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证治准绳疡医
证治准绳疡医
一人仲夏,疽发背,黯肿尺余,皆有小头如铺黍状,四日矣,此真气虚而邪气实也。外用隔蒜灸,内服活命饮二剂,其邪稍退,仍纯补其气,又将生脉散代茶饮,疮邪大退。薛因他往,三日复视之,饮食不入,中央肉死,大便秘结,小便赤浊,曰:此间断补药之过也。盖中央肉死,毒瓦斯盛而脾气虚,大便不通,胃气虚而肠不能送。小便赤浊,脾土虚而宦陷。治亦难矣,急用六君加当归、柴胡、升麻,饮食渐进,大便自通,外用乌金膏,涂中央三寸许,四围红肿渐消,中央黑腐渐去,乃敷当归膏,用地黄丸料,与前药间服,将百剂而愈。 中翰郑朝用,背疽发热,吐痰,饮食无味,肌肉不生,疮出鲜血。
薛曰:此脾气亏损,不能摄血归源也,法当补脾胃。彼不信,用消毒凉血,加恶寒呕吐,始悟其言。用六君加炮姜、半夏、茯苓,数剂诸证悉退,又令用十全大补,疮口渐敛。后因饮食稍多,泄泻成痢,此脾胃虚寒下陷,用补中益气,下四神丸而痢止,继以六君子汤而疮愈。 封君袁怀雪,背疽发热作渴,脉数无力,用四物加黄柏、知母、玄参、山栀、连翘、五味、麦冬、银花,脉证渐退,又加白芷、参、 ,腐肉悉溃。因停药且劳,热渴仍作,乃与参、 、归、芷、炙草、山药、山萸、茯苓、泽泻、肉桂而安。又以六味地黄丸及十全大补而敛。 都宪周弘FS ,背患疽肿而不溃,脉大而浮,此阳气虚弱而邪气壅滞也,用托里散倍用参 ,反内热作渴,脉洪大鼓指,此虚火也,用前散急加肉桂,脉证顿退,仍用托里而愈。若以为热毒而用寒药,则误矣。太仆王 塘,初起因大劳,又用十宣散之类,加喘渴内热,脉大无力,此阳气自伤不能升举,下陷于阴分而为内热也。
薛以补中益气,加酒炒芍药、麦门冬、五味子,治之而愈。 上舍张克恭患此,内服外敷,皆寒凉败毒,遍身作痛,欲呕少食,晡热内热,恶寒畏寒。薛曰:遍身作痛,荣卫虚而不能营于肉里也;欲呕少食,脾胃虚寒而不能消化饮食也;内热晡热,阴血内虚而阳气陷于阴分也;恶寒畏寒,阳气虚弱而不能卫于肌肤也。此皆由脾胃之气不足所致。遂用补中益气汤,诸证渐退,又以十全大补汤,腐肉渐溃,又用六君子汤加芎、归,肌肉顿生而愈。 儒者周两峰,怀抱久郁,背脊患疽,肝脉弦洪,脾脉浮大,按之微细。以补中益气汤加桔梗、贝母,少用金银花、白芷,二剂肝脉顿退,脾脉顿复。乃以活命饮二剂,脓溃肿消,肝脉仍弦,此毒虽去而胃气复伤,仍用补中益气汤加茯苓、半夏而愈。 上舍蔡东之患此,薛用托里之药而溃,疮口尚未全敛,时值仲冬,兼咳嗽。薛曰:疮口未敛,脾气虚也,咳嗽不止,肺气虚也,法当补其母,一日与其同宴,见忌羊肉。薛曰:补可以去弱,人参羊肉之类是也,最宜食之,遂每日不彻,旬余而疮敛,嗽亦顿愈矣。 宪副屠九峰,孟春患此,色黯漫肿,作渴便数,尺脉洪数,此肾水干涸,当殁于火旺之际。不信,更用苦寒之药;复伤元气,以促其殁。京兆柴黼庵,仲夏患之,色黯微肿,发热烦躁,痰涎自出,小腹阴实。手足逆冷,右关浮涩,两尺微细。薛曰:此虚寒之证也,王太仆云:大热而不热,是无火也,决不能起。恳求治之,遂用大温补之药一剂,流涎虽止,患处不起,终不能救。 顾包泉老医,年六十有五,因盛怒疽发于背,大如盂,四围色黑,召疡医治之,用冷药敷贴,敷已觉凉。约曰:七八日后,为用刀去瘀肉。顾俟其去,曰:四围色黑,乃血滞,更加冷药,非其治也。乃更治热敷药,去旧药敷之。觉甚痒终夜,明日色鲜红, 肿亦消。惟中起数十孔如蜂房,一日许,又觉恶心作哕,视一人头如两人头,自诊曰:此虚极证也,用参附大剂进二服,视已正矣,不数日竟愈。
一妇因得子迟,服神仙聚宝丹,背生痈甚危。脉散大而涩,急以加减四物汤百余帖,补其阴血,幸其质浓,易于收敛。
卷之四 腰部(十三)
腰疽
或问:十四椎旁,腰肾之间,发疽何如?曰:此名连肾发,即下搭也。由房劳太过,致伤肾水,令人口干,寒热大作,百节俱痛,急服胜金丹、黄 内托散、活命饮加羌活、黄治之,稍缓溃烂透膜者死。若见咳嗽呕哕,腰间似折,不能俯仰,饮食不纳者死。溃而脓水清稀,腐烂腥秽,迷闷不醒,厥逆者不治。 一妇年逾七十,腰生一 ,作痒异常,疑虫虱所毒,诊脉浮数。齐氏曰:脉浮数,反恶寒者,疮也。翌日复诊,脉乃弱。予谓:未溃而脉先弱,何以收敛?况大便不通,则真气已竭,治之无功。固请,不得已,用六君子加藿香、神曲,饮食渐进,大便始通,更用峻补之剂,溃而脓清作渴,再用参、 、归、、麦门、五味而渴止。喜曰:可无虞矣!予曰:不然。不能收敛先入之言也,彼疑。更医,果殁。一人年十九,腰间肿一块无头,不痛色不变,三月不溃,饮食少思,肌肉日瘦,此气搏腠理,荣气不行,郁而为肿。名曰湿毒流注。《元戎》曰:若人饮食疏,精神衰,气血弱,肌肉瘦,荣卫之气短促而涩滞,故寒搏腠理,闭郁为痈者当补,以接虚怯之气。遂以十全大补汤,加香附、陈皮三十余剂,始针出白脓二碗许,仍用药倍加参 ,仍灸以豆豉饼渐愈。彼乃惑于速效,内服败毒,外贴凉药,反致食少脓稀,患处色紫,复请予治。喜得精气未衰,仍以前药,加远志、贝母、白蔹百剂而愈。此或久而不愈,或脓水清稀,当服内塞散,及灸附子饼,然后可愈。一妇年逾二十,腰间突肿寸许,肉色不变,微痛不溃,发热脉大,此七情所损,气血凝滞遂道而然。当益气血,开郁结,更以香附饼熨之,使气血充畅,内自消散。若尔,虽溃亦无危。不听,乃服十宣流气之药,气血愈虚,溃出清脓不敛而死。 一妇产后,腰间肿,两腿尤甚,此瘀血滞于经络而然,不早治,必作痈。遂与桃仁汤二剂稍愈,更以没药丸数服而痊。亦有恶血未尽,脐腹刺痛,或流注四肢,或注股内痛如锥刺,或两股肿痛,此由冷热不调,或思虑动作,气乃壅遏,血蓄经络而然,宜没药丸治之。亦有或因水湿所触,经水不行而肿痛者,宜当归丸治之。
凡恶血停滞,为患匪轻,治之稍缓,则为流注,为骨疽,多致不救。 府庠彭碧溪,患腰疽,服寒凉败毒之药,色黯不痛,疮头如铺黍,背重不能安寝,耳聩目白,面色无神,小便频涩,作渴迷闷,气粗短促,脉浮数重按如无。余先用滋肾水之药一剂,少顷,便利渴止,背即轻爽。乃砭去瘀血,以艾半斤许,明灸患处,外敷乌金膏,内服参、 、归、术、肉桂等药至数剂,元气稍复。自疑肉桂辛热,一日不用。手足并冷,大便不禁,仍加肉桂,及补骨脂二钱,肉豆蔻一钱,大便如常,其肉渐溃,更用当归膏以生肌肉,八珍汤以补气血而愈。 举人顾东溪,久作渴,六月初腰患疽,不慎起居,疮溃尺许,色黯败臭,小便如淋,唇裂舌刺,七月终请治。左尺洪数,左关浮涩,余谓:先渴而患疽者,乃肾水干涸,虚火上炎,多致不起。然脓水败臭,色黯不痛,疮口张大,乃脾气败而肌肉死也。小便如淋,痰壅喘促,口干舌裂,乃脾肺败而肾水绝也。左尺洪数,肾无所生也。
左关浮涩,肺克脾也。况当金旺之际,危殆速矣!二日后果殁。盖此证既发于外,两月方殁者,乃元气虚不能收敛也。若豫为调补,使气血无亏,亦有得生者。
或问:一人患疽于腰胯之间,肉色不变,坚硬如石,经月不溃者何如?曰:此名石疽。
属少阳 阳明二经积热所致,邪毒固结,元气不足,故不能起发。活命饮加独活、羌活、柴胡、黄 ,及紫金丹汗之,壮实者,八阵散、一粒金丹下之。老弱者,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托之。若黑陷不起,麻木不痛,呕哕不食,精神昏乱,脉散或代者死。神清脉和,服台阁紫微丸。
卷之四 腰部(十三)
缠腰火丹
或问:绕腰生疮,累累如珠何如?曰:是名火带疮,亦名缠腰火丹。由心肾不交,肝火内炽,流入膀胱,缠于带脉,故如束带。急服内疏黄连汤。壮实者,一粒金丹下之。活命饮加芩、连、黄柏,外用清热解毒药敷之。此证若不早治,缠腰已遍,则毒由脐入,膨胀不食而死。
治蛇缠疮上用雄黄研为末,以醋调涂,仍用酒调服。凡为蛇伤,及蜂虿、蜈蚣毒虫,癫犬所伤,皆可用之。
卷之四 下部(十四)
便毒
《鬼遗》云:腿 两处起为便毒。跨下两臀尖下,大道前(谷道)。小道后(水道)。成悬痈。皆是虚极人患此痈,近谷道左右,亦名痔痈。宜急补脾脏及发处贴药,既用发穴散,破后用抽脓膏,脓尽用合疮口散合之。慎勿过冬,即成冷漏难治。夫便毒生于小腹下,两腿合缝之间,其毒初发,寒热交作,腿间肿起疼痛是也。夫肾为作强之官,所藏者精与智也,男女大欲,不能直遂其志,故败精搏血,留聚经隧,乃结为便毒矣。盖腿与小腹合缝之间,精气所出之道路也,或触景而动心,或梦寐而不泄,即不得偶合阴阳,又不能忘情息念,故精与血交滞而成肿结也。初起切不可用寒凉之药,恐气血愈滞,不得宣通,反成大患。
惟当开郁散气,清利热毒,使精血宣畅,则自然愈矣。
〔孙〕 按:前论盖思想无穷,所愿不遂者设也,此固一说而意犹未完。果如此论,当僧尼、孀妇、官人、旷夫,多有此患,然予目击商贾中野合不洁淫妓,便构此疾。或疳疮,或杨梅者,亦由欲火淫炽,一旦交合不洁,为淫火冲动,肤腠开通。是以受毒初发之时,慎不宜以败毒之药泻之何也?毒邪非虚不入,若复虚胃气,则毒邪下陷,治之非弥年累月不愈也。捷法,只宜发汗,其次利小便。肤腠所感之邪,汗易散也,阴茎腿缝皆肝经络。肝肾主下焦,又肝主小便,使毒邪从小便中出。所治皆顺也,故治之不旬日便可奏功。若曾已发汗,利小便。体浓邪固而不得宣通者,乃以破毒活血调气之剂攻之。俟毒瓦斯宣通,随以补剂托之,亦不失先后着也。
〔薛〕 便痈属厥阴肝经,内热外寒,或劳倦过度,或房欲不节,或欲心不遂,或强固其精,或肝经湿热而致。治法内热外寒者,双解散。劳倦过度者,补中益气汤。房欲不节者,六味丸料。欲心不遂者,先用五苓散加大黄,疏其精滞,后用地黄丸以补其肝肾,强固其精。或湿热壅滞者,宜用龙胆泻肝汤疏肝导滞。夫便痈血疝也,属厥阴肝经之络脉,冲任督脉之隧道。故妇人患此,多在两 肿痛,或腹中结块,小便涩滞,苟治者得法,患者又能调摄,何难敛之有。若概用大黄等剂,以求其内消,或令脓从便下,损其气血,及不慎起居饮食者,皆为不治。
〔表〕一人肿痛发热,以荆防败毒散二剂而止;以双解散剂而消。
荆防败毒散 治便痈,发寒热或拘急疼痛。(方见肿疡。)
〔里〕一人 肿作痛,大小便秘,脉有力。以玉烛散二剂顿退,更以龙胆泻肝汤四剂而消。
子和玉烛散 (即四物汤,调胃承气汤各半服之。)
〔世〕 又方刘寄奴 王不留行 大黄 金银花 木鳖子上等分,酒水煎,露一宿,五更服。
〔丹〕 治便毒初起射干(二寸) 生姜(如指大,捣细)
上取顺流水煎微沸。服之以泻为度;又用牛皮胶醋煮,涂患处。(射干紫花者是,红花者非。)
治已结成脓者大黄(半两) 枳实 浓朴(各三钱) 甘草节(一钱) 连翘(半两) 桃仁泥(二十一枚)
上分三服。姜三片,水煎服。
又治便毒青皮 白芷 柴胡 赤芍药 槟榔 朴硝 乌药 木瓜 大黄 连翘 栝蒌 生地黄甘草节 黄芩 三棱 蓬术 犀角 皂角刺上为 咀。以水三碗,煎至一碗。候大饥服,以泻为度。
三物汤 治便痈牡蛎 大黄 山栀子(各等分)
上为末。以酒水一大盏,煎至七分,露一宿。空心温服。
四神散 治便毒,初起寒热,欲成痈疽,服此神效。
大黄 木鳖子 僵蚕 贝母(各二钱半)
用酒水各一盅。煎至一盅。食前热服,若得汗下为妙。
双解散 治便毒,内蕴热气,外挟寒邪,精血交滞,肿结疼痛。
川大黄(三钱) 泽泻 牵牛 白芍药 桃仁(去皮尖,各二钱) 辣桂 甘草(各一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五片,煎至一盅,食前服。
补骨脂散破故纸(炒研) 牛蒡子(微炒) 牵牛(炒) 大黄酒(拌炒,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一两,酒调下。
消毒五圣汤 治便毒肿疼神效。
五灵脂 白僵蚕 郁金 贝母 大黄(各三钱)
上酒水各半煎服,连服三帖立愈。
消毒饮 治便毒初发,三四日可消。
皂角针 金银花 防风 当归 大黄 甘草节 栝蒌实(各等分)
上 咀。水酒各半煎,食前温服。仍频提掣顶中发立效。
又方木鳖子、大黄、栝蒌、桃仁、草龙胆。
咀,浓煎,露一宿。清晨温服立愈。
止痛妙绝饮 治便毒肿硬,不消不溃,疼痛无已,此方一服,立能止痛。
人参 大黄(各五钱)
上用酒水各一盅。煎至一盅,人乳香、没药各一钱,空心食前服。
牡蛎散 治血疝,即便毒。
当归(酒拌) 甘草节 滑石( ) 牡蛎( 各一钱半) 大黄(三钱) 木鳖子(五枚,杵)
作一剂。用水二盅,煎一盅,露一宿。五更顿服,冬月火温服。已未溃脓血从大便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