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证治准绳疡医
证治准绳疡医
〔薛〕 按:此方乃咸寒导滞之剂。若久旷房室,大小便秘,发热 痛,或交感强固精气,致精血交错,肿结疼痛,便秘者宜用。若劳倦之人,不甚 痛,大小便如常,或小便赤色,发热不作脓,及溃而不敛,宜用十全大补汤。盖此证多起于劳役不足,或房劳过度,精气俱虚之人。俗云:一石米疮,此言百日后可愈也。若大补气血,不旬日而愈,何用百日?盖疮之收敛,在乎血气之盛也。尝治举人凌待之,虚而服克伐药,几致危殆,予用托里健脾药而消。秀才王文远,劳苦患之,服小柴胡汤而表证散,后用托里药,脓成针之而旬日愈。胡判官,脓清脉弱,以大补之药而已愈。因新婚后发,自用连翘消毒散,致泻痢不止,竟致不救。可见此证属不足多矣,非补不可。大抵便毒属肝经,初起坚硬,肝主筋故也,五七日后当赤软,脓成故也。若尚坚硬,乃元气不能腐化。往往人见坚硬,只欲内消,反服攻散药,多致虚虚之祸,前所治者,即其验也。
又方山栀 大黄 乳香 没药 当归(各半钱) 栝蒌仁(二钱) 代赭石(一钱)
上作一服水煮。
〔表里〕一人不慎房劳,患此肿痛,以双解散二服,其病即止。更以补中汤数剂而脓成针之,以八珍汤加五味、麦门、柴胡三十余剂。大抵便痈者血疝也,俗呼为便毒,言于不便处患之故也。乃足厥阴肝经络,及冲任督脉亦属肝之旁络也,是气血流通之道路,今壅而肿痛,此则热毒所致,宜先疏导其滞,更用托里之剂,此临证制宜也。
防风通圣散 治疮汤便毒。若泻去芒硝、大黄。能解暑月热毒,或遍身头面患疮。
芍药(焙) 芒硝 滑石( ) 川芎 大黄(煨) 桔梗 石膏( ) 荆芥 麻黄(各四分半)
山栀 白术 连翘 当归 薄荷 甘草 防风 黄芩(焙,各八分)
作一剂。水二盅,煎八分服。
愚按:此方非表里俱实,大小便秘者,恐不可用,宜审之。通圣散合益元散,名双解散。
苏方散 治便毒。
木鳖肉 当归尾 芍药 白芷 粉甘草 川芎 射干 忍冬(即金银花) 大黄 没药 苏木穿山甲( 火煨,各六分)
上细切,作一服。水酒各一盏,煎至一盏,食前服。
〔流气活血〕东垣青皮汤 治便毒。
青皮 防风 当归身 甘草梢(生,各等分)
上 咀,分作四服。水一小碗,煎至八分,去渣。大温服空心,日进三服。
撤消通气散 便毒初发用此。
南木香 延胡索 天花粉(酒浸) 舶上 香(怀) 白牵(牛炒) 白芷 当归 甘草(各一两) 青木香(半两) 穿山甲(酒浸,炙焦,二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前温酒调服,木香汤亦可。
〔补虚〕府庠沈尼文,年二十,左拗患之,余以肝肾阴虚,先用托里药,溃而将愈。因入房发热作渴,右边亦作痛,脓水清稀,虚证悉至,脉洪大而无力,势甚可畏,用十全大补加附子一钱,脉证顿退,再剂全退。后用大补汤三十余剂而痊。 一男子,肿而不溃,余谓:此因阳气虚弱,用参、 、归、术,以补托元气,用白芷、皂角刺、柴胡、甘草节,以排脓清肝,数剂而溃;以八珍加柴胡,补其气血,数剂而愈。 一人患便毒,脓稀脉弱。以十全大补汤加五味、麦门、白蔹,三十剂稍愈,更以参 归术膏而平。因新婚复发,聚肿坚硬,四肢冷,脉弱皮寒,饮食少思,此虚极也,仍用前药,加桂附三剂稍可。
彼欲速愈,自用连翘消毒饮,泄利不止而殁。
一人年逾四十,素劳苦,患便毒,发寒热,先以小柴胡汤加青皮一服,表证悉退,次以补中益气汤加穿山甲二剂,肿去三四,更以托里之药五六服,脓成刺去,旬日而敛。
一人肿而不溃,以参、 、归、术、甘草节、皂角针、白芷、柴胡,数剂而溃,以八珍汤加柴胡,数剂愈。 一人溃而肿不消,且不敛。诊之脉浮而涩,以豆豉灸,更以十全大补汤,月余而愈。
〔消毒清火〕儒者肿痛便涩,用八正散二剂,清肝火导湿热而肿痛愈,再以小柴胡加芎、归、泽泻、山栀二剂,清肝火补脾血,而小便利。一男子,溃而肿痛不止,此余毒未解,用活命饮一剂而痛止,再剂而肿消。 一男子,痛甚发热,用前饮一剂痛止,再以神效栝蒌散加山栀、柴胡二剂而消。 一男子,已溃而痛不止,小便秘涩,此肝火未解也,与小柴胡汤加黄柏、知母、芎、归,痛止便利,更以托里当归汤而疮敛。若毒未解而痛不止者,须用活命饮。 一人脓未成大痛,服消毒托里内疏药,不应,脉洪大,毒尚在,以仙方活命饮,一剂痛止,又剂而消。 一人溃而痛不止,诸药不应。诊之脉大,按之则数,乃毒未解也,以仙方活命饮而止。又二剂而消。 一人肿痛,日晡发热,以小柴胡加青皮、天花粉四剂,痛止热退,以神效栝蒌散四剂而消。
栝蒌散 治便痈等恶疮。
栝蒌(一枚) 金银花 牛蒡子(炒,各三钱) 生姜 甘草(各半两)
上将药不犯铜铁器,捶碎。用酒一大升煎数沸,空心温服。
威灵仙散 治便毒。
威灵仙 贝母 知母(各一两)
上三味为末。每服三钱,空心温酒调下。如不散,再服。
〔薛〕 按:此方通经,去脓消毒,补虚益气。盖此证多患于阴虚之人,此方乃是一见也。亦有 痛小便数者,宜先用加减龙胆泻肝汤。大小便秘, 肿作痛,宜八正散。憎寒发热,荆防败毒散。然后用此方。若不作脓或脓不溃,宜用大补之剂。溃而不敛者,更用豆豉饼灸之。
〔小便不利〕一老妇,肿痛脓未作,小便滞,肝脉数,以加减龙胆泻肝汤加山栀、黄柏,四剂而消。
加减龙胆泻肝汤龙胆草(酒拌,炒) 泽泻 车前子(炒) 木通 生地黄 当归尾 山栀(炒) 黄芩(各一钱)
甘草(生用,五分)
作一剂。用水二盅,煎至八分,食前服。如湿盛,加黄连。大便秘,加大黄。
〔大便不实〕一人服克伐药。以求内消,致泻利少食。以二神丸先止其泻,以十全大补倍加白术、茯苓,数剂而消。 一人年逾四十,患便毒,克伐太过,饮食少思,大便不实,遗精脉微。东垣云:精滑不禁,大便不利,腰脚沉重,下虚也。仲景曰:微弱之脉,主气血俱虚。以六君子加破故纸、肉豆蔻煎服,泄止食进,更以十全大补汤加行经药,十余剂而消。
〔妇人〕一妇素清苦,因郁怒患前症,或用败毒寒凉之药,反晡热内热,自汗盗汗,月经不行,口干咽燥。余谓:此郁气伤脾,因药复损,先以当归汤数剂,后兼逍遥散,各五十余剂,而诸证皆愈。 一妇小腹内,如有所梗,两拗与人门俱肿,小便淋沥,经候不调,内热作渴,饮食少思,腹内初如鸡卵而渐大,脉洪数而虚,左关尤甚,属肝脾郁结之证也,用加味归脾汤,肝火退而脾土健,间以逍遥散下芦荟丸而愈。 一妇人,两拗肿痛,腹内一块不时上攻,月余不调,小便不利。余以为肝脾气滞,以四君加芎、归、柴胡、山栀而愈,后因郁怒,前证复作,却兼胸胁胀满,盗汗,此肝木甚而伤脾土,用加味归脾汤,下芦荟丸而痊。 一妇小腹内或作痛,或痞闷,两拗肿痛,内热寒热,胸膈不利,饮食不甘,形体日瘦,此肝气滞而伤脾气,朝用补中益气汤;夕用六味丸渐愈,更用芦荟丸而全愈。 一妇两拗肿痛,小腹痞胀,小便时数,白带时下,寒热往来,小水淋沥。余谓:脾气滞而血病,用龙胆泻肝汤渐愈,又用加味逍遥散、六味丸而全愈。 一妇患前证,胸胁胀闷,或小便不利,或时作痛,大便涩滞,服疏气豁痰等药益甚。余谓:肝火气分之病,用龙胆泻肝汤以清肝热;又用加味逍遥散以生肝血;六味丸以滋肾水而愈。
一妇患前证,余谓:此肝脾郁怒之证,不信。别服化痰利气之剂,胸腹胀闷,又服峻利疏导之剂,变脾虚发肿之证而殁。 一妇两 肿痛,内热作渴,饮食不甘,肢体倦怠,阴中作梗,小便赤涩,为肝脾阴虚湿热,用加味归脾汤而愈。后因怒复作,小腹肿胀,小便不利,用小柴胡加山栀、芎、归,以清理肝火,胀痛顿止。又以加味逍遥散,调补肝火而痊。 一妇人,两 肿痛,寒热内热,小便赤涩,胸胁不利,此肝火动而脾气伤,用补中益气汤加茯苓数剂,少愈;又与加味归脾汤,诸证悉退。再用加味逍遥散而全愈。
一妇小腹痞闷,小便不利,内热体倦懒食,此气血虚而兼肝火,用八珍汤加柴、栀、胆草,治之而安。 一妇阴中如梗,两 肿痛,寒热不食,小便频数,小腹重坠。余以为肝脾郁结所致。先以补中益气汤加山栀、茯苓、车前子、青皮,以清肝火升脾气,更以加味归脾汤,二十余剂调理脾郁而愈。
〔杂方〕退毒散 治便毒肿结。
穿山甲(蘸醋炙焦,五钱) 木猪腰子(醋微炙,三钱)
为末。每服二钱,食前老酒调下。次以醋煮肥皂,研膏敷之妙。(木猪腰子,即木猪苓)
立消散 消便毒痈肿如神。
全蝎(炒) 核桃(去壳、肉,只用隔膜,炒)
等分为末。空心酒调下三钱;下午再服,三日全愈。
又方 白僵蚕、槐花为末。酒调服。一方,加酒大黄。
〔外治〕敷药方 治便毒肿痛。
雄黄 乳香(各二两) 黄柏(一两)
上为细末。用新汲水调敷肿处,自消。
〔丹〕 又方 用甘草节、白芷、黄连各等分,如破者,龙骨、白枯矾、赤石脂,并用铁围散。痈疽肿毒亦治,用之效。
乳香 没药(各半两) 大黄 黄连 黄柏 南星 半夏 防风 羌活 皂角刺 木鳖子栝蒌 甘草节 草乌尖 阿胶上为细末。醋调成膏,入石器内,火熬黑色。鹅羽蘸敷之。
卷之四 下部(十四)
毛际疡
或问:小腹至阴之下,玉茎之根,痒极。沸汤沃之,稍止而复作。有三四窍,黄水淋漓何如?曰:此广疮结毒也,询之幼时曾生恶疮。旬日后大痛肿甚,饮食少进,作结毒治之。
卷之四 下部(十四)
囊痈
〔丹〕 《外科精要》云:痈疽入囊者死。囊属厥阴,今以死言之,将以为属少阴肾经邪?予亲见入囊者七八人,悉以湿热入肝经施治,而用补阴药佐之,虽脓溃皮脱,睾丸悬挂可畏者,皆不死。但不知下虚年老者如何耳。 囊痈,湿热下注也,有作脓者,此浊气润下,将流入渗道,因阴道或亏,水道不利而然,脓尽自安,不药可也,惟在善于调摄耳。又有因腹肿,渐流入囊肿甚,而囊自裂开,睾丸悬挂水出,以麸炭(杉木炭)末敷,外以紫苏叶包裹,仰卧养之。 大抵此证属阴道亏,湿热不利所致。故滋阴降湿药不可缺。常治肿痛,小便秘滞者,用除湿为主,滋阴佐之,肿痛已退,便利已和者,除湿滋阴药相兼治之。欲其成脓,用托里为主,滋阴佐之。候脓成即针之,仍用托里滋阴。若湿毒已尽者,专用托里,如脓清或多或敛迟者,用大补之剂,或附子饼灸之。
〔薛〕 囊痈属肝肾二经,阴虚湿热下注。若小便涩滞者,先分利以泄其毒,继补阴以令其自消。若湿热退而仍肿痛,宜补阴托里以速其脓。脓 而便秘者,热毒壅闭也,先用托里消毒散,后用针以泄之,脓去即解。若脓去而肿痛不减者,热毒未解也,用清肝养荣汤。口干而小便数者,肾经虚热也,六味丸。内热晡热者。肝经血虚也,四物加参术。
体倦食少者,脾气虚热也,补中益气汤。脓水清稀者,气血俱虚也,十全大补汤,此证虽大溃而睾丸悬露,治得其法,旬日肉渐生而愈。若专攻其疮,阴道益虚,则肿者不能溃,溃者不能敛,少壮者多成痼疾,老弱者多致不起。亦有患痔漏久而串及于囊者,当兼治其痔,切忌寒药克伐,亏损胃气。
一人,囊痈未作脓而肿痛,以加减龙胆泻肝汤,二剂少愈,更以四物加木通、知母、黄柏而消。 一人脓熟作胀,致小便不利,急针。以小柴胡加黄柏、白芷、金银花,四剂少愈,更以托里消毒散,数剂而消。 一人年逾五十,阴囊肿痛,得热愈盛,服蟠葱散,不应。肝脉数,此囊痈也,乃肝经湿热所致。脓已成急针之,进龙胆泻肝汤,脉证悉退。更服托里滋阴药,外敷杉木炭、紫苏末,月余而愈。 一人年逾六十,阴囊溃痛不可忍,睾丸露出,服龙胆泻肝汤,敷麸炭、紫苏末不应。薛意此湿气炽盛,先饮槐花酒一碗,次服前汤少愈,更服托里加滋阴药而平。设以前药不应,加之峻剂,未有不损中气以致败也。 一弱人,肿痛未成脓,小便赤涩,以制甘草、青皮、木通、黄柏、当归、麦门,四剂少愈,以清心莲子饮,四剂而消。 一人 肿痛甚,小便涩,发热脉数,以龙胆泻肝汤,倍车前、木通、泽泻、茯苓,势减半,仍以前汤加黄柏、金银花四剂,又减二三,便利如常。唯一处不消,此欲成脓,再用前汤,加金银花、皂角针、白芷六剂,微肿痛,脉滑数,乃脓已成针之,肿痛悉退。投滋阴托里药,及紫苏末敷之而愈。 一人病势已甚,脉洪大可畏,用前汤二剂,肿少退,以仙方活命饮二剂,痛少止,脉洪数,脓已成须针之,否则阴囊皆溃。彼不信,更他医,果大溃,睾丸挂,复求治。脉将静,以八珍汤加黄、黄柏、知母、山栀,更敷紫苏末,数日而痊。 一人连日饮酒,阴挺并囊湿痒,服滋阴等药不应。薛谓:前阴肝脉络也,阴气从挺而出,素有湿,继以酒为湿热,合干下焦而然,经曰:下焦如渎。又云:在下者,引而竭之。遂以龙胆泻肝汤,及清震汤而愈。此或不应,宜补肝汤及四生散治之。 儒者陈时用,考试不利,一夕饮烧酒入房,妻不纳,翌日阴囊肿胀 痛,遣人求治。薛以除湿热,清肝火之剂,城门夜闭不及归服。翌早报云:夜来阴囊悉腐,玉茎下面贴囊者亦腐,此肝火挟酒毒而湿热炽盛也,仍以前药,加参、 、归、术四剂,腐肉尽脱,睾丸悬挂,用大补气血,并涂当归膏,囊茎全复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