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类本草


  络石 (温,微寒)

  百合 (平)

  竹叶 (大寒)

  莽草 (温)

  苦竹叶 (大寒)

  臣禹锡等谨按《唐本》:细辛 (温)

  《药对》:豉 (寒。治喉闭不通。使)

  当归 (温。切,醋熬,敷肿上;亦主喉闭不通。君噎病)

  羚羊角 (寒,微寒)

  通草 (平)

  青竹茹 (微寒)

  头垢 (微寒)

  芦根 (寒)

  牛 (平)

  舂杵头细糠 (平)

  臣禹锡等谨按《药对》:鸬 头 (微寒。主噎不通。)

  鲠狸头骨 (温)

  獭骨 (平)

  鸬 骨 (微寒)

  齿痛当归 (温,大温)

  独活 (平)

  细辛 (温)

  蜀椒 (温,大热)

  芎 (温)

  附子 (温,大热)

  莽草 (温)

  矾石 (寒)

  蛇床子 (平)

  生地黄 (大寒)

  莨菪子 (寒)

  鸡舌香 (微温)

  车下李根 (寒。)(臣禹锡等谨按:《本经》车下李根,郁李根也。)

  马悬蹄 (平)

  雄雀屎 (温)

  臣禹锡等谨按《蜀本》:枫香脂 (平)

  《药对》:金钗 (火烧针齿,痛即止。)

  乌头 (大热。使)

  白头翁 (温。使)

  酒渍枳根 (微寒)

  口疮黄连 (寒,微寒)

  柏木 (寒)

  龙胆 (寒,大寒)

  升麻 (平,微寒)

  大青 (大寒)

  苦竹叶 (大寒)

  石蜜 (平,微温)

  酪 (寒)

  酥 (微寒)

  豉 (寒)

  臣禹锡等谨按《药对》:干地黄 (平)

  吐唾血羚羊角 (寒,微寒)

  白胶 (平,温)

  戎盐 (寒)

  柏叶 (微温)

  艾叶 (微温)

  水苏 (微温)

  生地黄 (大寒)

  大小蓟 (温)

  蛴螬 (微温,微寒)

  饴糖 (微温)

  茯龙肝 (微温)

  黄土 (平)

  臣禹锡等谨按《蜀本》:铛墨《药对》:马通 (微温。使)

  小麦 (微寒。使)

  麦句姜 (寒。君。天名精也。)

  牛膝 (平。治痛痹。君)

  桑根白皮 (寒)

  鼻衄血矾石 (寒)

  蒲黄 (平)

  虾蟆蓝 (寒。)(臣禹锡等谨按《本经》天名精,一名虾蟆蓝。)

  鸡苏 (微温。)(臣禹锡等谨按《本经》水苏,一名鸡苏。)

  大蓟 (温)

  艾叶 (微温)

  桑耳 (平)

  竹茹 (微寒)

  皮 (平)

  溺 (平)

  蓝 (寒)

  狗胆 (平)

  烧乱发 (微温)

  臣禹锡等谨按《药对》:热马通 (微温。敷顶止衄。使)

  生地黄 (大寒)

  鼻通草 (平)

  细辛 (温)

  桂心 (大热)

  蕤核 (温,微寒)

  薰草 (平)

  瓜蒂 (寒)

  耳聋磁石 (寒)

  菖蒲 (温,平)

  葱涕 (平)

  雀脑 (平)

  白鹅膏 (微寒)

  鲤鱼脑 (温)

  络石 (温 微寒)

  白颈蚯蚓 (寒,大寒)

  臣禹锡等谨按《药对》:生麻油 (微寒,君)

  乌贼鱼骨 (微温。臣)

  土瓜 (寒)

  乌鸡膏 (寒)

  龙脑 (微寒)

  鼻息肉藜芦 (寒,微寒)

  矾石 (寒)

  地胆 (寒)

  通草 (平)

  白狗胆 (平)

  臣禹锡等谨按《药对》:细辛 (温。君)

  桂心 (大热)

  瓜蒂 (寒。臣)

  雄黄 (平,大温)

  目赤热痛黄连 (寒,微寒)

  蕤核 (温,微寒)

  石胆 (寒)

  空青 (寒,大寒)

  曾青 (小寒)

  决明子 (平,微寒)

  柏木 (寒)

  栀子 (寒,大寒)

  荠子 (温)

  苦竹叶 (大寒)

  鸡子白 (微寒)

  鲤鱼胆 (寒)

  田中螺 (大寒)

  车前子 (寒)

  菥 子 (微温)

  臣禹锡等谨按《药对》:细辛 (温。明目。君)

  铜青 (寒。主风烂泪出。)

  秦皮 (微寒。主目赤热泪出。)

  石榴皮 (温。主目赤痛,泪下。使)

  白薇 (大寒。主目赤热。臣)

  目肤翳秦皮 (微寒,大寒)

  细辛 (温)

  真珠 (寒)

  贝子 (平)

  石决明 (平)

  麝香 (温)

  马目毒公 (温,微温)

  伏翼 (平)

  青羊胆 (平)

  蛴螬汁 (微温,微寒)

  菟丝子 (平)

  臣禹锡等谨按《蜀本》:石蟹 (寒)

  《药对》:丹砂 (微寒)

  声音哑菖蒲 (温,平)

  石钟乳 (温)

  孔公孽 (温)

  皂角 (温)

  苦竹叶 (大寒)

  麻油 (微寒)

  臣禹锡等谨按《药对》:通草 (平。利九窍,出声。臣)

  面菟丝子 (平)

  麝香 (温)

  熊脂 (微寒,微温)

  女萎 (平)

  本 (温,微寒)

  木兰 (寒)

  栀子 (寒,大寒)

  紫草 (寒)

  白瓜子 (平,寒)

  臣禹锡等谨按《药对》:蜂子 (微寒。君)

  白蔹 (平。主光泽。)

  白术 (温。君)

  山茱萸 (平。臣)

  冬瓜子 (平,寒)

  白僵蚕 (平)

  蜀葵花 (平)

  白附子 (平)

  发秃落桑上寄生 (平)

  秦椒 (温,生温熟寒)

  桑根白皮 (寒)

  麻子 (平)

  桐叶 (寒)

  猪膏 (微寒)

  雁肪 (平)

  马 膏 (平)

  松叶 (温)

  枣根鸡肪 (臣禹锡等谨按《药对》云:鸡肪,寒。)

  荆子 (微寒,温。)(臣禹锡等谨按《本经》有蔓荆、牡荆,此只言荆子。据朱字,合是蔓荆子。又据《唐本》云:味苦、辛,故定知非牡荆子矣。)

  灭瘢鹰屎白 (平)

  白僵蚕 (平)

  衣鱼 (温)

  白附子 (平)

  密陀僧 (平)

  金疮石胆 (寒)

  蔷薇 (温,微寒)

  地榆 (微寒)

  艾叶 (微温)

  王不留行 (平)

  白头翁 (温)

  钓樟根 (温)

  锻石 (温)

  狗头骨 (平)

  臣禹锡等谨按《药对》:薤白 (温。主金疮,止痛,疮中风,水肿。臣)

  车前子 (寒。止血。)

  当归 (温。君)

  芦竹箨 (寒。主金疮,止肉。使)

  桑灰汤 (平。臣)

  蛇衔 (微寒。臣)

  葛根 (平。臣)

  水杨花 (寒)

  突厥白 (寒)

  折生鼠 (微温)

  生龟 (平)

  生地黄 (大寒)

  乌雄鸡血 (平)

  乌鸡骨 (平)

  李核仁 (平)

  臣禹锡等谨按《蜀本》:自然铜 (平)

  木鳖子 (温)

  骨碎补 (温)

  无名异 (平)

  《药对》:续断 (微温。臣)

  瘀血蒲黄 (平)

  琥珀 (平)

  羚羊角 (寒,微寒)

  牛膝 (平)

  大黄 (寒,大寒)

  干地黄 (寒)

  朴硝 (寒,大寒)

  紫参 (寒,微寒)

  桃仁 (平)

  虎杖 (微温)

  茅根 (寒)

  虫 (寒)

  虻虫 (微寒)

  水蛭 (平,微寒)

  蜚蠊 (寒)

  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天南星《药对》:鲍鱼 (温。主 跌。)

  饴糖 (微温。去血病。臣)

  神屋 (平。主血。)

  子 (微寒。主脏血,身中有毒,臣)

  芍药 (微寒。主逐贼血。)

  鹿茸 (温。主血流在腹。臣)

  车前子 (寒。主瘀血痛。)

  牡丹 (微寒。主除留血。使)

  射干 (微温。主除留血、老血。使)

  藕汁 (寒。主消血。)

  天名精 地菘是也。 (寒)

  火灼柏白皮 (微寒)

  生胡麻 (平)

  盐 (寒。)(臣禹锡等谨按:食盐,温。光明盐,平。绿盐,平。大盐,寒。戎盐,寒。

  并无豆酱 (寒)

  井底泥 (寒)

  醋 (温)

  黄芩 (平,大寒)

  牛膝 (平)

  栀子 (寒,大寒)

  痈疽络石 (温,微寒)

  黄 (微温)

  白蔹 (平,微寒)

  乌喙 (微温)

  通草 (平)

  败酱 (平,微寒)

  白芨 (平,微寒)

  大黄 (寒,大寒)

  半夏 (平,生微寒熟温)

  玄参 (微寒)

  蔷蘼 (微寒)

  鹿角 (温,微温)

  虾蟆 (寒)

  土蜂子 (平)

  伏龙肝 (微温)

  甘蕉根 (大寒)

  臣禹锡等谨按《药对》:砺石 (火烧于苦酒中 ,杵破,醋和贴之,即消。)

  乌贼鱼骨 (微温。臣)

  鹿茸 (温。臣)

  升麻 (微寒。贴诸毒。君)

  赤小豆 (平。主贴肿易消。臣)

  侧子 (大热。主痈肿。)

  恶疮雄黄 (平,寒,大温)

  雌黄 (平,大寒)

  粉锡 (寒)

  石硫黄 (温,大热)

  矾石 (寒)

  松脂 (温)

  蛇床子 (平)

  地榆 (微寒)

  水银 (寒)

  蛇衔 (微寒)

  白蔹 (平,微寒)

  漏芦 (寒,大寒)

  柏木 (寒)

  占斯 (温)

  菌 (平,微温)

  莽草 (温)

  青葙子 (微寒)

  白芨 (平、微寒)

  楝实 (寒)

  及己 (平)

  野狼跋 (寒)

  桐叶 (寒)

  虎骨 (平)

  猪肚 (微温)

  茹 (寒,微寒)

  藜芦 (寒,微寒)

  锻石 (温)

  狸骨 (温)

  铁浆 (平)

  臣禹锡等谨按《蜀本》:野驼脂《药对》:苦参 (寒。主诸恶疮软疖。君)

  白石脂 (平。主疽痔恶疮。臣)

  蘩蒌 (平。主积年恶疮。臣)

  本 (温。臣)

  菖蒲 (温。主风瘙。君)

  艾叶 (微温。苦酒煎,主除癣及下部疮。臣)

  槲皮 (平。臣)

  葵根 (寒。君)

  柳华 (寒。主马疥恶疮,煮洗立瘥。使)

  五加皮 (微寒。主疽疮。使)

  梓叶 (微寒。使)

  苎根 (寒。主小儿赤丹。使)

  谷叶 (平。洗之令生肉。臣)

  篇竹 (平。主浸淫疥恶疮。使)

  天麻 (平。臣)

  孔公孽 (温。主男女阴蚀疮。臣)

  紫草 (寒。主小儿面上疮。使)

  马鞭草 (平。主下部疮。臣)

  漆疮蟹 (寒)

  茱萸皮 (温,大热)

  苦 乌老切 (微寒)

  鸡子白 (微寒)

  鼠查 (见杉材注)

  井中苔萍 (大寒)

  秫米 (微寒)

  杉材 (微温)

  臣禹锡等谨按《蜀本》:石蟹 (寒)

  漆姑叶 (微寒)

  《药对》:芒硝 (大寒。敷漆疮。君)

  黄栌木 (寒)

  瘿瘤小麦 (微寒)

  海藻 (寒)

  昆布 (寒)

  文蛤 (平)

  半夏 (平,生微寒熟温)

  贝母 (平,微寒)

  通草 (平)

  松萝 (平)

  连翘 (平)

  白头翁 (温)

  海蛤 (平)

  生姜 (微温)

  臣禹锡等谨按《药对》:玄参 (微寒。主散颈下肿核。臣)

  杜蘅 (温。臣)

  疮雄黄 (平,寒,大温)

  石 (大热,生温熟热)

  常山 (寒,微寒)

  野狼毒 (平)

  侧子 (大热)

  连翘 (平)

  昆布 (寒)

  狸骨 (温)

  王不留行 (平)

  斑猫 (寒)

  地胆 (寒)

  鳖甲 (平)

  臣禹锡等谨按《药对》:蟾蜍 (寒。臣)

  附子 (大热。使)

  漏芦 (寒。主诸 。)

  白矾 (寒,主 恶疮瘰 。使)

  雌黄 (平。主 疽恶疮。臣)

  车前子 (寒)

  蛇衔 (微寒。主鼠 。臣)

  虾蟆 (寒)

  五痔白桐叶 (寒)

  蓄 (平)

  皮 (平)

  猪悬蹄 (平)

  黄 (微温)

  臣禹锡等谨按《蜀本》:五灵脂 (温)

  五倍子 (平)

  《药对》:龟甲 (平。主五痔。臣)

  赤石脂 (大温。君)

  柏木 (寒。主肠痔。)

  榧子 (平。臣)

  槐子 (寒。君)

  蛇蜕 (平)

  腊月鸲鹆 (平。作屑,主五痔。)

  鳖甲 (平。主五痔。臣)

  腐木 (寒。臣)

  竹茹 (微寒。臣)

  耳 (微寒。臣)

  槲脉 (平。烧作散,主痔。)

  槐鹅 (微温)

  柏叶 (平)

  艾叶 (微温)

  脱肛鳖头 (平)

  卷柏 (温,平,微寒)

  铁精 (微温)

  东壁土 (平)

  蜗牛 (寒)

  生铁 (微寒)

  青葙子 (微寒)

  苦参 (寒)

  蚺(音髯)蛇胆 (寒)

  蝮蛇胆 (微寒)

  大蒜 (温)

  戎盐 (寒)

  臣禹锡等谨按《药对》:艾叶煎 (微温。臣)

  马鞭草 (平)

  蛔虫薏苡根 (微寒)

  菌 (平,微温)

  干漆 (温)

  楝根 (微寒)

  茱萸根 (温,大热)

  艾叶 (微温)

  臣禹锡等谨按《药对》:石榴根 (平。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