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证治准绳疡医
证治准绳疡医
然此等体实,而又病实,乃瘥千百而一见者也。每思香附经不言有补,惟不老汤一方,乃言于老人有益,用片子姜黄、香附子、甘草三味,而以不老为名,且引铁瓮先生与刘君为证,夫岂无其故哉!盖于行气中有补之之理耳。天之所以为天者,健而有常也,因其不息,所以生生无穷。正如茺蔚子活血行气,有补阴之妙,故名益母。胎前产后所恃者,气血耳。胎前无滞,产后无虚,以其行中有补也。夏枯草治瘰 ,亦然。
远志酒 治一切痈疽发背,疖毒恶候,浸有死血,阴毒在中则不痛,敷之即痛。有忧怒等气积而内攻,则痛不可忍,敷之即不痛。或蕴热在内,热逼人手不可近,敷之必清凉。
或气虚血冷,溃而不敛,若七情内郁,治之必愈。
远志(不以多少,泔浸,捶去心,干,为末)
酒一盏,调末三钱,澄清饮之。以滓敷于患处。
越鞠丸 治六郁,牙齿作痛,口舌生疮,或胸膈痞满,呕吐吞酸,或腹胀腿酸等症。
苍术(炒) 神曲(炒) 香附 山楂 山栀(炒) 抚芎 麦芽(炒,各等分)
上为末,水调曲 面,为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白汤下。
五香散 升降诸气,宣利三焦,疏导壅滞,发散邪热。治阴阳之气,郁结不消,诸热蕴毒,肿痛结核,或似痈疖而非,使人头痛,恶心、寒热,气急。
木香 丁香 沉香 乳香 蕾香(各等分)
上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食后温服。
《补遗》谓:妇人男子痈疽,治法无异,惟月闭、血虚、气结三证有异耳。予谓:妇人海满则行,月闭一证固异,然妇人情性执着,比之男子十倍,虽有虚证宜补,亦当以执着为虑。向见楼氏妇,早寡,善饮啖,形肥伟,性沉毒,年六十,六七月间生背疽,近正脊,医遂横直裂开取血,杂以五香、十宣散,与酒饮之月余,未尝议其寡居之郁,酒肉之毒,执着之滞,时令之热,卒至于平陷,淹延两三月而不救。
忍冬酒 初发盒饭服此。或贫乏中,或居乡僻,田夫、野老,百发百中。
忍冬藤(生取一把,以叶入砂盆研烂,入酒少许,调和得所,涂敷四围,中心留一口,又取五两,用木捶捣碎,不犯铁器) 甘草(生锉,一两)
上二味入砂瓶内。用水二碗,文武火煎至一碗,人好酒一大碗,煎十数沸,去渣。分为三服,一日连夜进尽;病热重一日夜;可二剂。(忍冬藤补血,如气虚及寒多人,不宜用。是故田夫、野老,百发百中也。)
金银花汤 治一切痈疽、发背、疔疮,及喉闭、乳蛾等证。
金银花藤叶,捣烂,取汁半盅和热酒半盅,温服,甚者不过三五服,可保无虞。
槐花酒 治发背及一切疮毒,不问已成未成,但 痛者,并治之。
用槐花四五两,微炒黄,乘热入酒二盅,煎十余沸,去渣,热服。未成者,二三服;已成者,一二服。
黄 汤 治诸疮,退风热。
黄 (锉) 黄芩(去黑心) 麦门冬(去心,焙) 芍药 甘草(炙,锉,各一两半) 生地黄(四两) 半夏(姜制,半两) 当归(切,焙) 大黄(锉,炒) 石膏(碎) 芎 人参(各一两)
上锉如麻豆。每服五钱匕,用水一盏半,竹叶七片,煎至一盏,去滓。空心温服,日晚再服。
生地黄散 治发痈肿、热毒疼痛,心神烦闷。
生地黄(二两) 川大黄(锉碎,炒) 川升麻 地骨皮 当归(锉,微炒) 黄芩 木通 赤芍药黄 玄参 甘草(生,各一两) 赤茯苓(一两半)
上为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入竹叶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阿胶饮子(《精要》)
明阿胶(炒如珠) 粉草(各一两) 橘红(半两)
上 咀,分作三服,以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
牛胶饮 截痈疽、恶疮、发险处,服之使毒瓦斯不攻于内。
牛胶(通明者,四两)
用酒一碗,入胶内,重汤煮熔透,搅匀倾出,更浸酒。随意饮,能饮者以醉为度,此方活人甚多。
黄矾丸 服过一两以上,无不取效。最止疼痛,不伤脏腑,活人不可胜数。
白矾(一两) 黄蜡(半两)
上和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渐加至五十丸,温酒送下,如未破即消,已破即合,一日服百粒,则有效。能防毒瓦斯内攻,尤能护膜,始终须服半斤。疮愈后服之尤佳。治蛇咬,溶化白矾,乘热滴伤处,痛即止。
一方 用明矾飞过,研细,以鸡子二个取清,调矾末稀稠如糊。用无灰陈好酒,放开服之,脓未成者即消,已成脓者,从大小便出,神效,其功大胜黄矾丸。
丹溪云:阿胶饮、牛胶饮、黄矾丸,以牛皮属金属土,补肺气,实大肠,壮胃止泄。
黄矾丸,以蜡味甘淡,入大肠,有补难化。国老膏以甘草化毒,行经。远志酒、忍冬酒,皆有补性,归心归血,用之颇切。善用者,以之配入治肿疡之散结,溃疮之补虚,亦奏捷功。
托里消毒散 治胃气虚弱,或因克伐,不能溃散,服之未成即消,已成即溃,腐肉自去,新肉自生。若腐肉既溃,而新肉不能收敛属气虚者,四君子汤为主;属血虚者,四物汤为主;气血俱虚者,十全大补汤为主,并忌寒凉消毒之剂。
人参 黄 (盐水拌,炒) 当归(酒拌) 川芎 芍药(炒) 白术(炒) 茯苓(各一钱)
金银花 白芷(各七分) 甘草(炙) 连翘(各五分)
上水煎服。
托里散 治疮疡因气血虚,不能起发、腐溃、收敛,及恶寒发热者,宜用此补托。其属六淫七情,及诸经错杂之邪而为患者,当各审其因,而参以主治之剂,其属胃气虚弱者,当以六君子汤为主。
人参(气虚者,多用之) 黄 (炒,各二钱) 白术(炒)陈皮 当归 熟地黄(自制) 芍药(酒炒)
茯苓(各一钱半)
上水煎服。
散毒饮子 治痈疽初觉,肿结未成可以消。
黄 (二两) 甘草(炙) 天罗(生) 山药(炒,各一两) 鬼腰带叶(半两,生竹篱阴湿,石岸、络石而生者好、络木者,无用。其藤柔细,两叶相对,形生三角)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入酒三盏,同煎一二沸,去渣,温服。
神效托里散(《精要》) 治痈疽发背,肠痈奶痈,无名肿毒, 赤疼痛,憎寒发热,不问老幼、虚弱,并治之。
黄 (去芦) 忍冬藤叶(各五两) 当归(一两八钱) 粉草(炙,八钱)
上为细末。每服五钱,酒一盏半,煎至一盏,病在上食后服,在下食前服,少顷,再进。留滓,外敷。
金银花汤(前见。) 回疮金银花散(见痈疽兼证痛条。)
本事黄 散绵黄 (一两) 甘草(半两) 皂角刺(拣红紫者,锉、炒黄,一两)
细末。每服五钱,酒一盏,乳香一块,煎七分,去滓服。
海藏云:黄 汤与四物相和,亦名托里汤,血气齐补也。
黄 四物汤人参 黄 白术 茯苓 芍药 甘草生姜 当归 地黄 川芎上多加金银花,水煎服。
内固黄 丸(《本事》)
绵黄 人参(各半两)
上细末,人真生龙脑一钱,研细,生藕汁和丸,绿豆大。每服三十丸,温熟水下,加至四十丸,日三服。
丹溪治五八婶,年六十岁。背上疮,脉洪大数,午后恶寒发热,食少。
连翘 黄 (生三钱) 人参(二钱) 陈皮 茯苓(五分) 甘草(炙) 白术(各一钱) 缩砂仁(三钱)
分十帖,煎服。
上方皆以黄 为君,甘草、归参为佐,乃实内补虚之中兼托里也。
上丹溪实内补虚法,皆以参术、归 ,又甚者,独参膏。其法并见后分经条,乃散见溃疡门,虚实寒热条,真转死回生之捷法也。
《元戎》:《素问》寒痈疽例,经云,肾移寒于脾,发为痈肿,少气。脾移寒于肝,发为痈肿,拘挛。又云:诸寒痈肿,此皆安生,岐伯曰:生于八风之所变也。又云: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脉。《圣济》云:衣服过浓,表易着寒。所得之源,大抵如此,或发不变色,或坚硬如石,或捻之不痛,久则然后变色疼痛,渐软而成脓,如泔而稀,久不能瘥,疮口不合,变为疳漏,败坏肌肉,侵损骨髓,以致痿痹,宜以骨碎补丸主之。(方见久漏疮。)
李世英,患疽数日后,根脚开大,或腹疼泄泻,手足常冷,脉沉微细,或自汗出。急用姜附之药,甚者于脐下关元,着艾三五百壮,待手足温,泄泻止,饮食知味,方可为喜。
回阳汤 治脾肾虚寒,疮属纯阴,或药损元气,不肿痛,不腐溃,或腹痛泄泻,呕吐厥逆,或阳气脱陷等症。
干姜(炮) 附子(炮,各二钱) 人参 白术 黄 (各三钱) 当归 陈皮 甘草(炙,各二钱)
柴胡 升麻(各五分)
上酒水煎服。不应,姜附倍之。敷药,用回阳玉龙膏。
清热消毒散 治一切痈疽阳症,肿痛,发热作渴。
黄连(炒) 山栀(炒) 连翘 当归(各一钱) 川芎 芍药(炒) 生地黄(各一钱半) 金银花(二钱) 甘草(一钱)
上水煎服。
黄连消毒散 治脑疽,背疽,肿 疼痛,或麻木。
黄连(制) 羌活(各一分) 黄芩 黄柏(各半钱) 生地黄 知母(制) 独活 防风 当归尾连翘(各四分) 本 防己 桔梗(各半钱) 黄 苏木 陈皮 泽泻(各二分) 人参 甘草(各三分)
上水煎服。
黄连解毒汤 治疮疡 痛,烦躁饮冷,脉洪数,或发狂言。
黄芩 黄柏(炒) 黄连(炒) 山栀(各一钱五分)
上水煎热服清心汤 治疮疡肿痛,发热饮冷。脉沉实,睡语不宁。
即防风通圣散,每料加黄连(五钱)。每剂一两,水煎服。
济阴汤 治疮属纯阳,肿痛发热。
连翘 山栀(炒) 黄芩(炒,各一钱) 黄连(炒) 芍药(一钱五分) 金银花(三钱) 牡丹皮(一钱二分) 甘草(一钱)
上水煎服,大便秘,量加大黄。敷药,用洪宝丹。
玄参散 治痈肿始发,热毒瓦斯盛,寒热心烦,四肢疼痛。
玄参 甘草(生锉,各半两) 石膏(二两) 麦门冬(去心,七钱半) 前胡(去芦) 枳实(麸炒)
人参(去芦) 赤芍药 黄 赤茯苓 川芎 生干地黄 黄芩(各一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中盏,入竹叶二七片,小麦一百粒,煎六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仲景排脓汤甘草(二两) 桔梗(三两) 生姜(一两) 大枣(十枚)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温服五合,日再服。
排脓散枳实(十六枚) 芍药(一两半) 桔梗(五钱)
上三味杵为散。取鸡子黄一枚,以药散与鸡子黄相等,揉和,煎如薄粥。温服一升,即瘥。
本事托里排脓生犀散皂角刺(粗大黑紫者,不拘多少)
上置瓶中,盐泥固济,炭火烧过,存性放冷出,研为细末。每服一钱,薄酒微温调下;暑月陈米饮调下。
连翘饮 治痈肿疮疖,排脓。
连翘 防风(去杈,各三两) 荠 白芍药 黄芩(去黑心) 玄参(各二两) 人参 白茯苓(去黑皮) 桔梗(锉碎,炒) 前胡(去芦) 甘草(炙,各一两) 黄 (生四两) 桑根白皮(锉、炒,一两半)
捣筛。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日二。
或问:肿疡何脓可排?曰:家嫂尝苦痈疽,连患不已,乌程,凌藻湖谓:针血海,可以除根,以长针刺之,半日出针,脓血相杂,臭不可闻,后果不复发。当是时,身无疮也,脓从何来哉。
卷之一 肿疡(十六)
内消
精要柞木饮子干柞木叶(四两半) 干荷叶(中心蒂) 干萱草根 甘草节 地榆(各一两)
上细锉。每服半两,水二碗,煎一碗,分作二服,早晚各一服。未成者自消,溃者自干。其荷蒂去恶血,萱根下水,解毒,利胸膈,柞木有芒刺,能驱逐,地榆主下焦血病。
轻小证候或可倚仗。
车螯散车螯(一两, 通赤。《本草》云:车螯消酒毒) 生甘草(二钱半) 轻粉(五分)
为细末。每服四钱,浓煎,栝蒌酒调,五更服。转下恶物为度,未知再用,效在五香之上。(《本草》云:车螯,大蛤也。一名蜃。)
又方车螯(四个,黄泥固济,火 赤,出火毒一宿) 栝蒌(一枚,去皮,瓦上炒香) 灯心(三十茎)
甘草节(五分)
上为粗末。作一服,酒二盏,煎一盏,去渣,入蜜一大匙和匀。每用酒八分盏,车螯末二钱,腻粉少许,调匀,空心温服。取下恶物、黄涎为效。
内消散 治痈疽,结硬疼痛。
人参(去芦) 瞿麦 白蔹 川升麻 当归(微炒) 黄芩 防风 黄 (锉) 沉香 甘草(生,锉,各一两) 赤小豆(煮熟,一合)
为细末。每服二钱,不拘时,温酒调服。
丹溪云:车螯散,一以轻粉为佐,一以灯心为佐,其散肿消毒下积,安详稳重,轻小症候,可以倚仗。
化毒为水内托散 凡患痈疽发背,对口恶疔疮,乳花百种,无名无头歹疮,此药能令内消去毒,化为黑水从小便出,万不失一。此方不可秘藏,不可轻视,宝之宝之。
乳香 穿山甲 白芨 知母 贝母 半夏 金银花 皂角刺 天花粉(各一钱)
上 咀。用无灰酒一碗,煎半碗,去渣,作一服,温进。不宜加减,将渣捣烂,加秋过芙蓉叶细末一两,以蜜水润,过一宿自消,不必用第二服。忌发物大效。
仙方活命饮(又名真人活命饮) 治一切疮疡,未成脓者内消,已成脓者即溃,又止痛、消毒之圣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