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准绳女科


  瑞莲散 治产后恶血崩漏,状如泉水。

  瑞莲(百枚,烧存性) 棕榈(烧存性) 当归 桂心(各一两) 鲤鱼鳞(烧) 川芎(各七钱半)

  槟榔(二枚)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煨姜酒调下。如未止,更进一服。或非时血崩,无药可治,但进三服即止。

  《补遗》治产后血崩。

  香附子(炒赤,二两) 莲蓬壳(五枚,烧存性)

  上为末,米饮调下二钱、产后血崩,素有热者,奇效四物汤良。(方见血崩。)

  卷之五 产后门

  月水不调

  〔大〕产后月水不调者,由产伤动血气,虚损未复,而风邪冷热之气客于经络,乍冷乍热,冷则血结,热则血消,故令血或多或少,或在月前,或在月后,故名不调也。

  〔薛〕前证若过期而作痛者,气血俱虚也,八珍加柴胡、丹皮。不及期而来,血热也,四物、山栀、柴胡。将来而作痛者,血实也,四物加桃仁、红花。过期而来者,血虚也,四物加参、术。紫黑成块者,血热也,四物加炒栀、炒连、丹皮。作痛而色淡者,痰多也,四物合二陈。治当临证制宜。一产妇月经不调,内热燥渴,服寒凉之剂,血更如崩,腹胀寒热,作呕少食。用六君子二十余剂,诸病悉愈,以加味逍遥散调理而安。

  琥珀散 治产后经脉不调,四肢烦疼,饮食全少,日渐羸瘦。

  琥珀 牛膝 生干地黄 当归(各一两) 桃仁 赤芍药(各半两)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煎至六分,去渣服。

  姜黄丸 治产后虚乏不足,胸心短气,腹内紧急,腰背疼痛,月水不调,食少烦渴,四肢无力。

  姜黄 当归 熟地黄 牡丹皮 浓朴(制) 桂心 川芎 续断 桃仁 白术(各一两)

  赤芍药 木香(各七钱半) 羚羊角屑(二钱半)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温酒下。

  卷之五 产后门

  月水不通

  〔大〕夫产伤动于血气,其后虚损未复,而为风冷所伤,血之为性,得冷则凝结,故风冷伤于经血,结于胞络之间,故令月水不通也。凡血结月水不通,则成血瘕,水血相并,复遇脾胃衰弱,肌肉虚者,则为水肿也。

  妇人冲任之脉,为经络之海,皆起于胞内,而手太阳小肠之经、手少阴心之经,此二经上为乳汁,下为月水,若产后月水不通者,盖新产之后,劳伤气血,或去血过多,乳汁通行,自是不通,若乳子岁半或一岁之内,而月经不行,此是常候,即非病也,何必通之。谚云奶假是也。若半岁而行者,或四五个月便经行者,皆是少壮血盛之人,注受极易,产乳必众,其子失乳,必四肢 羸,肚大青筋,头大发焦,好啖泥土,病名无辜。若经血有余者,不可以药止之。若产后一二岁,月经不通,而无疾苦,何必服药。或劳伤气血,冲任脉虚,气血衰少而不能行者,但服健脾胃,资气血之药,自然通行。若用牛膝、红花、苏木、干漆、虻虫、水蛭等药以通之,则为害滋大,经水枯竭则无以滋养,其能行乎。初虞世所谓譬犹索万金于乞丐之手,虽捶楚并下,而不可得也。后之学人,更宜详番而疗之。

  〔薛〕前证脾胃虚弱,用六君子汤。若兼郁火伤脾,用归脾汤加丹皮、山栀。若怒火伤血,宜用四物合小柴胡。气血俱虚,用八珍、牡丹皮。仍参前论主之。一产妇月经年余不通,内热晡热,服分气丸,经行不止,恶寒作渴,食少倦怠,胸满气壅。朝用加味逍遥散,夕用四君子汤,月许,诸证稍愈。佐以八珍汤,兼服两月而愈。

  以上三证,宜于调经门中参看通用。

  卷之五 产后门

  泻利

  〔郭〕产后腹痛及泻利者何?答曰:产后肠胃虚怯,寒邪易侵。若未盈月,饮冷当风,乘虚袭留于肓膜,散于腹胁,故腹痛作阵,或如锥刀所刺,流入大肠,水谷不化,洞泄肠鸣,或下赤白, 胁填胀,或痛走不定,急服调中汤立愈。若医者以为积滞取之,祸不旋踵,谨之谨之。

  陈无择评曰:产后下痢,非止一证,当随所因而调之。既云饮冷当风,何所不至,寒热风湿,本属外因,喜怒忧思,还从内性,况劳逸饥饱,皆能致病。若其洞泄,可服调中汤。赤白滞下,非此能愈,各随门类,别有正方。

  〔薛〕产后泻痢,或因饮食伤损脾土,或脾土虚不能消食,当审而治之。若米食所伤,用六君加谷 。若面食所伤,用六君加麦 。若肉食所伤,用六君加山楂、神曲。凡兼呕吐,皆加藿香。若兼咽酸或呕吐,用前药送越鞠丸。若肝木来侮脾土,用六君加柴胡、炮姜。若寒水反来侮土,用钱氏益黄散。若久泻,或元气下陷,兼补中益气汤以升发阳气。若泻痢色黄,乃脾土真气,宜加木香、肉果。若脾土虚寒,当用六君子加木香、姜、桂。若脾肾虚寒,用补中益气及四神丸。若属命门火衰,而脾土虚寒,用八味丸以补土母。若小便涩滞,肢体渐肿,或兼喘咳,用金匮肾气丸以补脾肾,利水道。若胃气虚弱而四肢浮肿,治须补胃为主。若久而不愈,或非饮食所伤而致,乃属肾气亏损,盖胞胎主于任而系于肾,况九月、十月,乃肾与膀胱所养,必用四神、六味、八味三药以补肾。若用分利导水之剂,是虚其虚也。一产妇泻痢,发热,作渴,吐痰甚多,肌体消瘦,饮食少思,或胸膈痞满,或小腹胀坠,年余矣。余以为脾胃泻,朝用二神丸,夕用六君子,三月余而痊。一妇产后泄泻,兼呕吐咽酸,面目浮肿,此脾气虚寒。先用六君加炮姜为主,佐以越鞠丸而咽酸愈;又用补中益气加茯苓、半夏,而脾胃康。一产妇泻利年余,形体骨立,内热晡热,自汗盗汗,口舌糜烂,日吐痰三碗许,脉洪大,重按全无,此命门火衰,脾土虚寒而假热,吐痰者,乃脾虚不能统摄归源也。用八味丸补火以生土,用补中益气汤兼补肺金而脾胃健。一产妇腹痛后重,去痢无度,形体倦怠,饮食不进。与死为邻,此脾肾俱虚。用四神丸、十全大补汤而愈。但饮食难化,肢体倦怠,用补中益气汤而康。一妇人五月患痢,日夜无度,小腹坠痛,发热恶寒,用六君子汤送香连丸,二服渐愈。仍以前汤送四神丸四服全愈。至七月终,怠惰嗜卧,四肢不收,体重节痛,口舌干燥,饮食无味,大便不实,小便频数,洒淅恶寒,凄惨不乐,此肺之脾胃俱虚,而阳气寒不伸也。用升阳益胃汤而痊。

  汪石山治一妇产后滑泄,勺水粒米弗容,时即泄下。如此半月余,众皆危之,或用五苓散、平胃散,病益甚。汪诊之,脉皆濡缓而弱。曰:此产中劳力以伤其胃也,若用汤药,愈滋胃湿,非所宜也。令以参苓白术散除砂仁,加陈皮、肉豆蔻,煎姜、枣汤调服,旬余而安。

  〔丹〕治产后泄泻,恶露不行,此余血渗入大肠为泻,洞泄不禁,下青白黑色。用荆芥大者四五穗,于盏内烧灰,不得犯油火,入麝香研,汤三呷调下。此药虽微,能治大病。(方名的奇散。)

  产后泄方茯苓 川芎 黄芩 白术 干姜 滑石 陈皮 芍药(炒各)

  上水煎服之。

  调中汤高良姜 当归 桂心 芍药 附子(炮) 川芎(各一两) 甘草(半两)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三盏,煎至一盏,去渣热服。

  上方惟寒中洞泄者宜之。其肠胃有热者,当服黄连而愈,如如金丸、香连丸之类。若戊己丸、固肠丸、四神丸、五味子丸之类,皆产后大便不实必用之药,已详载杂病及前泄泻门中,兹不赘引。

  卷之五 产后门

  赤白痢

  〔大〕产后痢疾者,由产劳伤,脏腑不足,日月未满,虚乏未复,或劳动太早,或误食生冷,若行起太早,则外伤风冷,乘虚入于肠胃,若误食生冷难化之物,伤于脾胃,皆令洞泄水泻,甚者变为痢也。若血渗入大肠则为血痢,难治,世谓之产子痢也。得冷则白,或如鱼脑,得热则赤黄,或为骤血。若冷热相搏,则下痢赤白,或脓血相杂。若下痢青色,则极冷也。若饮食不进,便利无常,日夜无度。产后本虚,更加久痢不止,无力瘦乏,愈见羸弱,谓之虚羸下痢。又有产后气宇不顺,而下痢赤白,谓之气痢。治之之法,热则凉之,冷则温之,冷热相搏则调之,滑者涩之,虚羸者补之,水谷不分者当利小便。若产妇性情执着,不能宽解,须当顺其气,未有不安者也。

  〔薛〕前证白属气分,而赤属血分也。其论详见泻利。一产妇食鸡子,腹中作痛,面色青黄,服平胃、二陈,更下痢腹胀。用流气饮子,又小腹一块不时上攻,饮食愈少。

  此脾胃虚寒,肝木克侮所致。用补中益气加木香、吴茱渐愈。又用八珍大补,兼服调理寻愈。一妇产后痢未至月满,因食冷物及酒,冷热与血攻击,滞下纯血,缠坠极痛,其脉大无力,口干,用黄芩芍药汤三服而安。

  〔熊〕治产后赤白痢证 用四君子汤加黄 、粟壳神效。

  〔云〕救急散 治产后赤白痢,腹中绞痛。

  芍药 阿胶 艾叶 熟地黄(各一两) 甘草 当归(各三两)

  上 咀,水煎分二服,空心饮。

  〔大〕当归芍药散 治妊娠腹中绞痛,心下急痛,及疗产后血晕,崩中久痢。(方见血崩。)

  疗妊娠血痢 用阿胶二两,以酒一升半,煮一升,顿服。

  产后诸痢 煮薤白食之。又方,羊肾脂炒薤白,空心食之,甚佳。

  〔经〕治产后、胎前痢疾 败龟甲一枚,米醋炙研为末,醋汤调下。(丹溪云:龟甲大补阴,治劳倦。)

  〔丹〕妇人患堕胎后膈满食少,痢不止,脉虚,左手尤甚。

  滑石 白芍药(炒) 苍术(各五钱) 白术(二钱五分) 诃子(二钱,煨) 干姜(四钱)

  茯苓(一钱)

  上为细末,调下保和丸四五十粒。

  〔云〕产后血痢,脐腹疼痛 四物汤加槐花、黄连、御米壳等药。

  黄连丸 治产后赤白痢,腹中搅痛不可忍。

  黄连(四两) 阿胶 蒲黄 栀子仁(各一两) 当归(二两半) 黄芩 黄柏(各二两)

  上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米饮吞下,日三夜一。

  〔仲〕产后下痢虚极,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之。(《脉经》作热痢重下,新产虚极者。)

  白头翁 阿胶(各二两) 黄连 黄柏 秦皮(各三两) 甘草(二两)

  上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纳胶令消尽,温分三服。妇人临产痢疾。

  山栀不拘多少,烧灰为细末,空心温熟水调下一钱,甚者不过五服。

  产后血痢,小便不通,脐腹疼痛。

  用生马齿苋捣汁二大合,煎一沸,下蜜一合调,顿服。

  〔梅〕治产后血泄不禁,余血作痛兼块。

  桂心、干姜等分为末,空心酒调服方寸匕。

  〔大〕疗产后痢,日五十行者,取木里蛀虫粪屑炒黄,急以水沃之,令稠稀得所,服之即瘥。

  〔圣〕治产后诸痢方。取苍耳叶捣汁、半盏,日三四,温服。

  〔渴〕产后下痢作渴者,水谷之精,化为血气津液,以养脏腑,脏腑虚燥,故痢而渴。若引饮则难止,反溢水气,脾胃既虚,不能克水,水自流溢,浸渍皮肤,则令人肿。但止其渴,痢则自瘥。

  〔薛〕前证若渴而不喜冷冻饮料,属胃气虚,不能生津液,宜用七味白术散。夜间发热口渴,属肾水弱而不能润,宜用六味丸,并佐以益气汤,以滋化源。一产妇泻痢,发热作渴,吐痰,肌体消瘦,饮食少思,或胸膈痞闷,或小腹胀坠,年余矣。余以为脾肾之泻,朝用二神丸,夕用六君子,三月余而痊。

  一产妇患前证,形体倦怠,饮食不进,与死为邻,此脾胃俱虚也。用四神丸、十全大补汤而愈。

  《必效》疗产后痢而渴饮无度数。

  麦门冬(三两) 乌梅(二十个)

  细锉,水一升,煮取七合,细呷。

  《经效》疗产后久痢,津液涸,渴不止。

  龙骨(十二分) 浓朴 茯苓 黄 麦门冬 人参(各八分) 生姜(六分) 大枣(十四个,并细锉)

  上以水一大升,煮取七合,空心分两服。

  疗产后痢,日久津液枯竭,四肢浮肿,口干舌燥。《古今录验》冬瓜(一枚) 黄泥糊浓五寸,煨烂熟,去皮,绞汁服之瘥。

  《补遗》人参白术散,治产后痢,津液竭,渴不止。(方见胎前霍乱。)

  卷之五 产后门

  大便秘涩

  〔郭〕产后大便秘涩者何?答曰:产卧水血俱下,肠胃虚竭,津液不足,是以大便秘涩不通也。若过五六日,腹中闷胀者,此乃燥屎在脏腑,以其干涩未能出耳。宜服麻仁丸以津润之。若误以为有热,投之寒药,则阳消阴长,变证百出,性命危矣。

  〔薛〕产后大便不通,因去血过多,大肠干涸,或血虚火燥干涸,不可计其日期,饮食数多,用药通之、润之,必待腹满觉胀,自欲去而不能者,乃结在直肠,宜用猪胆汁润之。若服苦参药润通,反伤中焦元气,或愈加难通,或通而泻不能止,必成败证。若属血虚火燥,用加味逍遥散。气血俱虚,八珍汤。慎不可用麻子、杏仁、枳壳之类。一产妇大便不通七日矣,饮食如常,腹中如故。余曰:饮食所入,虽倍常数,腹不满胀,用八珍加桃仁、杏仁。至二十一日,腹满欲去,用猪胆汁润之,先去干粪五七块,后皆常粪而安。一产妇大便八日不通,用通利之药,中脘作痛,饮食甚少,或云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乃用蜜导之,大便不禁,吃逆不食。余曰:此脾肾复伤,用六君加吴茱、肉果,骨脂、五味数剂,喜其年壮而愈。不然,多致不起。一产妇大便秘结,小腹胀痛,用大黄等药,致吐泻不食,腹痛胸痞。余用六君子加木香、炮姜,治之而愈。一妇人大便秘涩,诸药不应,苦不可言,令饮人乳而愈。