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病源候论


  凡发背,则热气流入腑脏,脓溃之后,血气则虚,腑脏燥热,渴而引饮,饮冷入肠胃,则变下利。胃虚气逆,则变呕也。呕逆若遇冷折之,气不通则哕也。

  其疮若脓汁不尽,而疮口早合,虽瘥更发,恶汁连滞,则变成 也。

  卷之三十三 痈疽病诸候(下凡二十九论)

  三十三、痈发背后下利候

  此是寒气客于经络,折于气血,血涩不通,乃结成痈。痈发背后利者,由内热而引饮,取冷太过,冷入肠胃,故令下利不止。胃虚气逆则变呕。所以然者,脾与胃合,俱象土,脾候身之肌肉,胃为水谷之海;脾虚则肌肉受邪,胃虚则变下痢。下利不止,气逆,故变呕;呕而遇冷析,气逆不通,则哕也。

  卷之三十三 痈疽病诸候(下凡二十九论)

  三十四、痈发背渴候

  此由寒气客于经络,折于气血,血涩不通,乃结成痈也。痈发背,五脏热盛虚燥,故渴。而冷冻饮料入肠胃,则变利也。

  卷之三十三 痈疽病诸候(下凡二十九论)

  三十五、痈发背兼嗽候

  肺主气,候于皮毛,气虚腠理受寒,客于经络,则血痞涩,热气乘之,则结成痈也。肺气虚,其寒复乘肺,肺感于寒,则成咳嗽,故发痈而兼嗽也。

  卷之三十三 痈疽病诸候(下凡二十九论)

  三十六、痈发背大便不通候

  此由寒客于经络,血气痞涩,则生热,蕴结成痈。气壅在脏腑,热入肠胃,故令大便不

  卷之三十三 痈疽病诸候(下凡二十九论)

  三十七、痈发背恶肉不尽候

  此由寒气客于经络,折于气血,血涩不通,乃结成痈发背。脓溃之后,外有风气搏之,变而生恶肉,壅塞于疮者,则毒瓦斯内侵,须敷药以食之。

  卷之三十三 痈疽病诸候(下凡二十九论)

  三十八、疽发背候

  疽发背者,多发于诸脏俞也。五脏不调则发疽,五脏俞皆在背,其血气经络周于身。腑脏不调,腠理虚者,经脉为寒所客,寒折于血,血壅不通,故用结成疽,其发脏俞也。热气施于血,则肉血败腐为脓也。疽初结之状,皮强如牛领之皮是也。疽重于痈,发者多死。

  刺疽发,起肺俞若肝俞,不泻,二十日死。其八日可刺也。发而赤,其上肉如椒子者,死不可理。人年十九、二十五、三十三、四十九、五十七、六十、七十三、八十一、九十七,神皆在背,不可见血,见血者死。

  蜂疽发背,起心俞若膊 ,二十日不泻即死。其八日可刺也。其色赤黑,脓见青者,死不治。人年六岁、十八、二十四、四十、五十六、六十七、七十二、九十八,神皆在膊不可见血,见血者死。

  卷之三十三 痈疽病诸候(下凡二十九论)

  三十九、疽发背溃后候

  此由寒气客于经络,折于气血,血涩不通,乃结成疽发背。疽脓出之后,眼白睛青黑而眼小,一逆也;内药而呕,二逆也;腹痛渴甚,三逆也;膊项中不便,四逆也;音嘶色脱,五逆也。皆不可治。自余或热渴,或利呕,非仓卒之急也,可得渐治。

  凡发背,则热气流入腑脏,脓溃之后,血气则虚,腑脏积热,渴而引饮,饮冷入于肠胃,则变下痢。胃虚气逆,则变呕也。呕逆若遇冷折之,气不通即哕也。

  其疮若脓汁不尽,而疮口早合,虽瘥更发,恶汁连滞,则变成 也。

  卷之三十三 痈疽病诸候(下凡二十九论)

  四十、疽发背热渴候

  此由寒气客于经络,折于气血,血涩不通,乃结成疽。疽发背,则腑脏皆热,热则脏燥,故渴也。而冷冻饮料入肠胃,则变痢也。

  卷之三十三 痈疽病诸候(下凡二十九论)

  四十一、肠痈候

  肠痈者,由寒湿不适,喜怒无度,使邪气与荣卫相干,在于肠内,遇热加之,血气蕴积,结聚成痈。热积不散,血肉腐坏,化而为脓。其病之状,小腹重而微强,抑之即痛,小便数似淋,时时汗出,复恶寒,其身皮皆甲错,腹皮急,如肿状。诊其脉,洪数者,已有脓也;其脉迟紧者,未有脓也。甚者腹胀大,转侧闻水声;或绕脐生疮,穿而脓出;或脓自脐中出;或大便去脓血。惟宜急治之。

  又云:大便脓血,似赤白下,而寮非者,是肠痈也。卒得肠痈而不晓,治之错者,杀人寸脉滑而数,滑则为实,数则为热;滑则为荣,数则为卫;卫数下降,荣滑上升;荣卫相干,血为浊败。小腹痞坚,小便或难,汗出,或复恶寒,脓为已成。设脉迟紧,聚为瘀血,血下则愈,家成引日。

  又,诸浮数脉,当发热,而反洗淅恶寒,若有痛处者,当积有脓。脉滑涩相搏,肠痈出《养生方》云:六畜卒疫死,及夏病者,脑不中食,喜生肠痈也。

  卷之三十三 痈疽病诸候(下凡二十九论)

  四十二、内痈候

  内痈者,由饮食不节,冷热不调,寒气客于内,或在胸膈,或在肠胃。寒折于血,血气留止,与寒相搏,壅结不散,热气乘之,则化为脓,故曰内痈也。

  胸内痛,少气而发热,当入暗室中,以手按左腿,而其右眼见光者,胸内结痈也;若不见光, 疽内发。若吐脓血者,不可治也,急以灰掩其脓血,不尔才着人。肠内有结痛,或在胁下,或在脐左近,结成块而壮热,必作痈脓。

  诊其脉数,而身无热者,内有痈。

  《养生方》云:四月勿食暴鸡肉,作内痈,在胸掖下,出 也。

  卷之三十三 痈疽病诸候(下凡二十九论)

  四十三、肺痈候

  肺痈者,由风寒伤于肺,其气结聚所成也。肺主气,候皮毛,劳伤血气,腠理则开,而受风寒。其气虚者,寒乘虚伤肺,塞搏于血,蕴结成痈;热又加之,积热不散,血败为脓。

  肺处胸间,初肺伤于寒,则微嗽。肺痈之状,其人咳,胸内满,隐隐痛而战寒。诊其肺部脉紧,为肺痈。

  又,寸口脉数而实,咽干,口内辟辟燥,不渴,时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粳米粥者,难治也。

  又,肺痈喘而胸满。

  又,肺痈有脓而呕者,不须治其呕,脓止自愈。

  又,寸口脉微而数,微则为风,数则为热;微则汗出,数则恶寒。风中于卫,呼气不入;热过于荣,吸而不出。风伤皮毛,热伤血脉;风舍于肺,其人则咳,口干喘满,咽燥不渴,唾而浊沫,时时战寒。热之所过,血为凝滞,蓄结痈脓,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脓成则死又,欲知有脓者,其脉紧数,脓为未成;其脉紧去但数,脓为已成。

  又,肺病身当有热,咳嗽短气,唾出脓血,其脉当短涩,而反浮大,其色当白,而反赤者,此是火之克金,大逆不治也。

  卷之三十三 痈疽病诸候(下凡二十九论)

  四十四、KT病候

  KT 病者,由劳役,肢体热盛,自取风冷,而为凉湿所折,入于肌肉筋脉,结聚所成也。其状,赤脉起,如编绳,急痛壮热。其发于脚者,患从鼠HT 起,至踝;赤如编绳,故谓KT病也。发于臂者,喜掖下起,至手也。若不即治,其久溃脓,亦令人筋挛缩也。其着脚,若置不治,不消复不溃,其热歇,气不散,变作 。脉缓涩相搏,肿KT 已成脓

  卷之三十三 痈疽病诸候(下凡二十九论)

  四十五、痤疖候

  痤疖者,由风湿冷气搏于血,结聚所生也。人运役劳动,则阳气发泄,因而汗出,遇风冷湿气搏于经络,经络之血,得冷所折,则结涩不通,而生痤疖,肿结如梅李也。

  又云:肿一寸、二寸,疖也。其不消而溃者,即宜熟捻去脓,至清血出。若脓汁未尽,其疮合者,则更发。其着耳下、颔、颈、掖下,若脓汁不尽,多变成 也。

  《养生方》云:人汗诸食中,食之作痈疖。

  又云:五月,勿食不成核果及桃、枣,发痈疖也。

  卷之三十四 病诸候(凡三十五论)

  一、诸候

  诸 者,谓 病初发之由不同,至于 成,形状亦异。有以一方而治之者,故名诸 ,非是诸病共成一 也。而方说九 者,是野狼 、鼠 、蝼蛄 、蜂 、蚍蜉 、蛴螬 、浮疽、瘰 、转脉 ,此颈之九 也。

  野狼 者,年少之时,不自谨慎,或大怒,气上不下之所生也。始发之时,在于颈项,有根,出缺盆,上转连耳本。其根在肝。

  鼠 者,饮食之时有择,虫蛆毒变化所生也。使人寒热。其根在肺。

  蝼蛄 者,食果 子,不避有虫,即便啖之,外绝于纲,内绝于肠,有毒不去,变化所生也。始发之时,在于颈上,状如蜗形,瘾胗而出也。其根在大肠。

  蜂 者,食饮劳倦,渴乏多饮流水,即得蜂毒不去,变化所生也。始发之时,其根在颈,历历三四处,俱肿,以溃生疮,状如痈形,瘥而复移。其根在脾。

  蚍蜉 者,因寒,腹中胪胀,所得寒毒不去,变化所生也。始发之时,在其颈项,使人壮热若伤寒,有似疥癣,娄娄孔出。其根在肺。

  蛴螬 者,恐惧、愁忧、思虑,哭泣不止,余毒变化所生也。始发之时,在其颈项,无头尾,如枣核,或移动皮中,使人寒热心满。其根在心。

  浮疽 者,因恚结驰思,往反变化所生也。始发之时,在于颈,亦在掖下,如两指,无头尾,使人寒热,欲呕吐。其根在胆。

  瘰 者,因强力入水,坐湿地,或新沐浴,汗入头中,流在颈上之所生也。始发之时,在其颈项,恒有脓,使人寒热。其根在肾。

  转脉 者,因饮酒大醉,夜卧不安,惊,欲呕,转侧失枕之所生也。始发之时,在其颈项,濯濯脉转,身如振,使人寒热。其根在小肠。

  复有三十六种 ,方不可次第显其名,而有蜣螂、蚯蚓等诸 ,非九 之名,此即应是三十六种 之数也。但 病之生,或因寒暑不调,故血气壅结所作;或由饮食乖节,野狼鼠之精,入于腑脏,毒流经脉,变化而生。皆有使血脉结聚,寒热相交,久则成脓而溃漏也。其生身体皮肉者,亦有始结肿,与石痈相似。所可异者,其肿之中,按之累累有数脉,喜发于颈边,或两边俱起,便是 证也。亦发两掖下,及两颞 间。初作喜不痛不热,若失时治,即生寒热也。

  所发之处,而有轻重;重者有两种:一则发口上HT ,有结核,大小无定。或如桃李大,此虫之窠窟,止在其中。二则发口之下,无有结核,而穿溃成疮。又,虫毒之居,或腑脏无定,故 发身体,亦有数处,其相应通者多死。其 形状、起发之由,今辩于后章。

  《养生方》云:六月勿食自落地五果,经宿蚍蜉、蝼蛄、蜣螂游上,喜为九 。

  又云:十二月勿食狗、鼠残肉,生疮及 ,出颈项及口里,或生咽内。

  卷之三十四 病诸候(凡三十五论)

  二、鼠候

  鼠 者,由饮食不择,虫蛆毒变化,入腑脏,出于脉,稽留脉内而不去,使人寒热。

  其根在肺。出于颈掖之间。其浮于脉中,而未内着于肌肉,而外为脓血者,易去也。

  决其生死者,反其目视之,其中有赤脉,从上下贯瞳子,见一脉,一岁死;见一脉半,一岁半死;见二脉,二岁死;见二脉半,二岁半死;见三脉,三岁死。赤脉而不下贯瞳子,《养生方》云:正月勿食鼠残食,作鼠 ,发于颈项;或毒入腹,下血不止;或口生疮

  卷之三十四 病诸候(凡三十五论)

  三、蜂候

  蜂 者,由饮食劳倦,渴乏多饮流水,即得蜂毒,流入于脏。其根在脾。出发于颈项,历历三四处,或累累四五处蜂台,或发胸前俱肿,以溃生疮,状如痈形,瘥而复移。

  卷之三十四 病诸候(凡三十五论)

  四、蚁候

  蚁 者,由饮食有蚁精气,毒入于五脏,流出经络,多着颈项,戢戢然小肿核细,乃遍

  卷之三十四 病诸候(凡三十五论)

  五、蚍蜉候

  蚍蜉 者,由饮食内有蚍蜉毒瓦斯,入于脏,流于经脉,使身寒似伤寒,腹虚胪胀。其根在肺。发于颈项,如疥癣,娄娄孔出。初生痒,搔之生痕。不治,一百日生蚍蜉 。

  卷之三十四 病诸候(凡三十五论)

  六、蝇候

  此由饮食内有蝇窠子,因误食之,入于肠胃,流注入血脉,变化生 。发于颈下,初生痒,币币如蝇窠子状,使人寒热,久,其中化生蝇也。

  卷之三十四 病诸候(凡三十五论)

  七、蝼蛄候

  蝼蛄 者,由食果 子,不避有虫,即便啖之,有虫气入于腹内,外发于颈。

  其根在大肠。初生之时,其状如风矢,亦如蜗形,瘾胗而痒,搔之则引大如四寸。更其中生道,乃有数十;中生蝼蛄,亦有十数。不治,二年杀人。

  卷之三十四 病诸候(凡三十五论)

  八、蛴螬候

  此由恐惧、愁忧、思虑,哭泣不止,余毒变化所生。内动于脏,外发颈项。其根在心。

  又方,根在膀胱。初生之时无头尾,肿如枣核,或移动皮中,使人寒热心满;状似蜂 而深坎,蜂 则高而圆。蛴螬 ,方五寸,更疼痛,日夜令人呻号。三年生孔道,乃有十数;中生蛴螬,乃有百数。不治,五年杀人。

  卷之三十四 病诸候(凡三十五论)

  九、雕鸟鹤候

  雕鸟鹤 者,初肿如覆手,疼痛,一年生孔道数十处,黄水出;二年化生鹤、水钱道而

  卷之三十四 病诸候(凡三十五论)

  十、尸候

  人皆有五尸,在人腹内发动,令心腹胀,气息喘急,冲击心胸,攻刺胁肋,因而寒热。

  颈掖之下结瘰 ,脓溃成 ,时还冲击,腹内则胀痛,腰脊挛急是也。

  卷之三十四 病诸候(凡三十五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