洗,炒,十两)上为末,酒糊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空心温酒下,食前。一方有黑牵牛。
  
  乌头桂枝汤
  (仲景) 治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
  乌头上一味,以蜜二斤,煎减半,去滓,以桂枝汤五合解之,得一升,初服二合,不知即服三分,又不知,复加至五合。其知者如醉状,得吐者为中病。桂枝汤和营卫,散寒邪,止痛。乌头直入厥阴,逐寒气,用蜜煎者,缓其毒也。一方只用乌头,水煮去滓,内蜜煎,令水气尽服之,名乌头煎。
  
  当归生姜羊肉汤
  当归(三两) 生姜(五两) 羊肉(一斤,精者)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若寒多者,加生姜十片;痛多而呕者,加陈皮二两,白术一两。
  《金匮》治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
  《衍义》云,服之无不应验。有一妇人产当寒月,寒气入产门,脐以下胀满,手不欲犯,此寒疝也。师将与抵当汤,谓有瘀血,非其治也,与仲景羊肉汤,二服而愈。
  
  海藏附子建中汤
  桂 白芍 甘草 饴糖 附子(制) 白蜜 生姜此温养营血之剂,亦有虚在气分者。丹溪云:疝有挟虚而发者,其脉不甚沉紧,而豁大无力者是也。然其痛亦轻,唯觉重坠牵引耳。当以参术为君,疏导药佐之,如桃仁、川楝、茱萸、木香、橘核之类是也。
  
  卷八 疝症统论
  逐水之剂
  醉后饮水过多,脾气不化,则流入下焦,或房劳汗出入水,肾气不治,则渗入脬囊,此水疝之源也。子和以导水、禹功,治蔡参军疝痛,泻水三十余行,肿痛立消,盖必决去其水而疝乃愈。若杂进姜、附,水湿为燥热所壅,则三焦闭塞,水道不行,而肿痛益甚矣。
  
  禹功散
  黑丑(头末,四两) 茴香(炒,一两)上为末,以生姜自然汁,调一二钱,临卧服。
  
  宣胞丸
   治外肾肿痛。
  黑牵牛(半生半热,取头末,一两) 川木通(炒,一两) 青木香(一两,用盐蝥七枚同炒香)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下。
  
  卷八 疝症统论
  除湿之剂
  水湿同气也。然水汪洋而湿淹濡,故水可逐而湿宜渗,水成形而湿化气,故水无阳而湿有热。子和水疝、 疝所由分也。学人辨诸。
  
  《元戎》加味五苓散
  术 茯苓 猪苓 泽泻 肉桂 川楝子上为末。
  
  卷八 疝症统论
  降心火之剂
  治疝降心火之说,子和语焉而未详。戴氏有心火下降,则肾水不患不温之语,然与子和之治不同。子和所谓降心者,治在筋疝,茎肿痛,溃脓血。戴氏所谓降心者,治在木肾顽痹,结硬如石。大抵子和主清降,使心火下泄,如加味通心散之类。戴氏主咸降,使心火下济,如海藻溃坚丸之类,然而治法悬殊矣。
  
  加味通心散
   治膀胱实热,小肠气痛。
  瞿麦穗 木通(去皮节) 栀子仁 黄芩 连翘 甘草 枳壳(去瓤,) 川楝(去核,各等分)上锉散,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灯心二十茎,车前草五茎,同煎,空心温服。
  
  海藻溃坚丸
   治木肾如斗,结硬如石。
  海藻 昆布 川楝实 吴茱萸(汤泡,各一两) 木香 青皮 小茴香 荔枝核(炒) 延胡索(炒) 肉桂(各五钱) 海带 橘核(炒) 桃仁(麸炒,去皮炒,各一两) 木通(七钱)酒糊丸梧子大,每服六十丸,温酒盐汤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