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类本草


  图经曰:合欢,夜合也。生益州山谷,今近京雍、洛间皆有之,人家多植于庭除间。木似梧桐,枝甚柔弱。叶似皂荚、槐等,极细而繁密,互相交结。每一风来,辄似相解了,不相牵缀。其叶至暮而合,故一名合昏。五月花发,红白色,瓣上若丝茸,然至秋而实作荚,子极薄细。采皮及叶用,不枸时月。崔豹《古今注》曰:欲蠲人之忧,则赠以丹棘。丹棘一名忘忧。欲蠲人之忿,则赠以青裳。青裳,合欢也。故嵇康种之舍前是也。韦宙《独行方》:胸心甲错,是为肺痈,黄昏汤治。取夜合皮掌大一枚,水三升,煮取半分,再服。

  子母秘录:小儿撮口病。夜合花枝浓煮汁,拭口并洗。又方:打 损疼痛。夜合花末酒调,服二钱匕,妙。

  衍义曰:合欢花,其色如今之醮晕线,上半白,下半肉红,散垂如丝,为花之异。其绿叶至夜则合,又谓之夜合花。陈藏器、日华子皆曰皮杀虫,又曰续筋骨。《经》中不言。

  卷第十三

  虎杖根

  虎杖根 微温,主通利月水,破留血症结。

  陶隐居云:田野甚多,此状如大马蓼,茎斑而叶圆。极主暴瘕,酒渍根服之也。今按陈藏器本草云:虎杖主风在骨节间,及血瘀,煮汁作酒服之。叶捣敷蛇咬。一名苦杖。茎上有赤点者是。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生下湿地,作树,高丈余,其茎赤,根黄。二月、八月采根,晒干。所在有之。尔雅云: ,虎杖。注云:似红草而粗大,有细刺,可以染赤。

  药性论云:虎杖,使。一名大虫杖也。味甘,平,无毒。主治大热烦躁,止渴利小便,压一切热毒,暑月和甘草煎,色如琥珀可爱,堪看,尝之甘美。瓶置井中,令冷彻如冰,白瓷器及银器中盛,似茶啜之。时人呼为冷冻饮料子,又且尊于茗。能破女子经候不通,捣以酒浸常服。

  有孕人勿服,破血。日华子云:治产后恶血不下,心腹胀满,排脓,主疮疖痈毒,妇人血运,扑图经曰:虎杖,一名苦杖。旧不载所出州郡,今处处有之。三月生苗,茎如竹笋状,上有赤斑点,初生便分枝丫。叶似小杏叶。七月开花,九月结实。南中出者,无花。根皮黑色,破开即黄,似柳根。亦有高丈余者。《尔雅》云: ,虎杖。郭璞云:似荭草而粗大,有细刺,可以染赤是也。二月、三月采根,曝干。河东人烧根灰贴诸恶疮。浙中医工取根洗去皴皮,锉焙,捣筛蜜丸如赤豆,陈米饮下,治肠痔下血,甚佳。俗间以甘草同煎为饮,色如琥珀可爱,瓶盛置井中,令冷彻如冰,极解暑毒。其汁染米作糜糕益美。

  雷公云:凡使,勿用天蓝并斑柚根,其二味根形味相似,用之有误。采得后细锉,却用上虎枝叶 一夜,出,晒干用。外台秘要:治卒暴症,腹中有物硬如石,痛刺昼夜,若不治之,百日内死。取虎杖根,勿令影临水上,可得石余许,洗干捣作末, 米五升,炊饭内搅之,好酒五斗渍,封候药消饭浮,可饮一升半,勿食 鱼、盐。症当出。亦可但取其一斗干,捣酒渍饮之,从少起,日三,亦佳。此治症,乃胜诸大药。肘后方:治时疫伤寒毒,攻手足,肿疼痛欲断方:用虎杖根锉,水煮,适寒温,以渍手足,令踝上有水尺许止之。《伤寒类要》同集验方:治五淋。苦杖不计多少为末,每服二钱,用饭饮下,不拘时候。

  衍义曰:虎杖根,微苦,《经》不言味。此草药也。《蜀本·图经》言:作木高丈余,此全非。虎杖大率皆似寒菊,然花、叶、茎、蕊差大为异。仍茎、叶有淡黑斑。自六、七月旋旋开花,至九月中方已,花片四出,其色如桃花,差大,外微深。陕西山麓水次甚多。今天下暑月多煎根汁为饮;不得甘草,则不堪饮。《药性论》云:和甘草煎,尝之甘美。其味甘,即是甘草之味,非虎杖也。论其攻治,则甚当矣。

  卷第十三

  五倍子

  五倍子 味苦、酸,平,无毒。疗齿宣疳 ,肺脏风毒流溢皮肤,作风湿癣疮,瘙痒脓水,下血不止,小儿面鼻疳疮。一名文蛤。在处有。其子色青,大者如拳,内多虫。一名百虫仓。

  图经曰:五倍子,旧不着所出州土,云在处有之,今以蜀中者为胜。生肤木叶上,七月结实,无花。其木青黄色。其实青,至熟而黄。大者如拳,内多虫。九月采子,曝干。生津液最佳。

  陈藏器序云:五倍子,治肠虚泄痢,熟汤服。博济方:治风毒上攻眼,肿痒涩痛,不可忍者,或上下睑 赤烂,浮翳、瘀肉侵睛。神效驱风散:五倍子一两,蔓荆子一两半,同杵末。每服二钱,水二盏,铜、石器内煎及一盏澄滓,热淋洗。留滓二服,又根据前煎淋洗。大能明眼目,去涩痒。经验后方:治小儿吐不定。五倍子二个(一生一熟),甘草一握(用湿纸裹,炮过),同捣末。每服米泔调下半钱,立瘥。丹房镜源:五倍子佐铅。

  衍义曰:五倍子,今染家亦用。口疮,以末掺之,便可饮食。

  卷第十三

  伏牛花

  伏牛花 味苦、甘,平,无毒。疗久风湿痹,四肢拘挛,骨肉疼痛。作汤,主风眩头痛,五痔下血。一名隔虎刺花。花黄色,生蜀地,所在皆有。三月采。

  图经曰:伏牛花,生蜀地,所在皆有,今唯益、蜀近郡有之,多生川泽中。叶青细,似黄柏叶而不光。茎赤有刺。花淡黄色,作穗,似杏花而小。三月采,阴干。

  卷第十三

  天竺黄

  味甘,寒,无毒。主小儿惊风,天吊,镇心明目,去诸风热,疗金疮,止血,滋养五脏。一名竹膏。人多烧诸骨及葛粉等杂之。按《临海志》云:生天竺国,今诸竹内,往往得之。(今附)

  臣禹锡等谨按日华子云:平,治中风痰壅,卒失音不语,小儿客忤及痫痰。

  此是南海边竹衍义曰:天竹黄,自是竹内所生,如黄土着竹成片。凉心经,去风热,作小儿药尤宜,和缓故也。

  卷第十三

  密蒙花

  密蒙花 味甘,平、微寒,无毒。主青盲肤翳,赤涩多眵泪,消目中赤脉,小儿麸豆及疳气攻眼。生益州川谷。树高丈余。叶似冬青叶而浓,背色白有细毛。二月、三月采花。

  图经曰:密蒙花,生益州川谷,今蜀中州郡皆有之。木高丈余。叶似冬青叶而浓,背白色有细毛,又似桔叶。花微紫色。二月、三月采花,曝干用。此木类而在草部,不知何至于此。

  雷公云:凡使,先拣令净,用酒浸一宿,漉出候干,却拌蜜令润,蒸从卯至酉出,晒干。

  如此拌蒸三度,又却晒干用。每修事一两,用酒八两浸,待色变,用蜜半两蒸为度。此元名小锦花。

  衍义曰:密蒙花,利州路甚多。叶,冬亦不凋,然不似冬青。盖柔而不光洁,不深绿,花细碎,数十房成一朵,冬生春开。此木也,今居草部,恐未尽。

  卷第十三

  天竺桂

  味辛,温,无毒。主腹内诸冷,血气胀,功用似桂。皮薄不过烈。生西胡国。(今附)

  图经文具桂条下。

  海药:谨按《广州记》云:生南海山谷。补暖腰脚,破产后恶血,治血痢肠风,功力与桂心同,方家少用。

  衍义曰:天竺桂,与牡、菌桂同。但薄而已。

  卷第十三

  折伤木

  味甘、咸,平,无毒。主伤折筋骨疼痛,散血补血,产后血闷,止痛。酒、水煮浓汁饮之。生资州山谷。

  唐本注云:藤生绕树上,叶似 草叶而光浓。八月、九月采茎,晒干。(唐本先附)

  卷第十三

  桑花

  暖,无毒。健脾涩肠,止鼻洪,吐血,肠风,崩中带下。此不是桑椹花,即是桑树上白癣,如地钱花样,刀削取,入药微炒使。(新补 见日华子)

  图经文具桑根白皮条下。

  卷第十三

  椋(音良)子木

  味甘、咸,平,无毒。主折伤,破恶血,养好血,安胎止痛生肉。

  唐本注云:叶似柿,两叶相当。子细圆如牛李子,生青熟黑。其木坚重,煮汁赤色。《尔雅》云:椋,即来是也。郭注云:椋材中车辋。八月、九月采木,晒干。(唐本先附)

  卷第十三

  每始王木

  味苦,平,无毒。主伤折跌筋骨,生肌破血止痛。酒、水煮浓汁饮之。生资州山唐本注云:藤生,绕树木上生,叶似萝摩叶。二月、八月采。(唐本先附)

  四十五种陈藏器余

  卷第十三

  必栗香

  味辛,温,无毒。主鬼气。煮服之。并烧为香,杀虫鱼。叶捣碎置上流,鱼悉暴鳃。一名化木香,詹香也。叶如椿。生高山。堪为书轴,白鱼不损书也。

  海药:主鬼疰心气,断一切恶气。叶落水中,鱼当暴死。

  卷第十三

  榈木

  味辛,温,无毒。主破血、血块,冷嗽,并煮汁及热服。出安南及南海。人作床几,似紫檀而色赤,为枕令人头痛,为热故也。

  海药:谨按《广志》云:生安南及南海山谷。胡人用为床坐,性坚好。主产后恶露冲心,症瘕结气,赤白漏下,并锉煎服之。

  卷第十三

  研药

  味苦,温,无毒。主霍乱,下痢,中恶,腹内不调者。服之。出南海诸州。根如乌药圆小。树生也。

  海药:叶如椒。主赤白痢,蛊毒,中恶,并锉煎服之。

  卷第十三

  黄龙眼

  味苦,温,无毒。主解金药、银药毒。以水研取半合,空心少少服,经二十许日瘥。出岭南,状如龙眼,黄色也。

  海药:功力胜解毒子也。

  卷第十三

  箭竿及镞

  主妇人产后腹中痒,安所卧席下勿令妇人知。

  卷第十三

  元慈勒

  味甘,无毒。主心病,流血,合金疮,去腹内恶血,血痢下血,妇人带下,明目,翳、风泪、努肉。生波斯国。

  似龙脑香。

  海药:慈勒树中脂也。味甘,平。消翳,破血,止痢,腹中恶血。今少有。

  卷第十三

  都咸子及皮、叶

  味甘,平,无毒。主渴润肺,去烦除痰,火干作饮服之。生南方。树如李,徐表《南州记》云:都咸树子大如指,取子及皮,作饮极香美。

  海药:谨按徐表《南州记》云:生广南山谷。味甘,平,无毒。主烦躁,心闷痰膈,伤寒清涕,咳逆上气,宜煎服。子食之香,大小如半夏。

  卷第十三

  凿孔中木

  主难产。取入铁裹者,烧末酒服下,产也。

  卷第十三

  栎木皮

  味苦,平,无毒。根皮主恶疮,中风犯毒露者。取煎汁洗疮,当令脓血尽止,亦治痢。南北总有作柴,亦云枥,音同也。

  千金方:治诸疮因风致肿。以根皮三十斤,锉,以水三槲,浓煮,内盐一把,渍疮当出脓血,日日为之,瘥止。

  卷第十三

  省藤

  味苦,平,无毒。主蛔虫。煮汁服之。又主齿痛,打碎口中含之。又取和米煮粥饲狗去。生南地深山。皮赤如指,堪缚物,片片自解也。

  卷第十三

  松杨木皮

  味苦,平,无毒。主水痢,不问冷热。取皮浓煎令黑,服一升。生江南林落间大树。叶如梨,江西人呼为凉木,松杨县以此树为名也。

  卷第十三

  杨庐耳

  平,无毒。主老血结块,破血止血。煮服之。杨庐木上耳也。出南山。

  卷第十三

  故甑蔽

  无毒。主石淋。烧灰末,服三指撮,用水下之。又主盗汗。书云:止咸味。

  圣惠方:治膀胱虚热,下砂石,涩痛,利水道。烧灰研,食前温酒调下一钱匕。

  卷第十三

  木

  味苦,平,无毒。破产后血,煮服之。叶捣辟封蛇咬,亦洗疮癣。树如石榴,叶细,丈余。四月开花,白如雪。

  生江东、林 间。

  卷第十三

  象豆

  味甘,平,无毒。主五野鸡病,蛊毒,飞尸,喉痹。取子中仁碎为粉,微熬水服一、二匕。亦和大豆藻面去 。生岭南山林。作藤着树,如通草藤,三年一熟,角如弓袋。子若卵。皮紫色,剖中仁用之。

  一名 子,一名合子。主野鸡病为上。

  卷第十三

  地主

  平,无毒。主鬼气心痛。酒煮服一合。此土中古木腐烂者也。

  卷第十三

  腐木

  主蜈蚣咬。末和醋敷之。亦渍取汁敷咬处良。

  卷第十三

  石刺木根皮

  味苦,平,无毒。主破血,因产血不尽结瘕者。煮汁服。此木上寄生,破血神验,不可得。生南方:林 间,江西人呼为靳刺。亦种为篱院,似棘而大,枝上有逆钩也。

  卷第十三

  楠木枝叶

  味苦,温,无毒。主霍乱。煎汁服之。木高硕,叶如桑。出南方:山中。郭注《尔雅》云:楠(汝占切),大木,叶如桑也。

  卷第十三

  息王藤

  味苦,温,无毒。主产后腹痛,血露不尽。浓煮汁服之。生岭南山谷。冬月不凋。

  卷第十三

  角落木皮

  味苦,温,无毒。主赤白痢。皮煮汁服之。生江西山谷。似茱萸独茎也。

  卷第十三

  鸩鸟浆

  味甘,温,无毒。主风血羸老。山人浸酒,用解诸毒,故曰鸩鸟浆。生江南林木下。高一、二尺,叶阴紫色,冬不凋,有赤子如珠。

  卷第十三

  紫珠

  味苦,寒,无毒。解诸毒物,痈疽,喉痹,飞尸,蛊毒,毒肿,下 ,蛇虺虫螫,狂犬毒。并煮汁服。亦煮汁洗疮肿,除血长肤。一名紫荆树。似黄荆,叶小无桠,非田氏之荆也。至秋子熟,正紫,圆如小珠。生江东林泽间。

  卷第十三

  牛领藤

  味甘,温,无毒。主腹内冷,腰膝疼弱,小便白数,阳道乏。煮汁浸酒服之。生岭南高山,形褊如牛领,取之阴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