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证类本草
证类本草
石韦 (平)
葶苈 (寒,大寒)
蒲黄 (平)
麻子 (平)
琥珀 (平)
石蚕 (寒)
蜥蜴 (寒)
胡燕屎 (平)
衣鱼 (温)
乱发 (微温)
臣禹锡等谨按《蜀本》:淋石 (暖)
《药对》:车前子 (寒,主淋。)
茯苓 (平。主淋,利小便。君)
黄芩 (大寒。主利小便。臣)
泽泻 (寒。主淋,利三焦停水。君)
败鼓皮 (平。主利小便。臣)
冬瓜 (微寒。主淋,小便不通。君)
桑螵蛸 (平。主五淋,利小便。臣)
猪苓 (平)
石燕 (寒)
海蛤 (平)
木通 (平)
贝齿 (平)
小便利牡蛎 (平,微寒)
龙骨 (平,微寒)
鹿茸 (温,微温)
桑螵蛸 (平)
漏芦 (寒,大寒)
土瓜根 (寒)
鸡 (微寒)
鸡肠草 (微寒)
臣禹锡等谨按《药对》:菖蒲 (温。止小便利。君)
酱 (温。主尿不节。臣)
山茱萸 (平)
溺血戎盐 (寒)
蒲黄 (平)
龙骨 (平,微寒)
鹿茸 (温,微温)
干地黄 (寒)
臣禹锡等谨按《蜀本》:葱涕 (平)
牛膝 (平)
车前子 (寒)
柏子并叶 (平,温)
消渴白石英 (微温)
石膏 (微寒,大寒)
茯神 (平)
麦门冬 (平,大寒)
黄连 (寒,微寒)
知母 (寒)
栝蒌根 (寒)
茅根 (寒)
枸杞根 (大寒)
小麦 (微寒)
竹叶 (大寒)
土瓜根 (寒)
葛根 (平)
李根 (大寒)
芦根 (寒)
菰根 (大寒)
冬瓜 (微寒)
马乳 (冷)
牛乳 (微寒)
羊乳 (温)
桑根白皮 (寒)
臣禹锡等谨按《药对》:茯苓 (平。主口干。君)
理石 (寒。主口干,消热毒。君)
菟丝子 (平。主口干,消渴。)
牛胆 (大寒。主渴利中焦热。君)
苎汁 (寒。止渴。使)
古屋瓦苔 (寒。主消渴。)
兔骨 (平。治热中消渴。臣)
猪苓 (平。主渴痢。使)
黄胆茵陈蒿 (平,微寒)
栀子 (寒,大寒)
紫草 (寒)
白藓皮 (寒)
生鼠 (微温)
大黄 (寒,大寒)
猪屎 (寒)
瓜蒂 (寒)
栝蒌 (寒)
秦艽 (平)
臣禹锡等谨按《唐本》:黄芩 (大寒)
牡鼠 (微寒)
上气咳嗽麻黄 (温,微温)
杏仁 (温)
白前 (微温)
橘皮 (温)
紫菀 (温)
桂心 (大热)
款冬花 (温)
五味子 (温)
细辛 (温)
蜀椒 (温,大热)
半夏 (平,生微寒熟温)
生姜 (微温)
桃仁 (平)
紫苏子 (温)
射干 (平,微温)
芫花 (温,微温)
百部根 (微温)
干姜 (温,大热)
贝母 (平,微寒)
皂荚 (温)
臣禹锡等谨按《蜀本》:蛤蚧 (平)
缩沙蜜 (温)
《药对》:钟乳 (温。主上气。臣)
獭肝 (平。主气嗽。使)
乌头 (大热。主嗽逆上气。使)
藜芦 (微寒。主嗽逆。使)
鲤鱼 (平。烧末主咳嗽。臣)
淡竹叶 (大寒。主嗽逆气上。臣)
海蛤 (平。主上气。臣)
石硫黄 (大热。主气嗽。臣)
呕吐浓朴 (温,大温)
橘皮 (温)
人参 (微寒,微温)
半夏 (平,生微寒,熟温)
麦门冬 (平,微寒)
白芷 (温)
生姜 (微温)
铅丹 (微寒)
鸡子 (微寒)
薤白 (温)
甘竹叶 (大寒)
臣禹锡等谨按《蜀本》:旋复花 (温)
白豆蔻 (大温)
《药对》:附子 (大热。主呕逆。使)
竹茹 (微寒。主干呕。臣)
痰饮大黄 (寒,大寒)
甘遂 (寒,大寒)
芒硝 (大寒)
茯苓 (平)
柴胡 (平,微寒)
芫花 (温,微温)
前胡 (微寒)
术 (温)
细辛 (温)
旋复花 (温)
浓朴 (温,大温)
人参 (微寒,微温)
枳实 (寒,微寒)
橘皮 (温)
半夏 (平,生微寒,熟温)
生姜 (微温)
甘竹叶 (大寒)
荛花 (寒,微寒)
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威灵仙 (温)
《药对》:射干 (微温。主胸中结气。使)
乌头 (大热。主心中痰冷,不下食。使)
吴茱萸 (大热。主痰冷,腹内诸冷。臣)
朴硝 (大寒。主痰满停结。君)
巴豆 (温。主痰饮留结,利水谷,破肠中冷。)
高良姜 (大温)
宿食大黄 (寒,大寒)
巴豆 (温,生温熟寒)
朴硝 (寒,大寒)
柴胡 (平,微寒)
术 (温)
桔梗 (微温)
浓朴 (温,大温)
皂荚 (温)
曲 (温)
(温)
槟榔 (温)
腹胀满麝香 (温)
甘草 (平)
人参 (微寒,微温)
术 (温)
干姜 (温,大热)
百合 (平)
浓朴 (温,大温)
子 (微寒,微温)
枳实 (寒,微寒)
桑根白皮 (寒)
皂荚 (温)
大豆黄卷 (平)
臣禹锡等谨按《唐本》:卷柏 (温)
《蜀本》荜澄茄 (温)
《药对》:忍冬 (温。主腹满。君)
射干 (微温。主胁下满急。使)
香 (微温。主腹满水肿。臣)
旋复花 (温。主胁下寒热,下水。臣)
诃藜勒草豆蔻心腹冷痛当归 (温,大温)
人参 (微寒,微温)
芍药 (平,微寒)
桔梗 (微温)
干姜 (温,大热)
桂心 (大热)
蜀椒 (温,大热)
附子 (温,大热)
吴茱萸 (温,大热)
乌头 (温,大热)
术 (温)
甘草 (平)
石 (大热,生温熟热)
臣禹锡等谨按《蜀本》:腽肭脐 (大热)
肉豆蔻 (温)
零陵香 (平)
胡椒 (大温)
红豆蔻 (温)
《药对》:黄芩 (大寒。臣)
戎盐 (寒。臣)
浓朴 (温。臣)
萆 (平。臣)
芎 (温。臣)
高良姜 (大温)
蜂子 (平,微寒)
蓬莪术 (温)
蒜 (温)
肠鸣丹参 (微寒)
桔梗 (微温)
海藻 (寒)
昆布 (寒)
半夏 (生微寒,熟温)
心下满急茯苓 (平)
枳实 (寒,微寒)
半夏 (平,生微寒,熟温)
术 (温)
生姜 (微温)
百合 (平)
橘皮 (温)
臣禹锡等谨按《药对》:子 (微寒。主心下坚。臣)
杏仁 (温。主心下急满。臣)
石膏 (大寒。主心下急。臣)
心烦石膏 (微寒,大寒)
滑石 (寒,大寒)
杏仁 (温)
栀子 (寒,大寒)
茯苓 (平)
贝母 (平,微寒)
通草 (平)
李根 (大寒)
竹沥 (大寒)
乌梅 (平)
鸡子 (微寒)
豉 (寒)
甘草 (平)
知母 (寒)
尿 (寒)
臣禹锡等谨按《蜀本》:荟 (寒)
天竺黄 (寒)
胡黄连 (平)
《药对》:王不留行 (平。主心烦。君)
石龙芮 (平。主心烦。君)
玉屑 (平。主胃中热,心烦。君)
鸡 (微寒。除热,主烦热。臣)
寒水石 (大寒。主烦热。臣)
蓝汁 (寒。主烦热。君)
楝实 (寒。主大热狂。使)
廪米 (温。止烦热。臣)
败酱 (微寒。主烦热。臣)
梅核仁 (平。除烦热。臣)
蒺藜子 (微寒。主心烦。臣)
龙齿角 (平。主小儿身热。臣)
牛黄 (平。主小儿痫热,口不开,心烦。君)
酸枣 (平。主心烦。)
积聚症瘕空青 (寒,大寒)
朴硝 (寒,大寒)
芒硝 (大寒)
石硫黄 (温,大热)
粉锡 (寒)
大黄 (寒,大寒)
野狼毒 (平)
巴豆 (温,生温熟寒)
附子 (温,大热)
乌头 (温,大热)
苦参 (寒)
柴胡 (平,微寒)
鳖甲 (平)
蜈蚣 (温)
赭魁 (平)
白马溺 (微寒)
甲 (微温)
石 (大热,生温熟热。一本作矾石。)(臣禹锡等谨按:矾石条,并无主疗积聚症瘕之文。
芫花 (温,微温。)(臣禹锡等谨按:唐·蜀本作荛花。今据《本经》荛花破积聚症瘕,而鱼 (微温。)(臣禹锡等谨按:唐本、蜀本云: 鱼甲微温,无此 鱼一味,遍寻本草,并无 鱼。(上已有 甲,此 鱼为文误,不当重出。)
臣禹锡等谨按《蜀本》:续随子 (温)
京三棱 (平)
太阴玄精 (温)
威灵仙 (温)
《药对》:牡蒙 (平)
蜀漆 (平。主症结癖气。使)
贯众 (微寒。主肠中邪气积聚。使)
甘遂 (寒。主散症结积聚。使)
天雄 (大热。主破症结积聚。使)
理石 (寒。主除热结,破积聚。)
硝石 (寒。主破积聚坚结。君)
猪肚 (微温)
鬼疰尸疰雄黄 (平,寒,大温)
丹砂 (微寒)
金牙 (平)
野葛 (温)
马目毒公 (温,微温)
女青 (平)
徐长卿 (温)
虎骨 (平)
狸骨 (温)
鹳骨 (大寒)
獭肝 (平)
芫青 (微温)
白僵蚕 (平)
鬼臼 (温,微温。)(臣禹锡等谨按《神农本草》:鬼臼,一名马目毒公。今此疗鬼疰、尸双出二名,据本草说为重,当删去一条。然详陶隐居注:鬼臼条下,以鬼臼与马目毒公为二物,及古方多有两用处,今且并存之。)
白盐 (寒。)(臣禹锡等谨按《本经》言:盐有食盐、光明盐、绿盐、卤盐、大盐、戎盐六条,并无白盐之名。遍检诸盐,皆不主鬼疰、尸疰。唯食盐主杀鬼蛊邪疰。又陶隐居注:戒盐条下,述虏中盐有九种。云白盐、食盐常食者,则白盐乃食盐之类。而食盐主杀鬼蛊邪疰。疑此白盐,乃食盐耳。即当为温,又不当为寒也。)
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天灵盖 (平)
腽肭脐 (大热)
《药对》:麝香 (温,君。)
卷柏 (温,臣。)
败天公 (平,臣)
蚱蝉 (寒)
白藓皮 (寒)
牛黄 (平)
龙齿 (平,微寒。)
雷丸 (寒,微寒。)
安息香 (平)
代赭 (寒)
惊邪雄黄 (平,寒,大温)
丹砂 (微寒)
紫石英 (温)
茯神 (平)
龙齿 (平)
龙胆 (寒,大寒)
防葵 (寒)
马目毒公 (温,微温)
升麻 (平,微寒)
麝香 (温)
人参 (微寒,微温)
沙参 (微寒)
桔梗 (微温)
白薇 (平,大寒)
远志 (温)
柏实 (平)
鬼箭 (寒)
鬼督邮 (平)
小草 (温)
卷柏 (温,平,微寒)
紫菀 (温)
羚羊角 (寒,微寒)
甲 (微温)
丹雄鸡 (微温微寒)
犀角 (寒,微寒)
羊角 (温,微寒)
茯苓 (平)
蚱蝉 (寒)
臣禹锡等谨按《蜀本》:缩砂蜜 (温)
鬼臼癫痫龙齿角 (平)
牛黄 (平)
防葵 (寒)
牡丹 (寒,微寒)
白蔹 (平,微寒)
莨菪子 (寒)
雷丸 (寒,微寒)
钓藤 (微寒)
白僵蚕 (平)
蛇床子 (平)
蛇蜕 (平)
蜣螂 (寒)
白马目 (平)
铅丹 (微寒)
蚱蝉 (寒)
白狗血 (温)
豚卵 (温)
猪牛犬等齿 (平)
熊胆 (寒)
臣禹锡等谨按蜀本:荟 (寒)
玳瑁 (寒)
《药对》:白马悬蹄 (平。臣)
淡竹沥 (大寒。臣)
蛇衔 (微寒。主寒热。臣)
秦皮 (微寒,大寒)
头发 (温)
鸡子 (平。主发热)
狗粪中骨 (平。臣)
露蜂房 (平。使)
白藓皮 (寒。臣)
雀瓮 (平。使)
甘遂 (寒。使)
升麻 (微寒。君)
大黄 (大寒。使)
银屑 (平)
喉痹痛升麻 (平,微寒)
射干 (平,微温)
杏仁 (温)
蒺藜子 (温,微寒)
棘针寒。臣禹锡等谨按《本经》:白棘一名棘针,不主喉痹痛。棘刺花条末云:又有枣针,疗喉痹不通。此棘针字,当作枣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