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生八笺


  “五月五日宜合紫金锭、保生锭子,治小儿疾。方在医书录。内府此日用雄黄研末,少加朱砂,收真蟾酥作杵,阴干。凡遇恶毒初起,以唾磨搽,微痛,立消。”

  《琐碎录》曰:“五日,取鳖爪着衣领中,令人不忘。”

  《千金方》曰:“五日日未出时,取东向桃枝刻作小人形,着衣领中,令人不忘。”

  《养生杂忌》曰:“病目者以红绢盛榴花拭目,弃之,谓代其病。凡红物皆可。”

  又云:“五日,取莴苣菜原窠或叶置厨柜内,不生蛀虫。置毛褐衣内亦妙。”

  《千金方》云:“五日,取葵子微炒为末,患淋者食前温酒服一钱,立愈。”

  又云:“取鲤鱼枕骨烧灰,治久痢如神。”

  《云笈七签》:“五月一日取枸杞煎汤沐浴,令人不老不病。五日以兰汤沐浴亦可。初四初七初八日沐浴,吉。”

  《玄枢经》曰:“初九日沐浴,令人长命。”

  高子曰:“五月五日午时,修合药饵者,以天罡此时正塞鬼户。《斗柄诀》以月月尝加戌,五月每日戌时天罡指午,亥时指未,自未轮转。五日午时,正指艮宫,为鬼户也。故用此时合药甚效,又为天中之节。

  《养生论》曰:“五月五日宜合截疟鬼哭丹。用上好白砒五钱,研细入铁铫内,以寒水石一两为末围定,然后以磁碗盖定,用湿纸作条封碗合缝,炭火炙铫,烟出熏纸条黄色即止。取放纸上,置泥地出火气一时,取研为细末。入冰片一分,麝香一分,共研,蒸饼为丸,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一丸,临发日,神前香炉上熏过,朝北,井花水吞下。忌食鱼面生冷十日,永不再发。合时不令妇女孝服人见。妇人有病,令丈夫捻入口中吞下,立效,又不吐泻,真妙剂也。”

  《简易方》曰:“用独蒲蒜同真飞丹捣和为丸,圆眼大,治疟。临发,用一丸,井花水面东吞服,即愈。”

  《保生月录》:“是月十一日天仓开,宜入山修道。”

  《简易方》曰:“疫气时行,用管仲置水缸内,食水不染。十二月除夕同此。”

  《本草》云:“五日取露草百种,阴干,烧为灰,以井水炼成膏,再用严醋和为饼子,腋下挟之,干即换去。五遍,能治腋下臭气,又能抽出一身中疮积毒气。挟完,即以小便洗腋下干凈,最效。”

  《救民方》曰:“中风牙紧,不能下药,用冰片、天南星,五日午时合起。遇病以指蘸药擦大牙,左右二三十擦,口自能开,方下别药治之。”

  《长生要录》曰:“五月五日有雨,急破竹一二株,内有神水沥,和獭肝为丸,治心腹积聚。”

  又曰:“是日取葛根为末,疗金疮断血,除疟。取猪牙烧灰,治小儿惊痫,并涂蛇伤。”又云:“取蝙蝠倒挂晒干,和官桂、熏陆香烧之,避蚊。”

  《家塾事亲》曰:“己丑卯辰日祀灶以猪首,吉。五月朔日,不宜出钱财。”

  《万氏家抄》曰:“五日,取虾蟆晒干收起,纸包红绢袋盛,疟发,早男左女右臂上挂带,勿令知之,立愈。”

  《礼仪志》:“夏至浚井能改水。朱索缚柳杞桃,结印为门户饰,可止恶气。”

  “十三日,竹醉日,可移竹,易活。夏至淘井,可去瘟疫。”

  “五月五日取冢上泥并砖石一块回家,以小瓶盛埋门外阶下,合家不患时症。”

  《抱朴子》曰:“五日,朱书赤灵着心前,辟兵法瘟,去百病。此即治百病符也。” 【正月元日佩即此符。】

  (见图)

  《本草》云:“五月采苋菜加马齿苋为末,等分,产妇服之易产。”

  《云笈七签》曰:“五日,不可见血物。”

  《博济方》云:“五日午时,或腊月三十日,收猪心血,同黄丹、乳香相和为丸,鸡豆大,以红绢盛挂门上。如有产妇子死腹中者,令酒磨一丸,即下。”

  “五月取桃仁一百个,去皮尖,研细,入黄丹二钱,丸如桐子大,治疟。发日,面北用温酒或井花水吞下三丸即绝。”

  《琐碎录》:“五日清晨,取白矾一块,自早晒至晚,收之。百虫咬伤,以些少涂之即止,又能消毒。取独蒜,不分瓣蒜也,捣烂涂面皮手脚,一年不生恶疮,及冬月不作冻疮,神验。不可多擦。”

  《卫生方》云:“五日,收百草头晒干为细末,用纸包收起。临用取一撮白纸封好,用红布绢拴定,令患疟人以眼按臂,面北,男左女右系臂上股,勿令病人知为何物,极有应验。”

  又曰:“五日,采蜀葵花赤白二色,收起阴干。赤者治妇人赤带,白治白带。”

  又曰:“取鸡肠草阴干,烧灰,治积年恶疮,极效。采无花果阴干,治咽喉诸疾。”

  《云笈七签》曰:“五日午时,取天落水磨朱写一龙字,明年若又雨,取水磨墨写一龙字,如钱大,二字合作一小丸。妇人难产,乳香汤吞之;生出,男左女右手中握字丸即下。如次年无雨,前字无用矣。每年须写百字以济人。”

  《本草图经》曰:“五月收杏去核,自朝蒸之,至午而止。以微火烘之收贮,少加糖霜可食。驻颜,故有杏金丹之说。不宜多食。”

  “五日午时,饮菖蒲雄黄酒,避除百疾而禁白虫。”

  《琐碎录》曰:“五日并夏至日,有患嗓臭者,于日未出时,汲井花水一盏,作三嗽,吐门阃里,如此三十日,口臭永除矣。”

  《吕公岁时记》曰:“夏至一阴生,宜服饵制过硫黄,以折阴气。”

  《千金方》曰:“五月二十七日宜服五味子汤。取五味子一合,捣,置小瓶中,以百滚汤入蜜少许,即封口,置火边良久乃服,生津止渴。”

  “二十日采小蒜曝干,治心烦痛,解诸毒,又治小儿丹疹。”

  “夏至后宜浚井改水,以去瘟病。”

  “是月十六日、二十日,宜拔白。”

  《洛阳记》:“午日造朮羹艾酒,以花丝楼阁插鬓赠遗,造辟瘟扇。”

  《文昌杂录》曰:“端午日走马,谓之藉柳。”

  《保生余录》曰:“五月取萤火虫二七枚,捻白发能黑。”

  《千金方》曰:“多采苍耳阴干,置大瓮中,能避恶气。若有时疫发生,即取为末,举家服之,不染。若病胀满,心闷发热,即服此。又能杀三尸九虫。”

  《救民易方》曰:“五月五日、六月六日、九月九日采豨签草,即白花菜是也,去根、花并子凈,用茎叶入甑,九蒸九曝,层层洒酒与蜜水,蒸完极香。为末,蜜丸皂角子大。每服五七丸,米汤下。服至百日,去周身瘫痪风疾,口眼歪斜,涎痰壅塞,久卧不起。又能明目,白发变黑,筋力强健,效不可言。”

  《万氏家抄》曰:“五日午时采鸡肠草,晒干为末、齿痛热肿者,擦之立愈。”《千金月令》曰:“五日取瓦上青苔或百草霜,入盐漱口,效。或水煮羊蹄根,或醋煮川椒,俱能治齿百疾。”

  《灵宝经》曰:“是月五日,可修续命斋。”

  《太上凈明御瘟经略》曰:“天地无私,陶铸万物,本无善恶,世人自私,故生灾祸。饮食不忌,服炼不时,善既无闻,过则可述。司罚之神,得而窥测,布此毒气,一及成疾。不悟愆尤,不能保护,反怨道咎师,其疾愈甚。大凡四时调养,务在得中,服药吐纳以生正气。我有神符,使其佩服,合免斯难。兼有秘咒,每日能斋而诵之,神将日夜护卫,瘟毒百神皆知其为太上弟子,畏而敬之。诵至百遍,百鬼头破脑裂而散。咒曰:唵(旗去其改可) 【乌可切】 暮秖 【音只】 混(口缚) 【音马】 (口履) 【音吕】 (合牛) 【音歆】 。

  《九天高明大使神功妙济真君驱瘟遣疫消灾真符》:书符以朱书黄素,左手五雷诀,右手举笔,咒曰:洞天赤文,丹灵曜虚,驱瘟摄毒,奉命天书,金箓玉简,嵬鬼悉驱,太上有敕,元君安君,急急如太虚紫清律令敕。”

  《北极黑煞天丁五方杀瘟神符》:书符须澄心静虑,存自己精气神三者,上与北斗三台星合,一元真气入笔,默诵咒曰:魁(鬼勺)魋(鬼行)(鬼毕)(鬼甫)魒尊帝星君律令敕。七遍,每符一道,诵咒七遍,令病家至诚贴之。

  法用天罡日制白杨木板五块,长一尺五寸,阔三寸六分,小尺,朱书后符五道于上。凡人家瘟疫传染不绝,以此安镇宅中五方,或钉壁上,病除乃烧五符。出《道藏北极驱瘟真经》。

  (见图)

  天罡日立成

  正月巳日 二月子日

  三月未日  四月寅日

  五月酉日 六月辰日 七月亥日  八月午日

  九月丑日 十月申日 十一月卯日 十二月戌日

  五月事忌

  “五月用事,不宜用午,犯月建,百事不吉。”

  “十五、二十五日,忌裁衣交易。”

  《经》曰:“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日为之九毒,戒夫妇容止。勿居湿地,以招邪气。勿露卧星月之下。”

  《问礼俗》云:“五月俗称恶月。”按《月令》仲夏阴阳交,生死之分,君子节嗜欲,勿任声色。

  《金匮要略》云:“勿食韭菜,令人乏力,损目。勿食生菜。”

  《酉阳杂俎》曰:“五月蜕精神,不可上屋,令人魂魄不安。”

  《太平御览》:“《异苑》曰:五月勿晒床荐席。”

  《月令图经》:“勿食浓肥,勿食煮饼。可食温暖之物。”

  《千金方》云:“勿食獐鹿马各兽肉,伤人神气。”

  《本草》云:“勿食山泽中水,勿食木成核果,勿食蛇鳝,勿食羊蹄。”

  《保生心鉴》:“是月勿下枯井及深阱中,多毒气。先以鸡毛探之,若毛下旋舞者,即是有毒,不可下也。”

  《济世方》曰:“五月不可多食茄子,损人动气。茄属土耳。”

  《岁时记》曰:“勿食菘菜,发皮肤风痒。”

  《保生月录》曰:“茉莉花勿置床头,引蜈蚣,当忌。李子不可与蜜、雀肉同食,损五脏。”

  《千金方》曰:“小儿不可弄槿花,惹病痁。槿为疟子花。五月勿食鲤,多发风。勿食其脑。鲤鲊不可同小豆藿、桂、猪肝同食,损人。”

  《类摘良忌》云:“江鱼即黄鱼也,不可与荞麦食,令人失音。枇杷不可同炙肉热面同食,令人患热发黄。桃子不可与鳖同食。”

  《便民图纂》曰:“甜瓜沉水者杀人,多食,阴下作痒生疮。患脚气,食之永不愈。双蒂者杀人,且此物不可与油饼同食。”

  五月修养法

  仲夏之月,万物以成,天地化生,勿以极热,勿大汗,勿曝露星宿,皆成恶疾。忌冒西北之风,邪气犯人。勿杀生命。是月,肝脏已病,神气不行,火气渐壮,水力衰弱,宜补肾助肺,调理胃气,以顺其时。卦值姤,姤者,遇也,以阴遇阳,以柔遇刚之象也。生气在辰,宜坐卧向东南方。

  孙真人曰:“是月肝脏气休,心正旺,宜减酸增苦,益肝补肾,固密精气。卧早起早,慎发泄,五日尤宜斋戒静养,以顺天时。”

  《保生心鉴》曰:“午火旺则金衰,于时当独宿,淡滋味,保养生脏。”

  《养生纂》曰:“此时静养毋躁,止声色,毋违天和,毋幸遇,节嗜欲,定心气。可居高明,可远眺望,可入山林,以避炎暑,可坐台榭空敞之处。”

  《灵剑子》导引法

  常以两手合掌,向前筑去,臂腕如此七次,淘心脏风劳,散关节滞气。

  陈希夷仲夏二气导引坐功图势

  (见图)

  六月事宜

  《孝经纬》曰:“夏至后十五日,斗指午,为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为大暑。小大者,就极热之中分为大小,初后为小,望后为大也。律林钟,林者,众也,万物成熟,种类众多。”《乐志》曰:“月辰为未,未者,味也,万物向成,咸有味也。”《要纂》曰:“六月为徂暑。”

  《玄枢》曰:“是月天道东行,作事出行俱宜向东,吉。”

  “其月遇土旺,戊日祭中溜之神。”

  是月宜饮乌梅酱、木瓜酱、梅酱、豆蔻汤以去渴。方俱见前。

  三伏日宜服肾沥汤。治男子虚羸、五劳七伤、风湿脏虚、耳聋目暗。方:

  干地黄六分 黄蓍六分 茯苓六分 五味子四分 羚羊角四分 桑螵蛸三两,炙 地骨皮一两 桂心一两 门冬五分,去心 磁石一钱三分打碎,水洗,令黑汁出尽为止。羊肾二个,猪肾亦可,去脂膜,切如柳叶,以水四升,先煮去水升半,即掠去水上肥沫及肾滓,取汁煎诸药,澄清去滓,分为三服。三伏日各服一料,随人加减亦可。忌食大蒜、生葱、冷陈滑物。空心平旦服之。

  《养生杂纂》曰:“老人气弱,当夏之时,纳阴在内,以阴弱之腹,当肥冷之物,则多成泄泻,一伤真气,卒难补复。不宜燥热补药,惟用平补温和之剂,如八味丸之类,以助元气。”

  《云笈七签》曰:“六月六日,沐浴斋戒,绝其营俗。”

  《关西旧俗志》曰:“六月六日,取水收起,凈瓮盛之,一年不臭。用以作醋酱腌物,一年不坏。”

  《真诰》曰:“十九日、廿四日拔白,永不生。”又云:“初三、初四、十八、廿八日拔白亦可。”

  《四时纂要》曰:“是月初一日、初七、初八、二十一日沐浴,去疾禳灾。”

  《七签》曰:“是月二十七日,取枸杞煎汤沐浴,至老不病。”

  《荆楚记》:“六月伏日,宜作汤饼食之,名为辟恶。”

  旧俗曰:“造酱用三伏黄道日浸豆,黄道日拌黄,用草乌五七个,切作四片,撒上,其蛆尽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