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准绳类方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三片,煎一盅,食前服。

  分气补心汤 治心气郁结,发为四肢浮肿,上气喘急。

  木通 川芎 前胡(去苗) 大腹皮(泡) 青皮 白术 枳壳(麸炒) 甘草(各一钱,炙) 香附(去毛,炒) 白茯苓 桔梗(各一钱半) 细辛 木香(各五分)

  上作一服,水二盅,姜三片,红枣二枚,煎至一盅,食前服。

  调荣饮 治瘀血留滞,血化为水,四肢浮肿,皮肉赤纹,名血分。

  蓬术 川芎 当归 延胡索 白芷 槟榔 陈皮 赤芍药 桑白皮(炒) 大腹皮 赤茯苓 葶苈(炒) 瞿麦(各一钱) 大黄(一钱半) 细辛 官桂 甘草(炙。各五分)

  上作一服,煎服法同前。

  当归散 水肿之疾,多由肾水不能摄养心火,心火不能滋养脾土,故土不制水,水气盈溢,气脉闭塞,渗透经络,发为浮肿之证,心腹坚胀,喘满不安。

  当归 桂心 木香 赤茯苓 木通 槟榔 赤芍药 牡丹皮 陈皮 白术(各一钱三分)

  上作一服,水二盅,紫苏五叶,木瓜一片,煎一盅,不拘时服。

  乌鲤鱼汤 治水气四肢浮肿。

  乌鲤鱼(一尾) 赤小豆 桑白皮 白术 陈皮(以上各三钱) 葱白(五茎)

  上用水三碗同煮,不可入盐,先吃鱼,后服药,不拘时候。

  无碍丸 治脾病洪流,四肢浮肿。

  大腹皮(二两) 槟榔 郁李仁 蓬术 三棱(以上各一两) 木香(半两)

  上为细末,用炒麦 面煮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前生姜汤送下。

  木香分气汤 治气留滞四肢,腹急中满,胸膈胁肋膨胀,虚气上冲,小便臭浊。

  木香 猪苓 泽泻 赤茯苓 半夏 枳壳 槟榔 灯芯草 苏子(各等分)

  上锉散,每服一两,水二盏煎,入麝香末少许同服。

  防己散 治皮水肿,如裹水在皮肤中,四肢习习然动。

  汉防己 桑白皮 黄 桂心(各一两) 赤茯苓(二两) 甘草(炙,半两)

  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导水茯苓汤 治水肿,头面手足遍身肿如烂瓜之状,手按而塌陷,手起随手而高突,喘满倚息,不能转侧,不得着床而睡,饮食不下,小便秘涩,溺出如割而绝少,虽有而如黑豆汁者,服喘嗽气逆诸药不效,用此即愈。亦尝验其病重之人,煎此药时,要如熬阿剌吉酒相似,约水一斗,止取药一盏,服后小水必行时,即渐添多,直至小便变清白色为愈。

  赤茯苓 麦门冬(去心) 泽泻 白术(各三两) 桑白皮 紫苏 槟榔 木瓜(各一两) 大腹皮 陈皮 砂仁 木香(各七钱半)

  上 咀,每服半两,水二盏,灯草二十五根,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服。如病重者,可用药五两,再加去心麦门冬二两,灯草半两,以水一斗,于砂锅内熬至一大碗,再下小铫内煎至一大盏,五更空心服,滓再煎服,连进此三服,自然利小水,一日添如一日。

  沉香琥珀丸 治水肿一切急难证,小便不通。

  琥珀 杏仁(去皮尖) 紫苏 赤茯苓 泽泻(各半两) 葶苈(炒) 郁李仁(去皮) 沉香(各一两半) 陈皮(去白) 防己(各七钱半)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子大,以麝香为衣。每服二十五丸,加至五十丸,空心,人参煎汤送下。量虚实加减。

  人参木香散 治水气病。

  人参 木香 茯苓 滑石 琥珀 海金砂 枳壳 槟榔 猪苓 甘草(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五钱,生姜三片,水一盏,煎至七分,不拘时温服,日进三服。

  大沉香尊重丸 治蛊胀腹满,水肿遍身,肿满气逆,呕哕喘乏,小便赤涩,大便不调,一切中满下虚危困之病。

  沉香 丁香 人参 车前子 葶苈(炒) 槟榔(各二钱) 青皮 白牵牛 枳实(炒) 木通(各四钱) 胡椒 海金砂 蝎梢(去毒) 木香 茯苓 肉豆蔻(各二钱半) 白丁香(一钱半) 萝卜子(六钱,炒) 滑石(三钱) 郁李仁(去皮,一两二钱半)

  上为细末,生姜自然汁,煮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不拘时姜汤送下,日进三服。忌盐、鱼、果、肉、面食,只可食白粥。

  续随子丸 治通身肿满,喘闷不快。

  人参 木香 汉防己 赤茯苓(面蒸) 大槟榔 海金砂(各五钱,另研) 续随子(一两) 葶苈(四两,炒)

  上为末,枣肉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煎桑白皮汤送下,食前。

  第二册

  胀满

  大承气汤(见大便不通。)

  枳术汤(《金匮》)

  枳实(七枚) 白术(二两)

  上 咀,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腹中软,即当散也。

  防己椒苈丸(《金匮》)

  防己 椒目 葶苈(炙) 大黄(各一两)

  末之,蜜为丸,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增。口中自有津液,渴者加芒硝五钱。

  浓朴七物汤(《金匮》)

  浓朴(半斤) 甘草 大黄(各三两) 大枣(十枚) 枳实(五枚,锉) 桂枝(三两) 生姜(五两)

  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八合,日三服。呕者加半夏五合,下痢去大黄,寒多者加生姜至半斤。

  黄 汤(疑即黄 建中汤。)

  平胃散(见中食。) 双解饮子(见疟。)

  中满分消丸(东垣) 治中满热胀,有寒者不治。

  黄芩(去腐,炒,夏月一两二钱) 黄连(净炒。各五钱) 姜黄 白术 人参(去芦) 甘草(炙) 猪苓(去皮。各一钱) 白茯苓(去皮) 干生姜 砂仁(各二钱) 枳实(炒黄) 半夏(汤泡。各五钱) 浓朴(姜制,一两) 知母(炒,四钱) 泽泻 陈皮(各三钱)

  上除茯苓、泽泻、生姜外,共为细末,入上三味和匀,汤浸蒸饼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焙热,白汤下,食后服。量病患大小加减。

  中满分消汤(东垣) 治中满寒胀。

  黄 吴茱萸 浓朴 草豆蔻仁 黄柏(各五分) 益智仁 半夏 茯苓 木香 升麻(各三分) 人参 青皮 当归 黄连 泽泻 生姜 麻黄(不去节) 柴胡(梢) 干姜 川乌荜澄茄(各二分)

  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稍热服,食前。大忌房劳、酒、面、生冷、硬物、油腻。

  广术溃坚汤(东垣)

  广术(煨) 黄连 柴胡(去芦) 甘草(生用) 神曲(炒) 泽泻(各三分) 陈皮(去白) 吴茱萸(汤泡)

  青皮(去白) 升麻(各二分) 黄芩(去黑皮) 草豆蔻仁(煨) 浓朴(姜制) 当归(梢) 益智仁(各五分)

  红花(二分) 半夏(七分) 如渴加葛根(四分)。

  水二盅,先浸药少时,煎至一盅,稍热服。忌酒、湿面。

  半夏浓朴汤半夏(一钱) 浓朴(八分) 炒曲(六分) 当归梢 猪苓 京三棱 升麻(各四分) 肉桂 苍术白茯苓 泽泻 橘皮 生黄芩 草豆蔻仁 生甘草 柴胡(各三分) 木香 青皮(各二分) 吴茱萸 干生姜 黄连(各一分) 红花苏木(各半分) 桃仁(七个) 昆布(少许) 渴加葛根(三分)。

  水二盅,煎至一盅,去渣,稍热服。二服后,前证又减一半,却于前药中加减服之。

  通幽汤 润肠丸(俱见大便不通。)

  沉香交泰丸沉香 橘红 白术(各三钱) 浓朴(姜制,五钱) 吴茱萸(汤泡) 枳实(麸炒) 青皮(去白) 木香白茯苓 泽泻 当归(各二钱) 大黄(酒浸,一两)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加至七八十丸,温汤下。微利为度。

  木香顺气汤(《宝鉴》) 治浊气在上,则生 胀,两胁刺痛,脉弦而细者。

  木香 苍术 草豆蔻(面裹煨。各三分) 浓朴(制,四分) 青皮 益智仁 陈皮 泽泻白茯苓(去皮) 半夏 干生姜 吴茱萸(汤泡。各二分) 当归 人参(各五分) 升麻 柴胡(去芦。各一钱)

  水二盏,煎至一盏,去粗温服,食前。忌生冷、硬物。

  木香塌气丸 治中满腹胀,下焦虚损者。

  萝卜子(炒) 陈皮(去白,各五钱) 胡椒(二钱) 草豆蔻(面裹煨) 木香 青皮(各三钱) 蝎梢(去毒,二钱半)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米饮下。忌油腻,服白粥百日,重者一年。小儿丸如麻子大,桑白皮汤下十丸,日三服。大人阴囊红肿冰冷,须用青盐、干姜、白面各三钱,水和膏,摊纸上涂贴。

  《元戎》木香塌气丸 治单腹胀。

  丁香 胡椒(各二钱) 郁李仁(四钱) 蝎尾 木香 槟榔(各半两) 枳实 白牵牛(各一两)

  上为细末,饭丸绿豆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陈皮、生姜汤任下。

  木香散 治单腹胀木香 青皮 白术 姜黄 草豆蔻(各半两) 阿魏 荜澄茄(各一两)

  上为细末,醋糊丸,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汤送下。

  藿香正气散(见中风。) 五膈宽中散(见反胃。) 木香流气饮 沉香降气汤(俱见气。)

  香砂调中汤 治饮食所伤脾胃,呕吐,胸满嗳噫,或胸腹胀痛。

  藿香 砂仁(各一钱二分) 苍术(二钱,米泔浸一宿,炒) 浓朴(姜制) 陈皮 半夏 茯苓青皮 枳实(麸炒。各一钱) 甘草(三分) 大便泻,去枳实、青皮,加曲、 、山楂、肉果、黄连。)

  水二盅,姜三片,煎八分,食前服。

  分心气饮紫苏梗(一钱半) 青皮 芍药 大腹皮 陈皮(各一钱) 木通 半夏(各八分) 官桂(六分)

  赤茯苓 桑皮(炒。各五分)

  水二盅,姜三片,灯芯十茎,煎八分,食前服。

  紫苏子汤(《济生》) 治忧思过度,致伤脾胃,心腹膨胀,喘促烦闷,肠鸣气走,漉漉有声,大小便不利,脉虚紧涩。

  真紫苏子(炒,捶碎,一钱) 大腹皮 草果仁 半夏(制) 浓朴(制) 木香 陈皮(去白) 木通白术 枳实(麸炒。各一钱) 人参(五分) 甘草(炙,三分)

  水一盅半,姜五片,煎八分,食远服。

  大橘皮汤橘皮 浓朴(姜制。各一钱半) 猪苓 泽泻 白术(各一钱二分) 槟榔 赤茯苓 陈皮半夏 山楂肉 苍术 藿香 白茯苓(各一钱) 木香(五分) 滑石(三钱)

  水二盅,姜三片,煎八分,食前服。

  大异香散三棱 蓬术 青皮 半夏曲 陈皮 藿香 桔梗 枳壳(炒) 香附(炒) 益智(各一钱半)

  甘草(炙,半钱)

  上分作二帖,每帖用水二盅,生姜三片,枣一枚,煎至一盅,去渣,食远服。

  大半夏汤半夏(汤泡) 陈皮 茯苓 桔梗 槟榔 甘草(各等分)

  上锉碎,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温服。

  人参芎归汤(《直指》) 治烦躁喘急,虚汗厥逆,小便赤,大便黑,名血胀。

  人参 辣桂(去粗皮) 五灵脂(炒。各二钱五分) 乌药 蓬术(煨) 木香 砂仁 炙甘草(各半两) 川芎 当归 半夏(汤泡。各七钱五分)

  上 咀,每服一两五钱,生姜五片,红枣二枚,紫苏四叶煎,空心服。

  七气消聚散香附米(一钱半) 青皮 蓬术 三棱(俱醋炒) 枳壳(麸炒) 木香 砂仁(各一钱) 浓朴(姜制)

  陈皮(各一钱二分) 甘草(炙,四分)

  水二盅,姜三片,煎八分,食前服。

  参术健脾汤人参 白茯苓 陈皮 半夏 缩砂仁 浓朴(姜制。各一钱) 白术(二钱) 炙甘草(参分)

  水二盅,姜三片,煎八分服。加曲、 、山楂肉,消胀尤妙。

  桃仁承气汤 抵当汤(俱见蓄血。)

  当归活血散赤芍药 生地黄 当归须(酒洗。各一钱半) 桃仁(去皮尖,炒) 红花(酒洗) 香附(童便浸。各一钱) 川芎 牡丹皮 玄胡索 蓬术(各八分,炮) 三棱(炮) 青皮(各七分)

  水二盅,煎七分,空心服。

  补中益气汤(见劳倦。)

  化滞调中汤白术(一钱五分) 人参 白茯苓 陈皮 浓朴(姜制) 山楂肉 半夏(各一钱) 神曲(炒)

  麦芽(炒。各八分) 砂仁(七分 胀甚者,加萝卜子炒一钱,面食伤尤宜用。)

  水二盅,姜三片,煎八分,食前服。

  参苓白术散(见滞下。) 胃风汤(见下血。) 人参生脉散 葶苈大枣泻肺汤(俱见喘。)

  小青龙汤(见咳嗽。)

  枳壳散(《本事》) 治五种积气,三焦痞塞,胸膈满闷,呕吐痰逆,口苦吞酸。常服顺气宽中,除 癖,消积聚。

  枳壳 三棱 陈皮 益智仁 莪术 槟榔 肉桂(各一两) 干姜 浓朴 甘草 青皮肉豆蔻 木香(各半两)

  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姜、枣同煎至七分,热服,不拘时。

  索氏三和汤三倍加白术方白术 浓朴 陈皮(各三两) 槟榔 紫苏(各二两) 木通 甘草 海金砂 大腹皮 白茯苓 枳壳(各一两)

  上水煎服。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桂枝 生姜(各三两) 甘草(一两) 大枣(十二个) 麻黄 细辛(各二两) 附子(一个,炮)

  上七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分温三服。当汗出,如虫行皮中即愈。

  加味枳术汤 治气为痰饮所隔,心下坚胀,名曰气分。(歌云:气分中满并胸痹,三者虽殊皆此类。胸痹气实中满虚,气分挟饮兹为异。趺阳微迟寸迟涩,两处推求病端的。阴气不通则骨疼,阳气不通身冷剧。阴气前通痹不仁,阳气前通恶寒栗。阴阳相得气乃行,气转即散分虚实。实则失气虚遗尿,腹满肠鸣何以疗。心下坚大似旋盘,桂附术汤为最妙。)

  枳壳(麸炒) 辣桂 紫苏茎叶 陈皮 槟榔 桔梗 白术 五灵脂(炒) 木香(各二钱半)

  半夏 茯苓 甘草(各五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