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准绳疡医


  〔千〕 治火疮未起,栀子仁烧灰,麻油和封之,浓乃佳。已成疮,烧白糖灰粉敷之,燥即瘥。(用白糖,葛氏方。)

  治汤火烧方上用荞麦面,炒黄色,蜜水调敷如神。

  保生救苦散 治火烧热油所损,或至肌肉亦脱,一切犬啮损伤,并刀斧所伤。

  用生寒水石不计多少,为极细末,调涂之。或干上,然不如油调,其痛立止,并不作脓,无分毫厘苦楚,日近完复。永无破伤风证。

  水霜散 治火烧,皮烂大痛。

  寒水石(生) 牡蛎(烧) 朴硝 青黛 轻粉(各等分)

  上为细末。新水或小油调涂,立止。

  治汤火所伤,赤烂热痛。

  赤石脂 寒水石 大黄(各等分)

  上为末。以新汲水调涂伤处。

  治火烧桐油 水银(各等分)

  上二件,以柳条不住手搅成膏。再入大黄末、石膏末,和以牛皮胶,入少水溶开,外用猫儿肚底毛,细剪掺上贴之。

  绿白散 治汤熨、火烧疼痛。

  用苦参,不拘多少为细末。每用以小油调搽。

  凡被伤热油,痛不可忍,取厕下黑淤泥,量伤大小,斟酌多少;次以老姜汁、麻油十分之一,共研令匀,搽伤处立愈。以青黛敷之,亦妙。

  治汤火伤大黄 黄芩 黄连 山栀子 黄柏 知母 贝母 密陀僧 乳香 没药 轻粉 甘草(各等分)

  上为细末。用鸡子清加蜜调,不住手时时扫之。

  清凉膏 治汤泼火烧,此药止痛解毒,润肌生肉。

  栀子仁 黄连(去须) 白芷(各二钱半) 生地黄(二两) 葱白(十茎,擘) 黄蜡(半两) 清麻油(四两)

  上细锉,于油铛中,煎地黄焦黑色,绵滤去滓,澄清。却于铛内入蜡,慢火熬,候蜡消,倾于瓷盒内。用时以鸡羽 少许,涂疮上,以瘥为度。

  麻子膏 治火烧人肉烂坏。

  麻子(一合,取仁,碎) 白皮 柳白皮 山栀子(碎) 白芷 甘草(各二两)

  上锉细,以猪脂一斤煎,三上三下去滓。以涂疮上,日三。

  黄柏散 治汤火伤。

  黄柏 大黄 朴硝 鸡子壳 寒水石(各等分)

  上为细末,用水调涂,极效。

  柏叶散 治汤火伤。

  柏叶 栀子仁(各一两) 胡粉(研,半两)

  上为细末,以羊髓五大合,熔化和药,以木椎研三五百遍,一日三次,涂之瘥。

  蛤粉散 治汤火伤。

  上以蛤蜊壳,不拘多少,炙焦黄色,捣为细末。用生油调如膏,敷之如冰,仍无痕。

  一方,以蜜水调敷之,疼立止,不脓不瘕。吴内翰,居乡中,邻家釜翻,一小儿自头至踵皆伤,急以敷之,啼立止,遂无恙。唯才伤随手用即效,少缓即不及,当须先合以备用耳。

  治汤火烧疮上以侧柏叶,入臼中湿捣,令极烂如泥,冷水调作膏。敷伤处,以帛子系定三二日,疮当敛,仍灭瘢。 一方,烧灰存性为末,以鸡子清调敷,如干再上,或蜜调亦可,或捣末,以脂调涂疮上,干即易。一方,以山柏子叶,烂捣涂敷。

  治人向火,生火斑成疮有汁,及治火气入疮。

  上用黄柏、薄荷为末,干掺之即愈。一方,用黄柏皮为末,掺之立愈;薄荷煎涂,亦可。

  治火疮败坏,用云母粉同生羊髓,和涂之。

  〔经〕 治汤火疮至妙,用刘寄奴为末,先以糯米浆,鸡翎扫伤处,后搽药末在上,并不痛亦无痕。大凡汤伤,先用盐末掺之,护肉不坏,然后敷药。又方,以榆白皮末,猪脂油涂疮愈。

  〔世〕 治火汤疮,先以酒洗;次以杨梅树皮为末,香油调敷。治汤火疮,用发一束香油煎,以发尽为度,放冷,搽患处验。

  〔精〕 治中热油及火烧,除外痛。以丹参八两细锉,以水微调,取羊脂二斤,煎三上三下,以敷疮上愈。

  止痛膏 治灸疮及汤火伤,日夜啼呼,此药止痛灭瘢。

  松脂 羊脂 猪膏 黄蜡(各一分)

  上取松脂破铫中,切脂嚼蜡着松明上,少顷,铫内烧诸物皆消,以杯盛汁敷之,松明是肥松节也。

  神效当归膏 治汤火疮,初起瘭浆,热毒侵展, 赤痛,毒瓦斯壅盛,腐化成脓,此药效口生肌,拔热毒,止疼痛。

  当归 黄蜡(各一两) 麻油(四两)

  上将当归入油煎,令焦黑去滓;次入黄蜡急搅化,放冷,以瓷盒盛。用时以故帛子摊贴。一方,用白蜡。

  紫雪 治汤荡火烧,疼不可忍,或溃烂成恶疮。

  上用松树皮,烧灰二钱,沥青一分,研为细末。清油调敷,湿则干掺,忌冷水洗,日三。一方,不用沥青,以松树皮阴干为细末,入轻粉少许,生油调敷,如敷不住,绢帛缚定,即生痂。

  治汤火伤上用霜后芙蓉叶、桑叶等分,阴干,研为细末。用蜜调涂敷之,湿则干掺。

  鸡黄油 治汤火伤。

  上用鸡子煮熟,去白用黄,于银石锅内炒干,再炒直待都化作油,去火毒,毛翎扫下,入韶粉、夜明砂为末,香油调敷,湿则干掺之。

  〔灸疮〕止痛生肌散 治灸疮。

  牡蛎(半两, 研) 寒水石( 研) 滑石(研,各一分)

  上为细末。凡用之时,切护爪甲,勿令中风,仍须洗疮令净,然后掺药,薄薄令遍,以软绵帛系之,候肌生渐用柏皮膏。

  柏皮膏 治灸疮久不瘥。

  柏树白皮 伏龙肝(各四两) 猪脂(半斤,炼为油)

  上同熬成膏,滤去滓,入瓷器中。每用时薄薄涂之。上以油纸隔,软帛裹。

  绿云散 治灸疮,止痛。

  柏叶 芙蓉叶(并端午日午时采,不拘多少,阴干)

  上为细末。每遇灸疮,黑盖子脱了,即用水调少许如膏药,摊楮纸上贴之,养脓更无痛楚。

  四时贴护方治灸疮未着痂,及出脓久不合者。

  春以柳絮 夏以竹膜 秋以新绵 冬以兔毛上各随时贴疮上。

  内托黄 丸 治针灸伤经络,流脓不止。

  黄 (八两) 当归(洗,三两) 肉桂(去皮) 木香 乳香(另研) 沉香(各一两) 绿豆粉(四两)

  上为细末,生姜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不拘时,白汤送下。

  卷之六 诸虫兽螫伤

  通治

  《圣惠》治蛇咬、蝎螫、蚕咬妙。

  雄黄(三钱) 信(一钱) 皂角子 巴豆(各四十丸粒) 耳塞 麝香(各少许)

  上五月五日,不闻鸡犬、妇人处,不语,捣为细末,在杏子核内封之。针挑出上痛处,大有神效。

  〔世〕 治一切蛇虫伤,贝母末,酒调服效,(详见蛇咬)。又方,用酥和盐,敷之。又方,用益母草捣烂,浓罨伤处。又方,用鹅粪敷之。又方,扁豆叶,捣烂敷。又方。用独蒜、酸浆草,捣敷伤处。又方,用酒,暖洗疮上,日三次。又方,紫苏叶,油浸涂伤处。

  〔山〕 诸般恶虫咬,以油浸紫草涂之。

  〔丹〕 治蛇咬、蚕咬、恶虫咬,猪膏 捣汁敷。(陈藏器,治狗咬。)

  治山溪中沙虱、射工等毒,用葱、小蒜、茱萸煮汁浸;或捣敷,大效。

  治二十七壳虫咬伤人,及疮肿者。用麝香、雄黄、乳香、 砂各二钱,土蜂窝、露蜂窝,烧灰存性,研细,以醋调少许,涂咬处。或不能辨认,疑是恶疮,三五日不疗,即毒入心,难瘥。忌鸡、鱼、油腻物。

  治蛇伤,犬咬,一切虫毒。用试剑草,捣烂贴之。

  治蛇犬及狂狗咬,用蚯蚓粪和盐,研敷神效。

  〔海〕 治蝎、蜘蛛、蛇毒。鸡卵轻敲一小孔,合咬处即瘥。又方,先问被伤人是甚虫伤?即默念火德星君黑杀,摄吹在伤处,自然不痛。又方,用艾炷于伤处,灸三五壮,拔去毒即愈。

  治毒蛇并射工、沙虱等伤。眼黑、口噤、手脚强直,毒攻腹内成块,逡巡不救。用苍耳嫩叶一握,研取汁,温酒和灌之,将滓浓罨所伤处。

  〔简〕 治毒蛇、射工、沙虱等物伤着人。眼黑、口噤、手足强直,毒瓦斯入腹。用白矾、甘草等分,为细末。每服二钱,冷水调下。

  治诸蛇、虫伤毒。用青黛、雄黄等分,新汲水,调服二钱。又方,用苍耳嫩叶一握,捣汁温酒和饮,滓浓敷伤处。口噤、身强者,灌之。

  治蛇、犬咬,即破伤风。风荔枝草一握约三两,以好酒二碗,煎至一碗服,即睡,出汗。汗不止,以温白粥补之。

  治恶蛇,风犬伤。用雄黄、荜茇、细辛等分,入麝少许,为末。每服二钱,好酒调下。

  卷之六 诸虫兽螫伤

  毒蛇咬

  治毒蛇伤,急以小便洗出血;次取退场门中唾涂之,又以牙 封伤处,敷而护之甚妙,且不痛肿。(《山居》云:用犬粪敷患处,亦佳。)又方,用好醋一二碗服,令毒瓦斯不随血泛;或饮清油一二盏,亦可。及以头绳扎定伤处两头,次用白芷末半两,白水调服,顷刻,咬处黄水出尽,肿消。又方,用白矾、雄黄、黄蜡等分,丸如指头大。遇有着伤,灯上烧开,滴伤处;或以竹筒按上,滴入,则毒不散。

  〔世〕 路行,卒被蛇咬。当急扯裹脚带,扎缚伤处上下寸许,使毒瓦斯不能 伤肌体,又急用白矾,安刀头火上溶汁沸,滴于伤处,待冷,以长篦子速挑去靥,则毒血随出,黯肿尚未退更滴之,以退为度。村居山僻及途中夜行,卒被蛇伤咬,难求白矾处,速作艾炷灸五壮,以唾调盐涂之。如黯肿尚未消释,当更灸更搽,毒涎自然流出,且不透里伤人。(蜈蚣咬,亦宜灸。)

  〔世〕 治一切毒蛇咬。用透明雄黄,研细末,以醇酒浓调,浓搽伤处,水流出如涎,痛肿即消。一方,以莴苣汁和雄黄末作饼子,候干为末,每用少许,贴疮口立效。

  〔衍〕 有人被毒蛇所伤,已昏困。有老僧以酒调药二钱灌之遂苏;及以药滓涂患处。

  良久,复灌二钱,其苦皆去。问之乃五灵脂一两、雄黄半两同为末,止此耳。后有中毒者用之,无不效验。又方,用干姜、雄黄等分,为末敷之。兼辟蛇,用绢袋盛,系臂上,男左女右,蛇闻气远避。

  〔世〕 治毒蛇所伤。

  细辛 香白芷(各五钱) 雄黄(二钱)

  上为末,加麝香少许。每服二钱,温酒调服效。

  〔丹〕 治一切蛇咬。用香白芷嚼碎,敷患处;又用温酒调效。水蓼捣汁饮,滓敷伤处。樱桃叶绞汁服,滓敷伤处。

  〔世〕 治一切蛇、虫所伤。用贝母为末,酒调,令病患尽量饮之,顷久,酒自伤处为水流出,候水尽,却以药滓敷疮上,即愈。治蛇咬,肿毒闷欲死者,用重苔六分、续随子六颗,去皮同为细末。以酒服方寸匕;又以唾调少许,敷患处立安。(《崔氏海上方》。)又方,用白矾二钱,服之,防毒瓦斯攻心。又方,金线重楼以水磨少许,敷咬处;又为细末,酒服之。又方,用 树叶、鱼腥草、地松节、皱面草,草决明,共一处研细,敷伤处极佳。地榆绞汁饮;及浓煎渍之,半日愈。治蛇伤,用马兰草即阶前菊,生捣敷伤处;亦解酒疸,止鼻衄,合金疮。治蛇咬疮,用蒜去皮一升,捣破,以童便一升,煮三四沸,热渍损处一两时。初咬未肿,即嚼蒜封之,六七易。又方,用蒜一升,乳二升,煮烂,空腹顿服,以饭压之,次日根据前再服。治诸恶虫蛇螫,用地松,捣敷之。

  〔海〕 治蛇虺咬人。以独头蒜、酸浆草捣汁,敷咬处佳。

  〔海〕 治蛇咬。男子阴毛,口含二十茎,咽其津,毒不入腹。

  〔世〕 治诸般蛇咬,此传之于擒蛇者。药味不全亦可。

  大青 小青 青本香 乌 叶 火炊草 山蕨HT 过山龙 地蜈蚣 天门冬 白芍药香薷上细末。用白木香研细,生白酒调服;渣置咬处,累效。

  〔圣〕 治蛇咬毒。食茱萸一两,为细末。冷水调,分为三服,立瘥。

  〔丹〕 治蛇毒,吃菰蒋草根灰,取以封之。其草即野茭白是也。(《广济方》。)蛇咬作疮,暖酒浸,日三次。丝瓜根,擂生酒,饮醉立愈。治蛇伤,用小青一握,细研,入香白芷半两,酒调服。却以手捻患处,候黄水出,为效。毒蛇伤人,目黑、口噤、毒瓦斯入腹,以甘草、白矾等分末之,冷水调下二钱。蒜一升,乳二升,煮食。仍煮童便,热渍之。麻油、米醋,并急饮二碗,毒即散。大粪涂之。头垢、耳塞、井泥、蚯蚓粪,和捣涂咬处,黄水出愈。一方加白丁香。

  蛇咬,忌食酸物、梅子,犯之大痛。

  蛇入人口并七孔中者,割猪母尾头,沥血着口中,并孔口上,即出。

  〔圣〕 治因热取凉睡,有蛇入口中,挽不出者,用刀破蛇尾,内生椒二三粒,裹着即出。

  治卒为蛇绕不解,以热汤淋之,无汤,令人尿之。

  卷之六 诸虫兽螫伤

  蜈蚣咬

  治蜈蚣咬。生鸡血敷上,立愈。累效,一男子,为蜈蚣入咽喉中咬之,垂死之际,一医,令杀生鸡血乘热灌喉中,蜈蚣即出而愈,实良方也。又方,用鸡粪涂之。又方,治蜈蚣、诸毒虫伤,麻油点灯,于疮口上对口熏之,登时愈。又法,大油纸燃,烧灯吹灭,以余烟淬之。亦治蝎及诸毒伤。治蜈蚣咬,竹叶清研汁敷之,立愈。又方,用南星,磨汁敷之,累效。蜈蚣草,晒干为末,入盐少许,水调敷患处,能解诸毒。

  〔梅〕 治蜈蚣咬,痛不止。独头蒜磨螫处,立愈。

  〔圣〕 治蜈蚣咬方。用蜗牛挎取汁,滴入咬处。

  〔孙〕 蜈蚣咬。取蜘蛛一枚,安咬处,当自饮毒。如蜘蛛死而痛未止,更易生者。

  〔丹〕 蜈蚣咬。嚼盐敷其伤处;次以盐汤洗之。(《梅师方》。)蜈蚣咬,头垢塞之,不痛则痒。治蜈蚣咬及诸虫咬毒,先用鞋底上擦之,用大蒜、小蒜、桑叶罨伤处。如无,用油豉罨伤处;或盐靛涂罨之,亦效。治蜈蚣毒虫咬。用桑枝汁同盐,擦痛处;或溶黄蜡滴患处,肉黑为度。又方,用皂角于咬处上,用艾灸热,去之效。用生姜汁调雄黄水敷。又方,灰苋叶,擦其痛,即止。又方,灯草蘸香油点烟,熏之。又方,凡被伤,急以手指于地上干处画王字内,撮土掺在咬处,即愈。又方,用耳塞少许,涂咬处疼即止。又方,用茱萸嚼烂擦之。又方,用生姜汁,调蚌粉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