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类本草

  苏子 (温。臣)

  石硫黄 (温,大热。臣)

  白茅根 (寒。臣)

  蒺藜子 (微寒。臣)

  蚀脓茹 (寒)

  雄黄 (平,寒,大温)

  桔梗 (微温)

  龙骨 (微寒)

  麝香 (温)

  白芷 (温)

  大黄 (大寒)

  芍药 (平,微寒)

  当归 (温,大温)

  藜芦 (寒)

  巴豆 生温熟寒)

  地榆 (微寒)

  女人血闭腹痛黄 (微温)

  芍药 (平,微寒)

  紫参 (寒)

  桃仁 (平)

  细辛 (温)

  紫石英 (温)

  干姜 (温,大热)

  桂心 (大热)

  茯苓 (平)

  女人血气历腰痛泽兰 (微温)

  当归 (温,大温)

  甘草 (平)

  细辛 (温)

  柏实 (平)

  牡丹 (寒,微寒)

  牡蛎 (微寒)

  女人腹坚胀芍药 (平,微寒)

  黄芩 (大寒)

  茯苓 (平)

  解百药及金石等毒例蛇虺百虫毒雄黄巴豆麝香丹砂干姜蜈蚣毒桑汁及煮桑根汁蜘蛛毒蓝青麝香蜂毒蜂房蓝青汁狗毒杏仁矾石韭根恶气瘴毒犀角羚羊角雄黄麝香喉痹肿邪气恶毒入腹升麻犀角射干风肿毒肿沉香木香薰陆香鸡舌香麝香紫檀香百药毒甘草荠大小豆汁蓝汁蓝实射罔毒蓝汁大小豆汁竹沥大麻子汁六畜血贝齿屑根屑蚯蚓屎藕芰汁野葛毒鸡子清葛根汁甘草汁鸭头热血猪膏(若已死口噤者,以大竹筒盛冷水,注两胁及脐上,暖辄易之。口须臾开,开则纳药,斑猫、芫青毒猪膏大豆汁戎盐蓝汁盐汤煮猪膏巴豆野狼毒毒杏仁蓝汁白蔹盐汁木占斯踯躅毒栀子汁巴豆毒煮黄连汁大豆汁生藿汁菖蒲屑汁煮寒水石汁藜芦毒雄黄煮葱汁温汤雄黄毒防己甘遂毒大豆汁蜀椒毒葵子汁桂汁豉汁人溺冷水土浆食蒜鸡毛烧吸烟及水调服半夏毒生姜汁煮干姜汁石毒大豆汁白鹅膏芫花毒防己防风甘草桂汁乌头、天雄、附子毒大豆汁远志防风枣肌饴糖莨菪毒荠甘草汁犀角蟹汁马刀毒清水大戟毒菖蒲汁桔梗毒白粥杏仁毒蓝子汁诸菌毒掘地作坑,以水沃中,搅令浊,俄顷饮之(名曰地浆)。

  防葵毒葵根汁 (按:防葵,《本经》无毒,试用亦无毒。今用葵根汁,应是解野狼毒浮者尔。

  臣禹锡等谨按《蜀本》云:防葵伤火者不可服,令人恍惚,故以解之。

  野芋毒土浆人粪汁鸡子毒淳醋铁毒磁石食诸肉马肝漏脯中毒生韭汁韭根烧末烧猪骨末头垢烧犬屎酒服,豉汁亦佳食金银毒服水银数两即出鸭血鸡子汁水淋鸡屎汁食诸鱼中毒煮橘皮生芦苇根汁大豆汁马鞭草汁烧末鲛鱼皮大黄汁煮朴硝汁食蟹中毒生藕汁煮干蒜汁冬瓜汁 (一云:生紫苏汁,藕屑及煮干苏汁。)

  食诸菜毒甘草贝齿胡粉三种末水和服之小儿溺、乳汁服二升佳饮食中毒心烦满煮苦参汁饮之,令吐出即止服石药中毒白鸭屎汁人参汁服药过剂闷乱者吞鸡子黄蓝汁水和胡粉地浆荷汁粳米粉汁豉汁干姜黄连屑饴糖水和葛粉饮服药食忌例有术,勿食桃、李及雀肉、胡荽、大蒜、青鱼 等物。

  有藜芦,勿食狸肉。

  有巴豆,勿食芦笋羹及野猪肉。

  有黄连、桔梗,勿食猪肉。

  有地黄,勿食芜荑。

  有半夏、菖蒲,勿食饴糖及羊肉。

  有细辛,勿食生菜。

  有甘草,勿食菘菜。(臣禹锡谨按《唐本》并《伤寒论》、《药对》又云:勿食海藻。)

  有牡丹,勿食生胡荽。

  有商陆,勿食犬肉。

  有常山,勿食生葱、生菜。

  有空青、朱砂,勿食生血物。

  有茯苓,勿食醋物。有鳖甲,勿食苋菜。

  有天门冬,勿食鲤鱼。

  服药,不可多食生胡荽及蒜杂生菜。又不可食诸滑物果实等。又不可多食肥猪、犬肉、油腻、肥羹、鱼脍、腥臊等物。

  服药,通忌见死尸及产妇淹秽事。

  凡药不宜入汤酒者朱砂 (熟入汤)

  雄黄云母阳起石 (入酒)

  钟乳 (入酒)

  银屑孔公孽 (入酒)

  石 (入酒)

  矾石 (入酒)

  石硫黄 (入酒)

  铜镜鼻白垩胡粉铅丹卤咸 (入酒)

  锻石 (入酒)

  藜灰上一十七种石类野葛野狼毒毒公鬼臼莽草巴豆踯躅蒴 (入酒)

  皂荚 (入酒)

  菌藜芦茹贯众 (入酒)

  野狼牙芜荑雷丸鸢尾蒺藜 (入酒)

  女苑耳紫葳 (入酒)

  薇衔 (入酒)

  白芨牡蒙飞廉蛇衔占斯辛夷石南 (入酒)

  虎掌枳实虎杖 (入酒单浸)

  芦根羊桃 (入酒)

  麻勃苦瓠瓜蒂陟厘云实野狼跋 (入酒)

  槐子 (入酒)

  地肤子青葙子蛇床子 (入酒)

  茺蔚子菥 子王不留行菟丝子 (入酒)

  上四十八种草木类蜂子蜜蜡白马茎狗阴茎雀卵鸡子雄鹊伏翼鼠妇樗鸡萤火僵蚕蜈蚣蜥蜴斑猫芫菁葶长地胆虻虫蜚蠊蝼蛄马刀赭魁虾蟆蜗牛生鼠生龟 (入酒)

  诸鸟兽 (入酒)

  虫鱼膏、骨、髓、胆、血、屎、溺上二十九种虫兽类寻万物之性,皆有离合,虎啸风生,龙吟云起,磁石引针,琥珀拾芥,漆得蟹而散,麻得漆而涌,桂得葱而软。树得桂而枯,戎盐累卵,獭胆分杯。其气爽有相关感,多如此类,其理不可得而思之。至于诸药,尤能递为利害,先圣既明有所说,何可不详而避之。时人为方,皆多漏略。若旧方已有,此病亦应改除。假如两种相当,就其轻重,择而除之。伤寒赤散,吾常不用藜芦。断下黄连丸,亦去其干姜而施之,无不效。何忽强以相憎,苟令共事乎,相反为害,深于相恶。相恶者,谓彼虽恶我,我无忿心,犹如牛黄恶龙骨,而龙骨得牛黄更良,此有以制伏故也。相反者,则彼我交仇,必不宜合。今画家用雌黄、胡粉相近,使自黯妒。粉得黄即黑,黄得粉亦变,此盖相反之证也。药理既昧,所以不效,人多轻之。今按方处治,必恐卒难寻究本草,更复抄出其事在此,览略看之,易可知验。而《本经》有直云茱萸、门冬者,无以辨山、吴,天、麦之异,咸宜各题其条。又有乱误处,譬如海蛤之与 甲,畏恶正同。又有诸芝使薯蓣,薯蓣复使紫芝。计无应如此,不知何者是非?亦且并记,当更广验正之。又《神农本经》相使,正各一种,兼以《药对》参之,乃有两三,于事亦无嫌。其有云相得共疗某病者,既非妨避之禁,不复疏出。

  卷第二

  玉石上部

  玉泉 (畏款冬花。)

  玉屑 (恶鹿角。)

  丹砂 (恶磁石,畏咸水)

  空青 (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畏菟丝子。)

  曾青 (畏菟丝子。)

  石胆 (水英为使,畏牡桂、菌桂、芫花、辛夷、白薇。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陆英为使。)

  钟乳 (蛇床子为使,恶牡丹、玄石、牡蒙,畏紫石英、 草。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云母 (泽泻为使,畏 甲及流水。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恶徐长卿,忌羊血。)

  硝石 (火为使,恶苦参、苦菜,畏女苑。臣禹锡等谨按《蜀本》云:大黄为使。《药性朴硝 (畏麦句姜。)

  芒硝 (石苇为使,恶麦句姜。)

  生硝 (臣禹锡等谨按详定本云:恶麦句姜。)

  矾石 (甘草为使,畏牡蛎。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畏麻黄。)

  滑石 (石苇为使,恶曾青。)

  紫石英 (长石为使,畏扁青、附子,不欲 甲、黄连、麦句姜。)

  白石英 (恶马目毒公。)

  五色石脂 (臣禹锡等谨按日华子云:畏黄芩、大黄。)

  赤石脂 (恶大黄,畏芫花。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恶松脂。)

  黄石脂 (曾青为使,恶细辛,畏蜚蠊。)

  白石脂 (燕粪为使,恶松脂,畏黄芩。臣禹锡等谨按《蜀本》云:畏黄连、甘草、飞廉太一余粮 (杜仲为使,畏铁落、菖蒲、贝母。)

  禹余粮 (臣禹锡等谨按萧炳云:牡丹为使。)

  卷第二

  玉石中部

  金 (臣禹锡等谨按日华子云:畏水银。)

  水银 (畏磁石)

  水银粉 (臣禹锡等谨按陈藏器云:畏磁石、石黄,忌一切血。)

  生银 (臣禹锡等谨按《蜀本》云:畏黄连、甘草、飞廉。《药性论》云:恶马目毒公。)

  日华子云:畏石亭脂,忌羊血。

  殷孽 (恶防己,畏术。)

  孔公孽 (木兰为使,恶细辛。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忌羊血。)

  石硫黄 (臣禹锡等谨按日华子云:石亭脂、曾青为使,畏细辛、蜚蠊、铁。)

  阳起石 (桑螵蛸为使,恶泽泻、菌桂、雷丸、蛇蜕皮,畏菟丝子。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石膏 (鸡子为使,恶莽草、毒公。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恶巴豆,畏铁。)

  凝水石 (畏地榆,解巴豆毒。)

  磁石 (柴胡为使,畏黄石脂,恶牡丹、莽草。)

  玄石 (恶松脂、柏子仁、菌桂。)

  理石 (滑石为使,畏麻黄。)

  铁 (臣禹锡等谨按日华子云:畏磁石、灰炭。)

  卷第二

  玉石下部

  石 (得火良,棘针为使,恶虎掌、毒公、 屎、细辛,畏水。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青琅 (得水银良,畏鸡骨,杀锡毒。)

  特生 石 (得火良,畏水。)

  代赭 (畏天雄。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雁门城土、干姜为使。日华子云:畏附子。)

  方解石 (恶巴豆。)

  大盐 (漏芦为使)

  砂 (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畏浆水,忌羊血。)

  卷第二

  草药上部

  六芝 (薯蓣为使,得发良,恶常山,畏扁青、茵陈蒿。)

  术 (防风、地榆为使。)

  天门冬 (垣衣、地黄为使,畏曾青。臣禹锡等谨按日华子云:贝母为使。)

  麦门冬 (地黄、车前为使,恶款冬、苦瓠,畏苦参、青。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恶苦 ,畏木耳。

  女萎、葳蕤 (畏卤咸。)

  干地黄 (得麦门冬、清酒良,恶贝母,畏芜荑。)

  菖蒲 (秦艽、秦皮为使,恶地胆、麻黄。)

  泽泻 (畏海蛤、文蛤。)

  远志 (得茯苓、冬葵子、龙骨良,杀天雄、附子毒,畏真珠、蜚蠊、藜芦、齐蛤。)

  薯蓣 (紫芝为使,恶甘遂。)

  石斛 (陆英为使,恶凝水石、巴豆,畏白僵蚕、雷丸。)

  菊花 (术、枸杞根、桑根白皮为使。臣禹锡等谨按《蜀本》云;青葙叶为使。)

  甘草 (术、干漆、苦参为使,恶远志,反甘遂、大戟、芫花、海藻。)

  人参 (茯苓为使,恶溲疏,反藜芦。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马蔺为使,恶卤咸。)

  牛膝 (恶荧火、龟甲、陆英,畏白前。)

  独活 (蠡实为使。)

  细辛 (曾青、枣根为使,恶野狼毒、山茱萸、黄 ,畏滑石、硝石,反藜芦。)

  紫胡 (半夏为使,恶皂荚,畏女苑、藜芦。)

  子 (荆子、薏苡仁为使。)

  车前子 (臣禹锡等谨按日华子云:常山为使。)

  菥 子 (得荆子、细辛良,恶干姜、苦参。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苦参为使。)

  龙胆 (贯众为使,恶防葵、地黄。臣禹锡等谨按日华子云:小豆为使。)

  菟丝子 (得酒良,薯蓣、松脂为使,恶 菌。)

  巴戟天 (覆盆子为使、恶朝生、雷丸、丹参。)

  蒺藜子 (乌头为使。)

  沙参 (恶防己,反藜芦。)

  防风 (恶干姜、藜芦、白蔹、芫花,杀附子毒。臣禹锡等谨按《唐本》云:畏萆 。)

  络石 (杜仲、牡丹为使,恶铁落,畏菖蒲、贝母。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恶铁精黄连 (黄芩、龙骨、理石为使,恶菊花、芫花、玄参、白藓皮,畏款冬,胜乌头,解巴豆毒。臣禹锡等谨按《蜀本》云:畏牛膝。)

  丹参 (畏咸水,反藜芦。)

  天名精 (垣衣为使。臣禹锡等谨按《蜀本》云:地黄为使。)

  决明子 (蓍实为使,恶大麻子。)

  续断 (地黄为使,恶雷丸。)

  芎 (白芷为使。臣禹锡等谨按《唐本》云:恶黄连。日华子云:畏黄连。)

  黄 (恶龟甲。臣禹锡等谨按日华子云:恶白藓)

  杜若 (得辛夷、细辛良,恶柴胡、前胡。)

  蛇床子 (恶牡丹、巴豆、贝母。)

  漏芦 (臣禹锡等谨按日华子云:连翘为使。)

  茜根 (畏鼠姑。)

  飞廉 (得乌头良,恶麻黄。)

  薇衔 (得秦皮良。)

  五味子 (苁蓉为使,恶葳蕤,胜乌头。)

  卷第二

  草药中部

  当归 (恶 茹,畏菖蒲、海藻、牡蒙。)

  秦艽 (菖蒲为使。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畏牛乳。)

  黄芩 (山茱萸、龙骨为使,恶葱实,畏丹砂、牡丹、藜芦。)

  芍药 (须丸为使,恶石斛、芒硝,畏硝石、鳖甲、小蓟,反藜芦。)

  干姜 (秦椒为使,恶黄连、黄芩、天鼠屎,杀半夏、莨菪毒。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本 (恶 茹。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畏青葙子。)

  麻黄 (浓朴为使,恶辛夷、石苇。臣禹锡等谨按《蜀本》云:白薇为使。)

  葛根 (杀野葛、巴豆、百药毒。)

  前胡 (半夏为使,恶皂荚,畏藜芦。)

  贝母 (浓朴、白薇为使,恶桃花,畏秦艽、 石、莽草,反乌头。)

  栝蒌 (枸杞为使,恶干姜,畏牛膝、干漆,反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